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共8篇).docx
21页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共8篇)第1篇: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今日,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部校区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近 400平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记录着大工65年的成长与积淀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大工自 1949 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呈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高校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工诞生的全过程: 是它们见证了大工的历史与过去, 也是它们造就了今日大工的辉煌与不凡!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物品第一件是屈老的遗书,屈老校长为大工,为中国的教化奉献了一生,最终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护大工校内一草一木的愿望,这是多么深厚的爱,爱我们的大工,爱一代代大工人,爱着中国的教化事业其次件是仿米格15战斗机的涡轮推动器,五十年头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科技上,一穷二白第一架国产战斗机的胜利试飞,标记着新中国的军事崛起,中国人真正抬起头了。
而它的推动器保存到我们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平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建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骄傲与傲慢,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 二十一世纪是充溢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将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看法,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探讨型高校而奋斗终身! 第2篇: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为了加强学院学生对母校的历史了解,从学院建立之初的艰辛到其后的卓 越成就,了解学校的名人名事,加强对母校的归属感党组织今日组织参观校 史馆,学习校史 为协作学校校庆,回顾办学历程、弘扬优良传统、凝合民族精神、展示办 学成就,2022年建校50周年之时,学校设立了天津高校中首个具有校史馆功 能的校庆成果展室,地点坐落在河东校区主楼的三楼共享大厅2022年学校整 体搬迁到西青新校区,校史馆于同年落成并开放,其所承载的功能也进一步拓 展。
校史馆成为爱校荣校教化基地、爱国主义教化基地、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 党建思政教化基地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共计展出实物400余件和照片 1000多张,分为二楼和三楼两层布展其中二层展出的是天津工业学的历史渊 源和天津纺织工学院时期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三楼展出的是2000年创建天 津工业高校至今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历程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工大经验了北京工业特地学校机织科,北平高校 工学院机织工程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北洋高校纺织系,天津高校纺织系, 河北纺织工学院,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高校一步步的转变,近百年的办 学历史,五十八年的建校岁月,记载着工工大人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的创业历 程,见证了工大人坚韧不拔、弥久益坚的优良品质 通过参观校史馆,我见证了天共大的渐渐强盛,无论是战火岁月还是和平 年月,天工大都在路上天工大人坚守“严谨 严格 求实 求是”校训,不 断向前,开阔进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 献出自己的全部 我对校训有了更深的理解:严谨即严密谨慎,逻辑严密,思维缜密,无论 是对我们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还是对于现在所面临的学业,讲究逻辑、严谨 治学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仔细严密的做事看法都是我们所必需的。
敬重科 学,虚心谨慎,不骄不躁,追求卓越更是我们天工大人的优良传统严格即 在遵守制度与驾驭标准时仔细不放松,一方面是指我们学校制度严格、标准严 格、措施严格、实施严格、考核严格在办学的各项工作中,始终秉承严格管 理、严格要求的精神,使各项工作都能上水平、出成果另一方面也是要求我 们天工大人严格律己,省身做人求实即讲求实际,求真务实做醇厚人,办 醇厚事,言行一样,表里如一,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更不要不懂装懂,而 是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求得实效,结出实果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天工大 人求是就是探究规律,把握规律一方面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 不兴虚浮,勇于创新,不畏权威;另一方面敬重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科 学发展观建设学校,发展学校各项事业 参观虽已结束,但我校的光辉历史仍历历在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 时刻牢记天工大校训主动进取,不断向前,今日我为学校骄傲;明日学校以我 为荣,争做一名合格的天工大人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1402班 王奉献 2022年4月26日 第3篇: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篇1:参观校史馆有感】 参观校史馆有感 六(2)班陈舒舒 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都没有参观过校史馆。
