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冤亲债主回向法分析】.doc
18页冤亲债主”回向法分析“冤亲债主”回向法,是山西小院近年提倡起来的,经典中没有这 种回向法经典中是教人广大回向、普皆回向山西小院“冤亲债主”回 向法,约有背经、违法、非因、错解、少利、出偏、入魔、谤法、坏佛9 端值得注意,分析如下第一,背经山西小院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动物园关着许 多动物的冤灵,冤亲债主、非人众生排队等候来报复其实,以前被杀害 的众生要来讨债,必须具足因缘比如,堕落到地狱的,出不来,不能讨 债畜生道,也不能来讨债鬼道众生,最大的烦恼是饥饿,多半也没心 思讨债把一切的业归结于怨亲债主,是对佛法的庸俗化,简单化当然, 我们不能有“我的很多冤亲债主关在地狱,找不到我,所以不要紧”的想 法怨亲债主在地狱,我们的业更重业在,就可能成熟为业果,受种种 苦因果报应不是欠帐还债这种简单化的方式要知道,一句谤法的话可 能比杀害十个、百个众生受更大的苦果经典中从来没有冤亲债主的说法经典中提得比较多的是“冤家”, 主要是指敌人、亲眷等人道的众生如:或有冤家兴兵欲来侵害自然退散——《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若有他人夺我命根及诸财物乃至妻子,若说两舌、恶口、妄言、绮 语,若有恐怖系缚囚执、鞭杖刑戮,我于此中,不应瞋害加他,系缚冤家。
——《大宝积经》(系缚冤家:把冤家捆绑起来不仅如此,《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云:(阿惟越致菩萨)心常乐于法 不乐非法,乐善知识不乐冤家,乐和铮讼不乐谗谤,乐佛法中而得出家, 常乐欲生他方清净佛国随意自在,其所生处常得供养诸佛乐善知识不乐冤家”的意思是要乐于亲近善知识而不要跟冤家纠 缠攀缘这和山西小院“冤亲债主”不离口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违法怨亲债主的回向法,违背了三法印认为有一个外在、 独立的债主、鬼灵在跟着我们讨债这就很容易增强妄想分别执着,有点 什么动静、反应都跟怨亲债主联系挂钩,搞得神神叨叨,以至有些人因此 而不敢诵《地藏经》,甚至精神错乱这种把佛法简单化、世俗化、鬼神 化的方法,违背了般若空性智慧,和《金刚经》中的无四相、去三心的观 点和违背第三,非因有些人学佛之后遇到障碍,找来找去,把原因归结为 回向法界这是“非因计因”的邪见,即,某事不是这个果的因却当作是 因学佛之后产生病痛、障碍,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没有回向“怨亲债主”《阿难事佛吉凶经》中明确地开示了为什么有人学佛之后得吉祥,有人反 而得到更多的灾祸、不顺其中根本没有因回向法界而得灾祸、不顺的说 法,也没有说要回向怨亲债主。
认为回向法界把功徳浪费了、自己得不到, 或者认为会招不吉祥、引起冤亲债主的嫉妒从而加速来讨债,这些见解是 不对的《地藏经》第十品的《较量布施功德缘品》,每-段都会劝导众生 要冋向法界http://www.dizang.org/dzfm/qt02.htm那么,为什么不少人通过山西小院得到了一些感应呢?其原因是佛 法木身的威力,加上精进,好奇心、从众心和一些心理暗示的综合作用 从古至今,学佛的感应太多了,难道都用了 “怨亲债主”冋向法吗?第四,错解一,小院把怨亲债主当作是轮回的本质,认为不能往 生是怨亲债主纠缠造成的,乃至轮回就是怨亲债主的事这是邪见轮回 的本质,是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生命形态的流转怨亲债主也是因妄想分 别执着而造成的抓住断妄想分别执着,就抓住了断轮回的根本轮回有 小轮回,大轮回大轮回是由小轮回造成的小轮回就是妄想的生住异灭 所以,把握当下的清净,斩断当下的轮回,就是学佛的真谛(这就是禅宗) 当下的清净把握不住,就靠戒律来规范(这就是律宗),戒律也不能保证 完全清净,就要有带业往生的念佛法门(这就是净土宗)禅、戒、净的 关系是一体的从这里生发出去,佛法的全部奥秘都可以囊括进去。
