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沪粤版).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浮城
  • 文档编号:585479631
  • 上传时间:2024-09-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71.6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沪粤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2024·重庆江北区期中]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水球中的人像 B.山东烟台的海市蜃楼 C.巫山高峡平湖双彩 D.巴蜀舞蹈社的影子舞2.[2024·东莞期中]古诗词中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露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月光下的“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经过大气发生反射而成的像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阴浓”是光的色散形成的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光”说明月亮是自然光源3.[2024·揭阳期中]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C.图甲所成的像是一个虚像,图乙所成的像是一个实像D.小孔成像时,物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4.[2024·武汉武昌区期中]小明通过一块平面镜看到了他身后的一只猫,此时小明在A点,猫在B点,情境如图所示。

      当小明看到猫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入射光线是AOB.图中反射光线是OBC.图中入射角是∠2D.图中反射角是∠45.[2024·连云港期中]在杭州举行的第19届亚运会跳水项目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夺得冠军选手站在距离水面10m高的跳台上,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选手在水中的倒影距离她20mB.当选手跳向水面时,她的像会变大C.选手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一个像D.选手在水中的倒影是跳台上的选手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实像6.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位置变高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B C D7.[2024·重庆期中]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犯罪嫌疑人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人的眼睛明视距离为50 cmB.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如果保持人与镜头的位置不变,撤去成像板,则不能成像8.现代生活,智能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乙、丁 B.乙、丙 C.甲、丁 D.甲、丙9.小雷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A.图中成像原理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B.取走光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从原光屏位置右侧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凸透镜移动到45 cm刻度线处,此时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动到35 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第10题)A.当物体距离透镜8 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离透镜16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 cm处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 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2024·南昌期中]如图所示的是屏幕放大以后的图片,上面的发光点像素是数字图像处理中最基本的单位。

      每个像素可以由红、绿、    三基色按不同比例组合出不同颜色的色光当三基色光等比例混合时,人眼将看到    光第11题)12.[2024·扬州期中]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填“甲”或“乙”)的位置人眼所看到的太阳是    (填“实”或“虚”)像,在特殊的日子我们会看到惊艳的日食现象,日食是由于光沿    传播产生的第12题)13.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反射光线为    ,分界面的    (填“上”“下”“左”或“右”)方为水第13题)14.《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说明我们的祖先会把粗糙物体磨光作为镜子,给自己梳妆打扮梳妆时人距离铜镜3m,并且远离铜镜,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像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在学校举办的科技节展品中,小明制作的光电液位仪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同学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这台仪器,是因为光照射在这台仪器上发生了    反射,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入射光束照射到液面上时发生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从而显示液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动到S2时,表示液面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当入射光束沿入射点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则光电屏上光点的位置将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第15题)16.[2024·东莞模拟]如图甲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屏幕上的效果如图乙所示,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结构简图如图丙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    (填光现象);此防窥膜贴在屏幕上,    (填“能”或“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    (填“增大”或“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2分)17.[2024·茂名期中]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第17题)18.[2024·池州期中]光线射向半球形玻璃砖,请画出完整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第18题)19.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第19题)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2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1)实验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21.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选择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f=10 cm)、蜡烛、火柴、光屏等,如图所示1)实验前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2)同学们发现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    ,可向    调整凸透镜,使像重新成到光屏中央3)已经得知“物体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小明想进一步探究“成放大实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①实验中小明发现:当蜡烛放到物距符合要求的某一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②当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加近视眼镜片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    4)当把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发现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会变    参考答案一、1.D 2.A3.C 【点拨】 “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成像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影子和小孔成像都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鸢时在后面形成影子,遇见小孔,光从孔中沿直线穿过,形成倒立的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图甲中的影子不是像,图乙所成的像能够在光屏上呈现,为实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小孔成像时像是倒立的,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4.C 【点拨】小明通过一块平面镜看到了他身后的一只猫,是猫反射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故入射光线是BO,反射光线是OA,故AB错误;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入射角是∠2,反射角是∠3,故C正确,D错误5.A 【点拨】池中水面相当于平面镜,选手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跳台台面距离水面10 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水面的距离是10 m,则选手与她在水中的像的距离L=10 m+10 m=20 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故当她离开跳板跳向水面时,她在水中像的大小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6.D 【点拨】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水中,故A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7.B 【点拨】明视距离是指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眼睛最方便、最习惯的工作距离,正常人的眼睛明视距离为25 cm,故A错误;因为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犯罪嫌疑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如果该人靠近镜头,即物距减小,当像距不变时,凸透镜的焦距就要适当变小,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故B正确;摄像机的成像原理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摄像机的成像板相当于光屏,凸透镜成像与否跟是否有光屏无关,保持人与镜头的位置不变,撤去成像板,凸透镜还是能够成像,故D错误8.D9.B 【点拨】由图可知,物距u=40 cm,像距v= 30 cm, 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由图可知,当取走光屏后,所成像的情况是不变的,故取走光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从凸透镜原光屏位置右侧可看到烛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u=40 cm>2f,像处于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2f>30 cm>f,故焦距的范围是20 cm>f>15 cm,将凸透镜移动到45 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与像距都是35 cm,不一定等于2倍焦距,所以不一定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错误;将蜡烛移动到35 cm刻度线处,即物距等于15 cm,而20 cm>f>15 cm,物距小于1倍焦距,不成实像,所以此时光屏上不能成像,故D错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