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doc
5页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news_bd”> 一、批判性思维 英语中的critical thinking通常被译作批判性思维或明辨性思维它在英语文化中常指那些善于抓住要旨、严格推理、敏捷辨析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事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一种客观评估与理论评价的意愿与能力它不是感性的,更不会被毫无事实根据的道听途说所左右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善于发现辩论中的漏洞并坚决反驳毫无事实根据或科学理论的观点在当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同时在中小学教育中也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拥有批判性思维的精神和气质,是成为一名合格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由来 在西方社会,批判性思维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批判性传统和亚里士多德传统形式逻辑中交际互动、智力训练和提高哲学素养的大逻辑教学传统 批判性思维同样可以孕育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盛行的论辩之风充分显示了批判性思维的运用程度;《礼记中庸》中把传统的治学方法概括为依次递进的五步,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与批判性思维的含义最相吻合的是审问、明辨、慎思。
这里的思与批判性思维相类似,揭示出批判性思维的精髓同样生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 近现代以来,数理逻辑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哲学、数学、计算机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数理逻辑形式化(符号化、演算化)的特征也使其逐渐偏离日常思维的实际需要鉴于此,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将批判性思维确立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倡导逻辑教与学要结合日常实际,与日常说理相关联,反对高度形式化的数理逻辑 批判性思维的出现,是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和逻辑学学科自身发展的一种表现,亦是逻辑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人们对逻辑的研究发生了三个重大的转向:从只关注推理形式转向论证内容;将演绎推理的形式有效降为日常推理的相关合理;从研究日常推理的非确定性替代有效性推理的确定性在西方,尤其是北美地区,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批判性思维运动作为逻辑学的一个独立的发展方向,掀起了一股研究日常推理的新浪潮首先在北美,70年代末期,批判性思维培养及训练课程应运而生,而后陆续在全世界的大学课堂里作为一门课程出现批判性思维产生的初衷是为了矫正教师填鸭式的教与学生被动的学低层次、复制性的死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与学的模式脱离社会实际,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
批判性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紧密联系着特定个体的生活经验、文化积累和他所把握的知识,因而具有非形式性和日常性这种诉求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快速得到了回应 经过三十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研究,批判性思维培养及其训练课程已经初步成形,作为与逻辑学导论、符号逻辑相并行的一门逻辑课程活跃在西方大学的课堂上同时,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也逐渐成 为学术界的共识 (二)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学术界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事实上,批判性思维不仅是逻辑学培养和训练的目标,同时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等学科所关注和倡导的对象人们在使用批判性思维这一术语时,各自的理解往往是含混的,甚至是不一致的 通常认为,所谓的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分析、评价和重构观点或立场的过程它包括反思自己的观点与批判别人的观点两个方面的统一,并通过论证使经验常识和科学理论协调一致对该定义的理解须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分析思维,即辨析、洞察自己和他人的决定与想法的过程它反映的是一种分析的思考维度只有对实际思维过程进行透彻的分析、评价,才称得上是批判性思维 其次,批判性思维审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观点,即对任何事情进行质疑和审思的生活热情和理性执着。
从分析、理解现实状况,到提出深层次的问题,继而反思、考究当前观点的目标性与合理性,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于一身,打造黄金思维 再次,批判性思维的工具是论证逻辑它通过提供恰当的理由,从而做出合理性论证,以此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反驳别人的观点的一种思维倾向或技能因为恰当的理由具备两个属性,即正当的与合理的所以,与其说合理性是一个逻辑学的概念,不如说它是一个集文化性、社会性与交际性于一体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概念 最后,批判性思维在日常思维中体现出双向性的实践,即会话过程和商议过程它强调的是,日常论证不仅仅是一方在语言上战胜另一方的工具表现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会话当事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发掘一致目标、解决不和谐关系的重要工具另外,从文化和社会两个角度来看,自然人是在一定的文化和社会中从社会逐步化为有思想的社会人的人通过基因遗传和后天学习获取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对话 也就是说,人类的知识是在对各自的思想和经验的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建构的费舍尔(A.Fisher)和斯克里芬(M.Scriven)曾提出批判性思维定义是对观察和交流信息和论证的有技巧的和主动的解释和评估。
所以,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通过对话和沟通获取知识的理想模式之一此种解释将批判性思维的外延拓宽到日常的沟通领域,继承和发扬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批判性对话的传统,同时也加强了亚里士多德将会谈交际融入到对论证的研究中的传统 目前,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已经突破了质疑和批判的含义,对于所有的独立思考的过程都可以归结为批判性思维,一个重要的定理是,我思故我批判同时,人们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已经完全突破了逻辑学领域,形成了从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态势,但是,主流的研究仍然以逻辑学为主由于批判性思维是日常思维,日常思维是紧密结合着内容的,是非形式的,因此,在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各门类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也十分重要 当然,我们也应知道批判性思维不是什么批判性思维不等于否定,而是谨慎反思和创造;批判性思维不等于论证逻辑,而是辩证认知过程;批判性思维不等于技巧,而是理智美德和技巧的结合 总之,尽管人们对批判性思维理解和解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在对批判性思维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上没有太大的分歧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批判者性思维的关键点是人们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和作出好的推理以及论证的一系列相关的技能。
