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面活性剂化学(第2章).ppt
79页第第2 2章章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气气- -液界面液界面气气-固界面固界面液液-固界面固界面液液-液面液面固固-固面固面(a)(b)2.1 表面与界面定义表面与界面定义((3)表面)表面: 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4)界面)界面: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1)物质存在状态:)物质存在状态:气体、液体或固体三态气体、液体或固体三态 (2) 接触面:接触面:物质三态相互之间接触而产生的面物质三态相互之间接触而产生的面 现象现象1:无外力作用时,液体总是趋于球状无外力作用时,液体总是趋于球状现象现象2:外力作用时,球状会压瘪;除去外:外力作用时,球状会压瘪;除去外力,自动恢复力,自动恢复 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角度理解与解释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角度理解与解释2.2 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表面张力FLγ=F/2LF-为保持表面平衡不收缩的拉力;-为保持表面平衡不收缩的拉力;L-单位面的长度;-单位面的长度;γ-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单位:单位:mN/m定义定义: 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量;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量;从功角从功角度,作用于单位长度边缘上力。
度,作用于单位长度边缘上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FLdG= γdAG-外界对液体作的功;-外界对液体作的功;A-液体新增表面的表面积;-液体新增表面的表面积;γ-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单位:单位:J=N.m; N/m= J/m2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定义:定义:液体表面自发地缩小,则会减少自由能,若按相反过程,使液体液体表面自发地缩小,则会减少自由能,若按相反过程,使液体产生新表面产生新表面dA,则需要一定的,则需要一定的dG,,因此,单位表面上的液体分子比处于液因此,单位表面上的液体分子比处于液体内部的同量分的自由能过剩值体内部的同量分的自由能过剩值从能量角度,增加单位表面积液体时的自由从能量角度,增加单位表面积液体时的自由能能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存在于一切相界面上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存在于一切相界面上2. 3 表面张力测定方法表面张力测定方法(1) 滴重法(滴体积法)滴重法(滴体积法)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从毛细管滴头滴下液体从毛细管滴头滴下液体时,液滴大小与表面张力有关,溶时,液滴大小与表面张力有关,溶液表面张力越大,则滴下的液滴也液表面张力越大,则滴下的液滴也越大应用范围:应用范围:精确且简便,常用的方法精确且简便,常用的方法γ=W/(2πRf)=Vρg/(2πRf)γ-表面张力;-表面张力;W(或或V)-一滴从毛细管滴下的液体的重量-一滴从毛细管滴下的液体的重量(或体积或体积);;R-毛细管滴头处的半径;-毛细管滴头处的半径;f-仪器的校正系数;-仪器的校正系数;ρ-液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2) 毛细管上升法毛细管上升法γ=RΔρg(h+r/3)/2γ-表面张力;-表面张力;R-毛细管的半径;-毛细管的半径;Δρ-界面两相的密度差;-界面两相的密度差;g-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h-液面上升-液面上升(或下降或下降)的高度;的高度;r-凹-凹(或凸或凸)形液面的曲率半径形液面的曲率半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当毛细管插入液体时,管中的弯液面会上升或下降一定高度;当毛细管插入液体时,管中的弯液面会上升或下降一定高度;使用范围:使用范围:精确度更高,常用方法之一;精确度更高,常用方法之一;(3) 圆环法:圆环法:把一圆环平置于液面上,测定将环拉离液面所需把一圆环平置于液面上,测定将环拉离液面所需的最大力的最大力γ=PF/(4πR)γ-表面张力;-表面张力;P-圆环脱离液面的最大拉力;-圆环脱离液面的最大拉力;F-校正因子;-校正因子;R-圆环的平均半径-圆环的平均半径(4) 吊片法吊片法:将薄片如铂金片等悬于液面之上,使其刚好与液将薄片如铂金片等悬于液面之上,使其刚好与液面接触,为维持此位置,所必须施加的力面接触,为维持此位置,所必须施加的力γ=P/2(l+d)γ-表面张力;-表面张力;P-维持薄片正好与液面接触所需的拉力;-维持薄片正好与液面接触所需的拉力;l-薄片的宽度;-薄片的宽度;d-薄片的厚度。
-薄片的厚度(5) 最大气泡压力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毛细管端与液面接触,然后在管内逐毛细管端与液面接触,然后在管内逐渐加压,直至一最大值时,管端突然吹出气泡后压力的最大值时,管端突然渐加压,直至一最大值时,管端突然吹出气泡后压力的最大值时,管端突然吹出气泡后压力下降,这个最大值是刚好克服毛细压力的最大压力吹出气泡后压力下降,这个最大值是刚好克服毛细压力的最大压力γ=Pm/2Rγ-表面张力;-表面张力;Pm-从毛细管中吹出气泡的最大压力;-从毛细管中吹出气泡的最大压力;R-毛细管半径-毛细管半径(6) 滴外形法:滴外形法:表面吸附速率很慢的溶液只能采用滴外形法表面吸附速率很慢的溶液只能采用滴外形法滴外形法:滴外形法:利用液滴或气泡的形利用液滴或气泡的形状与表面张力存在一定关系,测状与表面张力存在一定关系,测定平衡表面张力及表面张力随时定平衡表面张力及表面张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间变化的关系2. 4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1-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稍有增大;稍有增大;(无机盐、多羟基有机物无机盐、多羟基有机物)2-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逐渐减小;(极性有机物极性有机物)3-溶液的浓度较低时,表面张力-溶液的浓度较低时,表面张力急剧地降低,浓度到一定值后,急剧地降低,浓度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几乎不变化。
