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鹅埠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doc
12页1近年来,鹅埠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举 全镇之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我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体系,现 将鹅埠 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鹅埠镇地处汕尾市西大门,毗邻惠东县吉隆镇324 国道、深汕高速公路以及厦深铁路横贯而过,高速公路白云仔出口距镇区不到 1 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 越全 镇区域 总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下辖 1 个社区和 10 个村委会全镇总 人口约 2.9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 1.9 万人,外来人口约 1 万人鹅埠镇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名胜古迹甚多,有上北明代吊牌山、下北碗窑径碗窑遗址、上北鹿湖鹿鸣书馆遗址、谭公仙圣庙、清康熙年间正觉庵(现已重建)、古石桥婆桥、外婆桥、嘉庆年间建狮山深藏庵、宝塔遗 址、乾隆年间义学遗址、道光年 间 九渡水古道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鹅 埠镇社会各项事业更是取得了全面的进步。
2014 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8.7 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 1.64 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 8225 元;国地两税收入 3515.5 万元,全年用电量达 5362.94 万千瓦时,各项事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坚持走“科教 兴镇” 之路,以建设标准化学校为目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 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全镇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镇现有公办中小学校 8 所,其中:初级中学 1 所,完全小学 2 所,非完全2小学 5 所,教学点 1 个,公立幼儿园 1 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 1 所,民办幼儿园 1 所全镇公办中小学校共有学生 1578 人,其中:公办小学 915 人,公办初中 663 人;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共有学生 1311 人,其中:小学 933 人,初中 378 人公办学校教职员工 172 人,其中:中学教师 60 人,小学教师112 人;民办学校教职员工 90 人,其中:中学教师 23 人,小学教师 44 人。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一)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创建教育强镇1、领导重视, 责任落实 我镇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教育,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法规,秉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为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 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提出了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工作目标特别是 2015 年 5 月进入创建省教育强镇冲刺阶段以来,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并周密部署,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 镇人大主席吴海林同志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戴国钦同志、镇党委副书记林坤生同志为副组长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鹅埠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建立了镇、村(社区)和学校三级联动工作责任制,使镇村各级领导更加明确抓教育、管教育的职责镇党委、政府还 把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镇领导干部、村(社区)书记主任和学校校长政绩的重要依据,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社区)干部配合抓” 的良好局面。
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 书记、 镇长和主管教育的领导,不仅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强工作,而且定期亲临各学校检查指导工作,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多次深入学校调研,帮助学校解决在基建及创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2、群策群力,营造氛围 为加快实现“ 创强”目标,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3镇政府全力抓好创建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教育、参与办学和创建教育强镇的积极性如在镇内主要交通出入口树立大型宣传牌,在村(社区)和学校等地方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栏、 发放宣传单,利用短信、校讯通等工具向群众进行宣传,通过镇广播电视站插播全镇教育创强宣传口号、工作动态等全镇共印发《关于动员全社会参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活动的倡议书》6500 份,号召全镇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关心、支持和配合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同时, 镇“创强办”还编写出版了“ 创强” 工作简报,积极报道在创建教育强镇过程中涌现的闪光点,充分展示鹅埠镇素质教育的成果通过广泛的舆论宣传,使教育创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创强”、人人参与“ 创强”的良好氛围。
3、教育投入,各方支持为了把我镇各学校打造成标准化学校,确保如期完成“创强 ”工作目标 ,我 镇多措并举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足额到位一是政府的教育投入持续增长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二是社会的捐资助教争相辉映鹅埠人民自史以来,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全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因措施可行,方法得当,社会各界捐资助教热情高涨,深圳玫琳凯公司、广东完美公司、鹅埠中学历届同学会等为鹅埠中学捐助电脑、图书及教学设备;蛟湖村委会及村民叶容进捐资 22 万元,用于蛟湖小学校舍改造及改善教学环境;西湖村热心人士张优铃等捐资 2.2 万元,用于西湖小学安装闭路电视;三是上级领导鼎力帮扶汕尾市政协捐赠书包 400 个(价值 6 万元);深汕特别合作区投入 200 万元帮助我镇建造、改造校舍、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等,推动我镇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1、整体规划,教育优先我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规划发展的重要位置,4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提升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一是优先规划教育用地。
