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细菌的遗传变异.ppt
45页第六章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几个概念一、几个概念1 1、遗传、遗传 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 2 2、遗传型、遗传型 某一生物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即DNA中正确的核苷酸序列生物体通过这个核苷酸序列控制蛋白质或RNA的合成,一旦功能性蛋白合成,可调控基因表达 3 3、表型、表型 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一种现实性4 4、变异、变异 是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作用下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特点:几率极低(一般为10-5~10-6);性状变化幅度大;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第一节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一、基因组和质粒一、基因组和质粒(一)基因组 细菌的基因组位于核体,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核体又称染色体,是由双条环状双螺旋DNA长链组成的,含有的遗传基因,控制着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二)质(二)质 粒粒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多为环状双螺旋DNA分子。
质粒可以自身复制,随宿主菌分裂传到子代菌体在一定条件下,质粒可以转移,也可丢失质粒是自行复制单位,有的需与核质染色体的复制同步,称为严紧型复制质粒示意图细菌的质粒二、转座因子和毒力岛二、转座因子和毒力岛(一)转座因子(一)转座因子 近年来发现微生物的某些DNA片段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可以在染色体上移动,此种移动甚至发生在不同种细菌之间这种可移动的DNA片段称之为转座因子细菌的转座因子有三种类型:插入序列、转座子以及某些特殊的噬菌体(二)毒力岛(二)毒力岛 毒力岛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毒力岛是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分子结构与功能有别于细菌染色体,但位于细菌染色体之内,因此称之为“岛”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的主要变异微生物的主要变异 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一)形态变异(一)形态变异 自然形成或诱导产生的自然形成或诱导产生的L L型细菌,老龄培养型细菌,老龄培养物中出现的衰老型,都属于形态变异在特定组物中出现的衰老型,都属于形态变异在特定组织器官中发生形态的改变,如炭疽在猪咽部不呈织器官中发生形态的改变,如炭疽在猪咽部不呈竹节状而呈弯曲且粗细不均匀;猪丹毒在慢性病竹节状而呈弯曲且粗细不均匀;猪丹毒在慢性病猪心脏内不呈杆菌而为长丝状。
猪心脏内不呈杆菌而为长丝状菌落变异R菌落S菌落(二)、(二)、荚膜变异: 有荚膜细菌在特定条件下丧失形成荚膜的能力炭疽杆菌在营养丰富且CO2达10%~20%培养条件下,产生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中不产生荚膜无毒炭疽芽胞菌的弱毒株失去成形荚膜能力三)、芽胞变异 强毒疽炭杆菌——在42.5℃高温下培养——毒力变弱,且失去形成芽孢能力 ((四四))、、鞭鞭毛毛变变异异::环环境境条条件件的的改改变变而而使使细细菌菌失失去去形成鞭毛的能力也叫形成鞭毛的能力也叫H→OH→O变异 在普通琼脂上生长在普通琼脂上生长——有鞭毛且呈弥漫有鞭毛且呈弥漫 性薄膜状生称性薄膜状生称H H型细菌型细菌变形杆菌变形杆菌 在在0.1%0.1%碳酸琼脂中生长碳酸琼脂中生长——不形成鞭毛不形成鞭毛 而生成局限性孤立菌落叫而生成局限性孤立菌落叫O O型细菌型细菌二、培养特性变异二、培养特性变异(一)光滑型(一)光滑型→→粗糙型变异粗糙型变异 S S型(型(smoothsmooth))菌落: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菌落: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R R型型((roughrough))菌菌落落::菌菌落落表表面面粗粗糙糙,,枯枯干干,,边边缘缘不整齐一一般般来来说说,,S→RS→R毒毒力力由由强强变变弱弱,,但但炭炭疽疽杆杆菌菌,,结结核核分分支杆菌,正常菌落为支杆菌,正常菌落为R R型型→→S S型,毒力减弱型,毒力减弱(二)(二)D D菌落的变异菌落的变异当当细细菌菌接接触触某某些些化化学学物物质质时时如如CuSO4, CuSO4, LiClLiCl形形成成细细小小菌落叫菌落叫D D菌落dwarf clone, dwarf clone, 侏儒菌落)侏儒菌落)三、毒力变异三、毒力变异(一)增强毒力的方法(一)增强毒力的方法1 1.连续通过易感动物.连续通过易感动物2 2.和其他微生物共生或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和其他微生物共生或被温和噬菌体感染例例如如魏魏氏氏梭梭菌菌与与八八叠叠球球菌菌共共生生时时毒毒力力变变强强,,无无毒毒的的白白喉喉棒棒状状杆杆菌菌被被温温和和β-β-噬噬菌菌体体感感染染后后产产生生白白喉喉毒毒素,成为有毒细菌素,成为有毒细菌3 3.实验动物腹腔内放置胶囊病原菌.实验动物腹腔内放置胶囊病原菌。
