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镜——医院感染之管窥.doc
5页胃镜——基层医院感染之管窥摘 要 了解目前市胃镜感染控制管理现状,探讨今后控制胃镜感染医源性传播的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市12所医院的胃镜感染控制现状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结果:市胃镜感染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胃镜医务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意识淡薄,培训落实不到位; 胃镜室的布局设置,操作环境不合理;辅助设备的配置不符合要求; 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过程不标准; 胃镜消毒监督及质量监测不足结论: 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各医院必须加强胃镜感染控制工作,确保医疗安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镜检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病最直观的检查方法作为一类侵入性医疗设备,其在诊治过程中创伤小,痛苦轻,直观性好等优点,使其应用日益广泛由于胃镜的材料特殊、精密度高、管道细长、结构复杂,用后的清洗消毒难度大,不适宜高温消毒,同时医院购置数量有限捡查人数与胃镜数量不相匹配,常常导致胃镜消毒工作不到位,不能确保充分的消毒时间,造成消毒不彻底,有引发疾病传播的危险为了解目前市胃镜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控制胃镜感染医源性传播的对策。
笔者对胃镜感染控制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所有使用胃镜的12所医院的胃镜感染控制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填写《市胃镜感染控制情况现场调查调查表》;对胃镜医务人员胃镜感染控制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填写《医院胃镜医务人员问卷调查表》;对医院感染控制科和胃镜室负责人进行访谈2 结 果2.1 胃镜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10所医院建立健全了胃镜感染管理组织;12所医院均制订了胃镜感染管理制度,做到上墙或成册2.2 胃镜室的布局设置只有4所能做到诊疗室、消毒室和胃镜储藏室分开,均能做到不同部位的清洗消毒设备分开2.3 胃镜诊疗室基本设施及清洗消毒设备的配置4所医院只有3槽式流动清洗消毒槽,8所医院有4槽或5槽式流动清洗消毒槽,5所医院配备了胃镜干燥设备,8所医院配备了计时器所有的医院均无超声清洗器和高压水枪2.4 胃镜及附件的配置10所医院共配备胃镜14台,共配备胃镜附件,包括16把活检钳、6把细胞刷、6把切开刀、异物钳8把2.5 胃镜清洗消毒剂的配置及浓度检测7所医院使用多酶清洁剂, 10所医院均使用2%戊二醛作为胃镜消毒剂采用2 %戊二醛浸泡消毒9所;含氯消毒剂3所;过氧乙酸1 所。
对使用中消毒液浓度每日进行检测6 所,消毒时间符合要求的8 所,活检钳灭菌方法符合要求的仅有4 所2.6 胃镜清洗及冲洗用水12所医院均使用自来水作为胃镜清洗及消毒后冲洗用水2.7 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7所医院配备了防渗透围裙,安装了通风设施,在现场检查时发现7所医院的胃镜医生在胃镜诊疗过程中不带口罩和手套2.9 胃镜诊疗平均人数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为胃镜诊疗时间,所有胃镜平均诊疗人数11.5人/上午,最多时多达18人/上午2.10 胃镜消毒程序4所医院无酶洗步骤;7所医院未对胃镜内腔的消毒引起足够的重视;胃镜存放前5所医院未进行干燥处理2.11 胃镜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共调查16名医生、9名护士,胃镜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率分别为41.1%(7/16)、100%(9/9),前者低于后者;胃镜消毒的基本原则正确回答率为32%(8/25);胃镜消毒程序的正确回答率为48%(12/25);胃镜消毒时间正确回答率为40%(10/25);多酶清洁剂更换的正确回答率为36%(9/25);24%(6/25)的工作人员认为医院对胃镜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一般;消毒室通风不良的危害知晓率为44%(11/25)3 胃镜感染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3.1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胃镜诊治患者多为门诊病人,或术后住院时间短,发生医院感染在医院内不易被发现,使得医务人员对胃镜导致疾病传播的意义没有直观感受,重视不够;个别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胃镜清洗消毒,认为胃镜清洗消毒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还会减少患者的诊疗次数,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收入,忽视胃镜消毒存在的问题,没有制定具体的奖罚措施,胃镜的清洗消毒不能按规范的要求进行落实。
