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陕西、山西民歌的审美取向与传承.docx
7页试论陕西、山西民歌的审美取向与传承 盛文峰[摘要]陕西、山西民歌饱含西北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文化记忆,虽然该地区民歌素以凄苦性、悲剧性见长,但性格坚韧的西北人民在与自然、社会的抗争中,将这股不屈的精神融入进一首首民歌之中所以,陕西、山西民歌的情感表现是多元的,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凄苦中蕴含着乐观、悲壮性以及俏皮中蕴含着抒怀性的审美特色[关键词]西北民歌;演唱特色;审美文化[]J607[]A[]1007-2233(2020)12-0067-03陕西、山西民歌素来有凄苦性、悲剧性的艺术特色,饱含西北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文化记忆可以说,陕西、山西的民歌是历代劳动人民用苦难抒写的生命之歌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西北人民饱尝生活的艰辛,但即便是这样的生活条件,同样造就了西北人民火一样热情的性格陕西、山西民歌的风格是西北地区民歌中较为浓厚的一抹色彩,将历代黄土高原百姓的喜怒哀乐在一首首民歌中得以抒怀一、陕西、山西民歌情感表现的多元性陕西、山西民歌的情感表现是十分丰富的,困苦的环境,不舍的别离,无奈的封建思想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却也让百姓在苦闷的生活中寻得一线生机西北民歌虽然总体上透露出苍凉的悲壮感,却也有一些乐观性的民歌小曲存在,彰显了劳动人民内心的坚韧和乐观的心态。
地势的不利条件,虽然给西北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也让西北人对情感的表达更为直白无论是市井生活的幽默小曲,还是悲壮的信天游,西北民歌中总是透露出对爱情的向往和留恋陕西南郑民歌《莫叫山歌冷了台》就是一首农民劳作时演唱的作品,“哟号”“哟儿哟号依哟”等大量衬词衬句的运用也让全曲颇具号召性陕西紫阳民歌《过四川》描绘的是江上渔民打鱼的场景,“那个”“哟嗬”“呀哈”等衬词使得民歌更显生动也有在一首民歌中既有劳动的律动感,但表现的却是对少女的赞美和爱恋之情,例如陕西商洛的《姐儿歌》,其中的两个乐句完全用衬词“哟号”填充,展现的是勤劳的农民小伙形象,但“画眉”“有话不说在心里”“莫把乖姐晒黑了”等歌词又生动形象地把男子的怜爱倾诉而尽山西民歌《对花》反映了男女青年相互逗趣的生活场景,但夫妻逗趣题材中,陕西绥德的《夫妻逗趣》则将夫妻之间这种诙谐幽默发挥到了极点歌词诸如“白脸脸有点麻子疤”“又长一对大板牙”“头上青丝乱如麻”“腔子上污水锄头刮”[1]等,映射出夫妻之间针锋相对又十分真挚的心态,反映出西北人民的爱情智慧陕西府谷民歌《挂红灯》采用十二月体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不同月份西北人民的生活习俗,例如新年挂红灯,五月端阳需要雄黄烧酒、艾叶插门头等。
也有少量的西北民歌融入了很多戏曲性元素,民歌曲体较长,这类民歌叙事性强,旋律融入了很多地方性戏曲音调例如陕西周至民歌《五更鸟》,五个段落反复咏唱,虽然前半段表达了[KG(0.1mm]“姐儿”对自己情人的相思之情,但后半段通过“娘”与“花童”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虫翼子”(小动物)的体态形象,曲目风格由开始的悲思转为了幽默诙谐的欢快氛围二、陕西、山西民歌的审美特色陕西、山西民歌虽然凄苦意味强烈,但蕴含的情感十分深刻感人陕西、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在于,虽然凄苦但内涵乐观,虽然苍凉但略显悲壮一)凄苦中蕴含着乐观、悲壮性的审美西北民歌中又不约而同地带有悲剧性色彩,《兰花花》《三十里铺》等描写地是封建社会女性的爱情悲歌,以“走西口”为题材的民歌作品抒发的都是相恋二人分别不舍又无奈于现状的悲剧之感《脚夫调》是黄土高原上的音乐风格的典范,传唱着赶脚人们的心酸与苦闷在表达凄苦性风格的民歌作品中,西北民歌又是众多民歌中的典范任何音乐结构都存在表层和深层的内涵,即使一首简单的单旋律民歌也是如此[2]旋律多次出现的四度跳进,使得作品有着鲜明的高原风,旋律连续的四度上行将歌者的情绪带到了顶峰,然而,之后旋律转瞬间下行回到起点音,仿佛象征着赶脚人们奔波的一生。
