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21页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三、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四、开课学期(春、秋、全年)第三学期(秋)五、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六、适用专业(层次)应用心理学本科七、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类课程,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两部分通过心理测量理论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理测量史,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掌握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及估计,了解测验编制的基本方法,掌握测验分数的解释方法等通过心理测量具体方法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获得基本的测验实施技能八、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心理测量理论部分包括心理测量史、测量的性质、测验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心理测量具体方法部分包括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课程重点:测量的性质、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课程难点: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第一章 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一、孔子二、孟子三、刘邵与《人物志》四、科举取士制度五、中国民间第二节 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尝试二、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三、高尔顿的思想和贡献四、卡特尔及其早期个别差异研究第三节 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一、比奈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二、心理测验在西方的发展第四节 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一、旧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与停滞二、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三、近20年来的发展第二章 心理测量的性质了解:测验的种类,测验的应用理解:测量的基本问题,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问题一、测量的定义史蒂文斯: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的对象: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测量的法则:测量的准则或方法测量的结果:描述事物属性的数字或符号二、测量的要素1.参照点2.单位三、四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四种测量量表的比较四、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能直接测得事物属性的测量间接测量:不能直接测得事物属性,只能根据测量结果去推测事物属性的测量五、测量的方法广义的测量: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等狭义的测量:心理测验法六、测量的误差和精确程度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加以确定二、心理测量的可能性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桑代克(E·L·Thorndike,1918):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麦柯尔(A·W·McCall,1939):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三、心理测量的特点1.间接性2.相对性四、心理测量的水平从根本上讲,心理测量只具有等级量表的特征单位不相等一般处理为等距量表,如将原始分数转换为Z分数(以平均数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单位)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联系和区别二、心理测验的定义布朗(F·G·Brown):所谓测验,是对一个行为样组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
安娜斯塔西(A·Anastasi):心理测验实质上对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三、心理测验的三要素1.行为样组2.标准化3.客观性四、心理测验客观性指标1.难度的客观测量2.信度3.效度第四节 测验的种类一、根据测验的对象分类认知测验人格测验二、根据测验的人数分类团体测验个别测验三、根据测验材料分类语言或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或操作测验四、根据测验解释方式分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五、其它分类第五节 测验的应用一、了解个别差异二、诊断、预测和评价三、甄别、分类和安置四、为心理和心理咨询服务五、心理和教育科研的辅助手段第三章 信度了解:真分数理论和概化理论的信度观理解:信度的理论,测量误差的来源,估计信度的方法,其它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掌握:信度系数的应用第一节 信度的理论一、信度的操作定义信度是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二、误差1.抽样误差2.系统误差3.测量误差第二节 测量误差的来源一、测验本身引起的测量误差1.测验题目取样2.测验题目格式3.测题的难度4.测题或测验的指导语5.测验时间二、主试及测验情境引起的测量误差1.主试2.测验的环境三、被试引起的测量误差1.测验动机2.测验焦虑水平3.测验经验4.学习与教育5.身心健康第三节 估计信度的方法一、重测信度1.估计方法2.误差来源二、复本信度1.估计方法2.误差来源三、内在一致性信度1.分半法2.基于项目协方差的方法3.误差来源四、评分者信度1.只有两个评分者2.有两个以上的评分者,且采用等级评分时第四节 信度系数的应用一、评价测验二、解释分数第五节 其它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一、分数分布范围的影响二、测验长度的影响三、测验难度的影响第六节 真分数理论和概化理论的信度观一、真分数理论的信度观1.实测分数、真分数与误差的关系2.信度的定义与平行测验的假定二、概化理论的信度观1.经典测验理论在信度问题上的弊端2.概化理论的突破第四章 效度了解:效度和信度的关系,效度的种类,表面效度理解:效度的含义,内容效度,效标效度,结构效度,影响效度的因素掌握:效标关联效度的应用第一节 概述一、效度的含义效度:指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分数能够代表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程度,或测验结果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
