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晋朝历史 司马氏领导的英雄聚集.doc

26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117803382
  • 上传时间:2019-12-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2.50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司马懿父子提拔的人才19页 司马氏的五将15页司马氏领导的英雄聚集:司马氏领导实现三国统一不是传统误解的是通过篡夺实现,司马氏集团的建立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聚集,代表了民众的利益和各阶层意志,比起早期政治集团和割据军阀只是代表部分人利益有更广泛的民众基础从出身地位上看,也不是传统认为的是代表门阀豪强,其核心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中下级官员的士族,司马懿出身士族不是豪强三公的大官僚、大贵族家庭,他与孙权都是出身郡守中级官员家庭,比曹操出身太尉家庭,刘备是宗室皇亲的地位低,甚至不像孙权父亲有贵族爵位,(补:在重视门第的东汉末是被名门名士歧视的,像司马朗和陈群齐名,仍被祢衡称为屠沽辈,意指出身低)其政治立场更多体现中下级地主阶级利益,在用人上也更能重用出身寒微的杰出人才,像邓艾、胡遵、州泰等都是出身底层,王昶、王基等是中级官员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任用的人才也多数不是豪门贵族出身,山涛、李胤、李憙、张华、刘寔、魏舒等出身或寒微或中级官员,像山涛与竹林游时生活贫寒,让妻子“忍饥寒”,张华也出身寒微,李胤、彭瓘的清廉,李憙的正直,这些人都更能理解人民疾苦,在执政时也能更清廉、爱民,没有浮华、腐化作风,才能和见识更实际、出众。

      从品行能力上看,司马氏集团的人物不是汉末三国或文、或勇偏才、脱离民众的情况,不仅能得到人民拥护,更是文武全才,能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谋划深远,这比三国时代仅有少数名将名臣能文能武要强很多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与杜预都是文采、武功出众,是政治军事家,同时也是书法家、经学家,杜预还是农学家和桥梁专家等邓艾不仅能征善战,也能重生产屯田,李胤、李憙、王昶、陈骞、王基、魏舒等都是政治上、军事上有很高造诣的杰出人才从姓氏、宗族上看,司马氏集团也是不仅代表了中国百姓多数姓氏的利益,而且在对待孙刘曹姓氏的态度上也更能代表进步孙刘曹姓氏中的杰出人物,也是更多在司马氏集团中,其中刘氏中在三国时期优秀的人物刘寔是清廉朴实的君子,刘廙是司马徽的学生;孙氏中优秀人物孙秀、孙礼、孙资等;曹氏中曹植在司马懿任骠骑将军时就称赞他是军事栋梁,他的儿子曹志与司马炎友好,这些人多加入司马氏集团,或和司马氏联合,为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中国统一事业努力,参加进步事业,完成神圣理想司马氏领导的英雄聚集中也有很多兄弟民族杰出人才,鲜卑族拓跋氏有力微、沙漠汗父子,慕容氏莫护跋,氐族苻双、强端等,匈奴族有李恪,有高句丽人、扶余人等这些民族将领影响长远,到晋朝中期,拓跋氏、慕容氏被晋朝封王,氐族的蒲氏还改姓为苻氏,也曾被晋朝封郡公。

      司马氏集团从早期的官僚集团发展成为决定中国统一的各阶级、各民族联合集团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的,在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集团、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基础就是在民心,很多强大政权在灭亡前控制的领土、人口都远远大于进步的集团,但仍很快瓦解,都是因为失去民心,司马氏领导的英雄聚集就是代表了民心所属司马氏建立晋朝的组织形式:司马氏皇帝司马氏宗室亲王、郡王晋朝藩王陈留王曹氏、晋安王林氏(异姓郡王)晋朝亲王代王拓跋氏、燕王慕容氏(属兄弟民族异姓亲王)晋朝恪藩安乐公、山阳公刘氏、归命侯孙氏(京城有地三十顷,超过宗室亲王的十五顷)晋朝五等制公侯伯子男贵族、政府官员(包括世官地方政府西平公张氏、酒泉公李氏)晋朝亲晋王:氐王杨氏(中央直辖封骠骑将军,氐王)亲晋王段氏(鲜卑) 大氏(羌族) 白氏(龟兹) 龙氏(焉耆) 向氏(蛮夷) 四角王薄氏(羌族)晋藩天王冯氏、靳氏、石氏、吕氏、苻氏、姚氏、赫连氏等(名义上臣于晋朝皇帝)晋朝藩属林邑王范氏、高句丽王高氏、百济王扶余氏、(有朝贡关系)在分裂战乱时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复杂,地方政府有时会同时接受分裂割据政权和中央政府册封,甚至自立称帝,但多数时间能保持与中央行政隶属。

