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粘性与反粘性分析.docx
11页成本粘性与反粘性分析 杨定泉 庞佳佳【摘 要】 传统成本习性理论认为企业成本与业务量变动呈对称性关系,事实上,成本与业务量是非线性的,即存在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关于成本(反)粘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存在性、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应进一步延伸探讨成本(反)粘性的细分项目、量化标准、经济后果、管理工具等影响和应用企业应从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成本(反)粘性的影响,将成本费用项目细分以减少管理层预测决策误差;将粘性程度进行标准量化以提升企业高层决策效率;将经济后果进行预防、控制、改善以提升其预测效率;将传统管理会计工具改善以提高企业营运管理标准关键词】 成本粘性; 成本反粘性; 经济后果F234.3 A 1004-5937(2018)06-0108-04传统成本习性观认为成本和业务量的变化是线性的,但随着人们对企业成本性态的分析,逐渐发现成本与业务量间的一种非线性关系,称之为成本粘性与成本反粘性这一发现更好地解释了成本的变动规律,为企业的成本管理起到了指导作用与成本粘性相反,成本反粘性主要是指成本随着业务量的上升而增加的幅度小于成本随着业务量的下降而降低的幅度关于成本(反)粘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存在性、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应进一步拓展研究成本费用项目的细分、成本粘性程度的标准、成本粘性后果的控制、管理工具应用的改善等,从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率和效益。
一、成本(反)粘性相关概念传统的成本习性理论认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是线性变化的,然而经营者的成本管理行为也会影响到成本的变化鉴于此,西方理论界提出了成本非对称性理论,主要指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非线性变化,包括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管理会计中按照成本在特定范围内是否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a和单位变动成本b,在成本估算时建立的传统成本模型为y=a+bx即业务量增加1%,成本增加b%;业务量减少1%,成本减少b%无论业务量变化的方向如何,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化呈现出对称性Noreen和Soderstron研究发现实际成本变化与传统成本模型不符,成本变化幅度与业务量的变化方向有关Anderson等[ 1 ]将业务量上升时成本增加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成本减少幅度的现象定义为成本粘性成本反粘性主要是指当业务量下降时,经营者会迅速做出决策,减少成本;同时在业务量上升时,也会做出迅速增加成本的决策Dan Weiss从49 431个制造业公司样本中选择了2 520个样本公司,通过研究公司的成本行为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的关系,发现成本在业务量下降时的减少量大于业务量上升时的增加量,称之为成本反粘性。
与成本粘性一样,成本反粘性也反映了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一种非对称关系二、成本(反)粘性研究综述(一)成本(反)粘性的特征研究区分成本粘性与成本反粘性的重点在于特征的不同,在对成本(反)粘性特征的研究中,主要包括普遍性、差异性、反转型、异向性等成本(反)粘性具有普遍存在的特性Anderson等[ 1 ]对上市公司样本进行研究,通过模型实证检验了销售管理费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层面解释了销售管理费用粘性的存在性;Subramaniam等在费用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成本,首次检验出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粘性王满等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1 000多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仅存在成本粘性,还存在成本反粘性;陈煊等对我国不同类型成本进行研究,发现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表现出显著的粘性,而销售费用则表现出显著的反粘性成本(反)粘性的差异性主要指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成本类型状态下成本粘性的差异性就行业而言,不同行业中固定资产比重、资本密集度的显著差异对成本粘性强度的影响很大李霞等通过对冶金业的分析,认为作为资源消耗性企业,冶金业的固定资产所占成本较高,不可控成本较多,因此,其成本粘性相对较大;但谢立人等对保险业的费用进行研究,认为不管保险费用增加还是减少,此行业的费用粘性水平都不明显。
在此基础上,何巍等实证检验得出航空运输业的成本粘性特征最为明显,铁路运输业的成本粘性程度较为薄弱,水路运输业则表现出成本反粘性的现象成本(反)粘性的反转性主要揭示了成本粘性与時间跨度的关系,一般表现为成本粘性的程度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大而变小孙铮和刘浩[ 2 ]认为随着会计期间跨度的拉长,成本粘性明显降低,并以此来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尚不够高;而廉瑾瑜认为成本粘性并不会随着时间跨度的延长立即下降,而是从第3年开始,才会出现成本粘性下降的情况与成本粘性的反转性相反,成本反粘性具有逆向反转性,何巍在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研究中发现,随着会计年度的延长,前3个年度中会出现成本粘性程度加重的现象,这恰恰与成本粘性所具有的反转性相反,在此称为逆向反转性在现有研究中,具有成本粘性的公司数量要远大于成本反粘性的公司数量,成本反粘性的一些特征可能还没有被发现除上述特征外,成本粘性还具有异向性,即粘性特征随着业务量变化范围的增大而逐渐变得不明显廉瑾瑜认为当企业面临业务量大幅下降时,其成本粘性会减小;孔玉生等[ 3 ]通过选取927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也证实了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当企业处于不平稳发展状态时,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变化都比较大,此时就会引起经营者的重视,并给其造成压力,经营者为了削弱收入下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一定措施来控制成本,导致成本粘性较小;而当企业发展平稳时,经营者不会感到压力,比较倾向于保持当前的状态,成本粘性就较大。
二)成本(反)粘性的成因研究 成本(反)粘性是由业务量的变化与成本变化幅度的不一致形成的,因此,业务量的变动成为成本(反)粘性的直接成因间接成因主要包括机会主义、公司治理、外部动因等一是机会主义观,认为经营者是自利的,且经营者的乐观预期被放大,进而导致成本粘性的增强王满等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1 04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认为经营者对于未来的悲观预期会导致成本反粘性二是公司治理观,孙铮等[ 2 ]认为契约观、效率观与机会主义观在企业中是相互作用的,同时提出中国公司内部的治理问题是诱发成本粘性的动机;Balakrishnan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是成本反粘性的又一动因三是外部动因观,谢获宝和惠丽丽[ 4 ]认为成本粘性本质上反映了外部经济风险作用下,企业经营风险随着收入波动被放大的过程;刘嫦等将超额雇员作为社会性负担的代理变量,研究了影响成本粘性的政治动因成本(反)粘性成因的研究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抑制来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进而避免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的成本粘性的产生如通过对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抑制,可以降低企业成本粘性,进而减少企业成本的发生,最大化企业的利润。
