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谈组长的反思.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6882228
  • 上传时间:2023-1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4.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谈教研组长的教研反思  近年来,市、区在不同层面上对“园本教研”的层层推进,不仅将教研活动作为研究与开展教研园本化的载体,更将教研组长推到了风口浪尖新时期赋予了教研组长更重的职责、更新的任务,对教研组长预设教研活动方案的能力、教研现场灵活调控应答的能力、教研之后反思性调整的能力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于是,组长自主发展意识的加强,组长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教研组自主建设等问题就成了园本教研活动中最直接、最前沿的问题  “教研反思”立足教研现场,追随组长执行教研预案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教研质量的因素展开反思,凸显组长与教研问题的对话(即组长以自己设计并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或者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审视分析),注重探索和调整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为下一次的教研做充分的准备教研反思”对组长的专业化成长来说,犹如强劲的“助推器”,强调了技术层面和意识层面的双重提升,契合了园本教研对组长提出的新要求  一、“教研反思”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的价值  1、教研反思是激发组长自主发展意识、提升组长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园本教研的深入实施,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当家人”,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的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 引领尴尬——面对组内能说会道,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组长无法给予经验和技术层面的归纳提升  (2) 应答尴尬——对于教研活动中动态生成、出乎教研预设之外的问题,组长一时无法给予灵活的正确的应答  (3) 协调尴尬——当预设中的教研内容并不能引起教师们研讨的兴趣,出现冷场时;组员中有教师过于主观引起教研争执;或组员间碰撞过于激烈引起纠缠不休等等,组长有时会无法及时沟通协调,影响教研效果  (4) 落差尴尬——有时组长们精心预设了教研活动方案,可实际教研效果却与教研目标有很大落差  ……一次次的教研落差,一次次的教研尴尬,不断地激发组长自主发展的意识;不断地呼唤组长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改进问题中自主提高专业能力,从而积累应付各种尴尬的经验,寻找到教研规律,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说得很实在,其用意是在鼓励教师们重视反思,让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这句话对教研组长也非常适用即“一个教研组长开展无数个教研活动不一定成为优秀的组长;但是如果经常进行教研反思就可能成为优秀的组长,就可能产生无数个精彩的有效的教研活动。

      因此,越来越多的组长开始自觉主动地、扎扎实实地把教研反思纳入教研活动的常规工作中,逐步形成自主发展的意识  2、教研反思是开展教研组自主建设、实现教师们在互动中共同成长的重要渠道  教学反思和教研反思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反思更多的是促进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研反思则立足于整个教研组的自主建设,立足于组内教师的共同成长  教研反思中,组长把教研问题直接指向本组教师的共性问题、而非“个别的问题”;直接指向“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直接指向本组教师“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而非无关痛痒的问题当组长的教研反思越来越能关注到组内教师共同需要时,教研的目标就会更契合教师的需求,更体现园本性和人本性;就更有利于教研组的自主建设  教研反思中,组长更多的把教研问题直接指向教研现场的同伴互助情况教研当下的氛围是否和谐、开放、民主?是否每个组员都积极参与,敢说乐说能说?教研过程是否充满同伴间的思想上的交锋智慧上的碰撞?组员们是否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感悟和启发?怎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同伴资源,提高教研互助的质量?通过反思,组长努力创设和谐、开放、民主的教研氛围;努力挖掘组内外教师的优质资源;努力调动各种同伴互助的方法和策略,积极应对教研现场各种问题,有助于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园本教研目标。

        3、教研反思是促进教研持续性发展、深入解决教研问题不可缺少的桥梁  由于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来自于教师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的问题,而一个重要的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通过一次教研活动就能解决的,往往需要多次深入研究——实践——再研究才能解决,因此,园本教研内容就具有了“延续性”的特征  组长可以通过对上一次教研活动中问题解决情况的反思,制定下一次教研活动的目标,同时调整教研的形式与方法,从而使下一次的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通过一次又一次 “问题——设计——执行——反思”环环相扣的教研活动,我们的教研活动越来越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式作更为深入的探讨,避免一次性的消费,形成持续性的生长我们的教师也在始终围绕某一教研问题行动、反思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相关的教学经验,较好地把握了相关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研反思越来越成为深入解决教研问题、促进教研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桥梁  二、组长“教研反思”的内容及其运用  (一)关注落差,反思目标达成度  组长开展教研反思的目标包括扬优和弃劣两个方面比较、辨别、改进是实现“扬优弃劣,去粗取精”需要经历的三个基本过程。

      教研组长进行教研反思时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教研现场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教师发展的实际状况与教研准备时预期想要达到的教研目标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差距,探明其涉及的条件与成因,重新认识、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求优质高效地达成预设的目标  1、无落差——精彩回顾  当组长们在制定教研预案时能够关注教师经验准备教研问题,关注教研氛围准备“心灵鸡汤”,关注教研过程准备恰当的教研方法;当组长们能够在教研现场运用顺水推舟、欲擒故纵等策略积极有效应答时,我们教研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可能会日渐提高,教研现场取得的教研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落差可能会日渐缩小,甚至会产生一些预料之外的精彩互动,教研收获  这时,组长可以将教研活动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研目的、引起教研共振效应的做法;现场教研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教研板书;某些教研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研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研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  组长教研反思案例:“送货员”  背景:在幼儿园“分众多向联动”的园本教研模式下,我们将教龄1——5年的青年教师组成了“青年研习小组”,专门开展以“提高教师基本教学能力”为目标的教研活动。

