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歌川国芳《关羽破五关图》文不对题与破五关图衍变之初探.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1841940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20.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歌川国芳《关羽破五关图》文不对题与“破五关图”衍变之初探 范骞摘 要:歌川国芳《通俗三国志》浮世绘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在画面右上角的题为“关羽五关破图”,而内容则描绘了关羽骑马于灞桥用刀挑袍、辞别曹操一行的故事情节,这实为其对三国文本的误读灞桥挑袍”在元代就出现在了《全相平话》中破五关”是罗贯中杜撰之情节,有关其插画作品始见于明朝随着“破五关斩六将”情节的深入人心,明清绘本、插图对其的表现逐渐增多,对“灞桥挑袍”的刻画则逐渐减少明、清的“破五关图”有分多幅表现关羽斩杀各个将领的画面和以单幅表现斩杀一将来借代其全部情节的两种表现方式日本江户时代形成“三国热”的浪潮,浮世绘画家创作了许多关羽破五关斩六将的作品,并继承了明清“破五关图”的画面构成和表现方式,而在人物和场景刻画上则更为细致,且趋于本土化,将三国题材与浮世绘风格完美融合关键词:歌川国芳;《三国演义》;破五关图;明清版画;浮世绘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1798-1861年)以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通俗三国志》)、《水浒传》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浮世绘作品其“通俗三国志”系列创作于1836年和1853年两个时期绘于1836年的一系列作品均为单幅画作,而绘于1853年的作品均为三联画的组成形式。

      1853年的“通俗三国志”系列是歌川国芳晚年的作品,它选取《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故事情节,对其中各个人物角色的神态相貌和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并兼顾人物所处时代的自然景色和场景建筑,彰显出歌川国芳高超的叙事能力和画面把控能力1853年“通俗三国志”系列的各幅图,在画面的右上角分别用繁体汉文书写各个作品的名称,比如“玄德三雪中孔明访图”“白门口曹操吕布斩图”“关羽五关破图”“关羽义心曹操释图”“华佗刮骨关羽箭疗治图”“孔明六擒孟获”“刘玄德北海解图”等虽然日文的语法与中文稍有不同(动词位于宾语之后),但并不影响我们阅读和理解其意思这一系列的大部分画作都紧扣题名,对相应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进行了准确的刻画但《关羽破五关图》却出现了纰漏,出现了文不对题的情况下面,笔者将对该画文不对题的情況进行剖析,并联系《三国演义》对应的内容,以部分“破五关”和“灞桥挑袍”题材的元、明、清版画及浮世绘为依据,试论“破五关”题材的源起与发展一、《关羽破五关图》的画面解析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图1为歌川国芳所绘《关羽破五关图》图中每一个人物旁边都有其姓名,这为我们的解读提供了方便关羽位于画面最左方,其坐于马上,马站立于桥上,他双手于胸前持握青龙偃月刀,伸出刀刃,刀刃上挑着绿底衣炮。

      曹操一行人位于中联和右联,也在桥的右岸边张辽、徐晃在画面正中央,朝关羽鞠躬行礼,徐晃伸出右手,将衣袍挂于刀上曹操位于画面的右联,坐于马上,对关羽抱拳行礼,其周围有李典、许褚、于禁等大臣,同样对关羽行揖手礼以上是该画前景的内容画面的背景描绘了河水和两岸的景色与曹操一行人隔岸相对的是一队车马、士卒,他们为中联的远景马车旁边的名字为“玄德室糜夫人”和“同妾甘夫人”,其周围的士卒则标以“关羽士卒”下面我们来看《三国演义》中关羽“破五关”的情节罗贯中写成之时只设卷目,在明万历年间的几版刊本中,关羽破五关的情节均在第五卷的“云长五关斩将”一节中①到了明末雄飞馆的刊本,在卷的基础上又细分了回,第五卷的“关云长五关斩将”被划为第五十四回的内容明末清初,毛宗岗整理《三国演义》回目,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章回版本在现在的版本中,“关云长五关斩将”的情节位于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其实不管如何分章,其内容并无改变:关羽从许昌出发后,途经东岭关,受到把关将领孔秀的阻拦,关羽于是将其斩杀随后到达洛阳,该城太守韩福听闻关羽闯东岭关的消息,于是派兵埋伏,欲用暗箭擒拿关羽关羽没有中计,反斩杀韩福及其部下孟坦。

