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闻采访学(5)选择采访对象.ppt

79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5742896
  • 上传时间:2019-10-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23.50KB
  • / 7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选择采访对象,思考与练习: 1.阐述记者和采访对象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关系 2.为什么说采访对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希望记者是一个合的对话者 3.什么是经常性消息源?什么是临时性消息源?记者怎么扩展自己的经常性消息源? 4.记者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了解这个区别有什么重要性? 5.新闻人物怎么确定?新闻人物谁来确定?,一、记者与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是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消息来源 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那些以各种(不只语言)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都可以称之为采访对象1.索取与给予,记者的工作就是不断地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了解各行各业成就、变化,包括有成就有变化的个人和集体 不断地与采访对象打交道,通过与他们的交流索取新闻信息和新闻素材索取与给予是一对矛盾,记者和采访对象是新闻采访活动中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着的两个方面,没有记者,无所谓采访对象;没有采访对象,记者的采访活动也无法顺利进行 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是双向的 记者需要采访对象配合完成工作,采访对象也常常需要向记者倾诉,他们有话要说,有情况要反映政府部门为宣传自己的方针、政策,企业为推广自己的产品,名人为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也都想借记者的口传递信息。

      白宫记者与白宫官员,记者朱幸福、杨岩松曾在《目击美国这八年》一书中,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媒体记者与白宫官员的微妙关系 记者为获取消息,特别是为撰写独家新闻需要了解“内幕”,所以必须与官员保持良好关系,因为白宫官员掌握的情况就是新闻资源但是,新闻资源的价值在于给传播出去,怎么给才更有价值?白宫官员是很会利用资源的他们时常把记者需要的新闻资源作为“奖赏”友好的、惩罚不友好记者的手段有时候为钓记者的胃口,常常会故意向关系好的记者“走漏消息”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官员承认他们利用了这种方式,实际上比例可能还要高美国《时代》杂志驻华首席记者吉米·弗罗克鲁也说:美国政府想让媒体为他们说话时,往往是把消息“泄漏”给记者们 “泄露”的好处很多可以比直接告诉记者显得更可信;提高消息的兴趣;可以不暴露身份诸如,美国政府某高级官员说……某些西方外交家称……这样的导语就是如此 当然,在白宫,没有什么消息会未经授权就泄漏出去这是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曾经说的掌握闻资源的给方,把新闻资源作为筹码“奖赏”友好的记者,也惩罚友好的记者政府为宣传自己的政策,或为自己的行动辩护,或试外界的反应,有时向记者“走漏消息”,这种“走漏消息”也同样筹码,同样“奖赏”友好的记者,惩罚不友好的记者。

      这其实是在用记者,利用媒体2.主动与被动,给与取是采访对象与记者关系的实质给是主动的,取是被动的 记者站在被动方,要想获取新闻资源就要变被动为主动,让主方配合自己,愿意给予记者所要的信息怎么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与采访对象搞好关系是最简单的方法: 让他感到你是友善的,愿意接近你;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让他在心理上接受你,甚至成为挚友;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认为接受你的采访对他有好处;给他意见和建议,帮助他解决困难;交换信息,将读者反馈告诉他,让他从单纯给予变成互通情报 这些都是搞好关系的法变被动为主动要求记者改变单向思维,改变采访只想我要什么不想对方想要什么的思维方式注意:对采访对象来说, 记者的建议相当重要,记者被公众誉为“消息灵通人士”由于他的工作是广泛接触少搜集信息,也传播信息,所以他像蜜蜂,采蜜也酿蜜除此之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还有一个内容:处理信息、分析信息、选择择息长期工作经验不仅培养了他们对信息接收的敏感,也培养了他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辨别真伪的能力由于记者社会人的身份,们总是站在社会的大视角上看问题,不局限在某一行业、领域,站高,看得远,所以,对问题的看法也多比常人深人透彻,有时还会独出心裁。

