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布坡的孩子》读后感(1000字).docx
2页《罗布坡的孩子》读后感今年暑假,我读了《罗布坡的孩子》这一本书这本书以孩子的视觉讲述了一群科学家,他们为了支持中国的核试验,毅然放弃了国外良好的待遇,返回祖国,驶向罗布泊,驶向象征着死亡的戈壁滩,来到一个叫马兰的实验基地在这茫茫的大漠中,这些科学家们隐姓埋名,默默的为祖国作出贡献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虽然每天喝孔雀湖又苦又涩的水,但他们也无怨无悔;他们放弃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生命,用心血铸成了中国核试验的成功马兰,这个看似不知名的实验基地也从此成为了罗布泊乃至中国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看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这些科学家们为了祖国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用一颗一往无前的心战胜了困难?我陷入了沉思,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梦”梦,看似虚无缥缈,但却是人的力量的源泉,精神支柱,它能让你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有破釜沉舟之决心就像故事的主人公方俊德,刚来到罗布坡时对小组长这个职位很是没信心,但在不断地探索和实验中,他树立了一个梦,那就是制造“铁皮罐头”,在没有技术支持,没有科研设备的情况下他们用辛劳的手和一颗不畏艰苦的心完成了任务有一次,方俊德为测试铁皮罐头的性能,翻山越岭,不顾寒冬无情的折磨,在山顶守候一夜,在测试时,为了安全,他让其他人员撤离,自己留下来完成任务,差一点就冻僵在这冰天雪地之中。
梦想的路是艰辛的,有时也是无情的,它使方俊的和“我”的妈妈经历了痛苦的离别,和“我”的奶奶长期不能见面有一个细节令我非常感动:方俊的因为研究,好几年都没有回家,在一次去北京查找资料的时候,他获准回到家,他的老母亲希望早日见到儿子,每天都站在村口遥望进村的那条泥路,那是怎样的一种期待啊梦的来源也有很多,但有一种梦,是每一中国人与生俱来就有的,那就是中国梦在书中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对放弃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回国参加核实验的郑凯说过:“你现在不应该讨论我抽象难懂的相对论,而是应该为祖国出一份力郑凯斟酌再三,离开了他的恋人雷雨晴,虽然国外提出了许多诱人的条件,但他没有被吸引,郑凯回国后虽然面对各种猜疑,但他没有放弃,坚持科研,在他们一群人的努力下,原子弹终于研究成了我们很幸运生在一个国力强盛,和平安定的年代,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科学家门为和平所做的所有努力,我们更要承前启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