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64例观察.doc
3页中西医结合治疗痊疮64例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座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寻常型座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西 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 组64例,痊愈54占84.4%,显效6例9.4%;对照组64例, 痊愈36例占56.3%,显效14例占21.9%;2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临床表现 1.2.1皮损分级根据患者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将座疮分为3度,4级□口 [ 1 1级(轻度):仅有粉刺(包括白头no和黑头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3级(中 度):除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4级(重度):除粉刺、 炎性丘疹、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128例患者中,1级(轻度)42例;2级仲度)64例;3级(中度)34例4级(重度)18例聚合性座疮不在观察范围内1.2.2皮损分布T字带部位为主61例;两颊为主27例;下颌部、颈部为主30例;胸背部为主10例1.3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异维A酸IO mg 口服,2次/d ;阿奇霉素250mg 口服次/d ;维A酸霜、特比奈芬乳膏(仅用15d)外用,1次/d。
治疗组加用自拟方剂:大黄30 g ,皂角刺9 g ,芒 硝、赤芍、红花各12g ,野菊花、薄荷、金银花各20 g ,浙 贝、蒲公英各15g ,加水600 ml ,煎成300 ml , 1剂/d ,分 2次湿敷;中药面膜粉:黄苓、黄柏、金银花、菊花、龙胆 草、苦参、桃仁、白癣皮、牡丹皮各100 g研极细粉末,过 120目筛取药粉10 g ,配20 g生粉调水敷面,2次/周 两组均用药6周后观察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用药期间 忌酒及辛辣刺激食物2结果口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疗前总积分一疗后总积分)/疗前总积分x100%o基本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退,疗效 指数-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60% ~ 89% ;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指数为20%-59%;无 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20%o治疗组64例, 痊愈54占84.4%,显效6例9.4%;对照组64例,痊愈36例 占56.3%,显效14例占2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o3讨论口座疮的病因及发生机制主要与4个环节有关: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及皮脂腺导管角化和阻塞,座疮丙酸杆菌的异常增殖及宿主的炎症反应□口[2]□ o异维A酸和维A能抑制角化细胞增生,抑制皮脂腺分化和皮脂生成,抑制中性细胞趋化及溶酶体酶释放,抑制座疮丙酸杆菌繁殖,因而 能从多个环节抑制座疮的形成□口 [ 3 ] 口。
阿奇霉素通过 抑制毛囊内座疮杆菌的生长,从而减少游离脂肪酸的产生 特比奈芬还可抑制皮肤真菌的生长,尤其是马拉色菌口座疮属祖国医学“肺风”、“粉刺”范畴,认为其由于饮食不 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热燥,肺胃积热,久蕴不解,气血 郁滞,化热生火,火毒盛所致对于寻常型座疮,中医以清 热解毒、养阴清热、化瘀散结为治则方中大黄、金银花、 浙贝、蒲公英、野菊花、黄苓、黄柏清热解毒,化痰饮;薄 荷、龙胆草、苦参、白癣皮、牡丹皮养阴清热;芒硝、赤芍、 红花、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散结口中西医结合治疗座疮各取所长,相互配合,显著提高疗效□参考文献[1 ]王侠生,廖康煌•皮肤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5 : 478.[2 ]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 145D154・[3 ] Scheinman PL , Peck GL , Rubiinow DR , et al . Acute depression rom isotrtinoin J Am Acad Dermatol , 1990 , 22(6Pt1) : 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