      司马氏领导的英雄聚集:司马懿后裔:晋朝建立者司马炎 南朝零陵王家族 北魏汝南王司马景之,司马亮后裔司马懿(179—251) 嫡妻皇后张氏生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六子司马榦 太妃伏氏生三子司马亮、四子司马伷、五子司马京、七子司马骏 夫人张氏生八子司马彤 夫人柏氏生九子司马伦司马师(208—255)司马昭(211—265) 司马亮(?约220—291)司马伷(227—283)司马京(?约230—254)司马榦(232—311)按:司马榦与司马骏同父异母,同年生,按嫡庶排序司马骏(232—286)以下二子长幼次序难以判断,按封建习惯嫡庶排列司马彤(?—302)司马伦(?—301)司马朗后裔:司马孚子过继封河间王北魏司马叔璠 司马国藩 淮南公 司马灵寿温县侯司马孚后裔:章武王司马叔道(?) 征东大将军司马阳 宋朝司马池、司马旦、司马光司马馗后裔:北魏司马楚之家族 北齐司马消难 北周司马裔家族 唐朝司马承祯司马进后裔:北魏司马休之 谯王司马文思晋朝的藩王:晋宣帝系、晋景帝系、晋文帝系、晋武帝系、晋惠帝系、晋元帝系等、宗室系、异姓系晋宣帝系:张皇后生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榦伏太妃生汝南王司马亮、琅琊王司马伷、燕王司马京、扶风王司马骏张夫人生梁王司马彤柏夫人生赵王司马伦晋景帝系:夏侯皇后 原夫人吴氏 羊皇后齐王司马攸(文帝子出继) 司马冏 司马超 司马柔之(宗子)司马建之 265—420年,共155年齐王司马冏(齐王妃贾氏生) 乐安王司马冰 济阳王司马英 淮南王司马超 燕王司马幾东莱王司马蕤 北海王司马寔晋文帝系:王皇后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王司马攸、城阳王司马兆、辽东王司马定国、广汉王司马广德、妃生乐安王司马鉴、燕王司马机(出继司马京)、乐平王司马延祚、皇子司马永祚城阳王司马兆 司马景(炎子出继) 司马宪(炎子出继) 东海王司马祗(炎子出继)清河王司马遐 (炎子出继)辽东王司马定国 司马蕤(攸子出继) 司马遵广汉王司马广德 司马赞(攸子出继) 司马寔(攸子出继)乐安王司马鉴 司马籍 司马冰(囧子徙封广阳王)燕王司马机(出继司马京) 司马幾 (囧子)乐平王司马延祚晋武帝系(生辰排列):杨皇后生毗陵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秦王司马柬,审美人生城阳王司马景、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徐才人生城阳王司马宪,匮才人生东海王司马祗、赵才人生始平王司马裕,赵美人生代王司马演、李夫人生淮南王司马允、吴王司马晏,严保林生新都王司马该,陈美人(封太妃)生清河王司马遐,诸姬生汝阴王司马谟,程才人(封太妃)生成都王司马颖、王才人(追封太后)生晋怀帝、杨悼后生渤海王司马恢,余八子母氏未知、姓名未留。

