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内河运输简介(DOC).doc
27页湖南内河运输简介.(DOC)青海民族大学论文 第1 页/姓名:李文学院:交通与工程系班级:11级交通运输学号:1115010016指导老师:刘建仁2014年1月19日青海民族大学论文 第2 页目 录前 言 3第一章 航运现状 4第一节 流域概略 4第二节 水运现状 5第二章 发展局势与水运量展望 7第一节 要地经济社会发展局势 7第二节 要地综合运输发展局势 8第三节 水资源综合利用局势 9第四节 内河水运量展望 10第三章 省内主要港口介绍 14第一节枢纽港口 14第二节地区性重要港口 15第四章 政策举措与建议 20附录 25附图:1、湖南省交通及部分矿产资源散布表示图; 222、湖南省航道及港口现状图; 233、湖南省航道及港口布局规划图 24青海民族大学论文 第3 页前 言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是我国内河航运较发达地域之一,境内水运资源十分丰富,湘、资、沅、澧干流和众多支流贯串全省,洞庭湖区航道纵横密布,航道通航里程位列全国第四八五”期以来,湖南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内河航运的建设力度,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成就,先后系统治理了湘江、沅水、淞虎航线、澧湘航线等主要航道,建成了“航电联合,转动发展湘江航运”的启动工程和样板工程——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在全省布局并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专业化港区。
陪伴着内河航运条件的改良、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综合运输系统的完美,最近几年来,湖南省内河航运体现出集装箱运输迅速增添、运输船舶的大型化和灵巧化趋向显然、大宗散货运输连续占主导地位、客运体现结构性调整和旅行客运较快增添的发展势头跟着湖南省公民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化进度的加快、矿产资源开发的增强,都对内河航运提出了更高更快的发展要求近期湖南省将加大水利综合治理力度,加快主要河流整顿,增强洞庭湖区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怎样联合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增强航道建设,既是加快湖南省内河航运发展的一次难得机会,也是湖南省内河航运发展中的一项紧急任务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局势和要求,理清湖南省内河航运的发展思路,实现内河航运的超越式发展,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供给优秀的内河运输服务,受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的拜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会同湖南省航务勘探设计研究院共同展开湖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研究工作青海民族大学论文 第4 页第一章 航运现状第一节 流域概略湖南省是我国一个内地省份,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之间;东邻江西,南靠广东、广西,西接贵州、重庆,北邻湖北江汉平原。
因大多半位于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区内地形大概可分为三大区,一是西北部山地的武陵山脉,包含沅水和澧水流域,多高峰幽谷,海拔 200~1000m;二是中南部丘陵区,包含雪峰山以东、洞庭湖以南地域,属湘江和资水流域,除南部的南岭山脉和东部幕阜山、罗霄山脉地势较高外,一般地形海拔 50~400m,红色盆地分2布较广;三是洞庭湖冲淤平原区,面积 1.87万km,位于湘北,海拔 25~40m,地2势平展全省领土面积 21.18万km,拥有山地多、平原少的特色,此中山地占51.2%,盆地占13.9%,丘陵占28.5%,水面占6.4%湘、资、沅、澧四条主要河流及其余中小河流在洞庭湖聚集、调蓄后,于城陵矶注入长江,别的洞庭湖还采纳长江淞滋、太平、藕池、调弦(已堵)四口分2流来水洞庭湖流域总面积 26.3万km,此中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分别占 36%、10.7%、33.9%和7%流域内地层发育齐备前震旦系浅变质岩和震旦系冰碛岩,主要散布在沅水上游和湘东南地域上古量地层主要出露在湘中和湘南地域,白垩系至第三系陆红色岩系,构成衡阳、醴陵、沅陵和常德等红色盆地。
第四系地层主要散布在四水河谷及洞庭冲淤平原,流域内拥有多种结构系统,洞庭湖一带新结构运动活跃湘阴-岳阳一带地震烈度为 8度,其外头长沙、桃江等地为 7度,其余地震区为6度湖南省属太平洋季风性天气区,区内降水量丰沛,年降水量在1300~1700mm,是全国多雨地域之一;降水量年内、年际分派不均匀,4-6月降水量占整年的一半,大水年降水量常为小水年的2-3倍冬天干燥严寒,夏天湿润酷热,温差大,多年最高气温43.7C,最低气温-12C,年均匀气温在16~18C之间第二节 水运现状青海民族大学论文 第5 页一、航道现状湖南省内河航道发展条件优胜,境内有湘、资、沅、澧四大干流和众多支流贯串全省,汇入洞庭湖后,经城陵矶、藕池、太平、松滋四口注入长江2010年全省现有通航河流373条,通航里程11968km(含长江),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8.5%从地区散布看,全省航道分属于湘、资、沅、澧等4个水系和洞庭湖区,连通全省70%以上的县域此中,湘江水系的航道里程为2826km,主要航道有湘江、潇水、耒水、渌水等;资水水系的航道里程为1365km,主要航道有资水、夫夷水等;沅水水系的航道里程为2891km,主要航道有沅水、舞水、酉水等;澧水水系的航道里程为940km,主要航道有澧水、溇水、渫水等;洞庭湖区(含长江)的航道里程为3783km,主要航道有长江、开湖航线、澧资航线、淞虎航线、澧水洪道等。