      变被动为主动,除了掌握采访技巧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提高记者自身的水平,使记者有资格与采访对象平等交流在采访对象不配合的情况下,记者也可以采用不搞好关系的方法 中央电视台以批评报道为主的《焦点访谈》节目,记者与被批评的采访对象是对立关系采访对象不接受记者采访,不正面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与采访对象不能正常交流,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记者想寻求采访对象的配合,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时候记者也可以站在对立面用激怒他、逼问他、诱导他等手段,迫使他开口或迫对方反驳,或迫对方申辩,然后从他的反驳、申辩中获取信息课堂作业:,列出你能发现的三条新闻线索 大致说出其采访价值所在 写在作业本上,上交作业点评,好的方面: 思路清晰,选点准确; 同源事件,见人未见; 问题: 事件混同现象; 角色感混乱; 只有事件或者现象,提不出价值点; 新闻事实要素不全; 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等3.交流与资格,记者有选择权,采访对象也有选择记者的权力采访对象选择记者除了要求你能准确地上传下达之外,还会对记者的谈话“资格”进行考察采访对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希望记者是一个合格的对话者什么样的记者才能算是合格的对话者?,中央电视台记者敬一丹曾经用她的经历解释过“合格”二字。

      “记者与采访对象合格的交流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而是真正意义的对话其实,真正意义的对话,需要资格,一种被采访对象从心里接受的资格并不是手持着配有台标的话筒,怀揣着印着钢印的记者证就有了这种资格这种资格,来自于对采访对象的了解和理解,来自于记者本人的见地,来自于记者着意营造的交流气氛,来自于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把握我在采访中有失去资格的时候一次采访股民,正谈得热火朝天时,股民突然提到一个词:‘套牢’,我顿时接不上话碴儿这一刻,我已经在股民面前失去了资格,因为那时我不懂这个词,话题因此没法继续,尽管转换了话题,但那仍是难忘的尴尬时刻采访专家时,我往往格外小心,因为没有在专家面前取得对话资格,采访就成为艰涩枯燥的苦差事事先准备时间往往几倍于采访时间,摸索着专家的‘边际’,领会着专家的‘精髓’不但不能说外行话,还得把很专业的话说得深人浅出”从自己做起,记者没有权力要求对方,只有努力学习,研究对方研究的问题,并把对方研究的问题消化理解,并用通俗的语言讲给读者、听众,你才是合格的谈话者,才有资格与采访对象平等交流 选合格的对话者,做合格的对话者,是记者采访同时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记者有权挑选采访对象,选择更有能力、向记者提供更多有用信息的人。

      采访对象也有权挑选记者,挑选更能准确反映自己意见者,更合格的谈话者4.服务与对象,记者的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他的工作对象与服务对象不一致:工作对象是采访对象,服务对象是广大读者,两者是分离的 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还存在一个“第三者插足”的问题,即第三因素决定的问题以服务对象为宗旨,工作对象与服务对象一致的职业,只需满足工作对象的要求也就做好工作了像医生服务好病人;售货员服务好顾客;老师服务好学生 记者如果只考虑满足工作对象的要求,不一定能满足读者的要求有可能记者满足了读者的要求,采访对象又不满意 特别是批评报道,采访对象与记者的矛盾会更加突出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记者在采访时,隐瞒了采访意图,采访过后写出了批评采访对象的文章,下次采访同一人或同一单位,对方便拒绝采访,甚至连这家媒体的其他记者来采访都不叫登门,客气的说法是:不受欢迎者 一般情况下,与采访对象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记者采访的前提,但是遇到上述情况,记者必须记住,要以服务对象为宗旨,服务于第三者这才是记者要牢牢把握的原则读者是媒体的衣食父母,维护社会公德是媒体和记者的神圣义务二、记者和消息来源,选择采访对象是记者选择新闻的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与“采访对象”一词并不完全重叠:“消息来源”不仅包括人的消息来源,也包括物的消息来源、物证材料采访对象口头向记者提供的信息,交给记者的物证材料,都可以叫消息来源消息来源 可以成为记者寻找采访对象的线索,消息来源有可能只是记者的一个线人,或是记者常光顾的一个网站,记者无意看到的一个文件等也就是说,记者获取新闻的渠道很多,比如公开或非公开出版物,网络,相关媒体等像电视记者的许多消息来源是从报纸报道中得来的线索,一些大报的消息来源是从地方小报报道中得来的线索,一些杂志的消息来源是从报纸报道中得来的线索等间接消息源,间接消息源的引用,直接影响媒体的权威性,一般情况下,媒体会尽可能避免引用间接消息源提供的材料记者直接与采访对象交谈,更能获得第一手的信息所以,记者更重视从采访对象处得到消息新闻报道必须说明新闻来源,在新闻报道中,记者所报道的一切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记者杜撰的 引言要出自采访对象之口;事件经过要由采访对象告诉记者如果采访对象要求不公开自己的身份;不允许记者引述自己的话,为保密记者在文中不能提采访对象的名字媒体、记者都有责任保护为媒体提供消息人士的安全和保护他的隐私权这种情况下,记者可以只用姓来代替消息源的全名或采用“据消息人士说”。

