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医学:第十章-唾液腺与唾液课件.ppt
112页第十章第十章 唾液腺与唾液唾液腺与唾液 本章内容本章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腮腺腮腺第二节第二节 下颌下腺下颌下腺第三节第三节 舌下腺舌下腺第四节第四节 小唾液腺小唾液腺第五节第五节 唾液的分泌和功能唾液的分泌和功能学习目的学习目的掌握:三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及其导管掌握:三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及其导管口位置;唾液的功能口位置;唾液的功能熟悉:三对大唾液腺的毗邻关系熟悉:三对大唾液腺的毗邻关系了解:唾液腺的神经支配、血供及淋巴回流了解:唾液腺的神经支配、血供及淋巴回流概概 述述定义:定义:能够分泌唾液的腺体被称为能够分泌唾液的腺体被称为唾液腺(唾液腺(salivary gland),),又称涎腺又称涎腺唾液腺唾液腺大唾液腺大唾液腺腮腺腮腺小唾液腺小唾液腺舌下腺舌下腺下颌下腺下颌下腺唇腺唇腺舌腺舌腺腭腺腭腺颊腺颊腺唾唾液液腺腺腮腮 腺腺 (parotid glandparotid gland)下颌下腺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submandibular gland)舌下腺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sublingual gland)小唾液腺小唾液腺(minor salivary glandsminor salivary glands)浆液性腺浆液性腺混合性腺混合性腺浆液性腺为主浆液性腺为主混混合性腺合性腺黏黏液性腺为主液性腺为主黏黏液性腺液性腺唾唾液液第一节第一节 腮腺腮腺Parotid gland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一、腮腺的位置和形态一、腮腺的位置和形态二、腮腺鞘二、腮腺鞘三、腮腺管三、腮腺管四、腮腺的毗邻四、腮腺的毗邻五、血管分布、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五、血管分布、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六、面神经与腮腺六、面神经与腮腺一、腮腺的位置和形态一、腮腺的位置和形态位置:位置:颜面两侧皮下颜面两侧皮下颧弓下方,外耳道前颧弓下方,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后外方下方,下颌支后外方大部分腺体位于下颌大部分腺体位于下颌后窝内,小部分向前后窝内,小部分向前突至咬肌后突至咬肌后1/31/3的浅面的浅面形态:形态:腮腺(腮腺(parotid gland)是最大)是最大的一对唾液腺,质软,浅黄的一对唾液腺,质软,浅黄色,重约色,重约20-30g20-30g腺体形状不规则,大致呈底腺体形状不规则,大致呈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的椎体形向外侧,尖向内侧的椎体形外面、上面、前内面、后内面外面、上面、前内面、后内面副腮腺:副腮腺:在腮腺前缘,颧弓和腮在腮腺前缘,颧弓和腮腺管之间,形态大小不腺管之间,形态大小不一,与腮腺不连续而独一,与腮腺不连续而独立存在的小腺体(立存在的小腺体(35%35%)副腮腺组织学结构同腮副腮腺组织学结构同腮腺,其肿瘤类型和组织腺,其肿瘤类型和组织学来源也与腮腺相同学来源也与腮腺相同下颌支后缘表面,下颌支后缘表面,面神经平面的浅层,面神经平面的浅层,占据了腮腺体积大占据了腮腺体积大部分的腺体部分的腺体 腮腺浅叶:腮腺浅叶:腮腺腮腺腮腺深叶:腮腺深叶:应用解剖和临床诊断治疗应用解剖和临床诊断治疗下颌支后缘深面,下颌支后缘深面,面神经平面的深层,面神经平面的深层,只是腺体体积的小只是腺体体积的小部分部分二、腮腺鞘二、腮腺鞘Parotid capsule定义:定义:由由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深、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整个腮腺而形成的鞘膜浅两层,包绕整个腮腺而形成的鞘膜腮腺鞘腮腺鞘下颌角下颌角附着于颧弓附着于颧弓咬肌筋膜相连咬肌筋膜相连附丽于乳突与附丽于乳突与胸锁乳突肌筋胸锁乳突肌筋膜相延续膜相延续特点特点浅层特别致密浅层特别致密,深层薄弱深层薄弱,且,且深层未完深层未完全封闭全封闭,茎突和翼内肌间有一裂隙,腮腺,茎突和翼内肌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经此与深部咽旁、翼颌间隙相通深叶经此与深部咽旁、翼颌间隙相通故腮腺化脓时故腮腺化脓时脓液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脓液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过深层薄弱部位向深部扩散过深层薄弱部位向深部扩散形成咽旁脓肿形成咽旁脓肿特点特点腮腺鞘发出许多腮腺鞘发出许多间隔