湘江松柏~城陵矶航段、沅水金紫~鲇鱼口航段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高等级航道从航道等级结构看,全省等级航道4215km,此中Ⅲ级及以上航道875km,Ⅳ级航道460km,Ⅴ级航道135km,Ⅵ级航道1524km,Ⅶ级航道1221km此外,全省还有多达7753km的航道为等外航道二、港口现状最近几年来,湖南省的港口基础设备规模和港口生产经营体现出同步和连续的优秀发展态势2010年全省共有港口 63个,生产性码头泊位有1889个,此中千吨级以上泊位数目为 91个,生产性码头泊位和千吨级以上泊位数目分别比 2005年的增添了273个和7个,表示最近几年来湖南省港口固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旧是以中小码头建设为主体2010年全省港口达成货物吞吐总量 19254万吨,此中岳阳港达成了8170万吨,长沙港达成了4110万吨;年货物吞吐量超100万吨以上的港口数目由2005年的11个增添到当前的20个,年货物吞吐量50~青海民族大学论文 第6 页100万吨的港口由 2005年的5个增添到当前的 11个,全省港口货运呈现出全面连续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省经营客运的港口有 37个,达成了游客吞吐量932万人次,此中游客吞吐量超100万人次以上的港口有资兴港和沅陵港2个。
三、水运量现状最近几年来,跟着全省港航基础设备条件的不停改良和要地经济社会的连续迅速发展,湖南省内河货运体现出高速增添态势,全省内河货运量由2000年的3889万吨,增添到2005年的8724万吨和2010年的15818万吨,10年间货运量增添了 4倍而内河客运体现出 “十五”期大幅下滑和“十一五”期稳步增添的态势,全省内河客运由2000年的1094万人次下滑到2005年的702万人次;随后,在库区、景区、城区等水上休闲、旅行逐渐盛行的拉动下,“十一五”期全省内河客运稳步增添,5年间年均增速约5.5%,2010年全省内河客运达到919万人次四、运输船舶现状截止2010年终,湖南省内河运输船舶保有量为11002艘,净载重量为243万吨、载客量为9.4万客位,此中集装箱船箱位为4600TEU,危险品船净载重量为3.3万吨当前,内河主要运输方式有灵巧货船及少许灵巧驳顶推船队,灵巧货船主要有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危险品船等专业化运输船舶灵巧货船的主要船型为 150吨、200吨、300吨、500吨、1000吨,最大船型已达 5000吨级,300吨级以下灵巧货船主要从事中短途的区间运输,500吨级以上灵巧货船主要在湘江、沅水、资水、澧水等干流的中下游航段从事中长途运输或干支直抵运输。
集装箱运输船型主要有 36TEU、64TEU、124TEU、180TEU2010年,全省共青海民族大学论文 第7 页有水运公司162家,此中湘江沿线及环洞庭湖地域的水运公司数目和运输船舶规模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81%和77%第二章 发展局势与水运量展望第一节 要地经济社会发展局势一、要地经济社会发显现状湖南是全国粮食的主产区之一,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稻谷、生猪、茶叶、油菜籽、柑桔、烟叶和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居全国前列以有色冶金、工程机械、食品医药、建材化工等为主的工业制造业有必定竞争力湖南矿产丰富,矿种许多,全国已发现的160多个矿种中,湖南有140多个,此中已探明储量的超出80种,是我国矿产品种许多的省份之一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以有色金属矿居多,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此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独居石等名列全国榜首,铅、锌等储量也很丰富湖南非金属矿是仅次于有色金属矿的第二大矿产资源,在已探明的储量中,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煤炭储量在江南9省(区)中名列榜首,已探明储量达35亿吨左右全省地域生产总值2008年跃上万亿元新台阶,跻身全国十强,2010年达15902亿元,五年均匀增添14%,是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一个期间。
人均地域生产总值超出35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63亿元,社会花费品零售总数 5775亿元全省地域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增添值、固定财产投资、花费品零售额等主要指标,在 “十五”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量和均量翻番高新技术家产占地域生产总值比重超出青海民族大学论文 第8 页12%,全省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二、要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向“十二五”期间,湖南省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会期,国内外环境整体上有益于湖南省经济加快发展此后一段期间,湖南省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动“四化两型”建设,坚持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式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