《黄河船夫曲》这类西北民歌则显得悲壮,虽然其旋律颇有苍凉之感,但结合歌词来看,却又显得十分悲壮我国民歌题材中,很大一部分比重在表现劳动人民的热情、辛勤上,西北民歌也不例外西北民歌中的旋律跳进,很多襯词是“甩”出来的,更能感受到西北民族劳动的热情,也透露着劳作的辛苦《秋收》就是表现百姓劳动的场面,同样的旋律,歌词被替换之后,歌曲的风格也有了不同色彩山西西北部民歌《四十里平川瞭不见人》的旋律与《秋收》完全一致,但歌词表现得却是相恋的两个人因距离太远而不得见面的愁苦之情山西襄汾民歌《走绛州》也是一反西北民歌中的辛苦生活常态,虽然该作品反映的也是“走西口”的情节,但却用了一种偏于戏剧性的旋律来唱,可以见得西北人民在苦难生活面前没有被生活压倒,反而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虽然有艰辛,但却可以用乐观的心态战胜生活的不易,利用一些民歌小曲儿抒发自己对生活的辛苦,同时也在辛苦的生活中看到新的生机和希望二)俏皮中蕴含着抒怀性的审美虽然大多数的西北民歌中都蕴含着凄苦性的色彩,表达的情感以悲凉为主,但还是有一部分的西北民歌透露着小家碧玉的色彩,这类民歌虽不能称得上是西北民歌的主流,但它们至今仍鲜活地存在。
例如,山西左权民歌《会哥哥》中就透露着调侃、幽默地色彩,特别是衬句“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为全曲增添了女性那种暧昧、对爱情向往的色彩全曲旋律跨度不大,流畅性很强,与其他西北民歌相比,开花调这类题材的西北民歌旋律跨度没有很大,但很有一气呵成的气势之感,全曲中蕴含着一种强烈、旺盛的生命力,给具有凄苦性的西北民歌增添了不同的色彩陕西民歌《五哥放羊》旋律进行也较为平稳,表达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歌词之间透露着女子对男子的期盼和依恋全曲以下行式的旋律为主体,所以虽然没有脚夫调那样的凄凉,却道出了相思之人内心的无奈和惆怅陕西民歌《跑旱船》透露着一种豪爽的气势,但歌词中依旧有对包头妻儿的描述,“红棉袄”“擦胭脂”等歌词加上衬词的描绘,为全曲增添了诙谐俏皮的又有些调戏的情感色彩陕西民歌《卖菜》颇有市井百姓生活的味道,但依旧离不开男女之间羞涩的情感表现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则是几十年来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民歌作品,被众多歌手多次翻唱,现在已经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了这样的作品也是出自于黄土高原的劳动人民之手,可见,劳动人民在辛勤劳作之余对生活、爱情的向往之情也是十分强烈的他们劳作有多辛苦,对情感的向往就有多强烈。
他们有多朴素,抒发的情感就有多真挚和热情这种俏皮不失抒怀性的审美特色,正好映衬了我国民歌自娱自乐的审美价值取向三、陕西、山西民歌的传承方式民歌在当代的传播有很多方式,有的以原汁原味的形[KG(0.1mm]式,利用纪录片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有的被融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很多作曲家在原有民歌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作构思,在原有民歌基础上延展出新的段落,成为一首曲式结构较为复杂的民族声乐作品;也有的作曲家对原民歌的结构进行了扩充,编配了钢琴伴奏,成为了颇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也有的作曲家将西方和声作曲技法融入到民歌的创作中,以民歌为