表面张力几乎不变化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各种物质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各种物质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吸附现象吸附现象物质加入液体中后,它在液体表面层的浓度和液物质加入液体中后,它在液体表面层的浓度和液体内部的浓度存在差异,此现象称为吸附现象体内部的浓度存在差异,此现象称为吸附现象◆◆正吸附作用正吸附作用使表面层的浓度大于液体内部浓度的作用使表面层的浓度大于液体内部浓度的作用◆◆负吸附作用负吸附作用使表面层的浓度小于液体内部浓度的作用使表面层的浓度小于液体内部浓度的作用◆◆表面活性表面活性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而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而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非表面活性物质非表面活性物质不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而不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不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而不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浓度极低的时候就能显著地降低溶液表面张力而具有表面活在浓度极低的时候就能显著地降低溶液表面张力而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性的物质◆◆特劳贝规则特劳贝规则对低浓度直链烷基酸的水溶液,每增加一个亚甲基,对低浓度直链烷基酸的水溶液,每增加一个亚甲基,表面张力降低值表面张力降低值π与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浓度c的比值的比值(π/c)就增加为就增加为原来的原来的3倍π=γ0-γγ0-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γ-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溶液的表面张力;-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溶液的表面张力;π-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溶液表面张力的降低值-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溶液表面张力的降低值2.5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构成表面活性剂构成 非极性碳氢链非极性碳氢链 硅烷基硅烷基 硅氧烷基硅氧烷基 碳氟链碳氟链亲水、疏油基团亲水、疏油基团极性基团构成极性基团构成疏水、亲油基团疏水、亲油基团单分子吸附层理论单分子吸附层理论胶束理论胶束理论2.6 表面活性剂胶束表面活性剂胶束当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达到饱和后,它们便当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达到饱和后,它们便在溶液内部由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由数个乃至在溶液内部由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由数个乃至数百个离子或分子所组成的稳定胶束,此时将不能在数百个离子或分子所组成的稳定胶束,此时将不能在显著地增加溶液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浓度。
显著地增加溶液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浓度2.6.1 胶束形成胶束形成2.6.2 胶束的结构胶束的结构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内核由疏水的碳氢链构胶束内核由疏水的碳氢链构成,成,双电层双电层最内层不仅包含最内层不仅包含极性头,还固定一部分与极极性头,还固定一部分与极性头结合的反离子和不足以性头结合的反离子和不足以铺满一单分子层的水化层;铺满一单分子层的水化层;离子胶束有一反离子扩散层,离子胶束有一反离子扩散层,即双电层外围的扩散层部分即双电层外围的扩散层部分 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剂,外壳不存在双电层结外壳不存在双电层结构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外壳是一面活性剂胶束的外壳是一层相当厚的、柔顺的聚氧层相当厚的、柔顺的聚氧乙烯层,还包括大量与醚乙烯层,还包括大量与醚键相结合的水分子键相结合的水分子2.6.3 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 CMC 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大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大C < CMC分子在溶液表面分子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表面定向排列,表面张力迅速降低张力迅速降低C == CMC溶液表面定向排溶液表面定向排列已经饱和,表列已经饱和,表面张力达到最小面张力达到最小值开始形成小值开始形成小胶束胶束C > CMC溶液中的分子的憎水溶液中的分子的憎水基相互吸引,分子自基相互吸引,分子自发聚集,形成球状、发聚集,形成球状、层状胶束,将憎水基层状胶束,将憎水基埋在胶束内部埋在胶束内部 这时溶液性质与理这时溶液性质与理想性质发生偏离,在想性质发生偏离,在表面张力对浓度绘制表面张力对浓度绘制的曲线上会出现转折的曲线上会出现转折继续增加活性剂浓度,继续增加活性剂浓度,表面张力不再降低,表面张力不再降低,而体相中的胶束不断而体相中的胶束不断增多、增大增多、增大(2)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a) 表面张力法表面张力法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面张力γ对对lgc作图得到作图得到γ-lgc曲线,曲线转折点所曲线,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需表面活性剂需提纯后方可进行测定。