3.2 胃镜医务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意识淡薄,培训落实不到位胃镜清洗消毒人员未经专门培训,或虽参加过有关培训,学习过有关规范,但由于责任心不强,培训学习不到位,仅流于形式,消毒灭菌知识欠缺,忽视胃镜的清洗与消毒效果和质量;医护人员未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认真落实手卫生,使手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1>[4] 孟琳,张宽森.內镜室医务人员自身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8:849-849.个别人员医德医风差,法律意识薄弱,工作懒散,存在着侥幸心理,清洗消毒措施不落实3.3 胃镜室的布局设置,操作环境不合理多数医院胃镜诊疗室、消毒室位于同一房间,面积过小,不能适应胃镜诊疗和消毒的需要;空气质量差,洗消室无排风设施,清洗时产生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感染3.4 辅助设备的配置不符合要求就诊患者多、胃镜数量少的矛盾突出在一些医院胃镜数量有限,但每天就诊的患者数很多,为了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人为地缩短了清洗消毒的时间清洗消毒用品的配置:未按规定配备胃镜清洗消毒槽、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和干燥设备;未按规定配备多酶清洁剂,配备的消毒液量少3.5 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过程不标准主要表现为清洗操作不规范,用非流动水清洗,清洗时未加酶,未用专用刷子对胃镜腔道充分刷洗,导致清洗不彻底,有机物残留,影响消毒效果;消毒后冲洗不彻底,残留的消毒液将会对病人造成伤害。
清洗后的胃镜未进行干燥处理,残留水分对消毒剂有稀释作用,降低了消毒液浓度,直接影响消毒效果,且潮湿的环境将会导致微生物滋生部分医院使用普通自来水作为注水瓶用水,长期不彻底更换,忽视注水瓶定期的灭菌处理,注水污染严重3.6 胃镜消毒监督及质量监测不足缺乏对消毒剂浓度检测、胃镜及附件消毒效果的监测,包括使用方法、工作程序、消毒与灭菌效果以及使用过程等全面监测,或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监测(如采样液不加相应中和剂)4 讨 论4.1提高认识,制度保证: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内镜清洗消毒所存在的问题,重视内镜消毒工作,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在制定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内容时,应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要求包含其中,使执行《规范》从制度上得到保证4.2加强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执行规范;加强胃镜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对胃镜清洗消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胃镜的清洗和消毒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或灭菌、冲洗与吹干”程序操作,用计时器严格控制消毒灭菌时间,从而确保与患者接触的内镜和附件都在安全范围内4.3加强硬件设备 对消毒中心进行改建,做到胃镜镜诊疗室与清洗消毒室各自独立,制作规范的流动水清洗槽,增配超声清洗器、干燥设备、计时器、防渗透围裙、通风设施和多酶洗液等。
安装大功率排气扇,及时排出化学气体,减少了医患对有害气体的吸入为保证内镜在使用前能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根据每日接诊患者数量,增加了胃镜及活检钳的数量,以保证内镜诊疗工作的质量与医疗安全4.4加强传染源的控制规定病人进行胃镜检查前,常规做传染病(HBV、HCV、HIV、PRP)筛查,详细询问病史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异常者使用专用阳性胃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必须采取防护措施4.5做好自我防护操作人员要衣帽整齐,戴防水围裙及口罩,手套一用一换接触特殊患者的血液与分泌物时应戴面罩、眼罩每次操作前后要正确洗手定期为医护人员查体,进行预防接种4.6 做好消毒液质量的监测每天必须对使用中2%戊二醛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用戊二醛化学指示卡监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是否符合要求,将监测结果粘贴备查多酶液必须现用现配,每浸泡一条胃镜及附件器械后,应该重新更换[6],杜绝重复使用,避免再次使用造成的交叉感染和降低胃镜的清洗效果4.6加强胃镜的监管力度医院每月对消毒后的胃镜管道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活检钳,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等进行细菌培养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现场督察,现场指导,从电脑系统调取诊疗患者数量,与洗消登记本对照查询;查阅库房消毒剂、酶液及防护用品的请领数量,检查结果与每月院内综合质量考核挂钩。
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胃镜的消毒监测,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共同搞好胃镜感染管理工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