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xj3国际贸易新理论.ppt

3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2263243
  • 上传时间:2018-08-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5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3 国际贸易新理论本章学习目标掌握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产业内贸 易指数的含义掌握偏好相似理论对贸易基础的解释掌握规模经济的含义及其分类,理解规模经济 国际贸易理论了解可获得性说掌握技术差距论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理解国家竞争优势论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家们在里昂惕夫之谜的推动下,不断探 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国际贸易新理论,或称为当 代国际贸易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产业内贸易理论”、“偏 好相似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 理论”等3.1 产业内贸易理论3.1.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内容1. 产业内贸易的含义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相对于 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而言的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 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 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产业内贸易可以表述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 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贸易2.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产业内贸易理论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 的存在为假设前提的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一定是比较优势的结果。

      在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上,国家之间即使不存在技术水平 、资源禀赋的差异,也可以追求生产的专业化和进行国际贸 易产业内贸易使贸易参加国获得两方面的利益: 一方面是规模经济导致的低成本和产品的低价格;另一方面是消费者享受了更多的差异产品,产品选择性 的增加提高了其需求的满足程度产业内贸易理论以产品的差异性、需求偏好相似和规模 经济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原因或基础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是产业内贸 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 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大类同质产品大多属于产业间贸易,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 业内贸易现象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差异产品的产业 内贸易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 是具有差别性特征的产品产品差别可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 的质量性能差别、规格型号差别、使用材料的差别、色彩及 商标牌号的差别、包装装潢的差别、广告、售前、售后服务 的差别、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方面资料表明,大多数的产业内贸易发生在差异产品之间 属于同一产品大类的差异产品在现代经济中有着很高的占有 率。

      差异产品又分为垂直差异产品和水平差异产品: 垂直差异产品是指仅仅在质量、档次上存在差异的产品 ;水平差异产品是指同样质量档次,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 的产品实际上,差异产品往往既表现出垂直差异的特点,又表 现出水平差异的性质从需求方面看,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 需求结构的相似性和多样性因此,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下 一节要介绍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相互联系的人均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力水平和购买商品结构的重要 因素国家之间人均收入水平越相近,社会需求结构越相似, 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差别也就越相似,此时,国 家之间的相互需求规模越大,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发生是必要条件而 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在于消费需求偏好的多样性:需求偏好的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这种利益 主要是指不同的消费者偏好由于消费不同产品而得到的满足 从供给角度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 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企业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对规模经 济的追求即对超额利润的追求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动力因 此,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后面要介绍的规模经济理论也是相互 联系的。

      产业内贸易以产业内的国际分工为前提规模经济导致 了各国产业内专业化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得以产业内 专业化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生产厂家之间的 国际专业化分工越细,越有利于充分实现企业生产的规模经 济效应所以,发生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往往都是规模经济现象比 较明显的产业另一方面,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3.1.2 产业内贸易的测度对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度,即计算产业内贸 易指数(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简称IIT), 不同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统计公式格鲁贝尔和劳埃德在其1975年的论著中提出的 测量方法,简称为G-L指数,是比较权威的测量产 业内贸易的方法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时,同类产品是按联合国 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三位数来划分 的计算公式为:在公式中,i表示第i个行业部门,Xi和Mi分别表示该部 门的出口量和进口量, IITi就是G-L指数:IITi=1,达最大值,即全部贸易都是产业内贸易;IITi=0,达最小值,则完全没有产业内贸易通常的情况是,1>IITi>0IITi越接近于1,产业内贸易 的重要性越大,产业间贸易的重要性越小;反之,IITi越接近于0,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越小,产业 间贸易的重要性越大。

      3.2偏好相似理论 3.2.1偏好相似理论的产生背景商品价格的差异是产生贸易的重要原因众多贸易理论 都是从生产或供给方面来分析价格差异的 在以前从供给方 面对贸易的分析中,都假定需求是给定的,没有探讨过各国 的需求有什么差别,以及这种差别是怎样决定的事实上,各国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是很不同的即使在同 样的价格下,各国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数量可 能会有很大不同同时,上节所述,二战后发达工业国之间的贸易、产业 内贸易迅速发展的新现象,需要新的理论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Staffan Burenstam Linder)在他的著作《论贸易的转变》一书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的相似来解释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从而成为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3.2.2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由两国需 求偏好的相似程度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其 需求偏好,两国的人均收入越接近,需求偏好越相似,两国 的需求重叠部分就越大,贸易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两国需 求结构完全一样,一国所有可供进出口的物品也就是另一国 可供进出口的物品。