提纯后方可进行测定不受无机盐影响;极性物不受无机盐影响;极性物质有影响质有影响(b) 电导法电导法作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作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导率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平方根的关系度或浓度平方根的关系曲线,曲线转折点所对曲线,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适宜于溶液中盐适宜于溶液中盐类浓度较低时测定类浓度较低时测定受无机盐影响受无机盐影响(c) 增溶作用法增溶作用法 当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当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烃类或度超过一定值时,烃类或不溶性染料在该溶液中的不溶性染料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急剧增加,这一浓溶解度急剧增加,这一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d) 光散射法光散射法表面活性剂缔合成胶束时,溶液表面活性剂缔合成胶束时,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增加作表面活性的散射光强度增加作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对浓度的关剂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对浓度的关系图,突变点处所对应的浓度即系图,突变点处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e) 染料法染料法 配制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配制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并向其中加入很少量的染料,呈现出增溶液,并向其中加入很少量的染料,呈现出增溶于胶束的颜色。
然后用水稀释此溶液直至溶溶于胶束的颜色然后用水稀释此溶液直至溶液颜色发生显著的变化,此时表面活性剂的浓液颜色发生显著的变化,此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一般要求染料离子与表一般要求染料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的电荷相反面活性剂离子的电荷相反(3) 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因素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因素(1)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分子结构分子结构,包括疏水基团碳氢链的长度、,包括疏水基团碳氢链的长度、碳氢链的分支、极性基团的位置、碳氢链上的取代基、碳氢链的分支、极性基团的位置、碳氢链上的取代基、疏水链的性质以及亲水基团的种类等疏水链的性质以及亲水基团的种类等2)外界因素:外界因素:临界胶束浓度的大小还与温度、外加无临界胶束浓度的大小还与温度、外加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等外界因素有关机盐和有机添加剂等外界因素有关温度温度离子型离子型 Krafft point非离子型非离子型 浊点浊点 cloud point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同系物每增加一个碳原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同系物每增加一个碳原子,临界胶束浓度就下降为原来的一半左右;子,临界胶束浓度就下降为原来的一半左右;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同系物每增加两个碳原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同系物每增加两个碳原子,临界胶束浓度就下降为原来的子,临界胶束浓度就下降为原来的1/10左右。
左右a) 碳氢链的长度碳氢链的长度(c) 极性基团的位置极性基团的位置(b) 碳氢链的分支碳氢链的分支疏水基团碳氢链带有分支的表面活性剂,比相同疏水基团碳氢链带有分支的表面活性剂,比相同碳原子数的直链化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大的多碳原子数的直链化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大的多极性基团越靠近碳氢链的中间位置,临界胶束浓极性基团越靠近碳氢链的中间位置,临界胶束浓度越大(d) 碳氢链中的取代基碳氢链中的取代基(e) 疏水链的性质疏水链的性质碳氢链中极性基团数量的增加,亲水性提高,表碳氢链中极性基团数量的增加,亲水性提高,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将会增大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将会增大碳氢链中疏水基团的疏水性越强,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中疏水基团的疏水性越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将会越小临界胶束浓度将会越小全氟代化合物全氟代化合物)(f) 