      在许多严肃类报纸,像“据消息人士说”这样不明确说明消息源的言辞,是不允许使用的因为“消息人士”是个很抽象的说法,新闻要求明确说明新闻来源如果采访对象不肯暴露身份,严格的说是不能据实报道的,即使必须要用,也要将消息源写得更具体,可以用“据一个看到此文件的人说”、“据一个参加会议的人说”等等这么做是必须的,标明新闻来源才能证实记者的报道真实,是经过采访得来的素材,不是自己杜撰的」,信源: 媒体的权威性和信誉程度,说明新闻来源还涉及到新闻报道刊载媒体的权威性和信誉程度问题这是信源重要性的第二个内容 许多媒体对信源要求很高,强调记者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的,记者又是采访谁证实这个消息的美国《纽约时报》就一贯要求自己的记者这么做,所以,这份报纸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记者为了获得第一手信息必须寻找消息来源通常有经验的记者,都有自己固定的消息源,由此获得经常性的信息1.经常性的消息来源,多数情况是新闻发生后,记者才通过消息来源得知情况,再赶到新闻发生现场找采访对象了解详细情况 消息来源成了记者采访的耳目;耳目多记者消息就灵通,不会漏报新闻随着我国媒体竞争的加剧,漏报新闻成为一些媒体处罚记者的“硬条条”;记者在自己分管的报道领域漏报重大新闻是不可原谅的。

      建立消息源网络,广交朋友,上至高层主管,下至基层通讯员,建立起一个消息源网络,保证高层的招待会、吹风会、新闻发布会,记者都能被通知到;下层的好人好事、突发事件也有人及时告诉记者利用消息源还能帮助记者方便地进行报道厚厚的簿、通讯地址簿,是记者的命根子,这是他们多年建立起来的消息源只要做记者一天,就会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消息来源网,以保证拥有不枯竭的消息来源 不仅建立自己固定的消息源,还会培养自己的消息源,让提供消息来源的人增强专业的敏感性,了解有价值的新闻标准,有时甚至培养起一批基层通讯员任何记者的消息来源再多,也是有限的 记者工作有分工,有的是跑国内新闻的,有的是跑国际新闻的;只要在你分工报道的领域做个消息灵通人士,就能成为合格的记者 有些分管工业、农业、教育、体育等领域报道的记者,对行业熟,消息来源就多,消息源也较固定 同行也可能是消息源正如一位新闻业内人士所言,“一般说来,跑同一个‘口’的记者往往形成一个圈子,有事情大家会互相通知”所以,同行也是消息源争取独家消息源,谁能发掘独家新闻,谁能抢在其他媒休报道前采访报道重要新闻,就是好记者的标准独家新闻靠记者消息灵通,消息灵通靠记者的消息来源,这就难怪记者们不择手段地争取采访对象,争取独家消息源。

      2.临时性的消息来源,各媒体的读者热线,群众来信反映问题,因特网上的间接信息,其他媒体的报道,都是记者临时性的消息源其他媒体,有一些报纸、杂志专门在其他媒体上寻找消息源,像《南方周末》刊登的社会新闻深度报道,许多消息源出自其他媒体的报道 记者从其他媒体报道中发现新闻线索,再派记者赶去深人采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