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6 云南的歌会12.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44045466
  • 上传时间:2023-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学习目标 1、通过“巧设问题”,了解云南歌会的特色 2、通过品味文中精彩语句,分析描写方法,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真正魅力 3、通过“认识作者”,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了解云南歌会的特色,体会其真正的魅力,领略民族风情八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感悟能力因此,课堂为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积极创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质疑,讨论、交流,深切体会云南歌会的魅力,进而领略民族风情,民俗文化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文中精彩语句,分析描写方法,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真正魅力(重点) 通过“认识作者”,结合文章,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难点)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传奇人物,猜猜他是谁? 1、(屏显)一个只读了几年私塾,自学成才的大学教授 一个写了众多伟大作品的文学大师 一个生命前40年做作家,后40年成为考古学家的奇人 一个永远称为“乡下人”的透明自然的赤子...... 2、关于沈从文你还了解哪些? (1)书下注释,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2)作为文学家,他曾两次获若贝尔文学提名奖,但最终因去世与若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3)作为历史文物研究家,他让布满灰尘的文物生动起来,如他的《从文赏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龙凤艺术》.......沈从文先生成了古代章服文化事业的开山者 过渡:《云南的歌会》是沈从文作为历史文物研究家对民俗文化的一种特殊的抢救性发掘也是作为作家对云南民风,民俗的一种赞美今天,我们就跟着沈先生一起去了解云南歌会的特色,体会其真正的魅力板书题目:云南的歌会) 活动一、巧设问题 走近云南歌会文章开头作者这样写道———— (屏显)云南本是一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

      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齐读)1、 如果就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1)“我”的见闻有哪些? 明确:有妇女对唱 看到了云南特色风景 一群赶马女孩 参加一场盛大的歌会...... (2)“这一回”是哪一回? 明确:书下注释,《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来他是来参加云南跑马节的2、 他对赛马兴趣不大,但希望从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发现一点秘密,他在研究马具制作, 在《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删节中有这样一句: (屏显)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 细看这句话,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1)是什么把他引诱过去的?——云南的歌会(板书:歌) (2)更新的发现有哪些?(建议寻找文中带有“这”的语句) 明确:这是种场面是别开生面的......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到处都是 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淳朴美 这种唱法是极其有意思的...... 小结:同学们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用这种方式,抓住几个关键句,来从字里行间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我们来研究一下这几个句子,非常有意思,“这种场面”“这个唱法”是对应着“见闻”中的“闻”到的歌声。

      活动二、精段品读 走进云南歌会 1、首先我们来看这句话,请同学们看(屏显)“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生面别开的场面”是指的哪一个场所?谁在唱?唱的方式是什么? 明确:山野——年轻妇女——对歌(板书:年轻妇女------对歌) (1)、还有其他的场所吗? 明确:山路——漫歌——赶马女孩 (板书:赶马女孩-------漫歌) (2)、最热闹的场所是哪个? 明确:山寨——传歌——村民(场面如何?)(板书:男女老幼-------传歌)盛大:参加人数和人员、时间长、人的打扮、 小结:年轻的妇女在山野对歌、赶马女孩在山路漫歌、全村的男女老幼在山寨传歌板书)山野、山路、山寨三个生面别开的三个情景,摇曳多姿,淳朴自然 2、而关于唱歌作者这样说的————仅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的这个唱法”是指什么? 明确:唱和相续 (1)、找一找这一唱法中具体描写声音的句子 明确:“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动荡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的意味什么是“龙吟凤哕”?(男女生分声部读这句话) (2)、如果说传歌的特点是“唱和相续”“龙吟凤哕”那么,“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是哪种歌唱形式的特点? 明确:山野对歌,那么漫歌的特点是什么?——出口自然、纯朴本色、美妙有情、悦耳动听。

