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docx
30页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docx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疾病 2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 是:、、、、 2局部化脓菌感染时,如果机体抵抗力强病变,如果机体抵抗力弱可引 起 3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三选择题 1缺氧时主动脉弓、颈静脉窦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机理属于()A. 组织机理 B. 体液机理 C. 神经机理 D. 遗传机理 2机体反应性包括() A. 种属反应性 B. 个体反应性 C.年龄反应性 D. 性别反应性 四、判断题 1所有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 五、问答题 1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 2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痊愈;脓毒败血症 3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C2A 、B 、C 、 D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 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 中毒、休克 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 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 环节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个环节称为主导环节 3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病变和全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局部病变受全身的制约,同时又影响全身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动脉性充血 2静脉性充血 3出血 4血栓形成 5梗死 二、填空题 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和 三、选择题 1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 A. 慢性肝淤血 B. 慢性肾淤血 C.心力衰竭 D. 慢性肠梗塞 2充血类型有() A. 神经性充血 B. 侧枝性充血 C.贫血后充血 D. 出血后充血 3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充血 A. 神经性 B. 侧枝性 C.贫血后 D.遗传性 4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有()。
A.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B.心脏机能能障碍 C. 胸膜疾病 D. 小动脉扩张 5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益血 D. 出血性浸润 四、问答题 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动脉性充血: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入血量显着增多,而静脉血回流量正常,使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2静脉性充血: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内 静脉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 3出血:由于小动脉血流受阻,流入局部组织器官的血量减少或完全断绝的现象 4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 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5梗死:由于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流断绝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二、填空题 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质改变 三、选择题 1C2A 、B 、C3C4A 、 B 、C5A 、 B、 D 四、问答题 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1 )淤血和缺氧:淤血可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缺氧以及酸性产物蓄积而使 之变性,损伤从而造成通透性增高。
(2 )感染和中毒:猪瘟,炭疽 /出血性败血病,马传染性贫血,砷中毒等均可损伤毛细血管壁,而通透性增高 (3 )炎症和过敏反应:可损伤毛细血管壁 (4 )维生素 C缺乏:血管基底膜粘合质形成不足,影响毛细血管壁结构的完整性 (5 )血液性质的改变:如果血液中血小板或凝血因子不足,均可引起渗出性出血 2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在病因作用下心血管内膜出现损伤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后血小板,在胶原纤维上粘 集,形成小丘状的血小板丘,小丘逐渐增大并混入少量的纤维蛋白和白细胞形成白色血栓 即血栓头部血栓头部突入管腔内,使其后方血流变慢并出现旋涡,旋涡处形成新的血小板 丘,反复出现血小板丘并增多,→形成血小板梁(像珊瑚状)小梁间的血流逐渐变慢,局部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第三因子的浓度逐渐增高,使纤维蛋白大量形成并在小梁之构成网状结构 →网罗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于是形成红白相间的混合血栓血栓的体部混合血栓完 全阻塞管腔,导致血流停止,其后部血管腔内血液迅速凝固,形成红色血栓则构成红色血 栓血栓尾部。
第三章水肿、脱水和酸碱平衡障碍 一、名词解释 1水肿 2脱水 3代谢性酸中毒 4呼吸性碱中毒 二、选择题 1局部小动脉痉挛、受压迫或阻塞可引起局部缺血,进一步导致()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2大面积烧伤时大量血浆丢失,引起()脱水 A. 高渗性 B. 低渗性 C.等渗性 D.混合性 3属于肝淤血的原因是() A. 右心衰竭 B. 左心衰竭 C. 血浆渗透压降低 D. 水、钠潴留 4严重腹泻丢失大量肠液,引起()脱水 A. 高渗性 B. 低渗性 C.等渗性 D.混合性 三、判断题 1严重营养不良、肝病、肾病都引起水肿 2心功能不全可以引起肺水肿 3外呼吸性缺氧只能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4肝功能不全时,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增强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加强引起自身 性水肿 四、问答题 1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水肿: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2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丢失就称为脱水 3代谢性酸中毒:血浆 N a HCO 3原发性减少,血浆 pH 值正常值下界或降低,这种情况就称为 代谢性酸中毒 4呼吸性碱中毒:血浆 H2CO3含量原发性减少,血浆 pH在正常值上界或升高时称为呼吸性碱 中毒 二、选择题 1A2C3A4C 三、判断题 1 对 2对 3错 4错 四、问答题 1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是什么?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1)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各种原因引起静脉回流受阻(肿瘤压迫静脉,静脉内有血栓 形成)时毛细血管动脉端流入液体多而静脉端回流液体相对少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严重营养不良或肝病的时候白蛋白生成减少,或肾脏疾病 时大量白蛋白随尿液排除体外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少,引起水肿3)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发生缺氧,酸中毒,炎症,变态反应时候一方面可以直 接损伤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另一方面刺激机体产生组织胺, 5-羟色胺,激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间隙变大,通透性增加,有利于发生水肿。
(4)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一方面见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白蛋白到组织间隙,使 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另外也见于局部炎症,此时大量组织细胞崩解,钾离子等离子可 以跑到细胞外使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有利于水肿 (5)淋巴回流受阻:(正常组织液的 1/10经淋巴管回流)淋巴管阻塞或静脉压升高时引 起淋巴液回流不畅,这样部分组织液不能随淋巴液入血,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运走,增加组织 液胶体渗透压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水钠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可严重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如急性肾小球 肾炎由于炎性深出物和内皮细胞肿胀并增生(肾小球完全或部分阻塞),阻碍了肾小球的滤 过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则由于肾小球严重纤维化而影响滤过 (2)肾小球重吸收增多: A :激素:抗利尿激素( ADH 保钠)和醛固酮(保钠,保水)分泌增多时肾小球重吸收增多 B :肾血流重分布:家畜的肾单位有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两种皮质肾单位接近肾脏表面,它们的髓袢较短,因此重吸收钠,水的作用较弱髓旁肾 单位靠近肾髓质,它们的髓袢长,重吸收钠水的作用也比皮质肾单位强得多。
正常时,肾血 流大部分通过皮质肾单位,只有少部分通过髓旁肾单位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力衰竭,休克),可出现肾血流的重新分配,这时肾血流大部分分配到髓旁肾单位,使较多的钠,水被重吸收 第四章缺氧 一、名词解释 1缺氧 2氧含量二、 选择题 1煤气中毒引起的缺氧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