(二)减弱毒力的方法(二)减弱毒力的方法1 1.通过非易感动物.通过非易感动物例如:马尔他强毒布氏杆菌连续通过鸡育成弱毒株;例如:马尔他强毒布氏杆菌连续通过鸡育成弱毒株;猪丹毒苗猪丹毒苗GC42GC42系将强毒株通过豚鼠传系将强毒株通过豚鼠传370370代后又通代后又通过鸡传过鸡传4242代育成弱毒代育成弱毒2 2.在较高温度下培养.在较高温度下培养 强毒炭疽强毒炭疽 ——42.5℃42.5℃下培养下培养——弱毒弱毒 3 3.在含有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含有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法国学者卡法国学者卡- -介二氏将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菌株介二氏将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菌株 ——在含胆汁的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中培养在含胆汁的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中培养——1313年传年传230230代(每代(每1515天天/ /代)代)——而获得的一株毒性低而抗而获得的一株毒性低而抗原性完整的变异菌株原性完整的变异菌株, , 可作成活疫苗给人接种以预可作成活疫苗给人接种以预防结核病即著名的防结核病即著名的 卡介苗卡介苗BCGBCG4 4.在含有抗血清,噬菌体或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在含有抗血清,噬菌体或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5 5.长期的人工培养.长期的人工培养6 6.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如如无无荚荚膜膜炭炭疽疽芽芽胞胞苗苗是是半半强强毒毒株株在在含含50%50%血血清清的的培培养养基上,在基上,在50% 50% COCO2 2的条件下选育的的条件下选育的7 7..通通过过基基因因工工程程的的方方法法去去除除毒毒力力基基因因可可获获得得无无毒毒力株 四、生化特性变异四、生化特性变异(一)营养缺陷型变异(一)营养缺陷型变异由由于于细细菌菌代代谢谢过过程程缺缺陷陷所所造造成成的的必必须须加加入入某某种种物物质质才才能生长,这种变异叫营养缺陷型变异能生长,这种变异叫营养缺陷型变异例例 鼠伤寒沙门氏菌野生型鼠伤寒沙门氏菌野生型→→以铵盐为氮源合成氨基以铵盐为氮源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变异株酸和蛋白质变异株→→须供给色氨酸或组氨酸方能生长须供给色氨酸或组氨酸方能生长二)诱导酶产生(二)诱导酶产生大大肠肠杆杆菌菌本本身身不不生生半半乳乳糖糖苷苷酶酶,,但但培培养养基基中中加加入入乳乳糖糖后,产生半乳糖苷酶,分解乳糖后,产生半乳糖苷酶,分解乳糖。
(三)终末产物阻遏(三)终末产物阻遏细菌合成氨基酸的酶类可被自身的合成产物所抑制细菌合成氨基酸的酶类可被自身的合成产物所抑制而不能生成而不能生成例:大肠杆菌产生色例:大肠杆菌产生色AAAA合成酶合成酶→→合成色合成色aaaa→→,,但培但培养物中加入色养物中加入色aaaa时,色时,色aaaa合成酶类被抑制合成酶类被抑制四)耐药性变异四)耐药性变异 原原来来对对某某种种药药物物敏敏感感的的细细菌菌,,可可发发生生变变异异而而形形成成能能耐耐受受该该药药的的耐耐药药性性,,有有的的甚甚至至形形成成必必须须有有该该药药方方能能生长的生长的“依药性依药性” 含链霉素培基含链霉素培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 依链株依链株( (耐药菌株耐药菌株) ) 长期培养长期培养 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变异的机理微生物变异的机理一、非遗传性变异一、非遗传性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即基因无变化,只因外界环境暂时的影响而表现出的变异例如炭疽杆菌菌落正常表现为粗糙型,但有人证明在厌氧的条件下,在含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中,菌落变为光滑型。
如果在有氧的条件下,普通琼脂培养又可见到粗糙型菌落目前对非遗传变异的机理还不太清楚 二、遗传性变异二、遗传性变异 由于微生物基因发生了改变,使其相应的性状也发生改变,并可以遗传下去,这种变异称为遗传性变异遗传性变异的机理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方面(一)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 又称为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细微变化,如DNA分子上排列的碱基对发生的变化基因突变可分为碱基置换和移码两种类型 在细菌突变中,以基因突变较为常见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两类 自发突变是指没有人为影响的外界条件下,自然发生的突变,突变率一般是10-6~10-9 诱发突变是指微生物受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发生了突变,这种现象称为诱变 (二)基因重组(二)基因重组 将一个不同性状个体细胞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细胞内并使之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称为基因重组细菌的基因重组有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和接合等四种方式1 1、转化:受体菌直接由外界环境中摄取供体菌游离、转化:受体菌直接由外界环境中摄取供体菌游离DNADNA,整合于自身的基因组中,因而获得该供体菌,整合于自身的基因组中,因而获得该供体菌的遗传信息的过程。