      之后到达汜水关,其关守对卞喜设下毒计:在镇国寺中埋伏刀斧手二百余人,诱骗关羽到寺院中,酒肉款待,待其懈怠后一举擒杀寺院长老普净乃关羽同乡,其向关羽暗示有埋伏,关羽躲过一灾,将卞喜斩杀随后关羽到达荥阳,该关太守王植派胡班领兵秘密把干柴堆在驿站四周,欲半夜放火烧死关羽好在胡班能辨忠奸好恶,告诉关羽王植的阴谋关羽免去火灾,随后怒斥王植,将其斩杀最后,关羽到达滑州附近的黄河渡口关隘,遭到守将秦琪的阻拦,于是将其一刀斩杀其最终渡过五关,斩杀六将,到达汝南[1]可以发现,《三国演义》中关羽“破五关斩六将”这一情节所登场的主要人物角色与歌川国芳《关羽破五关图》中的完全不同(当然关羽一行人除外),《关羽破五关图》与“关羽破五关”毫无关系欲厘清《关羽破五关图》的表现内容还需从《三国演义》的文本入手,了解“关羽破五关”之前的故事:关羽在曹操攻陷邳后被俘,曹操对其厚待有加,赐宴赠马,丰厚赠地关羽也助曹操杀颜良、文丑,平定汝南的黄巾军其从汝南归来后,得知刘备去向,于是决意辞曹寻兄,但曹操、张辽均故意回避不见关羽于是给曹操书信一封,表达辞别之意他把曹操封赐的封地和金银财宝统统封存留下,保护甘、糜二夫人出许都,前往河北寻找兄长。

      曹操斥退请求捉拿关羽的蔡阳,后亲自到霸陵桥为关羽送行,赠黄金一盘,锦袍一领关羽恐曹操别有所图,不肯下马,只用刀尖把锦袍挑到马上,随后扬长而去[2]以上故事情节在京剧和西河大鼓的剧目中被称为《灞桥挑袍》,京剧又称其为《赠袍赐马》,此外川剧、秦腔也有《辞曹挑袍》的剧目可以发现,歌川国芳所绘《关羽破五关图》实为《三国演义》中“灞桥挑袍”的故事情节,并非取材于“破五关斩六将”这种文不对题的事实表明歌川国芳于对《三国演义》文本的理解存在偏差其为何会将“灞桥挑袍”与“破五关”相混淆,则需要进一步对相关题材的中国古代插画和其他浮世绘作品进行解读和比较,通过这个过程,也可梳理出“破五关图”的渊源和衍变二、部分“灞桥挑袍”“破五关”题材的中国古代插图首先看元、明、清的插图元代刊行的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②(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本)为上图下文的版式,其插图《曹公赠云长袍》(图2)展现了“灞桥挑袍”的情节《云长千里独行》(图3)则表现了关羽与随行士卒护卫两位兄嫂的画面此外,该本的插图没有表现关羽“破五关斩六将”的情节陈寿所著《三国志》对关羽的记载见于《蜀书》的《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其并未描写“灞桥挑袍”和“破五关”的情节。

      但全文末尾,在关羽休书告辞之后,描写到:“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3]这为“灞桥挑袍”情节在之后的产生提供了空间元代刊行的《三国志平话》大体根据正史写成,并吸收了民间流传的故事该书描写了曹操灞桥赠袍、关羽护送二夫人千里寻刘兄的情节,但尚无“破五关斩六将”的文字描述,这也是其插图仅有《曹公赠云长袍》和《云长千里独行》的原因③在《三国志》以及民间故事的基础上,罗贯中发挥了更大的想象力撰写出《三国演义》,“关羽破五关斩六将”的情节被生动描绘,以表现关羽英勇无畏、忠义双全的品质与其有关的插图、绘本也应运而生《三国演义》的许多明清刊刻本都配以表现故事情节的插图目前笔者找到了三版明朝刊本,分别是:万历十九年书林周曰校刊本、万历三十三年郑氏联辉堂三垣馆刊本和万历三十八年杨闽斋刊本周曰校刊本的插图单独成册,其中《关云长独行千里》一图(图4)展现了“灞桥挑袍”的画面在小说第五卷第五十三回“云长独行千里”中,描写了曹操一行追赶关羽,于灞桥赠袍告别的情节所以,该图的内容与题目是相符的可以发现,其画面内容与歌川国芳《关羽破五关图》较为相似该画之后的一幅题名为《关云长五关斩将》(图5)这幅图描绘了关羽追杀一名守关将领的场面,由于没有刻名字,故仅能通过《三国演义》的相关记载对该将领的身份做大致猜测。