母本,创作出了很多合唱作品在以民歌为母本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西北民歌成为了作曲家们首选的素材之一例如,近几年来,西北民歌频繁出现在影视剧中,以西北民歌为题材创作的影视剧插曲越来越多,以表现西北人民生活情怀的影视剧作品层出不穷,因此西北民歌借助影视剧的传播走入了全国观众的视线随着我国作曲、编曲技术的提升,我国很多民歌在新的时代得到了重新配器,以“旧酒装新壶”的方式重新展现在大众眼前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题曲《远情》的前奏中运用了一系列西北民族乐器,运用乐器的声响将听众带入到西北民歌的音乐情景。
同样一首作品,在经历了不同的配器手法之后,展现出来的气韵都会不同2009年电视剧《走西口》向全国大众展现了西北人民的生活情景,片尾曲《跟你走》(车行作词、郭晓天作曲、苗圃演唱)是根据西北民歌风格创作完成的,歌词“我这辈子的泪蛋蛋,只为哥哥流”“走西口不知命里有没有”“流着眼泪放歌吼”无不展现了西北人走西口的离别忧愁,旋律多次出现的四度跳进以及上行的甩音,突显了西北民歌的地域性风格谭维维与阿宝对这首《跟你走》进行了翻唱,阿宝以其高亢嘹亮的歌声,先将观众代入到了西北高原的情境中,紧接着谭维维在高声区运用通透、圆润、飘逸的声音演唱出歌曲的主旋律,与阿宝的声音相得益彰,让这首西北歌曲既有豪爽之风,又有相思之意很多作曲家以西北民歌为题材,创作出了一大批流行歌曲和艺术歌曲流行歌曲如《黄土高坡》(苏越曲)、《一无所有》(崔健词曲),艺术歌曲如《西部放歌》(印青曲)、《这一片热土》(徐沛东曲),等等也有很多作曲家以西北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系列合唱作品例如,合唱作品《三十里铺》《赶牲灵》《桃花红杏花白》等当然,也有很多作曲家在原有民歌基础上,运用流行音乐元素对民歌进行了改编,这种改编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民歌自身的原生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扩充了我国流行歌曲的内容展现和音樂风格。
例如,冯晓泉与曾格格合作改编的《赶牲灵》,歌手采用了流行唱法,使作品的流行性加强,且增添了一些故事性,虽然能够通过歌词感知到陕北的风情,但原民歌的乡土韵味被削弱将民歌以流行化的方式加以改编,从创作角度上讲有一定的创意,但在传承上又有一定的争议性很多学者认为流行化的民歌作品丢失了原民歌的韵味,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也有学者认为民歌应该在新的环境、新的文化土壤之中得到新的发展在创作上,笔者鼓励作曲家们采用发散性的思维,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定的适度性,过犹不及笔者更加赞同在保留民歌本土性基础之上传承发展我国经典民歌,先传承,再发展例如,谭维维在中国执行第三期演唱《给你一点颜色》就是民族与流行结合的典范,确切地说是民族与摇滚结合的精品作品中既将“华阴老腔”原汁原味的呈现,同时旋律朗朗上口,展现了西北地域的音乐风格特色,歌词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保护环境的思想这首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民歌的传承,更是在中国摇滚乐创作史上留下了浓厚的印记这样的作品是传统与现代元素结合的范例,值得宣传和进一步发展就目前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来看,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需要在更广阔、深层的领域思考我国民歌在新时代的传承、传播方式。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全文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