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日龄漠斑牙鲆的耐盐性研究.docx
4页不同日龄漠斑牙鲆的耐盐性研究 张艳艳 王红华漠斑牙鲆体侧扁,体宽较大,身体左侧呈灰褐色,分布不规则斑点,腹部颜色较浅,且能随周围环境而变化,同龄鱼雌体大于雄体具有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生长快、食性杂、品质优、适应范围广、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氧易运输等特点目前我国已有黄海水产研究所及山东、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引进原种,并人工繁育成功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养殖前景十分广阔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試验幼鱼选择体形完整、体色正常、无畸形、游动迅捷的36日龄、46日龄、56日龄、66日龄的漠斑牙鲆作为耐盐性试验材料1.2 试验方法1.2.1 不同日龄漠斑牙鲆对盐度突变适应性的试验试验在1000mL的烧杯中进行,每杯放10尾鱼,共设2个盐度梯度(0,60),对照组盐度为30,每个梯度设3个重复试验用水为盐场晒盐池中的盐卤水(盐度为62)和地下井水配制而成并用SYYH型光学折射盐度计检测试验水温21~22℃,溶解氧达6mg/L以上盐度突变的试验过程为:将生活在盐度为30的正常条件下的漠斑牙鲆幼鱼直接放入盐度为0或60的水中,试验期间投喂强化了的卤幼,不同日龄的牙鲆投喂卤虫密度不同,保证幼鱼有充足的食物。
观察鱼的平均存活时间(MST)、50%存活时间(ST50)、开始死亡时间(BT)试验鱼死亡的标准为鳃盖停止运动,用解剖针扎无反应试验期间观察鱼的活动情况,48h后统计死亡情况1.2.2 不同日龄漠斑牙鲆对盐度渐变适应性的试验试验同样在1000mL的烧杯中进行,每杯放10尾鱼,通过4种方式改变盐度:a: 30 →25 → 20 → 15→ 10 →5→0; b: 30 → 20→ 10 →0; c: 30 → 15 → 0;d: 30 → 40 → 50 →60每种盐度变化方式同样设3个重复,盐度驯化采用逐级过渡法,每12个小时改变一个盐度梯度,使盐度逐渐上升至60或下降到0随时观察记录每种情况幼鱼的活动情况,并在改变盐度时记录漠斑牙鲆的存活情况死亡率:试验鱼经盐度渐变后,死亡个体所占的百分比2 结果与分析2.1 盐度突变对不同日龄漠斑牙鲆的影响不同日龄漠斑牙鲆对盐度突变的耐性指标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不同日龄漠斑牙鲆突变至高盐度60全部死亡,而突变至0时仅36日龄的全部死亡,其余均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下降,66日龄的全部存活46日龄、56日龄、66日龄的各项指标都是盐度为60的低于盐度为0的各项指标。
由此得出漠斑牙鲆的耐低盐能力高于耐高盐能力除36日龄的在淡水中存活的时间比较短,平均为1.67外,其余的都比较适应淡水环境漠斑牙鲆在淡水中活动力弱,且体色比在盐度30时要浅,这是因为盐度影响漠斑牙鲆皮肤中酪氨酸酶的活性,与体色形成有密切关系但尽管是66日龄的幼鱼在盐度为60的情况下死亡率仍为100%,而在淡水中没有死亡现象,为淡水养殖漠斑牙鲆提供了可能性盐度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渗透压调节产生的牙鲆为广盐性鱼类,在高盐水中主要通过喝水排盐进行高渗调节,在低盐中则排水保盐进行低渗调节2.2 盐度渐变对不同日龄漠斑牙鲆的影响相同日龄漠斑牙鲆的存活情况与盐度变化梯度有关,盐度变化梯度越小存活率越高同时也得出相同日龄漠斑牙鲆耐低盐的能力同样高于耐高盐的能力,36日龄的幼鱼在低盐渐变过程中,盐度最大变化梯度15时的死亡率为83.3%在盐度升高的过程中,36日龄的漠斑牙鲆死亡率高达93.3%,即使是66日龄的幼鱼其死亡率仍为63.3%陈惠群等研究认为不同盐度下硬骨鱼渗透压调节的过程中已发现可的松、生长素、甲状腺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和催乳素与渗透压调节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催乳素在硬骨鱼类适应淡水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硬骨鱼淡水适应激素”。
而这些激素又被普遍证明可作用于免疫系统,当盐度变化时由于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激素水平的改变进而导致免疫因子的变化由于日龄小的幼鱼身体的各项机能尚不完善,适应外界的能力差,免疫能力低,因此死亡率较高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农牧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