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春风化雨点石成金-学生执拗的表现、成因及对策.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1331969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9.8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春风化雨,点石成金-学生执拗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一、学生执拗的表现典型案例:小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里是著名的“顶撞大王”在他看来,自己没有什么错误,可就是老师看自己不顺眼,专门跟自己过不去因此,小李与老师有严重的抵触情绪,经常与老师发生正面冲突小李的表现让许多老师感到他是个“刺儿头”小李的表现代表了中学生经常出现的违拗行为,这类学生常常让老师感到“头痛”,而且在班集体中影响很坏他们通常有以下表现:1.固执己见就是在老师面前不听话,认为自己已经是中学生了,不能光听别人的在许多时候,明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错了,仍然一味坚持认为自己没错,不肯改正2.情绪和行为逆反逆反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对人对事的抵触、不顺从,表现为“你越不让我干,我偏要去干;你想让我干,我偏不干”,无论老师说的对还是不对,一概反对,不响应,不配合,不以为然,与老师“顶牛”,对着干3.行为刻板就是采用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某种无效行为,以不变应万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认为老师、同学根本不相信自己,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难以克服,于是就继续原来的错误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刻板化的反映方式,表现出执拗行为。

      4.玩世不恭,以执拗为乐有的学生感到让老师生气是一种“惬意”的事情、不听老师的话是“勇敢”行为,这种行为会得到一部分同学的赞赏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勇气,便在其他同学面前违抗老师的话,故意与老师顶撞,以显示出自己的“伟大”,从而哗众取宠,惹老师生气二、学生执拗的成因及对策中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违拗行为,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起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原因施以行之有效的教育1.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容易出现较多的违拗行为中学生已经产生了较强的成人感,而事实上他们仍带有很强的孩子气他们追求独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正像人们经常遇到的那样,中学生很想摆脱成年人的控制和约束一个小学生很高兴让父母牵着自己的手在大街上走路,但是,一个中学生会把对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过份依赖视为耻辱,同样,中学生开始讨厌老师和父母对自己管头管脚,有时甚至把老师的正确管教行为看成多此一举2.认识上的片面性容易导致执拗行为中学生还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说话做事往往表现出偏激性和片面性有的中学生对某个老师印象不好,便对这个老师全盘否定,不论他说的话是对还是错,都一概拒绝,决不接受鉴于上述原因造成的执拗行为,老师要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关系,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切忌采取排斥、疏远的错误做法。

      3.连续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导致中学生难以有效应付,容易出现执拗行为有的中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认为自己满身都是缺点,没有可取之处,在老师眼中不可救药,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让老师感到满意,所以干脆对老师的教育和忠告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对抗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并且多加鼓励,给予殷切的期望,切忌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以免挫伤其自尊心4.不良的道德品质和错误行为动机也会导致执拗行为有的中学生故意与老师过不去,为难老师,是因为他认为老师好欺负,软弱无能,老师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这样的学生处处给老师出难题,把惹老师生气作为炫耀的资本,满足自己不正常的虚荣心理针对这类执拗行为,老师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切忌置之不理、放任自流三、教育执拗学生应遵循的原则1.信赖性原则指师生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建立富有情谊、互相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相信学生一定会做好,从而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2.整体性原则指要有整体观念,对执拗学生做到全面考察、系统分析,既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3.疏导性原则指要对执拗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做好说服工作,引导学生懂得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逐步减轻其对抗性,达到教育和规范其言行的目的。

      4.坚持性原则指要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不怕反复的决心和信念,要有持久的耐心,否则将前功尽弃、功亏一篑5.艺术性原则指要通晓心理教育理论和技巧,善于运用言论、表情等情感交流手段,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和行为转变,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