所以,当我们听到徐老师说能在校史馆里待20分钟,并能看些校史资料后,我特别兴奋,心想:最终有机会去校史馆了,这回我肯定要好好参观参观 来到校史馆,一些名人资料啦、奖杯啦,全部映入眼帘,我抓紧拿出笔记本记起来,因为仔细记了,所以现在写作文才有题材 前天参观校史馆后,我有很多感受:我们学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连闻名的校友也这么多:像航天学家黄本城;画家张树云;书法家邹梦禅;高级经济师曾联松等等闻名的校友既然说到校友,那我也来介绍一下校的创办人——孙诒让孙诒让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号籀庼,生于瑞安城关,祖籍潘岱砚下村,孙衣言子近代教化家,清同治六年中举人 我要从现在起先,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大扫除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就顺手捡起、看到不文明现象就上前提示,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承下去 百年的历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传载了百年的幻想,百年的幻想铸就了百年的辉煌,百年的风韵见证几代人的成长,愿世纪实小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篇2:参观校史馆有感】 参观校史馆有感 来到高校的生活已经过去一年了,去年入学教化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时常想起当时校长给我们讲的关于大连理工那些已经埋在历史的记忆中的往事,一年过去了,那些曾经被津津乐道的事情也在我的记忆中变得模糊。
我也常常想什么时候可以在听一次这样的讲座,听几个关于母校的老故事 最终在学期过半的时候我又等到了这样的一次的 机会,班里组织团建活动去参观校史馆可以说去的时候,心情还是有一点激烈的最终可以去更深的了解母校了 在讲解员简洁的介绍之后,大家踩着历史的踪迹,起先参观这大约七百平方米的校史馆在讲解员具体而又生动的讲解下,每走一步,我们都被一段段历史所震撼大家无论是对“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还是“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顾着过往大工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学子的事迹,如:钱令希教授、李士豪教授等,听着讲解员说到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等各种高科技项目的研发设计中,都凝合着大工人的聪慧才智,大家无不感到骄傲与傲慢 校史馆的另一侧,陈设了各种富有历史意义的物品从汽车发动机到“米格15”战斗机涡轮,再到汽轮动力机组;从老一馆的大门,到屈伯川老先生的遗物斑驳的锈迹,尘封的笔迹,无不透露着历史的痕迹这一路,我们行走在历史的长廊中,感受着历史带给我们的 震撼;这一路,怀想过往大工人带来的感动,且行且感悟。
【篇3:参观校史馆总结】 山东科技高校 shando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观校史馆 总 结 参观校史馆总结 为增加同学们知校爱校荣校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骄傲感,树立“我是科大人”的主子翁意识,机电青协组织机电学院12级全体新生参观校史馆 一、活动时间:11月5日~13日; 二、活动地点:j5逸夫楼校史馆; 三、活动过程总结: 活动前期,青协干事们首先与校史馆工作人员协议好了活动的各项事宜,并提前通知了各个班级负责人有关活动的详细支配活动期间,青协干事们主动协作场馆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使活动有序进行 同学们表现都特别主动,一边耐性地听着讲解员精彩的介绍,一边仔细地观看场馆内陈设的物品,并时时常的兴奋地拿出相机拍照留念,留住 这漂亮的瞬间大家都为学校的飞速发展和校友们取得的非凡成就而感到由衷的骄傲欢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活动结束了,大家都还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将来也要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 力气,在校史馆留下自己的独特印记 四、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对我校有了更深刻的相识。
同时,本次活动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作为一名科高校子的骄傲感,激发了同学们努力奋斗的热忱和学习的主动性 五、活动不足: 由于时间支配无法照看到每个同学,导致一些同学由于各种事物的缘由,错失了此次机会,我们也深表缺憾这也告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尽可能的细致周到,尽可能的满意大家的需求 六、活动感悟: 此次活动,虽然让志愿者们辛苦劳碌了好几天,但大家都表示乐在其中,因为能为大家服务,能为学校服务,始终都是我们的荣幸! 第4篇:校史馆参观心得 校史馆参观心得 共青团黑龙江八一农垦高校委员会 学生支部 纪 检 部 刘 祥 海 参观心得 --人文学院10公管刘祥海 今日我们在校团委学生支部书记的组织下,进行了对校史馆的参观,虽然我在学校已经一年半了,可是却始终没有机会来参观校史馆,通过今日的活动,我走进了心里憧憬已久的校史馆这里充溢了过去前辈们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果!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53年,这是怎样的经验?53个春秋,53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53个不平凡的年头通过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化的了解,1958年十万官兵复员转业,在他们爱国情操的引导下,他们毅然决然的留在了“北大荒”这个荒芜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开拓新的篇章,用双手开拓出了祖国今日的“北大仓”这里面是怎样的一种坚持?一种坚韧?一种拼搏?我想这是我恒久可能都体会不到的前辈们的汗水。
这里面就有我们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复员,可是大家都不懂技术,只能白白看着,的确使不上力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王震将军立刻组织建立了八一农大,为垦区培育人才,为垦区建设供应技术上的帮助,就这样我们的学校诞生了! 我们的学校在各位校长的领导下,发展的非常快速,从王震,王景坤,姜瑞元,刘西科到我们的女校长徐梅,再到包军,他们各位的英明领导让我的学校变得更加强大 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日的人才强校,桃李芳香,已经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高校 自建校起,办学区位条件差就始终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将学校迁入有发展的潜力的大中城市是必定的,八一人毅然举起二次创业的大旗,全力将学校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2003年1月5日起先动工建设新校,10月20日同学们就进入新学校起先上课,只用了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迁入大庆市就顺当完成学校乘势而上,跨更加展,将学校发展的更加辉煌! 我们学校已经从“垦区黄埔”发展成为一所全面的现代化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