而这 个怨亲债主回向法,却把人引向一种妄想分别执着的歧途二,小院把回向理解为“背业”,并错解《大智度论》不会游泳不能 下水救人的比喻,以及《维摩诘所说经》中“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的论述回向其实是修布施,不执着自己的功德而把它布施出去尽管布 施出去了,而自己的功德却不减少《印光大师文钞》有一个很好的比喻: “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其灯光明了无减损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与 久回向吋当知此意由于这种狭隘的错误观念,所以,他们反对为汶川地震的同胞冋向, 把同修踢出小院群也可以对临终求救的同修无动于衷,甚至指责人家不 精进第五,少利回向远亲债主,这种还债的心态,希望还债之后得到 一身轻松,这多半是为自己的自私想法,使心量变小,和佛法无我、大悲、 空相的精神不一至所以有人说,学习这种回向法Z后,“好不容易扩大 了一点的心量又变小了”学佛就是要不断扩大心量心量变小则念佛、 诵经等一切修行的效果都变小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比喻,《华严经》为诸 经Z王,而《普贤行愿品》是王冠,十大愿王则是王冠上的明珠而十大 愿王最后一大愿是“普皆回向”普皆回向就是悲心、大心量善男子, 若人能修如是悲心,当知是人能坏恶业,如须弥山,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 邈三菩提,是人所做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优婆塞戒经》。
若以大悲菩提心摄持,以密咒佛号作加持,仅仅布施一粒米、一滴水也 能饶益无量有情”第六,出偏怨亲债主回向法,等丁说,我的债主快来吧,现在还 债给你们这样可能真的会感召到一些所谓的“讨债”的非人众生(其实 也是内心造作出来的)如果很精进,让这些非人满意了,可能相安无事 如果不精进,或者,由于不懂佛理而贪嗔痴,会更加恼怒这些非人,带来 不可预料的危害有些人因此而恐惧、敏感、多疑,啥事都喜欢跟这些鬼 灵联系起来,形成坚固的妄想执着,甚至出现癫狂的状态人们看到的都 是小院宣传的一些神奇的效果,而实际上那些负面案例因为没有人宣传而 少有人知形势一片大好之川掩盖着深重的危机第七,入魔由于不强调闻思、正见,小院不少人尽管非常精进,但 因严重着和,烦恼不断从长远來看,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出偏,甚至走火 入魔这并非危言耸听相信凡是认真学习过《楞严经•五十阴魔》的人 都不免为这种增强我执、我相的修法而担忧学了《五I•阴魔》就知道, 在境界来临的时候,不管是善的还是恶的,有一丝毫动心即堕落三途而 小院如此强调神通感应、冤亲债主,在境界前面怎么能把持得住呢?如若 不信,请看一则公案《一袭纳衣》:有一位无果禅师深居幽谷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由一对母 女护法供养,由于一直未能明心,深怕信施难消,故想出山寻师 访道,以明生死大事。
护法的母女要求禅师能多留几日,要做一 件衲衣送给禅师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缝制,并一针念一句弥陀圣 号做毕,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做路费禅师接受 了母女二人的好意,准备明日动身下山,是夜仍坐禅养息,忽至 半夜,有一青衣童子,手执一旗,后随数人鼓吹而来,扛一朵很 大的莲花,到禅师面前童子说:请禅师上莲华台!禅师心中暗想:我修禅定功夫,未修净土法门,就算修净土 法门的行者,此境亦不可得,恐是魔境无果禅师就不理他,童 子又再三的劝请,说勿错过,无果禅师就随手拿了一把引磬,插 在莲花台上不久,童子和诸乐人,便鼓吹而去第二天一早,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引磬, 问无果禅师道:’这是禅师遗失的东西吗?昨晚家中母马生了死 胎,马夫用刀破开,见此引磬,知是禅师之物,故特送回,只是 不知为什么会从马腹中生出来呢?'无果禅师听后,汗流泱背,乃作偈曰-C一袭衲衣一张皮, 四锭元宝四个蹄;若非老僧定力深,几与汝家作马儿说后,乃将衣银还于母女二人,一别而去!这则故事,深思之,真令人汗流泱背呀给我们的启示,第一是因 果不虚,信施难消第二是对境不动心才能免堕三途小院的修法,每每 渲染神通感应,若碰到类似境界,谁能保证不动心!动心则堕落无疑!第八,谤法。