亲水基团的种类亲水基团的种类水溶液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远水溶液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远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大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大在同系物中,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在同系物中,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随氧乙烯单元数目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浓度随氧乙烯单元数目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当疏水基相同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疏水基相同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MC约为聚约为聚氧乙烯型氧乙烯型CMC的的1/100.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的CMC则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离子则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近型表面活性剂相近(g) 外加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外加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添加无机盐,会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降添加无机盐,会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降低,但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影响不大低,但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影响不大在温度较低时,在温度较低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一般较的溶解度一般较小,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突然增大,这一小,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突然增大,这一温度称为温度称为Krafft点,可以认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点,可以认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Krafft点时的溶解度与其临界胶束浓度相当;点时的溶解度与其临界胶束浓度相当;当溶液温度升至某一温度时,当溶液温度升至某一温度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而使溶液混浊,这一温度称为浊点,因此突然析出而使溶液混浊,这一温度称为浊点,因此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其浊点以下使用。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其浊点以下使用f) 溶液温度溶液温度2.3.4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胶束的形状和大小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指缔合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指缔合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目,可用光散射法、扩散法、目,可用光散射法、扩散法、X射线衍射法、射线衍射法、核磁共振法、渗透压法和超离心法等测定核磁共振法、渗透压法和超离心法等测定在水介质中,表面活性剂与水之间的不相似在水介质中,表面活性剂与水之间的不相似性性(即疏水性即疏水性)越大,则胶束聚集数越大越大,则胶束聚集数越大2.3.5 胶束的作用胶束的作用(1) 乳化作用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吸附于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液体液体分散粒子上形成保护分散粒子上形成保护层而阻隔粒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或改变分层而阻隔粒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或改变分散粒子的静电性质而有利于双电层的形成,散粒子的静电性质而有利于双电层的形成,从而起到降低表面张力,使乳液容易生成并从而起到降低表面张力,使乳液容易生成并稳定的作用稳定的作用(2) 泡沫作用泡沫作用低的表面张力和高强度表面膜的形成是形成泡低的表面张力和高强度表面膜的形成是形成泡沫的基本条件表面活性剂既可作为起泡剂,沫的基本条件。
表面活性剂既可作为起泡剂,又可作为稳泡剂又可作为稳泡剂(3) 分散作用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吸附于表面活性剂吸附于固体固体粒子上形成保护层而阻碍粒子上形成保护层而阻碍粒子之间聚集,或改变分散粒子的静电性质而有粒子之间聚集,或改变分散粒子的静电性质而有利于双电层的形成,从而起到降低界面自由能,利于双电层的形成,从而起到降低界面自由能,使得粒子容易分散并稳定存在的作用使得粒子容易分散并稳定存在的作用(4) 增溶作用增溶作用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后,可过临界胶束浓度后,可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显著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的现象增加的现象(5) 