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第一册教学大纲.doc
13页数学第一册教学大纲 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并有很强的工具功能主要内容有: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 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等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要求分为认知要求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能力培养要求分为六个方面: 基本运算能力:根据法则和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 数形结合能力:能绘制常用函数图形,会利用函数图象讨论或帮助理解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个问题 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会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简单数学问题,会把相关学科、生产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 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推理能力,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
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学时分配表 章节内容总学时讲授学时第一章 集合与逻辑用语一、 集合§1-1 集合与元素§1-2 集合的表示法§1-3 集合之间的关系§1-4 交集§1-5 并集§1-6 补集集合部分的复习二 逻辑用语§1-7 命题§1-8 且§1-9 或§1-10 非§1-11 如果…那么…§1-12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1-13 等价本章小结 24 1131222 11111223第二章 不等式一、 不等式的性质§2-1 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2-2 不等式的性质二 不等式的解法§2-3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法§2-4 线性分式不等式§2-5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本章小结 13 12 3223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一 映射与函数§3-1 映射§3-2 函数§3-3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二 函数的性质§3-3 函数的单调性§3-4 函数的奇偶性§3-5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3-6 反函数§3-7 会用平移研究函数的性质三 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应用§3-8 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3-9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法§3-10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3-11 函数的实际应用本章小结 30 223 33212 32225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一 指数概念的推广§4-1 分数指数幂§4-2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二 幂函数§4-3 幂函数的举例三 指数函数§4-4 指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4-5 指数增长与指数衰减四 对数函数§4-6 对数的概念与计算§4-7 对数函数§4-8 倍增期与半衰期本章小结 23 31 2 32 3324第五章 三角函数一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计算§5-1 角的概念§5-2 弧度制§5-3 三角函数的概念§5-4 诱导公式二 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5-5 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5-6 余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5-7 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5-8 函数y=sin(wx+∮) 的性质和图像§5-9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区间内的角三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5-10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5-11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四 三角函数的应用§5-12 简谐振动与简谐交流电§5-13 解三角型本章小结 77 3376 53325 105 585第六章 数列一 数列§6-1 数列的概念二 等差数列§6-2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6-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6-4 等差数列的应用三 等比数列§6-5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6-6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6-7 等比数列的应用本章小结 23 2 332 4234合计190190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集合与逻辑用语教学要求理解集合概念及集合的表示方法、会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全集的概念。
掌握交、并、补的简单运算理解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以及等价的意义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命题的概念、;了解用连接词连接而成的复合命题及真值的判定、命题p的否定形式及真值的判定了解用集合与逻辑用语表述数学内容的好处学好这一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的读写能力教学内容一、集合§1-1 集合与元素§1-2 集合的表示法§1-3 集合之间的关系§1-4 交集§1-5 并集§1-6 补集二 逻辑用语§1-7命题§1-8 且§1-9 或§1-10非§1-11如果…那么…§1-12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1-13等价 第二章 不等式教学要求了解不等式的性质、了解用比较法证明简单不等式,了解均值定理极其简单应用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线性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ax+b∣ ≤c 或 ∣ax+b∣>c)的解法教学内容一、 不等式的性质§2-1 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2-2 不等式的性质二、 不等式的解法§2-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法§2-4线性分式不等式§2-5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教学要求 了解映射、反函数、平移的概念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用平移研究函数的图像。
了解函数y=f(x)的图像与它的反函数y=f -1(x)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图像的意义,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掌握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内容一 映射与函数§3-1 映射§3-2 函数§3-3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二 、 函数的性质§3-3 函数的单调性§3-4 函数的奇偶性§3-5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3-6 反函数§3-7 会用平移研究函数的性质三、 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应用§3-8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3-9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法§3-10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3-11 函数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教学要求了解n次根式、实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几个常见的幂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了解指数、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了解积、商、幂的对数公式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理解有理数指数幂、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理解指数、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会用计算器求常用对数值、自然对数值,会用换底公式和计算器求㏒a N.教学内容一 指数概念的推广§4-1 分数指数幂§4-2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二 幂函数§4-3 幂函数的举例三 指数函数§4-4 指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4-5 指数增长与指数衰减四 对数函数§4-6对数的概念与计算§4-7对数函数§4-8倍增期与半衰期 第五章 三角函数教学要求 理解角的概念和推广、弧度的意义,会进行角度的换算,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
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的符号、特殊值的三角函数值、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诱导公式,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掌握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二倍角公式、及三角函数在研究周期性现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一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计算§5-1 角的概念§5-2 弧度制§5-3 三角函数的概念§5-4 诱导公式二、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5-5 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5-6 余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5-7 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5-8 函数y=sin(wx+∮) 的性质和图像§5-9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区间内的角三、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5-10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5-11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四、三角函数的应用§5-12简谐振动与简谐交流电§5-13 解三角型 第六章 数列教学要求了解数列、等差中项及等比中项的概念,了解数列的递归公式理解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会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或通项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一、数列§6-1 数列的概念二、等差数列§6-2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6-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6-4 等差数列的应用三、等比数列§6-5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6-6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6-7 等比数列的应用。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