对怨亲债主的偏执而禁止回向法界,这是明显的违背 了经论,更违背了普贤“十大愿王”中的“普皆冋向”的,细究起来是谤 法之罪这种偏执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排斥别的经典、法师、道场《大 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说:谓依声闻乘所说正法或依缘觉乘所说正法或依人乘所说正法,诽谤遮 止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当知是名谤正法者佛教正法,无论处于什么冃 的,障碍、遮覆、隐没正法,阻止他人修学,乃至一个偈颂,都是属于诽 谤止法何况大乘经典经中又说:若于三乘随轻毁一下至一颂不应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 若有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俱定当堕无间地狱这样的人、 这样的地方,你要是亲近、共事,一样脱不了干系一样要受果报,为什 么?因为支持邪见《大乘方广总持经》云: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作是说者亦名 谤法此是菩萨学此非菩萨学作是说者亦名谤法小院认为《金刚经》 等般若经典是菩萨学的、博士班,我们是凡夫、幼儿园,不应该学看了 这段经文,请好好反省第九,坏佛佛法的败坏,在于不断的改变佛法的本来面貌,渐行 渐远,最终使佛法湮灭正法的住持,必须依照佛经论典,参照祖师大德, 努力维持它原始的面貌和精神离开这些而求正法住持无异缘木求鱼。
凡 是当代人自出心裁另搞一套的东西,都必须警惕冤亲债主回向法,属于 不遵道统祖制,启发后人根据自己对佛法的“灵感”、“领悟”来自搞一套 今天你搞一个冤亲债主回向法,明天可能就有人搞个“烧纸还债法”,或“开悟培训班”、“成佛速成法”佛法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变质这是 加速佛法消亡的狮身上虫的作为以上约举9端,跟冤亲债主回向法的关系,有些是直接的(比如有 些人因此而疑心附体缠身,导致精神失常),有些是间接的(比如跟谤法 的关系回向冤亲债主本身不直接谤法,但因为执着于此,很容易反对别 人回向法界而造成谤法既然冤亲债主回向法这么的不如法,为什么根据这种方法的人似乎 很多效果还不错呢?这是因为,第一,因为佛经、佛法本身的力量,精进 修,必然有一定的效果、乃至感应这就暂时掩盖了这个危害第二,众 牛好乐神通感应的习性,形成一种从众心理烘托出…种集体氛围,造成 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第三,不少精进诵经、拜忏仍然烦恼重重、障碍不 断的,没有宣扬,大家不了解谁会宣传不好的呢!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不正确的知见,不如法的修持,纵然能得到 暂时的利益、感应,必然带来长久的负面后果消业是很重要但小院把 消三业缩小为消身业,身业的杀盗淫三业,继续缩小为杀业。
杀业,又简 单化的理解为还债关系,因此只主张怨亲债主回向法消业,应以皈依为基础、以因果抉择为标准、以般若为眼目、解脱 为宗旨,发慈悲心、菩提心,勇猛精进的修行这样才是消业的最好的方 法不从心性着手,着和重、妄想分别重,无论诵多少经,效果都不可能 多好到底如何冋向,有病怎么办,经典中有大量论述《增广印光大师 文钞》中,开示“回向”的问题285次,只有两处提到“为宿世一切怨家 回向”,“为彼宿世怨家回向”这两次是特殊情况,特殊在于两点,1这 两人已经着魔了,或者病了2是这两人妄想分别执着很重其他的283 次,都是回向法界、真如实际、回向净土等所以,这种开示可以看作是 对特殊对象的方便说法请三思,别拿方便当了义《文钞》中论述疾病的多达千次,99.9%,都是主张以念佛、观音、 念金刚经,医药、转念、节欲、放生等法对治仅有两次提到回向怨家 显然,这两次是特殊场合的权宜之计,并非普遍性的了义之说下面摘录 佛经中的回向资料,供参考hMD:〃www・xuefo・ne〃show 1 5366.htm附录:佛经中对回向的论述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回向品佛子,菩萨摩诃萨回向有十种,三世诸佛咸共演说何等为十?一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和回向,二者、不坏回向,三者、等一切诸佛回向,四者、至一切处冋向,五者、无尽功德藏回向,六者、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七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