      偏好相似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分析说明了当代发达工业国 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得到更大发展的原因偏好相似理论主要是针对工业产品即制成品( manufactured goods)偏好相似理论适用于解释制成品贸易偏好相似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另一方面,只有在国内有较大需求的产品,才会是具有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产品两个国家的需求偏好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可能性越大,贸易量也越大平均收入水平的相似可以用作需求结构相似的指标,人均收入水平与消费品和资本品的需求类型有密切联系林德假设,一国的需求由其“代表性消费者”的需求倾向(propensity to demand)决定根据林德的理论,工业制成品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会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3.3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企业的规模经济是形成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 之一即使比较优势不存在,国际贸易仍可产生 发达国家之间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是 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配置不同所产生 的比较优势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规模经济使得国际贸 易仍是互利的3.3.1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或者说,规模经济是生产规模扩大时,其单位成本下降所带来的利益或经济性斯密、马克思、杨格从分工角度对市场与经济规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是第一个明确提 出“规模经济”概念,并较为系统地研究规模经济问 题的经济学家他还论述了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途径,即“内部 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同时,马歇尔研究了规模经济报酬的变化规律 ,指出规模报酬将依次经过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 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穆勒也从节约生产成本的角度论述了大规模生 产的好处3.3.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尽管规模经济理论在经济学发展的早期起着相 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在主流经济学框架 中对规模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献为数不多,经济 学家都没有重视规模报酬递增对国际分工及贸易的 影响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规模报酬不变,即 假定某个产业中的投入增加一倍,其产出也相应地 增加一倍而在以后新古典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理论 界,关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分析都深受均衡理论中 的规模报酬递减思想的影响马歇尔(自己在提出“规模经济”概念时)认识到 :报酬递增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间存在不协调 性。

      后来,斯拉法在研究中发现,无论递增还是递 减的规模报酬都不能与企业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假设 或局部均衡的产业供给曲线假设相协调,即(仅有 )规模报酬不变与完全竞争是相容的以后,虽然杨格在斯密劳动分工思想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规模报酬递增的思想,但没有人对其加 以重视20世纪70年代,格雷和戴维斯、坎姆、克鲁格曼、罗默等人突破了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用规模报酬递增解释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的当代国际贸易的难题从而建立了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规模经济有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之分无论是哪一种规模经济,企业都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得利益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兼容的因此 ,外部规模经济可以不改变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解释国际 贸易的原因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表明,行业规模大的国家比行业规模 小的国家在该行业中更有效率换句话说,外部规模经济可 引起国家产业水平上的规模报酬递增这种贸易的基础不是要素禀赋差异形成的比较成本差 异,而是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比较成本差异也就是说,外 部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独立原因1964年,经济学家默瑞•坎姆提出了外部规模 经济导致国际贸易(“北北贸易”)的坎姆模型: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甚至需求相同 的发达国家,由于外部规模经济可以进行贸易。

      极端的情况,两国都集中生产一种产品,然后 进行交换,双方的社会福利水平会达到最优状况2. 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内部规模经济可以解释不完全竞争市场前提下国际贸易 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企业自身规模 的扩大或产出的增加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垄断竞争企业面对的只是国内的 需求,需求量有限但是,由于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后面对着更有潜力、更 富有弹性的需求,获得了更低的长期生产成本,从而获得了 比较优势,形成贸易发生的基础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产 生:一是固定成本;二是生产要素之间的互补性对于研究和开发费用等成本支出较大的产业, 规模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在规模经济较为重要的产业,国际贸易可以使 消费者比封闭条件下可以购买到更多的产品,这也 是福利增加的表现从社会福利角度考虑,无论短期长期,整个社 会福利都比没有参与贸易时增加3.4其他国际贸易新理论3.4.1可获得性说可获得性说(Availability theory)亦称存在性理论,由 美国经济学家克拉维斯1956年首先提出克拉维斯认为,国际贸易商品可区分为可获得性商品和 不可获得性商品所谓可获得性商品,是指一国能以有利条 件,如特殊的资源、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的供给弹性大的产 品;不可获得性商品,是指一国无法生产或即使能生产也必 须付出很高代价、供给弹性小的商品。

      各国对某种商品的获得可能性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 的一个重要原因3.4.2技术差距论技术差距理论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