的遗传信息的过程vv研究对象: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neumoniae(肺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vvS S型菌株:有致病性,菌落表面光滑,有荚膜型菌株:有致病性,菌落表面光滑,有荚膜vvR R型菌株:无致病性,菌落表面粗糙,无荚膜型菌株:无致病性,菌落表面粗糙,无荚膜n1928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n(1)动物实验对小鼠注射活R菌或死S菌 ————小鼠存活对小鼠注射活S菌————————小鼠死亡对小鼠注射活R菌和热死S菌 ———小鼠死亡n 抽取心血分离活的S菌((((2 2)细菌培养实验)细菌培养实验)细菌培养实验)细菌培养实验热死热死热死热死S S菌菌菌菌——————————不生长不生长不生长不生长活活活活R R 菌菌菌菌——————————长出长出长出长出R R菌菌菌菌热死热死热死热死S S菌菌菌菌+ +活活活活R R 菌菌菌菌——————————长出大量长出大量长出大量长出大量R R菌和菌和菌和菌和1010-6-6S S菌菌菌菌(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 S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 R型细胞并型细胞并使使R R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vv①①加加S S菌菌DNADNAvv②②加加S S菌菌DNADNA及及DNADNA酶以酶以 外的酶外的酶vv③③加加S S菌的菌的DNADNA和和DNADNA酶酶vv④④加加S S菌的菌的RNARNAvv⑤⑤加加S S菌的蛋白质菌的蛋白质vv⑥⑥加加S S菌的荚膜多糖菌的荚膜多糖活R菌长出S菌只有R菌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
McCarty从热死S型S. 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 Pneumoniae的R型转化为S型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2 2..转转导导::以以温温和和噬噬菌菌体体为为媒媒介介,,将将供供体体菌菌的的部部分分遗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细菌的过程叫转导传物质转移给受体细菌的过程叫转导Pr 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原理步骤1:用含同位素S35, P32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吸附10分钟后搅动离心上清液沉 淀结果:上清液中含15%放射击性;沉淀中含85%放射性2:让T2感染上述大肠杆菌使其具有S35P32标记3::3 3.接合:细菌之间通过性柔毛的直接接触,由供.接合:细菌之间通过性柔毛的直接接触,由供体细菌将质粒体细菌将质粒DNADNA转移给受体细胞的过程转移给受体细胞的过程质粒有质粒有F F质粒、质粒、R R质粒、质粒、CoLCoL质粒(细菌素的合成基质粒(细菌素的合成基因)1 1))F+F+菌:菌:F F因子也叫致育因子或性因子,此因子因子也叫致育因子或性因子,此因子含有使细菌产生性柔毛的基因,具有含有使细菌产生性柔毛的基因,具有F F因子的细菌因子的细菌体即具有性柔毛,被称为雄性菌或体即具有性柔毛,被称为雄性菌或F+F+菌。
菌 ((2 2))F F--菌:没有菌:没有F F因子的菌体不具有性柔毛叫雌因子的菌体不具有性柔毛叫雌性菌或性菌或F F--菌F+F+菌与菌与F F--菌通过性柔毛接触时,菌通过性柔毛接触时,F+F+菌中的菌中的F F因子环状双股因子环状双股DNADNA的一条链裂开,由游离端的一条链裂开,由游离端进入进入F F--菌,再复制成双股环状菌,再复制成双股环状DNADNA,,使原来使原来F F--菌菌变成变成F+F+菌((3 3))HfrHfr菌(高频重组菌):少数菌(高频重组菌):少数F F+ +菌的菌的F F因子还可因子还可整合到受体菌的染色体上,与染色体一起复制,整整合到受体菌的染色体上,与染色体一起复制,整合后的细菌能以高效率转移染色体上的基因,叫合后的细菌能以高效率转移染色体上的基因,叫HfrHfr菌 ((4 4))F′F′菌:高频重组菌中的菌:高频重组菌中的F F质粒有时会从染色体质粒有时会从染色体上脱离下来,终止其上脱离下来,终止其HfrHfr状态,脱离下的状态,脱离下的F F质粒有时质粒有时可带有染色体上几处邻近的基因,这种质粒叫可带有染色体上几处邻近的基因,这种质粒叫F′F′质质粒。