      送货员”是中班“周围的人”主题背景下的一个集体学习活动在教研活动之前,我们先邀请老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们现场展示这一教学活动,然后又一起观摩了由青年研习小组成员之一——芸芸老师执教的“送货员”活动  预期目标:  通过对新老教师执教的同一个教学活动中相关教学片段的对照比较,提升青年教师对问题的敏感性,能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获得一些最基本的提问、回应、追问的方法,提高青年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  现场效果:  在围绕“回应”、“追问”“目标”等关键词,对新老教师执教的“送货员“活动中的教学片段进行对照比较的时候,青年教师们不停的发出感慨:“啊,原来我们的回应有这么多问题”;“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追问”“原来追问和小结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一个个本来还未认识到的问题被清晰呈现;一个个教学小策略被反复演练,教师们获得了从无到有的技术支撑  组长反思:  从教研活动结束时每一个组员交流的教研感悟中,从现场观摩我们教研活动的客人老师的反馈意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本次教研活动目标的达成度相当高,那么到底什么原因让教研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效果呢?  1、达成度高,源自于有效地教研方法——对照比较  新教师小邢在教研感悟中说道:如果光看老教师执教的“送货员”,我能感觉到这个活动是很好的,但是我说不出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如果光看芸芸老师执教的“送货员”,我也认为活动比较成功,因为环节很流畅,互动比较热闹。

      但是通过细节上的对照比较,我就看到了问题,找到了差距,也了解到具体该怎么做  看来,对照比较确实能够呈现问题,放大问题,让青年教师清晰地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基本的教学能力  2、达成度高,源自于有效的捕捉关键词  今天的教研活动中,我一共截取了3组教学录像片段供青年教师们进行对照比较在每一次的比较之前,我都通过板书的方式,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关键词:如送快递——看回应;送水工——看追问;送货员——看小结事实证明,关键词的提供,非常有利于组员在对照比较时聚焦关键问题;也非常有利于组员在交流发言时,围绕中心展开,不偏离话题,从而将问题引向深入  如:在对照比较“送水工”这一段前,我提出了关键词“追问”两段看完之后,教师们马上都有自己的发现:芸芸老师总是反复用“你确定吗”来进行追问;而李老师运用的是“你怎么会想到是运动员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不是她,那么又会是谁呢?”“有可能是他,还有可能是谁呢”不同追问的背后带来的是幼儿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发展芸芸的追问,让孩子怀疑自己的答案,不敢确定;而李老师则让孩子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让孩子已有的经验信息得到大量的呈现。

        发现追问的价值后,大家对这些追问的技巧很感兴趣,当场学说了几遍,而且大家纷纷表示很实用,回去马上就运用至此,组员们发现了问题,获得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小策略,乐意在自己的实践中改进问题,运用老教师经验,教研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感悟:教学片段的截取,关键词的推出,都是组长制定教研预案前率先做深做透的功课看来,想要教研活动达到预期的教研效果,精心的预设是有利的保障  2、有落差——刨根究底  实际上,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尽管组长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是现场的教研氛围和实际的教研效果并不都会像预期的那样尽如人意教研结果和教研目标之间常常存在着落差,而落差就是教研组长进行教研反思时必须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教研反思就是为解决教研问题,缩小教研目标与教研效果之间的落差服务的组长可以遵循“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结果”这一反思的路径,按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原则对教研落差问题计进行有序的思考,在刨根问底中找到产生落差的原因,思考解决的办法,从而提高教研的有效性  产生教研落差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组长在反思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经历“抽丝剥茧”的痛苦,但是一旦找到影响教研目标达成度的原因,我们就可能会在下次的教研活动中避免一次错误,得到一丝启迪。

        (二)关注互动,反思过程有效性  华爱华教授认为:是否有效的园本教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否平等对话;二是否有思想上的交锋;三是否有归纳和提升也就是说:教研过程中同伴互动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教研的有效性  然而,在目前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1、组长激情主持,组员倾听接受  2、骨干慷慨陈词,群众积极复合  3、组员之间相互认同,观点比较趋同  4、组员各有主见,问题不能够聚焦……  这些都不是真正有意义的同伴互动,不是现代园本教研所追求的真正有意义的同伴互动是组长与组员一起围绕共同关心的教研问题,人人充分调动自身经验进行交流沟通、分享协商、交锋碰撞的过程这样做,不只是在解决教学的技术性问题,而且是在更高的水平上产生合作学习,共同建构的意义  因此,作为教研组长,当我们的教研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时,就应该努力反思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思考该如何搭建构筑对话的平台,如何运用方法与策略,引发教师思想上的交锋、智慧上的碰撞,铲除这些因素,提升教研的有效性  如果组长能在反思中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