      毗陵王司马轨 司马义(玮子)秦王司马柬 (初封汝南王) 司马郁(允子) 司马邺(晏子,即位为晋愍帝城阳王司马景 楚王司马玮 (初封始平王)襄阳王司马范 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硕 临淮王司马匙城阳王司马宪(出继司马兆)东海王司马祗(出继司马兆)始平王司马裕汉王司马迪(允子)代王司马演 中都王司马廓(颖子)淮南王司马允(初封濮阳王) 司马超(囧子) 司马祥(晏子)秦王司马郁汉王司马迪吴王司马晏 秦王司马邺 (晋愍帝)淮南王司马祥汉王司马固 (徙封济南王)新都王司马衍 (徙封济阴王)渤海王司马恢新都王司马该清河王司马遐(出继司马兆) 司马覃豫章王司马铨 (原上庸王出继司马炽为皇太子)新蔡王司马龢豫章王司马端(原广川王)汝阴王司马谟晋怀帝司马炽 (即位为晋怀帝)成都王司马颖 庐江王司马普中都王司马廓(出继司马演)晋惠帝系:谢淑妃生愍怀太子 羊皇后一子 未知母氏一子,儿子姓名未留愍怀太子司马遹 临淮王司马藏(封皇太孙,废为濮阳王) 襄阳王司马尚(封皇太孙)南阳王司马虨晋怀帝系:梁皇后 以清河王司马遐子司马铨为皇太子豫章王司马铨(母周妃)晋愍帝系:年幼未立后晋元帝系:虞皇后养司马裒、荀豫章君生晋明帝司马绍、琅琊王司马裒,郑皇后生晋简文帝司马昱、琅琊王司马焕、王才人生武陵王司马晞、石婕妤生东海王司马冲琅琊王司马裒 司马安国琅琊王司马焕 武陵王司马晞 出继司马喆被桓温废黜追封新宁王 司马遵 梁王司马缝东海王司马冲 (出继司马越) 司马奕(成帝子,为晋废帝) 司马彦璋 晋明帝系:庾皇后生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琅琊王司马岳晋成帝系:杜皇后 周太妃生晋哀帝司马聃、晋废帝司马奕琅琊王司马聃东海王司马奕晋康帝系:褚皇后生晋穆帝 晋穆帝系:何皇后 晋哀帝系:王皇后晋废帝系:庾皇后 诸姬田氏、孟氏生三男,桓温以非帝子诛杀。

      晋废帝被废为东海王、海西公,幽禁期间有子不育晋简文帝系:王皇后生司马道生、司马俞生, 李皇后生晋孝武帝司马曜、会稽王司马道子,胡太妃生临川王司马郁、司马朱生,王淑仪生司马天流会稽王司马道生 司马珣之临川王司马郁 司马宝会稽王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 司马秀熙(蛮中归,被疑杀 司马修之(司马宝子)晋孝武帝系:王皇后 陈皇后生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琅琊王司马德文 (即位为晋恭帝)平原王司马榦 265—311年 46年汝南王司马亮(初封扶风王) 司马矩 司马祐 司马统 司马义 司马遵之 司马莲扶 271年—420年 149年西阳王司马羕 苏峻党降封弋阳王 罪除南顿王司马宗 争权罪除,改姓马氏汝阳王司马熙 没于永嘉之战琅琊王司马伷(初封东莞王) 司马觐 司马睿(元帝,出继晋武帝)司马裒 司马焕 司马昱(简文帝,徙封会稽)司马岳(康帝)司马丕(哀帝)司马奕(废帝)司马道子 司马德文(恭帝) 265—418年,共153年,司马楚之迁至北魏武陵王司马澹 司马喆 司马晞(元帝子出继)司马遵 司马季度 司马球之 306—420年,共114年东安王司马繇 司马浑(司马觐子出继) 淮陵王司马漼 司马融 司马蕴 司马安之燕王司马京 司马机(文帝子出继)司马幾(囧子)扶风王司马骏(初封汝阴王) 司马畅(徙封顺阳王)新野王司马歆 司马劭梁王司马彤 司马禧(澹子) 司马悝(羕子) 司马翘 司马缝 司马龢 司马珍之 265—417年,152年赵王司马伦 265年封琅琊王,277年徙封赵郡。

      301年称帝 同年败亡宗室系藩王:司马懿兄弟八达司马朗、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缺司马敏)义阳王司马朗(追封) 司马望(孚子出继) 司马奇(继威任棘阳王) 司马威(洪子,初封章武王)河间王司马洪 司马威 司马颙(瓌子)司马钦 司马昙之 司马国璠 265—420,共155年迁至北魏随王司马整 司马迈竟陵王司马楙 (原东平王)安平王司马孚 司马邕 司马崇 司马隆 司马敦 司马祐(司马承子) 章武王 司马滔 司马休 司马珍 司马范之 司马秀 司马叔道 276—420年,共144年迁至北魏 太原王司马辅(初封渤海王) 司马弘 (徙封中丘王) 司马铄 南宫王司马翼(追封) 司马承下邳王司马晃 司马鏵 司马韶 良城王司马绰太原王司马瓌 司马颙 (徙封河间王)高阳王司马珪 司马缉(辅子) 司马讼(颙子徙封真定县侯)常山王司马衡 司马殷(邕子)沛王司马景 司马韬彭城王司马馗(追封) 司马权 司马释 司马雄 司马紘 司马玄 司马弘之 司马邵之 司马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