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对促使企业产生好的成本粘性因素的促进来增大企业的成本粘性,如通过避免企业的调整成本来增大企业的成本粘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扩大企业的利润三)成本(反)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本(反)粘性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从宏观而言,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经济政策、法律性文件等;从微观而言,主要包括经营者行为、行业类别、经营业绩变化、员工态度等从宏观方面来分析首先,经济环境是影响成本(反)粘性程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Anderson等[ 1 ]认为宏观经济的增速与成本粘性成正比例关系;王满等却认为宏观经济增长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有利于减少成本反粘性水平其次,经济政策也会显著影响成本(反)粘性的程度,Banker等[ 5 ]认为国家雇员保护的完善程度会影响成本粘性,且雇员保护程度越完善,人力资本成本越大,成本粘性越大;卢锐等认为货币政策也会影响成本粘性的大小,且货币政策越宽松,公司的成本粘性越大最后,一些相关法律性文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成本(反)粘性产生影响,刘媛媛和刘斌[ 6 ]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契机,以2004—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的人工成本粘性变化,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剧了企业的人工成本粘性并具体表现为薪酬粘性。
从微观方面来分析首先,经营者行为是影响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Chen等认为经营者自利行为会促使经营者偏向于建造“个人帝国”,进而增加公司的成本粘性;李粮等研究表明经理人最优决策动机会导致较高的成本粘性水平,具有保盈动机的样本公司,成本的对称性表现得更明显,而具有新股发行动机的公司,成本表现为反粘性的特征;侯晓红和李璐[ 7 ]认为经营者权力越大,就会导致公司成本粘性越高,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较低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都会弱化这种影响其次,行业因素也对成本粘性具有较大影响,刘晋等探讨了不同竞争市场企业成本粘性的强弱,研究表明:寡头市场的企业成本粘性显著高于垄断竞争市场,且寡头市场企业的经营者其经济决策时滞显著长于垄断竞争市场;韩敏研究发现,公司的成本粘性受产权性质的影响,一般来讲,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要大于非国有企业再次,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对成本粘性也会有一些显著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会给企业利益相关者带来一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进而间接影响成本粘性的变化,孔玉生等[ 3 ]研究发现,成本粘性与业务量的变化幅度有关,随着收入的大幅下降,成本粘性变小;但石善冲等研究结果表明,在两期模型中,上期销量上升时本期成本呈现粘性,上期销量下降时本期成本呈现反粘性。
最后,员工的持股比例或者股权集中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廉瑾瑜研究了股权集中度对成本粘性大小的影响,认为股权集中度适中时,成本粘性较小,股东持股比例较少或较多时,成本粘性较大,且股东持股比例较少的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比股东持股比例较多的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大四)成本(反)粘性的经济后果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对成本粘性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了,从早期对成本粘性的存在性、成因、影响因素的研究,已逐渐扩展到对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通过分析成本粘性产生的经济后果,可以帮助经营者更好地分配资源、更有效地决策以及更精确的评估企业价值目前,对于成本(反)粘性的经济后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营运管理的影响,二是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的影响在企业营运管理方面,王红军通过基于费用不变性和费用粘性,发现当本期营业收入增加时,销售管理费用比率的增加对公司下期盈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而当本期营业收入下降时,销售管理费用比率的增加对公司下期盈余变化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何莉华通过对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认为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中成本粘性与企业短期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成本反粘性与企业短期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与此相反,王贝运用实证研究得出成本粘性与当期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成本粘性与企业下期绩效呈倒U形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模型估算出成本粘性对绩效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的转折点在企业经营者行为方面,刘晋等通过分析不同竞争市场对成本粘性的强弱影響,认为成本粘性的存在会影响上市公司经营者决策的快慢,且寡头市场公司的经营者决策时滞显著长于垄断竞争市场公司谢获宝等基于企业风险的视角,检验了成本粘性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因素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得出成本粘性显著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三、成本(反)粘性研究评述 尽管我国成本(反)粘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却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对于成本(反)粘性的特征、成因、影响因素、经济后果等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但其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且创新程度还有待于提升为了形成更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在对成本(反)粘性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深究一)成本费用项目的细分目前,对成本粘性的研究局限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成本等大类,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成本费用项目都具有粘性,各成本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