      (屏显)唱和相续 见景生情 出口自然 即物起兴 纯朴本色 引经据典 美妙有情 吟凤哕龙 随口而出 悦耳动听 齐读并积累这些四字词语,并结合这些词语概括出云南的歌会的特点3)、云南的歌会充满淳朴本色,悦耳动听,并且美妙有情,还有宏大的场面等等沈从文这样说: (屏显)《湖南苗族的艺术》中说:“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朴素,真挚而美妙感人 3、那么,文章是如何描绘这种“特殊环境”的,请你在文中进行批注,再进行交流分享 A、首先“一年四季”“早晚”说明了歌声在云南人民生活中是无时不在的,这是他们特有的人文环境 B、“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中“慢吞吞”突出骑马人的悠闲,正是“慢吞吞”才能欣赏到路上美丽的景色及赶马女孩的优美歌声 C、“这条路........竟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描写了树、小山坡、花等搭配美妙的景物,以及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花的色彩,状态,突出环境的美好。

      D、“矗起”“瞪着”戴胜鸟好像也对唱歌产生了兴趣,用戴胜鸟来衬托山路漫歌的美妙 E、“起飞”“盘旋”“唱歌”“钻”等动词,传神的写出了云雀的轻捷身姿,悦耳鸣叫 总结:原来这边的歌手不只是赶马女孩、还有戴胜鸟、云雀、花草树木、万物都踩着节拍唱歌,他们都是歌手,共同奏响一部田园交响曲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这是用一种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同时也体现了人们都自然生活的热爱 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种环境里被这些歌声喂养长大的人们会是什么样子的?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具体说一说 可采用:我喜欢“_______”因为“_________”行文中“_________”可以看出的句式 年轻妇女: 聪明有智慧(对手强、一连唱败三个对手) 漂亮健康(脸色、衣着、装饰等) 豪放 (拉着同伴,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了) 勇敢大胆,活波开朗(荡秋千的表现) 淳朴本色,低调朴实(年轻女子唱赢后的动作“轻轻”“理理”“拍拍”“笑笑”) 过渡:这是一群勇敢大胆、自然率真、活波可爱、无拘无束的女人他们唱歌的目的并不是求胜败,而是求轻松,快乐。

      除了女人还有一个老人,看看在哪? 年老的吹鼓手: 健康、年龄老、但歌声不老、唱歌的热情高—— (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体整套地唱下去 小结:这个火一样老人,燃烧的是激情;传递的是智慧,热情;更是厚重的民族文化这种智慧和热情不会老去,他永远具有生命的活力,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责任感,使命感的老人,才会有一连唱败三个对手的年轻妇女,还有那些想唱就唱的赶马女孩,才会有这样一个会唱的民族板书:民族)因为他们有着积极快乐的生命状态!活动三、开掘提升 走出云南歌会沈先生为什么如此关注云南人民积极快乐的生命状态呢?《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创作时有怎样特殊的背景呢?(屏显) 1948年3月,香港出版一本《大众文艺丛刊》,其中一篇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把沈从文定性为“桃红色”作家,说沈从文“一直是有意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 1949年初,北京大学贴出打倒沈从文的标语,这又是致命的一击,作品尽被销毁,悲痛到想自杀后借着一个机会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 1963年的沈从文,已近20年没有进行文学创作,每天只与文物打交道,落寞而自得其乐。

      他曾在给妻子的书信中这样写道:“笔如果还有机会能用,还有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来用,会生长一点东西的透过《云南的歌会》,再结合你了解的沈从文或其作品,你觉得1963年的沈从文的笔底“依然”想传达的是什么?明确: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老人——中年妇女——赶马女孩)(板书箭头) 特有的民族本色(妇女的穿着、金满斗会的场面、独特的景色、文中的插图........) 人性的真善美(淳朴的民风,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强壮的生命状态.....) 本土文化(歌唱的场面......山寨.......) 对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对艺术的欣赏与赞美 总结:已近20年没有进行创作的沈从文,在遭受打击,落寞下依然能自得其乐,果然如他说,“如果笔还有机会用,会生长一些东西”,那就是本真的人性、本色的民族、本土的文化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品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时的路,去守护那份淳朴自然,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化,这也是沈先生曾经的一个梦,一个寻找家乡的梦 作业: 1、读一读:沈从文作品《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边城》等。

      2、写一写:“郑州月季花会”,要求突出地方的风土人情板书设计: 年轻妇女 ↓对 赶马女孩 →漫→ 歌 ← 传← 老年人 ↑ 民族 传承 赞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