这些技能必须结合日常思维,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 二、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和巨大的大力倡导批判性思维教学和研究,从侧面反映了它的重要价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开放的思想品质,公正探求真理的精神气质,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批判性思维与认知 认知能力是获取知识、追求真理的重要前提因为,反思和质疑是将真知与假知、伪科学区分开来的必要保障批判性思维能够使我们时常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去假求真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沉浸在各种信息流当中缺乏能力的人,对真假信息难辨真伪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这时批判性思维的认识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当前,很多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堪忧在课堂上,学生一味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很少提出问题课下,很少有人与教师交流学习情况因此,相当多的学生对于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甚至某位教师在哪个地方讲错了,他们往往不知道这从反面说明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批判性思维与交流 交流或沟通是双向的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在写作或谈话时,一般会事先预想到他的读者或听众可能提出哪些问题,有什么期待基于此,他在写作或谈话时就会澄清自己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关键概念做出定义,从而尽量表达得充分、严密,便于对方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也就是说,恰当的语境与预设对于成功、有效地交流来说是必要的如一位大学生在写教育改革的毕业论文时引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然而它未能说明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实际上他自己对这个问题也不清楚因此,在论文答辩的时候,他对这一问题只做出了含糊其辞的回答 (三)批判性思维与决策 圆珠笔刚问世的时候,因为它便于携带、书写自然而市场走俏然而不久,它的弊端就显现出了因为笔尖耐磨性能差,笔尖在油墨耗尽之前就作废了,很是可惜由于成本太高,欧美厂商寻找耐磨笔尖的努力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人凭借智慧,善于思考,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即笔尖损耗与消耗油墨不能同步进行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没有找到合适的耐磨程度高的物质不要紧,适当减少笔芯中的油墨就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日本厂商的决策成功就在于以其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素质认清了问题的关键和条件关系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同样如此在学习、工作和经营家庭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刺手的问题此时,我们应当沉着、镇定,理清问题之间的主次和解决难易程度,问题解决的次序、寻找替代性解决方案等都对问题的成功解决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正是恰当运用批判性思维有效进行决策的具体表现 (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 创新的必要条件往往就是批判。
只有对旧有事物或原有思想批判,才能谈得上创新更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在创新形成的整个过程中通常能够起到引领和护航的作用它能够发散思维空间,疏通思想脉络,提高思维效率,提供思维方法在创作和评价的同时,我们一面批判性地思维,一面又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思维引发新观点的产生,批判性思维则检测这些观点的缺失这两种思维方式对有效解决问题都是必要的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就是一种创新他的创新是建立在对反思、质疑其他不合理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电灯的发明也是创新,是通过不断地使用批判性思维才得以改进的霍金的物理学理论是21世纪重要的创新,这种创新同样不能离开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素质 (五)批判性思维与人格修养 经常性的反思和质疑是一个人具备批判性思维素质的重要标志他们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时候,不迷信权威、不从众,更倾向求真,崇尚精神自由这种人拥有高尚的人格修养,能够明辨是非,不为任何人和事左右自己的思想在极端的情况下,这样的人才能像屈原那样举世皆浊我独醒柏拉图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未经审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其实,王小波比他们说得都深刻,他在《思维的乐趣》中指出,思维的乐趣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换句话说,思维的意义与其说是注重思维的结果,不如说是注重思维之本身。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否则便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思维教育也不例外当然,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应该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逻辑学知识、完成基本的思维训练之后的事情遗憾的是,大学里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开设了逻辑学课程,独立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获得当然,现有的逻辑课程有义务在这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尽可能直接提供一些训练的机会 (一)自学、自修的方法和途径 1.研读有关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专著和教材,如《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教程》等,尝试做相关的练习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和同学展开讨论 2.从互联网上搜索、阅读与批判性思维有关的论文、解释、讨论等,以及其他与思维训练有关的文章等,多多益善,越新、越近越好碰到特别有教益的收藏起来,并与大家互相分享、讨论 3.注意反省自己的思维训练过程,哪些步骤、内容已经做到了,哪些还比较欠缺一般来说,应先从思维训练的基本功抓起,系统学习逻辑基础知识但是当逻辑知识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要有意识地开始进行思维训练 4.在学习逻辑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多做课本上的练习,同时,经常反思所学的每一部分逻辑知识究竟有什么用、应该怎样应用,把基本功尽量做扎实。
5.培养实时关注网络上的热点新闻事件及其网友相关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