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隔成伸入腺体,将其分隔成许多许多腺小叶腺小叶故腮腺化脓时故腮腺化脓时脓液多局限于腺小叶内,形成脓液多局限于腺小叶内,形成独立散在的小脓灶独立散在的小脓灶难以触及波动感,切开引难以触及波动感,切开引流时应注意打开各腺小叶的脓腔,以引流通畅流时应注意打开各腺小叶的脓腔,以引流通畅特点特点腮腺鞘上部经外耳道前下壁的腮腺鞘上部经外耳道前下壁的santorinisantorini裂隙与外耳道相通裂隙与外耳道相通,腮腺内小,腮腺内小动静脉及神经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动静脉及神经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前下部淋巴亦经此裂隙入腮腺区淋巴结道前下部淋巴亦经此裂隙入腮腺区淋巴结故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故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santorini裂隙裂隙Santorini裂隙裂隙Santorini fissure三、腮腺管三、腮腺管Parotid duct特点特点又称腮腺导管,长约又称腮腺导管,长约5-7cm5-7cm,管径,管径0.3-0.3-0.5cm0.5cm,管壁较厚,管壁较厚作用作用腮腺分泌的唾液最后腮腺分泌的唾液最后经腮腺管排入口腔经腮腺管排入口腔走行走行腮腺浅叶前缘、颧弓下腮腺浅叶前缘、颧弓下1.5cm1.5cm处发出处发出平行于颧弓平行于颧弓向前向前咬肌前缘处呈直角咬肌前缘处呈直角向内向内穿过颊肌、颊粘膜穿过颊肌、颊粘膜开口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冠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开口处黏膜隆起,称开口处黏膜隆起,称腮腺乳头腮腺乳头体表投影体表投影耳垂下缘至鼻翼下缘与口角中耳垂下缘至鼻翼下缘与口角中点连线的中点连线的中1/31/3段段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寻找面神经上下颊支解剖标志寻找面神经上下颊支解剖标志腮腺炎症查体部位之一腮腺炎症查体部位之一腮腺造影和冲洗的入口腮腺造影和冲洗的入口四、腮腺的毗邻四、腮腺的毗邻毗邻关系毗邻关系上面:外耳道软上面:外耳道软骨、颧弓、颞下骨、颧弓、颞下颌关节后部相邻颌关节后部相邻毗邻关系毗邻关系前内侧面:下颌前内侧面:下颌支后缘、咬肌后支后缘、咬肌后部、翼内肌相邻部、翼内肌相邻毗邻关系毗邻关系后内侧面:乳突、胸后内侧面: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茎突舌肌、腹、茎突、茎突舌肌、茎突咽肌、咽旁间隙茎突咽肌、咽旁间隙毗邻关系毗邻关系外面:前外面:前咬肌后部,后咬肌后部,后胸锁乳突肌前缘,上胸锁乳突肌前缘,上颧弓和外耳道软骨,下颧弓和外耳道软骨,下下颌角和二腹肌后腹下颌角和二腹肌后腹外侧由浅入深为:皮肤、浅外侧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腮腺鞘筋膜、颈阔肌、腮腺鞘毗邻关系毗邻关系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腮腺周缘的主要神经血管腮腺周缘的主要神经血管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穿经腮腺:浅穿经腮腺:浅深深面神经面神经下颌后静脉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颈外动脉(1 1)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面神经管段(面神经管段(3 3支)支)颅外段:主干(乳突和茎突颅外段:主干(乳突和茎突之间)之间)出茎突孔即出茎突孔即被腮腺覆被腮腺覆盖盖进入腮腺进入腮腺下颌支后方分下颌支后方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为颞面干和颈面干继而形成继而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支颞、颧、颊、下颌缘、颈支腮腺边缘穿出腮腺边缘穿出(2 2)下颌后静脉与腮腺的关系)下颌后静脉与腮腺的关系颞浅颞浅v腮腺前内面腮腺前内面穿入腮腺穿入腮腺在髁颈后方在髁颈后方+上颌上颌v下颌后下颌后v在腮腺内在腮腺内分前后二支分前后二支前支前支腮腺下极穿出腮腺下极穿出+面面v面总面总v后支后支腮腺后下极穿出腮腺后下极穿出+耳后耳后v颈外颈外v(3 3)颈外动脉与腮腺的关系)颈外动脉与腮腺的关系自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自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A A分分出出上行达下颌后窝上行达下颌后窝初初居居腮腺深面腮腺深面后在下颌支后在下颌支中下中下1/31/3交界处交界处进入腮腺进入腮腺分为上颌分为上颌A A及颞浅及颞浅A