催化作用催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直径为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直径为3~~5nm,其大小、,其大小、结构和性质与含酶球蛋白相似,因此适宜的结构和性质与含酶球蛋白相似,因此适宜的胶束具有与酶类似的催化作用,可以显著地胶束具有与酶类似的催化作用,可以显著地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4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化学结构亲油基种类亲水性分子形态分子量亲水基种类性质功能用途2.4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4.1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 HLB亲亲 水水 亲亲 油油 平平 衡衡 值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表表面面活活性性剂剂分分子子中中亲亲水水和和亲亲油油基基团团对对油油或或水水的的综综合合亲亲合合力力,,是是用用来来表表示示表表面面活活性性剂剂的的亲亲水水亲亲油油性性强强弱弱的的数数值值。
Griffin提出提出HLB(亲水亲水-亲油平衡值亲油平衡值)表示了表面活性剂的表示了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亲水性,代表了,代表了表面活性剂上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在多少和强弱上的对比程表面活性剂上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在多少和强弱上的对比程度HLB值越高,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值越高,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HLB值越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弱值越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弱亲水基相同时,亲油基的碳氢链越长,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大,因此其亲油性可用亲油基的质量来表示亲水基种类繁多,并且亲水性能差别较大,因此很难简单地用亲水基的质量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1)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亲水基为聚氧乙烯链,亲油基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分子量越大,其亲水基为聚氧乙烯链,亲油基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分子量越大,亲水性也将越强亲水性也将越强HLB=W水水×20/W =W水水×20/(W水水+W油油)W水水-亲水基团的质量;-亲水基团的质量;W油油-亲油基团的质量;-亲油基团的质量;W-表面活性剂的质量-表面活性剂的质量HLB=E/5E-合成表面活性剂时加入的环氧乙烷的质量分数。
-合成表面活性剂时加入的环氧乙烷的质量分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值通常介于值通常介于0~~20之间,之间,只有亲水基时,只有亲水基时,HLB=20(如聚乙二醇如聚乙二醇);;只有亲油基时,只有亲油基时,HLB=0(如石蜡烃如石蜡烃)(2) 多元醇脂肪酸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多元醇脂肪酸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20(1-S/A)S S-多元醇酯表面活性剂的皂化值,即-多元醇酯表面活性剂的皂化值,即1g1g酯完全皂化所需酯完全皂化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氢氧化钾的质量(mg)(mg);;A A-表面活性剂中脂肪酸原料的酸值,即中和-表面活性剂中脂肪酸原料的酸值,即中和1g1g酸所需氢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氧化钾的质量(mg)(mg)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 (3) 皂化值难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皂化值难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E+P)/5E E为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部分的亲水部分, ,即即乙氧基乙氧基(C2H4O)(C2H4O)的质量分数的质量分数, ,P P为多元醇的质量分数为多元醇的质量分数. .皂化值不清的脂肪酸酯如皂化值不清的脂肪酸酯如妥尔油妥尔油、、松香酸松香酸酯、酯、蜂蜡蜂蜡酯及羊毛酯等酯及羊毛酯等HLBHLB值均可由上式求值均可由上式求(4)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HLB=∑亲水基基团数亲水基基团数-∑-∑亲油基基团数亲油基基团数+7+7HLB基团数-各种基团的基团数-各种基团的HLB值,可从相关手册上查到。