通过划拨、确权等方式,将用地指标优先划拨给学校,解决学校用地问题,保证了各学校的发展用地如:由县政府牵头县教育局、粮食局及鹅埠镇府,将原鹅埠粮所的土地确 权 给 鹅 埠 中 心 小 学 作 为 教 育 用 地 ,并 由 县 政 府 出资 157 万元、镇出资 100 万元进行原住户安置、拆迁及土地平整,以解决鹅埠镇中心幼儿园用地问题目前,全镇所有学校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校园,基本达到了学校标准化发展的要求二是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根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的精神,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出发,鹅埠镇制定了全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对规模小而分散、办学效益差的学校采取撤小并大、撤弱并强的措施2014 年秋季撤销西南小学,该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并入中心小学;2014 年秋季,新园分教点的 3 年级并入中心小学;2015 年秋,蛟湖小学的 5-6 年级并入中心小学布局调整后,我镇现有公立完全中学 1 所,完全小学 2 所,非完全小学 5 所,教学点 1 个,公办中心幼儿园 1 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1所,民办幼儿园 1 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1 所同时,全镇以学校布局调整和创建标准化学校为契机,不断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扩增、合理分布,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我 镇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狠抓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积极完善办学条件创强前投入 1000 多万元建设教学楼、办公楼、使所有学校实现了楼房化近几年来,政府拨款、社会集资共约2500 万元,全部投入教育创强工作一是投入 257 万元,把与鹅埠小学相邻的原鹅埠粮所土地( 占 地 面 积 约 6500 平 方 米 )确 权 给 鹅 埠 中 心 小 学 作 为 教 育 用地 ;二是投入 250 万元,用于幼儿园的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三是投入 312万元 ,维 修中小学教室和修建围墙,面积共 3590 平方米;四是投资 400 万元对部分校舍进行了标准化的改建、扩建;五是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投入5资金 350 多万元,完善了各学校的功能场室和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建设,全镇中小学现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按标准化学校的要求配置了电脑室、图书室等功能场室;六是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投入 200 万元打造校园文化,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本校特色,挖掘潜在的校园文化,添置了各具特色的宣传专栏,张贴了具有教育意义的励志书画、名言警句,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七是投入300 万元,新建了鹅埠中学 200 米环形跑道和操场建设及改造 7 间小学的运动场地、跑道;八是投入 120 万元,用于各学校的绿化、净化、美化;九是实现教师办公电脑化,投入资金 60 万元为每位教师配置了一台品牌电脑,各中小学 100%接入校园网;十是投入 200 万元建设校园硬底化工程。
目前,全镇中小学校 100%成为标准化学校 3、扎实 推进教育均衡随着全镇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加快,出现农村学校“散(校点分散)”、 “小(办学规模小)” 、“弱(基础设施薄弱)”、 “缺(专业教师缺)” 、“低(办学效益低)”五道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镇政府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在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不仅扩建新建了学校的校舍,还为学校增添了大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大大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为农村学校的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学位,有效地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解决了我镇边远村落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读书问题现全镇中小学校布局合理,中小学生入学率 100%、初中毕业率达 99%以上、中学生年辍学率低于 1.16%三)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创建省教育强镇,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品牌,均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作保证一直以来,我镇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紧紧围绕增强教师素质、树立教师形象这一目标,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 精良的新时期教师队伍配足体、卫、艺、信息技术及英语教师,6使学校的学科结构合理,师生比中学为 1:9.74、小学为 1:8.31。
1、师德为先树形象 我镇各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有计 划地做好师德教育工作各学校积极开展以“ 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为主题的 职业道德建 设活动、组织党员教 师参观红场、 红宫和革命烈士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等引领全镇教师明确师德标准要求,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全镇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以来,鹅埠镇广大教师遵纪守法,未出现违法犯罪现象近年来, 鹅埠中小学被多次评为海丰县先进单位、海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鹅埠镇先进基层党(总)支部、海丰县少先队先进大队,共青团连续三年被海丰县评为红旗团总支;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1 人、山区优秀教师 1 人,县级 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共 23 人2、落实待遇保稳定 我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师为根的师资建设理念,切实维护 教师的权益,提高教师的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和谐、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一是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目前,全镇教师队伍中,有 1 名海丰县政协委员,有 1 名鹅埠镇人大代表二是认真落实教师的安居工程一直以来,我镇把教师的安居工程纳入“ 民心工程”来实施,全镇共建有教师家属宿舍 5 栋共 53 套(间),全面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
同时,全镇教 师均享受了住房公积金的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