效度的操作定义:一个测验对所要测验的特性测量到什么程度的估计二、效度和信度的关系1.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效度不会大于信度的平方根三、效度的种类1.内容效度2.效标效度3.结构效度第二节 内容效度一、含义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程度二、验证测验内容效度的程序以教育测验为例1.确定所要测量的全部内容范围;2.将测验目的具体化为不同层次的测验目标;3.确定每一层测验目标在整个测验中的比重;4.编制双向细目表;5.确定每一小格中的测题数量;6.按比例随机抽取测验题目;7.请专家对测题的代表性、适合性进行分析,并作必要的修改,直到大多数专家满意为止三、内容效度的确定1.题目样本与总体得分相关法2.两测验相关法3.处理后的重测法4.内容效度比四、适用范围内容效度适合于测验所要测量的内容总体能够明确界定的情况五、表面效度被试主观上认为测验题目是否测量了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第三节 效标关联效度一、效标(准则)1.效标的概念2.效标的测量3.常用的效标4.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二、效标关联效度估计的方法1.相关系数法2.分组检验法3.命中率法4.功利率法三、效标关联效度的应用1.对个人分数的预测2.人员的分类与安置第四节 结构效度一、结构效度的含义结构效度是测验对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测量程度。
二、确定结构效度的基本步骤1.建立理论框架2.提出假设3.检验假设三、搜集结构效度资料的方法1.测验内方法2.测验间方法3.效标关联法4.实验操作法5.发展水平的变化四、小结1.三种效度的着重点不同2.多高的效度才算高第五节 影响效度的因素一、测验本身1.项目的质量2.项目的数量二、测验的实施和计分三、被试1.身心状态2.样本特点四、效标第五章 项目分析了解:难度的概念,鉴别力的相关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难度、区分度与测验信度和效度关系,标准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项目反应理论理解:难度对测验分布的影响,鉴别力的概念掌握:难度的计算方法,选择题难度的矫正,鉴别力的极端组法,多重选择题的选答项分析第一节 项目的难度一、难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难度(Difficulty)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1.对于0,1记分的测题2.对于非0,1记分的测题3.分组法二、选择题难度的矫正三、难度的等距量表四、难度对测验分布的影响常态分布:平均难度在0.5左右正偏态分布:测验过难,P值小负偏态分布:测验容易,P值大第二节 项目的鉴别力一、定义项目的鉴别力(Item discrimination),又称项目的区分度。
指项目得分对被试实际水平的区分能力或鉴别能力二、估计方法1.极端组法2.相关分析法3.因素分析法第三节 项目分析的相关问题一、难度、区分度与测验信度和效度1.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2.难度与测验的信度和效度3.区分度与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二、依据项目统计量挑选项目1.根据难度挑选项目2.根据区分度挑选项目三、多重选择题的选答项分析四、标准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1.项目的难度2.项目区分度第四节 项目反应理论一、经典测验理论的局限性二、项目反应理论的诞生三、IRT的特点四、IRT的基本假定五、项目反应模型六、IRT的优点与运用第六章 测验分数的解释了解: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理解:常模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掌握:组内常模第一节 常模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一、常模与常模参照测验1.常模2.常模参照测验二、常模的确立1.常模资料的获得2.常模的种类3.常模资料的表示方法三、发展常模和量表1.智龄2.年级量表3.顺序量表4.比率智商四、组内常模和量表1.百分等级量表2.标准分数量表第二节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一、内容参照分数1.掌握分数2.正确百分数3.等级评定二、效标参照分数1.期望结果的概率2.预期的效标分数第七章 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了解:编写测题,编写测验使用指导书,测题的编排理解:明确测验编制的目的并选择适当材料,试测和测题的分析,测题的选择,测验的标准化,鉴定测验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明确测验编制的目的并选择适当材料一、目的的确立1.测什么2.测谁3.用途是什么二、分析测验目标1.确定能表征所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的行为2.确定每一类行为的项目比例三、选取测验材料1.智力测验选择材料的原则2.特殊能力倾向测验选择材料的原则3.成就测验选择材料的原则4.人格测验选择材料的原则第二节 编写测题一、测题的类型1.提供型和选择型2.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二、项目编写的一般原则1.测题要反应测验的目的,并对所测量的东西有代表性;2.测题适合被试的能力水平,并能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被试;3.测题提供的信息不能对答案有暗示作用;4.测题之间相互独立,不能相互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