      在《三国演义》中,被关羽斩于马下的有东岭关孔秀,洛阳韩福、孟坦,荥阳王植,黄河渡口秦琪其中孔秀、王植、秦琪均为与关羽正面交锋而死,孟坦为“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关公赶来……只一刀,砍为两段”,韩福则“急走不迭,关公手起刀落,带头连肩,斩于马下”[4]故该图应描绘了洛阳关卡的场景郑氏联辉堂刊本与杨闽斋刊本的插图随文而配,在每一页的上方刻以与该页内容相关的插图郑氏联辉堂刊本中与“灞桥挑袍”和“破五关”情节相关的插图有《辽赶羽言践行》(图6)、《操送金羽不受》(图7)、《云长斩秀落马》(图8)、《关公斩韩福于马下》(图9)、《关公斩卞喜于廊下》(图10)、《关公斩秦琪为两段》(图11)等以上六幅插画同样出现在杨闽斋刊本中,除了题名和细节表现上的略微不同,在故事情节的描绘和画面构成上,均与郑氏联辉堂刊本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这两个版本的插图画面构成较为简单,大部分仅出现两人,背景较为简略郑氏联辉堂刊本没有出现刘备两位夫人及随行士卒、车马,而杨闽斋刊本则对两位女性及随行进行了描绘在明末安徽新安黄氏刻本的《遗香堂绘像三国志》中,有一幅与“灞桥挑袍”相关的插图(图12)根据《三国演义》相关情节和图中人物着裝,可判断画面右方骑马横刀立于桥上的为关羽,骑马立于桥下对其行礼的为张辽,远景一行人中头戴长翅官帽、留络腮胡须者为曹操。

      可以看到,其右侧侍从手捧锦袍,后方侍从则端着黄金从描绘内容上看,该画与歌川国芳《关羽破五关图》较为相似,但以《灞桥辞曹》命名则更为合适该本绘像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为残本,仅存42幅,其中并没有描绘“关羽破五关斩六将”的图画因而无法知晓其原本是否有相关情节的绘像在清初刊本《三国志像绣像金批第一才子书》(金圣叹序,毛声山评点)中,表现“灞桥挑袍”情节插图的题名为《关云长千里独行》(图13),其描绘的场景与明末安徽新安黄氏刻本类同,但在构图上有改变:关羽位于画面左方,曹操一行位于右方,由于单幅画面的限制,曹操及身后随从被置于右方远景,以表示其在捧袍送金两位官吏之后如果将画面拉开,将人物以线性排序,那么该画中各人物位置与歌川国芳《关羽破五关图》是极为相似的该刊本也表现了“破五关”的情节与明代周曰校刊本相同,这幅名为《关云长五关斩将》(图14)的插图仅描绘了一名守关将领到了清朝卢湛(1905-1930年)辑的《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全集》,“灞桥挑袍”不再作为表现题材,“五关斩将图”则随文出现在第一卷(图15)该图依旧只描绘了一位守关将领与前代“五关斩将图”相比,画面左上方的背景描绘了部分车马,可以想象出二位夫人坐于其内的画面。

      通过对以上元、明、清三代有关“灞桥挑袍”和“破五关”插图的梳理,可以发现,元代的插图、绘本中并未出现“破五关图”随着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破五关斩六将”的杜撰,这一情节开始出现在三国演义以及讲述关羽生平的绘本、插图中在明朝一代,“破五关图”有两种表现方式,第一种是以单幅画描绘关羽斩杀一名守关将领的画面,用以象征整个“破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情节在修辞学上,这种以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本体事物的修辞方式叫做借代第二种是用多幅画分别描绘关羽在各个关隘斩杀其守关将领的场面,此外,还描绘了关羽在“过五关”途中的其他情节,例如“云长投宿,胡华接见”“普静长老,引公入寺”等④与“破五关”情节相反,“灞桥挑袍”则随着时代推移,在绘本、插图中逐渐减少了相关表现三、其他日本浮世绘画家的“破五关图”江户时代,中日两国的书籍贸易趋于盛势,“在江户初期,如正德元年(1711年),在总数54艘的入港船只中,携带书籍的有5艘……进入江户后期,例如文化元年(1804年),在总数11艘的入港船只中,10艘船装有书籍”[5]《三国演义》于明清时期传入日本,其“小说正本传入日本是1689 年,由日本学者湖南文山翻译了日文版的《通俗三国演义》,这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外文译本”[6]。

      此外,三国演义的绘本、插画以及年画也大量传入日本,由此在日本国内掀起“三国热”许多浮世绘画家创作了大量以三国为题材的作品除了1853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