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pdf

40页
  • 卖家[上传人]:men****ain
  • 文档编号:195242571
  • 上传时间:2021-09-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36M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西湖漫笔(节选) 宗璞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 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 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 亭旁 溪水琤(chn cn),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 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A.黄龙洞绿得幽,屏 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 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 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 苏堤更加绿了几分B.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 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

      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 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喜爱看初 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 要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 扬,翩然起舞了 (1)“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这句话是从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中 抽出来的,请问它应放在哪一句的后面?( ) A. B. C. D. (2)本文凝聚笔力,着重描写了_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A 句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_ B 句运用了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_ (4)“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作者对这种绿,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解析: (1)B (2)西湖的绿 (3)排比;西湖各处的绿也不尽相同;比喻;排比;青苔各富情趣的形状 (4)作者感受到了蓬勃的生机和茁壮的生命力 【解析】【分析】(1)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 句子衔接,要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由上句的“飞来峰 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可知下句选“”比较恰当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 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 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 作答 (4)体会句意,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 B ; (2) 西湖的绿; (3)排比、西湖各处的绿也不尽相同比喻、排比、青苔各富情趣的形状; (4) 作者感受到了蓬勃的生机和茁壮的生命力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阅读短文,回答问有题 诗中的“秋” 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 爸爸什么叫 “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 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 “古典”。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 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 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 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 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 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 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 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 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第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2)第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3)第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4)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第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6)如果将第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 说说你的理由 (7)“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解析: (1)B (2)D (3)A (4)D (5)D (6)不恰当。

      理由: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 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7)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 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 较判断正误由第 1 自然段“不过,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可知 (2)由第段中“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 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可知 (3)由“哦,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可知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骑马在路 上时偶遇老乡,但当时随身没带纸笔不能写信给家里,只好请对方口头传达自己的情况 与 “秋”无关 (5)由“两相对照,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可知 (6)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 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7)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B; (2)D; (3)A; (4)D; (5)D; (6)不恰当。

      理由: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 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7)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 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点评】(1)(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7)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节选) 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 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 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 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蜢,不停 地蹦跳着、蹦跳着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 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 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啪 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 了 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

      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 山羊角上,山羊走呀走的,竹篮子也晃呀晃的我们看了真喜欢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 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 大,草儿真嫩” 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 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 要咧开嘴巴笑 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 皮皮摘来了嫩豆 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 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 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 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 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与第段“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中的“诱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诱骗 B.迷惑 C.吸引 D.疑惑 (2)下列对第段中画“_”的部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如青草蜢 B.孩子调皮好动,如青草蜢不停地蹦跳 C.孩子身着绿衣,在田埂上如青草蜢 D.孩子快乐忙碌,如青草蜢活泼自由 (3)第段中“我们”折柳条的目的是( ) A.赶鸭羊 B.编草帽 C.捆青草 D.烧午饭 (4)第段写道:“吃饱了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下列诗句中与句中儿童的行为相似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作者在结尾写道:“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 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丰富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篇幅 B.赞美麦子、豆荚长势好,暗示丰收在即的喜悦 C.呼应开头,突出乡村生活美好 D.暗示“我们”睡在田埂上,说明乡村生活艰苦 (6)麦子熟了和豆荚长大时,“我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简单概括 (7)第段写道:“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 ”这句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短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 (1)C (2)D (3)A (4)B (5)C (6)“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采豆荚,赶鸭放羊,在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草,在野地 里做饭,在阳光下睡觉。

      (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示例: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悠闲幸福的田园生活的怀 念和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 内容,比较判断正误5)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 析,在结合选项判断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