值,可从相关手册上查到基团基团数法数法:1957:1957年年DaviesDavies提出将表面提出将表面活性剂活性剂分子分解为不分子分解为不同的同的基团基团, ,这些基团各自对这些基团各自对HLBHLB有一定的贡献有一定的贡献:HLB=7+Σ(:HLB=7+Σ(亲亲水基水基的基数的基数)+Σ()+Σ(亲油基的基数亲油基的基数).).该方法适用于计算该方法适用于计算阴离阴离子子型表面型表面活性剂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表面和非离子型表表面活性剂活性剂(5) 亲水基相同的表面活性剂同系物亲水基相同的表面活性剂同系物HLB=a-0.475ma a-某一常数;-某一常数;m m-碳氢链亲油基的碳原子数-碳氢链亲油基的碳原子数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一般为碳氢链,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一般为碳氢链,当亲水基相同时,适用此公式当亲水基相同时,适用此公式(6) 复配的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表面活性剂HLB=∑(HLBi×qi)HLBi-复配体系中某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中某一种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值;qi-某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复配体系中的质量分数-某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复配体系中的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HLB值与用途值与用途通常表面活性剂的通常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其用途存在如下关系:值与其用途存在如下关系:1~~3 消泡作用;消泡作用; 12~~15 润湿作用;润湿作用;3~~6 乳化作用;乳化作用; 13~~15 去污作用;去污作用;7~~15 渗透作用;渗透作用; 15~~18 增溶作用;增溶作用;8~~18 乳化作用;乳化作用;HLBHLB值值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 |———| |——| |——| |——| | 石蜡石蜡 W/O乳化剂乳化剂 润湿剂润湿剂 洗涤剂洗涤剂 增溶剂增溶剂 | | | |————| | 聚乙二醇聚乙二醇 O/W乳化剂乳化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HLB值应用案例值应用案例P23::1mol月桂醇和月桂醇和10mol的环氧乙烷的环氧乙烷HLBHLB值值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 |———| |——| |——| |——| | 石蜡石蜡 W/O乳化剂乳化剂 润湿剂润湿剂 洗涤剂洗涤剂 增溶剂增溶剂 | | | |————| | 聚乙二醇聚乙二醇 O/W乳化剂乳化剂2.4.2 亲油基团的影响亲油基团的影响亲油基的类型:亲油基的类型:(a) 氟代烃基,全氟烷基的疏水性最强;氟代烃基,全氟烷基的疏水性最强;(b) 硅氧烃基;硅氧烃基;(c) 脂肪族烃基,包括脂肪族烷基和脂肪族烯基;脂肪族烃基,包括脂肪族烷基和脂肪族烯基;(d) 芳香族烃基,如苯基、萘基等;芳香族烃基,如苯基、萘基等;(e) 脂肪基芳香烃基,如十二烷基苯基;脂肪基芳香烃基,如十二烷基苯基;(f) 环烷烃,主要指环烷酸皂类中的环烷烃基;环烷烃,主要指环烷酸皂类中的环烷烃基;(g) 含弱亲水基的亲油基,如聚氧丙烯基团中醚键。
含弱亲水基的亲油基,如聚氧丙烯基团中醚键亲油基的疏水性大小的顺序:亲油基的疏水性大小的顺序:(a)>(b)>脂肪族烷基脂肪族烷基≥(f)>脂肪族烯基脂肪族烯基>(e)>(d)>(g)应用:应用:1)乳化剂,疏水基和亲油基相近;乳化剂,疏水基和亲油基相近;2)燃料和颜料分散,芳环基或带弱亲水基,因为结构中燃料和颜料分散,芳环基或带弱亲水基,因为结构中含苯环和极性取代基含苯环和极性取代基2.4.3 亲水基团的影响亲水基团的影响亲水基的类型:亲水基的类型:(a)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如磺酸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如磺酸基(-SO3Na)、硫酸基、硫酸基(-SO4Na)、羧酸基、羧酸基(-COONa)和磷酸基和磷酸基(-PO4Na)等;等; (b)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如季铵阳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如季铵阳离子;(c)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如醚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如醚键(-O-)和羟基和羟基(-OH)亲水基的亲水性大小的顺序:亲水基的亲水性大小的顺序:-SO3Na,,-SO4Na,季铵阳离子,季铵阳离子>-PO4Na,,-COONa >>-O-,,-OH亲水基团将影响溶解度和临界胶束浓度。
亲水基团将影响溶解度和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越大,临界胶束浓度将越高;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越大,临界胶束浓度将越高;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越小,临界胶束浓度将越低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越小,临界胶束浓度将越低2.4.4 分子形态的影响分子形态的影响(1) 亲水基的相对位置亲水基的相对位置一般情况下,亲水基位于分子中一般情况下,亲水基位于分子中间时,表面活性剂的间时,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和渗润湿性和渗透性透性比位于分子末端的强;比位于分子末端的强;但是亲水基位于分子末端时,则但是亲水基位于分子末端时,则去污力较强去污力较强(2) 亲油基结构中的分支亲油基结构中的分支在表面活性剂类型和分子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带在表面活性剂类型和分子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通常具有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通常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较好的润湿性和渗透性和渗透性,但是,但是去污力较弱去污力较弱2.4.5 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的影响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洗涤、分散和乳化性能较好的洗涤、分散和乳化性能;;而分子量较小的表面活性剂则具有而分子量较小的表面活性剂则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能较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能。
