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网友来稿).docx
19页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网友来稿网友来稿) )刘倩 一、整体感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祖国大地科教兴国蓬勃发展,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成为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有鉴于此,本单元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可以有利地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的精神 本单元所入选的课文古今中外兼而有之,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写法各异五篇课文编排有序,特别是综合性学习,以“探索月球奥秘”为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探索中热爱生活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向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那令人神往、惊讶的生物世界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化石课文开篇就以问句的形式引起我们的兴趣,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进而将读者引入对远古生物世界的探索中,在那里让我们再次印证了生物进化的道理;让我们了解了化石的形成;让我们认识了远古的动物、植物;让我们领略到自然的神奇力量这首诗以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使形式与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又体现了音乐性。
其次,诗歌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富有魅力、耐人寻味同时在结构与内容上也注意了前后的照应,使诗歌的节奏更为谨严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篇文章层次清楚,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说明云的形态变化、光彩现象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指出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为会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从第二段到第六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是全文的重点第三部分是第七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作者以他极其仔细的观察,生动、准确而又极富有知识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蝈蝈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作者以人格化的语言描写了它的叫声,它的食物特点,它的生存特点,在人与昆虫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人们产生了对昆虫世界无限的向往之情,不由得想走进它,去探索它的奥秘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客观的描述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纪实报道,也属科普小品,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准确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类登月时的惊心动魄,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二、相关知识 1、关于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等 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同时要简练、严密、讲究分寸;有时也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要说明的事物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记叙文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说明文要求实事求是地较客观地介绍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2、关于“阿波罗”工程 美国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这一工程目的是实现载人飞行和人类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 1961 年 12 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 11 年,耗资 255 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期,参加工程的有两万家企业、两百所大学和八十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 30 万人。
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①确定登月方案;②为登月飞行作准备的四项辅助计划;③研制“土星”号运载火箭;④进行试验飞行;⑤研制“阿波罗”飞船;⑥实现载人登月飞行 3、古代农谚选粹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旱晨闻蝉叫,晚上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三、学法指导 本单元虽是以探索自然世界为主,但每篇课文的内容又各不相同,因此应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在阅读诗歌中应重点体会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学习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 ,调动自己课外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 《看云识天气》要掌握怎样将事理说清楚的方法 《绿色蝈蝈》不仅从科学观察随笔中了解了美妙的大自然,还可以学习用通俗易懂、优美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
《月亮上的足迹》应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要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要精心搭设“桥梁” ,把这一课的学习过渡到本单元“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山市》这篇文言文则应该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探究能力、联想及想象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建议 ⒈科技知识展示会 在学习课文过程当中,发动学生查找、积累与课文相关的科学知识,单元学习结束后,按宇宙、自然现象等分类整理,进行展示 ⒉科学小发明活动 进行手工科技技制作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五、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最佳用脑时间 胡少安 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受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充分地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 ,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时光最好但是,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 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
大多数作家都习惯于夜间挥笔鲁迅先生白天会客,看书报,到了晚上就开始写作,常常是写到第二天的一、两点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饭就睡觉,而在午夜开始写作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是夜间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将书名取为《灯下集》 、 《月下集》 、 《书海夜航》 、 《燕山夜话》等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和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而晚上到了一定的时候,大脑的抑制细胞就起作用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作,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 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果也是不同的 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的效果比较好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这种干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前摄抑制” ;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了,这种现象称“倒摄抑制” 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去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 我们懂得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去更好地学习和创造,以求在单位时间内作出较好的成果 当然,安排自己的用脑时间还要顾及社会的活动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也应该有所区别:青年人正在长身体,不适于长期夜间用脑,但偶尔间断地干两次,还是可以的。
中年人在保证了六、七个小时的实际睡眠时间的情况下,长期夜间用脑问题不大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夜间用脑,是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进行的,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了,还要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学习或工作,效果不一定好,而且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在某一科学问题将要解决前夕,许多人往往表现出一种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他们如痴如醉,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剧烈的思维活动,以至在日常生活中丢三落四,答非所问他们这种长时间周密地思考某一个问题,往往会导致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所谓“用脑时间”问题,从广义来讲,还是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中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因此可以说,在一 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简要回答什么是最佳用脑时间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 2 自然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 2 自然段中列举的书名《灯下集》 、《月下集》 、 《书海夜航》 、 《燕山夜话》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
前摄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摄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间用脑应在什么状态下进行?否则怎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既有__________义的理解,也有__________义的理解 7、从广义上讲,人生最佳用脑年龄区是什么时期?这个时期的人脑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结尾指出的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就“最佳用脑时间”进行了广义、狭义两方面的说明,举了大量事例,顾及到了一般现象之外的特殊情形,只要阅读时抓住了这些主要内容,在回答问题时就比较容易 参考答案是:1、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2、举例子说明“大多数作家都习惯于夜间挥笔”3、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是夜间的产物 4、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现象大脑不再受新学习的材料的干扰的现象 5、应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进行,否则效果不一定好,而且有损健康 6、最佳用脑时间狭广 7、青中年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 8、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
六、拓展迁移训练 A 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静谧()喑哑() 窸窣() 2.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葱 1óng( ) 轻 yíng( ) 崩tà( ) gū( )舟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单元中的含义: ①里程碑: ②静谧: 4.在下面四个词语中选择合乎句子语义要求的词语填空: 急促柔和清脆微弱 ①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 )的声音 ②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 )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 5.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 6依据提示默写课本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