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质量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6页最新版化学教学资料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电离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②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③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④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⑥依据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A.③④⑤ B.②⑥C.只有①③ D.全部正确解析:选A 酸的元数划分依据是一个酸分子可以电离出的H+数目的多少;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划分的依据是氧化物的性质;分散系是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划分的2.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烧碱、纯碱 B.硫酸、纯碱、食盐C.碳酸、乙醇、高锰酸钾 D.磷酸、熟石灰、生石灰 解析:选A B项,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C项,乙醇不属于碱;D项,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3.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解析:选B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开的操作,酒精与水互溶,不能利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4.配制0.4 mol·L-1NaOH溶液250 mL,在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漏斗;⑥500 mL容量瓶;⑦药匙;⑧250 mL容量瓶;⑨胶头滴管;⑩坩埚,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A.①③④⑥⑨⑩ B.①④⑦⑧⑨⑩C.①③④⑦⑧⑨ D.①②④⑤⑧⑨解析:选C 由于配制溶液不需要加热,因此不需要使用坩埚;NaOH是固体,称量时应使用托盘天平而不用量筒;漏斗一般用于过滤或加液,配制溶液时不需要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UC.1H与2H互称同位素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解析:选C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A项错误;U原子的质量数为146+92=238,原子符号为U,B项错误;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D项错误6.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化镁晶体 B.氯化钠溶液C.液态氯化氢 D.熔融氢氧化钾解析:选D A项中氯化镁晶体属于电解质,但晶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B项中氯化钠溶液能导电,但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C项中液态氯化氢是分子,不能导电。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 g N2含有的氮原子数目为NAB.常温常压下,22.4 L Cl2含有分子数为NAC.1 mol Na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AD.1 L 1 mol·L-1 K2CO3溶液中含有钾离子数目为NA解析:选C A中28 g N2为1 mol,含分子数为NA,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B中常温常压下不是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不一定为1 mol;D中K2CO3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含钾离子数目为2NA8.已知某溶液中,c(Na+)=0.2 mol·L-1,c(Mg2+)=0.25 mol·L-1,c(Cl-)=0.4 mol·L-1,如果溶液中还有SO,那么c(SO)应为( )A.0.1 mol·L-1 B.0.3 mol·L-1C.0.15 mol·L-1 D.0.5 mol·L-1解析:选C 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总电荷数相等,据此可以列等式解题由于溶液的体积为一定值,则有:c(Na+)+2c(Mg2+)=c(Cl-)+2c(SO),代入数据,可得c(SO)=0.15 mol·L-19.要使溶液中的Ag+、Mg2+、Ba2+三种离子逐一形成沉淀析出,选择的试剂及加入的顺序正确的是( )A.NaOH―→NaCl―→Na2CO3B.NaCl―→Na2CO3―→NaOHC.HCl―→Na2CO3―→NaOHD.NaCl―→NaOH―→Na2CO3解析:选D A项中加入NaOH时,Ag+和Mg2+分别能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不正确;B项中加入NaCl只生成沉淀AgCl,但加入Na2CO3时,Ba2+、Mg2+均能形成碳酸盐沉淀,不正确;C项与B项类似,且Na2CO3还会与先加入的过量的盐酸反应,也不能与Mg2+、Ba2+分别形成沉淀;D项正确,沉淀顺序为AgCl―→Mg(OH)2―→BaCO3。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氩原子B.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C.F-、Na+、Mg2+、Al3+是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D.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解析:选C 具有2、8、8结构的微粒还可能为S2-、Cl-、K+、Ca2+等,A不对;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还可能是由活泼金属的原子失去电子或活泼非金属的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B也不对;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指核外电子层数和每层电子数都相同,故C正确;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Be、Mg等是金属元素,而He则是稀有气体元素,故D不对11.下列是对某溶液进行离子检测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B.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C.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D.先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解析:选C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焰色反应呈黄色的溶液含有Na+,可能是NaOH溶液或钠盐溶液,A项错误;CaCl2溶液中既有Ca2+,又有Cl-,在溶液中CO、SO、SO、PO等均可与Ca2+结合生成白色沉淀;Cl-可与Ag+结合生成AgCl白色沉淀,B项错误;在加热条件下与OH-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H,C项正确;由于先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化,溶液中含有Cl-,再加入AgNO3溶液,一定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大量的Cl-,D项错误。
12.有一瓶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变为28%的KOH溶液80 mL,该8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5 mol·L-1 B.6 mol·L-1C.6.25 mol·L-1 D.6.75 mol·L-1解析:选C 设原溶液的质量为m,则m×14%=(m-100 g)×28%,解得m=200 g,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c==6.25 mol·L-1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3.(12分)某溶液可能含有Na+、NH、NO、CO、SO、Cl-等离子为了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①加稀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加NaOH溶液,并加热,未见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③加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④取③中滤液,加硝酸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O3溶液,析出白色沉淀1)分析上述4个实验,写出每个实验的鉴定结论及判断依据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4个实验还能确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不能确定的离子是________解析:因为溶液中必须存在阳离子,实验②已排除NH的存在,所以肯定含有Na+答案:(1)肯定存在CO:产生了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肯定不存在NH:没有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肯定有SO:因为BaSO4不溶于盐酸 不能肯定有Cl-:因为③中已经引入了Cl-(2)Na+ NO14.(14分)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填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_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水的进出方向是________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的过程是蒸发结晶;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是蒸馏。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的过程是萃取和分液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应该先将分液漏斗活塞取下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或者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答案:(1)D A (2)B 萃取和分液 (3)冷凝管 下进上出 应该先将分液漏斗上的活塞取下,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或者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15.(14分)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 mol·L-1的Na2CO3溶液100 mL,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需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质量为________g2)容量瓶上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字样及________3)某同学将称量好的碳酸钠晶体用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直接倒进所选的且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加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然后将溶液转移到指定洁净干燥的试剂瓶中,请指出上述操作的2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上述溶液,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A.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时间太长,而且暴露在空气中B.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洗涤液移至容量瓶中时,洒出一部分解析:所需晶体质量为m=n×M=c×V×M=1.00 mol·L-1×0.100 L×286 g·mol-1=28.6 gNa2CO3溶液中溶质为Na2CO3,而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