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自学中医之方法.docx
3页论自学中医之方法常有中医爱好者问:怎么学中医啊?对此问题,我也常常思考, 不知道怎么回答结合自己这些年自学中医的情况,反复思考,借鉴前贤 的经验,整理如下,希望能对有志于学习中医者,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 用学习中医,特别是民国以前的中医典藉,都是文言文写作故 而,要想学好中医,别指望着什么都看他人翻译好的白话文,必须直接看 原文,那就要过语言关如果文言文不过关的,先补上这一课买一套 《古代汉语》回来好好学一遍,磨刀不误砍柴功更有余力的人,建议再 熟悉一下繁体字,那就更好了其次,得树立〃信〃,对前贤的理论,经验,无条件的信,否则, 满脑子的现代科学思想,是学不好中医的学习时,丢开你脑子中一切现 在思维,按古人的思维去学习另外,中医自古以来,有两大流派,对初 学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流派很重要一曰医经派,以《黄帝内经》为代 表,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以针灸为手段,偏重于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解 说一曰经方派,以《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以 八纲六经辨证为主,以汤药为手段,偏重于对病证的治疗,对病因病机解 说不多这两派,都是中医精华之所集,作为专业中医,都要学习掌握 但是,作为半路出家业余来学习的爱好者,就得有侧重点的选择。
如果你 愿意花5年甚至10年的时间,潜心来学习,可以选择医经派入手如果 你只是想一边学习一边能自我解决家人的健康,那么建议选择经方派入 手接下来,我讲讲怎么学习经方派,主要是讲胡希恕这一流派的伤 寒论的学习医经派因为我没有系统学习过,只浏览过《内经知要》《王 洪图内经选读讲座》,没有什么经验,就略过了经方派呢,本来还有一 本典籍名字是《汤液经法》,不过已失传了其内容呢,大部分保存在汉 代张仲景的0方寒论》《金匮要略》一书中,仲景写此书,就是在汤液经 的基础上论广而成现在我们通过了语言关,文字关,可以开始进入伤寒 论及金匮要略条文的学习了首先看原文,不要任何注解,配一本好的字 典,或者通过网络用《汉典》来查询把《伤寒论》398条原文(序言, 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都先不要看)先通览五遍,把每个字的意思先弄 懂,把不懂的地方,全部写出来学完这五遍,应该对条文有一定的印象 和熟悉度了这时,可以来学习伤寒论的框架,此时可看胡希恕的一篇文 章《辨证施治概要》(出自《百年百名名中医 胡希恕》一书),借此对 胡派伤寒论建立起整体的框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古人常讲,纲举目 张,提纲挈领,这就是大经大法的重要性。
学习伤寒论也是如此,首先对 全书的架构要了然于胸,再去详细理解各条文的内涵明白此框架后,接下来就要右手一本《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左 手一本《神农本草经》,开始逐条学习伤寒论398条条文,每接触到药 物,就看本草经,找出其内容,写在伤寒论药物边上,这个过程中,前面 的疑问不解之处,大多可以得到解决如果伤寒论上有的药物,本草经上 没有,那就得从《名医别录》等本草书中去寻找,此时可以利用网络,电 子书等来解决学习完《伤寒论》,依此方法,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同样辅以《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之后,再学习《百年百名名中医 胡 希恕》一书,此为胡老医案集及诊余漫话,医论医话之汇集这一个过 程,大约持续一年时间,此时,你对仲景伤寒论当有了相当的了解,并能 在日常生活中已小试牛刀,处理一些伤风感冒,拉稀泻肚,头痛脑热等小 病如此之后,建议再学习《胡希恕讲温病条辨拾遗》及赵绍琴《温病纵 横》,系统的了解后世所谓的温病及其治疗思路,方法再然后,可以系 统的学一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外科学》《内经知要》《王洪图内经选读讲座》《生理病理学》O 之后,就是博览群书的时间了,《医学衷中参西录》《经方实验录》《郑 钦安医学三书》《医学三字经》《血证论》《医林改错》《小品方》,《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这本书是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之后的 最后修订笔记,其弟子冯世纶整理后出版),《傅青主女科》及《刘云鹏 妇科医案医话》,《外科正宗》及《外科十三方考》,《腹证奇览》及彩 色舌诊类如《中医舌象辨析》,《药征》及《中医临证入门》。
最后,最 广泛的浏览学习前贤医案,医论医话,此时不需要再分经方与医经之派 别,均可信手拈来,自能吸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医术当有小成, 可以大胆的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验证,以学助习,以习助学,当有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