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思考.docx
25页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思考 韦德洪 陈势婷 杨海燕【Summary】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其科学性是值得商榷的, 而且这种划分已经导致了学科体系混乱、工作认知混乱、财务管理功能弱化、教学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应该取消这种划分, 回归会计本源, 还财务管理应有的地位 取消管理会计学后, 应把它原有的作业成本法等与成本有关的知识内容划归到成本会计学, 其他知识内容则归还给财务管理学; 同时, 基于“大财务观”和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和行为, 构建一个包括宏观财务管理学和微观财务管理学, 以及包括财务预测学、财务决策学、财务预算学、财务会计学、财务控制学、财务分配学、财务分析学、财务审计学、财务关系学在内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 并基于财务管理在社会生产要素管理中的地位, 把财务管理学科设定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使之与财务管理客体在社会生产要素构成中的地位相匹配Key】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学科;宏观财务管理学;微观财务管理学F276.1 A 1004-0994(2022)01-0074-9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定义(一)财务会计的定义关于财务会计的定义, 目前比较权威和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 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1973年更名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4号报告中指出, 财务会计是通过货币计量的方式提供关于企业经济资源及义务的相关历史信息的一种会计分支; 胡玉明[1] 认为, 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提供定期的财务报表, 为外界与公司存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界人士服务, 它是一种社会化的会计, 提供的信息是一种社会化的公共产品; 葛家澍等[2] 指出, 财务会计是以企业整体为主要立足点, 运用传统会计的方法和技术(记录、计量和列报等)向外部市场提供与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有关的经济信息(主要是指财务信息)的系统。
综合上述定义来看, 财务会计的特点主要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财务信息为主要信息来源; 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准则; 以企业整体而非企业内部单个部门为核算对象; 以外部利益相关者为主要服务对象; 以财务报表为呈现方式等二)管理会计的定义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 目前比较权威的有以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为代表的广义管理会计观和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为代表的狭义管理会计观 1981年NAA在《MA1A: 管理会计的定义》这一公告中指出: 管理会计是对与管理当局开展计划、评价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归集、处理、分析、解释、编制和传递, 以实现保障企业内部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及督促经营责任履行的目标的过程, 同时管理会计还以财务报告的形式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 而1988年IFAC则认为: 管理会计是在组织内部对与管理当局用于开展规划、评价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相关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处理、分析、解释和传递, 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有效利用, 并对此承担相应的经营责任的过程上述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 一是从信息来源来看, 广义管理会计观下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仅包括财务信息, 而狭义管理会计观下既包括财务信息, 也包括经营信息。
二是从服务对象来看, 广义管理会计观下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者, 也包括企业外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这说明在广义管理会计观下财务会计是归属于管理会计的; 而狭义管理会计观下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仅包括组织即企业内部管理者, 这就在服务对象上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区分成会计学科下两个独立的分支系统目前, 中西方国家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划分主要倾向于引用、借鉴狭义管理会计观, 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两个不同的分支, 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 管理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则是企业内部管理者 2014年我国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给出的管理会计定义就沿用了1988年IFAC的狭义管理会计观, 其指出: 管理会计是以单位内部管理为服务对象, 运用相关信息将单位的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结合, 进而在单位内部的规划、控制、决策和评价等管理环节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一项管理活动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划分的起源(一)西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划分的起源1911年,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该理论着重强调通过测算和改善员工的行为及工作时间来提高企业经营运作的效率。
此理论的提出使得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应运而生, 标志着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的雏形初步形成 1921年, 美国国会颁布了对预算控制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预算与会计法》 1922年, 被誉为美国管理会计创始人的著名学者麦金西发表著作《预算控制论》,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预算控制在会计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年, 美国会计学家奎因斯在《管理的会计: 财务管理入门》中第一次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术语 1924年, 麦金西和布利斯分别发表著作《管理会计》和《通过会计进行经营管理》, 标志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正式分离, 其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二)我国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划分的起源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 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 并展开积极的探讨、学习和借鉴 最先对此展开讨论和研究的学者是余绪缨教授, 其在1980年发表的《要从发展的观点, 看会计学的科学属性》[3] 一文中指出: 西方管理会计有利于传统会计更好地发挥咨询和参谋功能, 是一门与传统会计有明显不同的、渗透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随后几年, 余绪缨教授陆续发表了《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及其吸收利用问题》[4] 和《第一講: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与“洋为中用”》[5] 等多篇学术论文, 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和吸收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于1983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管理会计教材《管理会计》[6] 。