具有粒具有F′F′质粒细菌叫质粒细菌叫F′F′菌 接合接合第四节第四节 人工获得变异品系的方法人工获得变异品系的方法一一、、筛筛选选::采采用用一一定定的的方方法法筛筛选选出出天天然然的的强强毒毒或或弱弱毒株毒株二、人工诱变二、人工诱变1 1.物理因素:温度,紫外线,激光,.物理因素:温度,紫外线,激光,αα射线射线2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5-5-溴(氟)尿嘧啶,溴(氟)尿嘧啶,2-2-氨基嘌呤,可氨基嘌呤,可 渗入到渗入到DNADNA中,从而使中,从而使DNADNA的碱基对发生置换的碱基对发生置换3 3.生物因素:噬菌体、实验动物.生物因素:噬菌体、实验动物三、基因工程的方法三、基因工程的方法 1 1 .目的基因的分离;.目的基因的分离;2 2 .目的基因与载体.目的基因与载体DNADNA的体外重组;的体外重组;3 3 .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4 4 .外源基因的复制与表达;.外源基因的复制与表达;5 5 .表达产物的检测.表达产物的检测四、基因工程四、基因工程(一)基因工程的概念(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也称遗传工程。
基因工程技术是用人工方法将所需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提出,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切割后,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使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从而产生一种新物种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二)基因工程的应用1 1.医学方面:.医学方面: 人类的遗传性疾病已发现多达2000多种根据推理,可利用基因移植的方法,使健康基因代替遗传病人的缺失基因,实现这个理想尚需20-25年 2 2.农业方面.农业方面 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固氮菌的固氮基因移植到玉米、小麦等作物根际土壤细菌中去,或直接转移到小麦、玉米等细胞内,使之具有固氮能力,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氮肥供应3 3.环境保护方面.环境保护方面 美国Chakrabartz等经过多年研究,在1978年获得能降解多种烃类的新菌株4 4.其他.其他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基因工程苗、合成肽苗等一、理论上的意义一、理论上的意义(一)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 ①细菌结构简单,为单倍体的单细胞生物,一旦基因突变,即能表达出来 第第 五五 节节 微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微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②细菌生长繁殖迅速。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周围环境对其作用直接而均匀在固体培养上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特征的菌落 ③细菌营养要求简单,有利于作营养需要分析和代谢途径的研究,容易获得营养缺陷 ④细菌种类较多,其生物性状又很丰富,便于选择(二)定向培育优良菌种(毒种)(二)定向培育优良菌种(毒种) 掌握微生物变异的规律,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定向培育是指用某一特定环境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对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积累和选择理想的新菌株(毒种)的目的 近年来已开始用基因重组的方法,人工创造一些新菌种 二、实际应用二、实际应用(一)诊断、防治传染病(一)诊断、防治传染病1 1.在诊断方面.在诊断方面 细菌发生变异后,其形态、生理各种特性都与原来的菌种不同,往往出现一些非典型菌株,诊断传染病时应予注意2 2.在预防方面.在预防方面 无毒或弱毒菌株除可在自然界寻找到外,亦可用人工方法改变有毒菌株进行定向培育3 3.在治疗方面.在治疗方面 由于耐药株的不断出现与增加,故选用抗菌药物时,针对性要强,必要时先作药敏试验,并正确掌握用药时机和剂量,以达到将体内病原菌全部消灭掉。
(二)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1.1.衰退的防止衰退的防止 不论在实验室还是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菌种的移种代数,即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以降低突变几率 2.2.菌种的复壮菌种的复壮 通过纯种分离,可把退化菌种中的一部分仍保持原来有典型性状的单细胞分离出来,经过扩大培养,就可恢复原菌株的典型性状对于退化的病原微生物菌株,可通过接种敏感的动物以提高菌株的毒性 3.3.菌种的保藏菌种的保藏 通过菌种选育获得的较为理想的生产菌株后,如何在生产过程中能比较长时间地保持它的优良性状不衰退、不死亡、不被杂菌污染,这就是菌种保藏工作的目的菌种保存的基本原理:菌种保存的基本原理: 菌种保存就是人工地创造条件,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不活动状态,以保持遗传性的稳定,减少其变异性 ■ 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以下几种,可根据微生物本身的特点和研究、教学、生产工作的需要选择保藏方法:(1)斜面低温保藏法(2)液体石蜡封存法(3)砂土保藏法(4)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