A两终支两终支穿出腮腺穿出腮腺纵行组:纵行组:颞浅动静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下颌后静耳颞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脉、颈外动脉横行组:横行组:面神经、上面神经、上颌动静脉、面横动脉颌动静脉、面横动脉根据腮腺内血管神经的走向,可分为两组:根据腮腺内血管神经的走向,可分为两组:腮腺周缘:腮腺周缘:腮腺上缘腮腺上缘腮腺前缘腮腺前缘腮腺下缘腮腺下缘腮腺上缘:后腮腺上缘:后前前颞浅静脉颞浅静脉耳颞神经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颞浅动脉面神经颞支面神经颞支面神经颧支面神经颧支腮腺前缘:上腮腺前缘:上下下面横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颧支面神经颧支面神经上颊支面神经上颊支腮腺管腮腺管面神经下颊支面神经下颊支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下颌缘支腮腺下缘:前腮腺下缘:前后后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颈支面神经颈支下颌后静脉下颌后静脉腮腺深叶深面:腮腺深叶深面: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颈内动、静脉和第和第-对脑神经对脑神经)相邻相邻,腮腺犹如侧卧其上,故,腮腺犹如侧卧其上,故称上述结构为称上述结构为“腮腺床腮腺床”舌下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舌咽神经五、血管分布、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五、血管分布、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血管分布:血管分布:颞浅动脉颞浅动脉及分支及分支耳后动脉耳后动脉及分支及分支静脉血通过静脉血通过下颌下颌后静脉后静脉回流回流神经支配:神经支配:感觉神经:感觉神经:耳大神经耳大神经分分支、支、耳颞神经耳颞神经分支分支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腮腺分泌受交感神经和腮腺分泌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淋巴回流:淋巴回流:浅淋巴结:位于腮腺浅淋巴结:位于腮腺表面和腮腺咬肌筋膜表面和腮腺咬肌筋膜浅面,收纳浅面,收纳腮腺以外腮腺以外邻近组织的淋巴液邻近组织的淋巴液深淋巴结:位于腮腺深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收纳实质内,收纳腮腺和腮腺和邻近组织邻近组织的淋巴液的淋巴液六、面神经与腮腺六、面神经与腮腺面神经与腮腺关系密面神经与腮腺关系密切,出茎乳孔后即被切,出茎乳孔后即被腮腺腮腺覆盖覆盖,继而,继而进入进入腮腺,分为腮腺,分为5 5大支,大支,分别从腮腺上缘、前分别从腮腺上缘、前缘和下缘缘和下缘穿出穿出据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可分为三段:据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段:面神经干段,位于乳突与茎面神经干段,位于乳突与茎突之间,为腮腺浅叶所覆盖,尚未进突之间,为腮腺浅叶所覆盖,尚未进入腮腺,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进行入腮腺,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进行第二段:第二段:腮腺内段,面神经在腮腺内腮腺内段,面神经在腮腺内一再分支的一段一再分支的一段第三段:第三段:面神经分支从腮腺边缘走出,面神经分支从腮腺边缘走出,呈扇形布于面部表情肌的一段呈扇形布于面部表情肌的一段第二节第二节 下颌下腺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下颌下腺的位置和形态下颌下腺的位置和形态下颌下腺鞘下颌下腺鞘下颌下腺管下颌下腺管下颌下腺的毗邻下颌下腺的毗邻血管分布、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血管分布、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一、下颌下腺的位置和形态一、下颌下腺的位置和形态位置:位置:位于下颌下三角内位于下颌下三角内在下颌体内侧下颌在下颌体内侧下颌下腺窝,舌骨舌肌下腺窝,舌骨舌肌和茎突舌骨肌之间和茎突舌骨肌之间形态:形态:第二大唾液腺,左第二大唾液腺,左右成对,腺体扁椭圆右成对,腺体扁椭圆形,重约形,重约10-20g10-20g分浅、深两部分浅、深两部下颌舌骨肌后缘下颌舌骨肌后缘二、下颌下腺鞘二、下颌下腺鞘 Capsule of submandibular gland定义:定义:由由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浅层在下颌下区分深、在下颌下区分深、浅两层包绕下颌下腺而形成的鞘膜浅两层包绕下颌下腺而形成的鞘膜特点:特点:浅层筋膜较致密,附着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