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预案办理程序.doc
21页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办理程序一、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二、程序申请单位向区安监局窗口提交申请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材料审查,符合安全条件的,7个工作日内上报市安监局窗口三、提交材料1、应急救援预案备案申请表;2、应急救援预案及word电子文档;3、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登记表3份注:1、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编制2、提交材料中有关表格,请登录区安监局网站()“办事指南”栏目下载3、按照(《关于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通知》淄安监字〔2010〕57号)的要求,在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进行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论证专家从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库中抽取,参加评审的专家应不少于3人 4、专家评审表在(《关于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通知》淄安监字〔2010〕57号)附件1至附件5,最后用书面纪要的形式对应急预案的符合性进行评审,书面纪要应当包括标题、正文、落款、日期,在正文当中应当把评议的内容、依据、结论性意见表述清楚,参与评审的专家须签字确认。
5、专家评审表应当附到应急预案中6、纳入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中的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地下开采非煤矿山、尾矿库、烟花爆竹、冶金、电力企业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安监局窗口备案,其它企业向临淄区安监局备案附件:1、应急预案评审表(表一至表五);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登记表 备案号: 24小时值班:企业名称建立时间地址安全负责人联系主要危化品危险目标及特性: 报备企业(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 填表人: 填表日期:区县安监局审查意见:经办人: 盖章: 日期:市安监局盖章:经办人: 日期:注:1、严格《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救援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编制;2、此表一式三份,分别由市安监局、所在区县安监局、企业留存;3、备案号:各区县汉语拼音缩写大写-***,例:LZ-042附件1表一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封 面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发布日期等内容。
批准页1. 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2. 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单位盖章目 录1. 页码标注准确(预案简单时目录可省略)2. 层次清晰,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正 文1. 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2. 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格式规范3. 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4. 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附 件1. 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2. 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3. 需要时,附件可以独立装订编制过程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2. 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3. 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4.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5. 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案体系6. 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纳情况进行记录7. 必要时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8. 应急预案经过评审或论证9. 重新修订后评审的,一并注明评审人员名单 本单位人员主管部门人员安监部门人员 应急管理专家表二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总 则编制目的目的明确,简明扼要。
编制依据1.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得越级引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1. 能够清晰表述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组成和衔接关系(推荐使用图表)2. 能够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急工作原则1.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2.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适用范围*范围明确,适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概况1. 明确有关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要目标场所的布局等情况2. 需要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内容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1.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指挥机构及职责1. 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2.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3. 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管理1. 明确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2. 明确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预警行动1.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2.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
信息报告与处置*1. 明确本单位24小时应急值守2.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3.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4. 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5. 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6. 明确与外界新闻舆论信息沟通的责任人以及具体方式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应急响应响应分级*1. 分级清晰,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2. 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3. 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响应程序*1. 立足于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2.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3.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4. 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结束1. 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2. 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组织机构和程序3.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负责工作总结部门后期处置1. 明确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处理、生产恢复、善后赔偿等内容2. 明确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要求保障措施*1. 明确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通信方式,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2. 明确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单,以及保证其有效性的措施。
3. 明确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机构以及联系方式4. 明确应急工作经费保障方案培训与演练*1. 明确本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计划和方式方法2. 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周边社区和居民,应明确相应的应急宣传教育工作3. 明确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附 则应急预案备案1. 明确本预案应报备的有关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抄送单位2. 符合国家关于预案备案的相关要求制定与修订1. 明确负责制定与解释应急预案的部门2.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具体条件和时限评审人员名单 本单位人员主管部门人员安监部门人员 应急管理专家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表三 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1.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3. 能够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指挥机构及职责1. 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
2.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3. 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监控1. 明确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2. 明确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3. 明确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预警行动1.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2.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信息报告程序*1.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2.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3.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4. 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5. 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应急响应*响应分级1. 分级清晰合理,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2. 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3. 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响应程序1. 明确具体的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2.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3.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4. 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处置措施1. 针对事故种类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2. 符合实际,科学合理3. 程序清晰,简单易行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 明确对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的要求2.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符合单位实际,满足应急要求评审人员名单本单位人员主管部门人员安监部门人员应急管理专家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
如果专项应急预案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综合应急预案已经明确的要素,专项应急预案可省略表四 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事故特征*1. 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危险程度,清晰描述作业现场风险2. 明确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应急组织及职责*1. 明确现场应急组织形式及人员2. 应急职责与工作职责紧密结合应急处置*1. 明确第一发现者进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及报警时的必要信息2. 明确报警、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引导、扩大应急等程序3. 针对操作程序、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和人员救护等方面制定应急处置措施4. 明确报警方式、报告单位、基本内容和有关要求注意事项1. 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3. 有关救援措施实施方面的注意事项4. 现场自救与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项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方面的注意事项6. 应急救援结束后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