这部教材的出版成为我国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划分的起源三、我国学者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态度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距今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 然而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科学性、必要性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不少国内学者对此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和探讨, 但仍未形成统一的定论 对于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我国一部分学者持反对态度, 认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会导致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界限不清, 从而产生认知误解、资源浪费等问题; 另一部分学者则持支持态度, 认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一)持反对态度的主要观点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持反对态度的学者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种:1. 取消管理会计学, 将其并入财务管理学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管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工作职能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来论证二者理应属于同一学科 白肇鲁[7] 认为, 只有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资本主义社会情境下, 将会计学科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分支才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情境下, 并不存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利害关系的集团, 各方财务信息需求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心以及管控等, 因此没有必要将管理会计单独划分为会计的一个分支。
蒋俊峰[8] 认为, 我国不应照搬西方管理会计, 盲目地单独设置管理会计学, 这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已经具备较为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而且西方管理会计的很多内容与我国财务管理学中的内容交叉重复 因此, 我国不需要单独设置管理会计学, 可以将管理会计学的内容并入财务管理学, 以避免学科交叉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也能够完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此外, 马冀[9] 认为,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均以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为研究对象、以财务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为服务对象, 因此从学科属性来看, 管理会计理应归属于财务管理学科, 无需单独成科 向德伟等[10] 認为, 同一学科属性的不同分支应该具有一致的研究对象, 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均以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 理论上两者应该属于同一学科 而且, 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差量分析法、所执行的决策与控制职能均与财务管理趋同 因此, 应该取消管理会计单独成科, 将其内容拆分成决策性管理会计和执行性管理会计, 分别并入财务管理学科的财务决策学和财务控制学两个部分 刘元海[11] 认为, 管理会计是对财务管理学科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主要原因如下: ①二者均以企业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 研究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财务关系; ②二者的主要服务对象均为企业内部管理者, 且均具备辅助高层管理者开展计划、控制、组织等管理活动的职能; ③二者的资料来源基本一致, 均主要来源于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④二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搜集的资料以及所采用的分析、加工等办法均是以满足管理者要求为出发点进行灵活应用, 而非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
2. 取消管理会计学, 将其分解并入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与成本会计学三者独立成科的科学性、必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李心合[12] 对管理会计单独成科的科学性表示质疑, 认为应该取消管理会计单独成科, 将其全部内容进行支解并按照属性划分至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学科, 主要理由为: 首先, 管理会计只是辅助管理活动的开展, 并不同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 其次, 管理会计并不具有传统会计的基本特征, 将其与财务会计分离单独成科会造成认知误解; 最后,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存在严重的交叉重叠问题, 管理会计单独成科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学科混乱和资源浪费 王朝曦[13] 认为, 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依据的理论基本上一致, 导致三者的内容存在严重的交叉重叠现象, 而且相比于其他两门学科, 管理会计学存在主线不清晰、缺乏独立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等弊端, 因此应取消管理会计学, 将其内容拆分并入成本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3. 将管理会计学与成本会计学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学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管理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高度重复的研究内容、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 以及具有相同的产生背景和原理、趋同的研究重点和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论述。
夏金海[14] 认为,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采用了相同的方法论, 即都采用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的方法, 且所运用的原理一致, 二者出现高度交叉重复的情况, 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 也不利于会计学科和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各自的发展和优化 相比于财务管理,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重复度更高, 为了避免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应该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这一单独学科 甘永生[15] 认为, 由于管理会计是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且二者的侧重点和服务对象趋同, 因此二者的内容交叉严重 为了避免二者界限不清而导致的认知混乱, 应该取消管理会计学, 将其与成本会计学合并成成本管理会计学, 以提高会计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持支持态度的主要观点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持支持态度的学者的主要观点如下: 方明[16] 并不赞同白肇鲁[7] 取消管理会计单独成科的观点, 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不是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源头, 而是决定二者分离的“流” 会计包括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 前者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即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控制以实现企业有效经营的目标;后者则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 即通过运用专门的财会方法和技术, 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财务关系。
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决定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胡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