2.4.6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a) Krafft点点,指,指1%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剂(离子型和部离子型和部分非离子型分非离子型)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由浑浊忽然变澄清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由浑浊忽然变澄清时的温度时的温度Krafft点越低,说明表面活性剂的低点越低,说明表面活性剂的低温水溶液越好;温水溶液越好;Krafft点越高,其溶解度降低点越高,其溶解度降低b) 浊点浊点,指,指1%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剂(大部分非离子型大部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型)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由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由澄清忽然变浑浊时的温度澄清忽然变浑浊时的温度温度对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温度对表面活性剂的影响(1)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增加,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增加,这是因为它是以离子形式溶于水中;这是因为它是以离子形式溶于水中;(2) 温度升高,聚氧乙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温度升高,聚氧乙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却减小,这是因为它是以聚氧乙烯基中的氧解度却减小,这是因为它是以聚氧乙烯基中的氧原子与水形成氢键而溶于水中,升高温度将会破原子与水形成氢键而溶于水中,升高温度将会破坏氢键的形成和稳定性。
坏氢键的形成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聚氧通常情况下,聚氧乙烯醚分子以锯齿乙烯醚分子以锯齿型存在,当其溶于型存在,当其溶于水中时,则转变为水中时,则转变为蜿曲型,将氧原子蜿曲型,将氧原子排在外侧而与水分排在外侧而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使得自子形成氢键使得自身溶解于水中身溶解于水中2.4.7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 毒性,如急性或慢性毒性、溶血性;毒性,如急性或慢性毒性、溶血性;(b) 对生育繁殖的影响,如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如胚胎毒性和致畸性;(c) 致突变性,主要为致癌性和致过敏性致突变性,主要为致癌性和致过敏性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比较: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比较:非离子和两性型非离子和两性型<阴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阳离子型2.4.8 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主要是指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主要是指其对皮肤、眼睛等黏膜组织的其对皮肤、眼睛等黏膜组织的刺激性和致敏性刺激性和致敏性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大小比较: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大小比较:非离子和两性型非离子和两性型>阴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阳离子型(外用消毒杀菌剂外用消毒杀菌剂)。
2.4.9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生物降解性是指含碳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生物降解性是指含碳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可供细胞代谢使用的碳源,分解为二氧化转化为可供细胞代谢使用的碳源,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现象,包括:碳和水的现象,包括:(a) 初级生物降解,指改变物质特性所需最低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初级生物降解,指改变物质特性所需最低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b) 中级生物降解,指达到环境能接受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中级生物降解,指达到环境能接受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c) 最终生物降解,指转换为无机质的生物降解作用最终生物降解,指转换为无机质的生物降解作用对疏水基碳氢链,直链的比带有支链的更易于对疏水基碳氢链,直链的比带有支链的更易于生物降解生物降解对聚氧乙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环氧乙烷加成对聚氧乙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环氧乙烷加成数越大,聚氧乙烯链越长,越不容易生物降解数越大,聚氧乙烯链越长,越不容易生物降解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更难于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剂更难于生物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