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吉县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099719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吉县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 基本情况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区,是 全区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全县下辖19个乡镇、 306个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 50.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 28.76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文化建 设方面,西吉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于2009年7月由原文 化局、旅游局、广电局机构合并成立,下辖文化馆、博物馆、 电视台、文工团、图书馆五个事业单位,实有人数175人, 专业技术人员166人新建文化艺术中心一个,钱币博物馆 一个,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9个,其中新建标准化乡镇文化 站6个,乡镇一级设有科教文卫中心19个,工作人员62名二、 各类设施设备配发情况2006年以来,先后为全县18个乡文化站、24个村文化 室、37个农民文化户、21个农民文艺团队和5个社区文艺 团队配发了全部设备;为19个乡镇信息资源服务点、68个 村级信息资源服务点按要求配发了设备,为306个农家书屋 配齐了价值612万元的书柜和书籍,实现了全县306个村农 家书屋全覆盖三、 设施设备管理使用情况文化设备全部配发到位,并且建立了相关财产账目管 理,使用情况存在各种不同情况。

      乡站点财产由乡政府统一 管理使用,其中五个标准化站点,进行集中管理使用,基本 发挥作用,其余各乡镇因无专门文化场所和专职文化工作 者,设备在乡政府分散管理使用;村文化室、农民文化户、 农民(社区)文艺团队所配备的设备,都能严格管理,但使 用率较低,缺乏乡一级指导,发挥文化惠民作用不够明显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西吉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 施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 体规模和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很不适应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 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管理体制不顺现有文化站(中心)的管理,条块 分割,难以协同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撤销,成立了乡 科教文卫中心,原乡镇文化站人员交乡镇管理,以块块(乡 镇)管理为主的文化专职人员,身兼数职,有效投入文化工 作的精力、时间不到2 0 %;以条条(文化局)管理为主的 文化行政部门无法对乡镇文化站的人、财、物等行使有效的 管理,县乡在文化工作管理上严重脱节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镇及社区无文化阵地现象严 重,西吉县还有13个乡镇需建设文化站,306个村均没有独 立的村文化室,目前均利用党员活动室“一室多用”,面积 小,无法开展活动。

      3、 经费短缺,难以正常开展活动据了解,西吉基层 文化单位特别是文化站工作经费普遍没有列入本级财政预 算,正常活动无法开展,如新营乡文化站因经费等原因已经 连续几个月没有开展活动4、 设施设备利用率低,活动贫乏单一,缺乏吸引力 文化站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工作目标不 明确,工作效能较低有的文化站(室)虽开展了一些活动, 但活动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不能有效的吸引群众参加活动5、 文化站建设规划不尽合理西吉县19个乡镇文化站,除 了新建的6个标准文化站外,其余的文化站与乡镇机关建在同一 处,农民群众很难进入文化站(中心)开展读书和文体活动,文 化站(中心)实际成了乡镇干部的活动室在新建的6个中,个 别站选址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如火石寨乡文化站地势低洼, 不易防洪6、 人员老化严重,培养、培训不够思想观念较为陈 旧,工作缺乏热情,部分文化专干因年龄较大或其他原因长 期不在岗近年来一些文化站虽然调进和新增了人员,但专 业不对口,无法较好的胜任文化工作造成文化站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一 是文化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乡镇文化站在机构改革中划归 乡镇政府管理后,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中存 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没有切实担负起建设和管理 好文化站的责任,使文化站处于无人关心、无人过问的境地, 文化站和文化工作人员完全被边缘化;三是乡镇经济困难, 投入不够。

      五、建议与思考1、提高认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扎实推进基层文化 设施建设观念的转变,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前提而认识的提高, 又是转变观念的基础扎实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是贯彻落 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层文化建设只能 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大力推进建设进程千难万难,不要“难”文化,千苦万苦,不要“苦”文化在有限的可利用资源中,优先考虑文化建设,或优先倾斜于文化建设2、理顺管理体制,“领导”与“指导”和谐一体,形成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按照规定,县(市)区文化局是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化站是基层全民事业单位因此建议将基层文化站实 行定编、定岗、定员,将业务、人员、工资等关系交由县文 化与体育局,实行人、财、物垂直管理,相应增加基层文化 站的人员编制,人员实行选聘制,在全县范围内自由流动, 其工资待遇,业务经费纳入县级财政支出设施建设投入, 凡地方投入的产权归地方,凡上级政府扶持支持的,产权归 县政府,交由文化主管部门代管这样才有利于“领导”和“指导”的和谐一体,有利于专业队伍的培育,调动专业人 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为地处相对偏僻、闭塞的农村基层文化 站,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基层文化站以文养文,自我发 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产业,变“伸手要钱”为“市场挣 钱”。

      这不仅能丰富农民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拓宽了文化站 的功能和生存空间,符合“政府支持、培养主体、市场运作、 增强活力”农村新文化建设的思路构想,把农村文化站变成 广大农民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求富的良 友3、要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两条腿走路农村 文化的“脱贫致富 农民文化权益的最终保障,除了必要 的送文化加以帮助和引导外,关键的还是让农民成为农村文 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在通过“三下乡”等形式“送文化”的 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进一 步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文化户等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 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传承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将官办文化与民办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 农村文化队伍来“种文化”,才能让文化在农村落地生根、 开花结果4、着眼农村文化长远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 干一是加强培训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文化机构对 基层文化的指导、、培训职能,逐步完善基层文化骨干 培训网络,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 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文化 骨干及各类业余文艺人才的培养、培训二是大力培养和发 展民间文化队伍。

      进一步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文化户等 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 化类非企业单位、文化经营户和文化专业户的发展,对植根 民间、活跃于基层的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及艺人,支持他们采 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 动,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三是大力发 展文化志愿者队伍结合青年志愿者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项 目,大力发展文化指导员和公共文化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 “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人等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在活跃 基层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 民间文化队伍5、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农民文艺团队健康有序发展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农民文艺团队在繁荣发展基层群众文化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大规模扶持村级农民业余文艺 团队建设积极协调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业余文艺演 出团队的扶持力度,对有条件的业余文艺团队实行产业化、 市场化的管理,对多年来坚持面向当地群众服务,受到当地 人民群众广泛欢迎和好评的业余文艺团体给予必要的扶持 真正把民营文化机构和团体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一管 理,在资金扶持、评估定级、职称评聘等方面享受与国办文 化单位同等的待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