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族简介.ppt
7页保安族,保安族聚居区位于甘肃、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北临黄河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约为16505人保安族与东乡族、撒拉族在元明清大约700年中,一直是回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保安族服饰,保安族服饰有特殊的地方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节日时戴小礼帽,穿翻领大襟藏式长袍,束腰带,系腰刀,足登长筒马靴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的灯芯绒衣裤现在,也有许多妇女仿效汉族妇女,头上系各色纱巾 保安族的男子,平时喜欢戴白色或黑色的“号帽”, 里边穿白衬衫,外面套青布背心;在喜庆节日时,戴礼帽,身穿黑色翻领大襟长袍,束彩色腰带,系腰刀,足登高统牛皮靴,显得威武潇洒、美观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这种袍子很象“藏袍”,但又比“藏袍”稍短,饰有不同宽度和不同色彩的“加边”腰带的长度一般都是围腰三圈还须外露一尺汗大约是一丈二尺到一丈五尺长冬季穿翻领皮袄,多褐色妇女平时穿紫红色或墨绿色的大襟上衣,外套“坎肩”,蓝色或黑色的土布裤子,有的穿过膝的长袍,衣袖和裤边也都有不同花色的“加边”;在喜庆节日里,保安族妇女上身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下身多穿水红的花色裤。
妇女们还喜欢戴盖头,一般婚后妇女喜欢戴圆形白帽,黑色“盖头”,少女是戴绿色的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的盖头 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居住,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戴白羊毛毡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鲜艳的丝绸腰带,并带有小装饰物保安族的饮食,保安族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保安族婚礼,保安族婚礼十分有趣,婚礼选取在主麻日(即星期五)举行婚礼当日由男方率亲朋数十人的迎亲队去迎娶新娘,其中要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妇女参加,在女家进行祝福仪式时,阿訇要从窗口向院里撒出一盘红枣和核桃,由院内年轻人争抢,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夫妻和睦之意然后由新娘村里的年轻人向新郎讨要“奴工木哈”,即着羊羔肉,旨在向新郎说明:你娶走我们村的姑娘,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当女方送亲队送新娘离家时,让新娘从自己的房门到大门外倒退走出,退一步,撒一把油麦、豆、玉米、茯茶等合成的五色粮,以示将幸福留给父母在新婚之夜,全村人聚集在院内唱“宴席曲”,有问有答,十分热闹唱着唱着,欢乐的人们便跳起了感情奔放的舞蹈,并边舞边向大门退去,表示婚礼已接近尾声。
新娘进门后,3日不吃婆家的饭,由娘家送来,以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裕固族,裕固族是分布于中国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4378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回鹘人的后裔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裕固族崇尚骑马和射箭 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它和曾于公元8世纪在蒙古高原推翻突厥汗国而建立回纥汗国的维吾尔人以及由漠北迁到河西走廊的河西维吾尔有密切关系现今的裕固族是以古代维吾尔人的一支--黄头维吾尔为主体,融合蒙、藏等民族而形成的裕固族服饰,“衣领高、帽有缨”,是裕固族服饰的一大特点,生活和文化传统形成了服饰上的审美标准,服饰的样式、花色、刺绣图案、花纹都按其民族习惯形成并代代相传民间流传着“水的头是泉源,衣服的头是领子”,“帽无缨子不好看,衣无领子不能穿”的民歌裕固族妇女的帽子,特点非常鲜明裕固族西部地区的帽子是尖顶,帽沿后部卷起,用白色绵羊羔毛擀制而成的,宽沿上镶有一道黑边,内镶狗牙花边并用各色丝线滚边,帽顶腰部前面,有一块刺绣精致的图案;东部地区的大圆顶帽,形似礼帽,顶比礼帽细而高,是用芨芨草杆和羊毛线编织成坯,用红布缝帽里,用白布缝帽面,帽沿缝黑边,镶花边。
裕固族女帽不论是西部还是东部,帽顶都用红线缝成帽缨裕固族妇女的帽子,是姑娘和已婚妇女的区别标志,姑娘到了成婚年龄,举行出嫁戴头面仪式时才能戴帽子,表示已婚裕固族饮食,裕固族人民的饮食与他们从事的畜牧业相适应,一般一日喝3次加炒面的奶茶,吃一顿饭主食是米、面和杂粮,副食是奶、肉他们还喜欢饮烧酒,抽旱烟禁吃大雁、鱼,忌食尖嘴圆蹄的动物,如马、驴、骡、狗和鸡等不吃马、驴、骡是因为裕固族人在游牧时代需要他们来驮运物品,对裕固族人至关重要,你听过有猎人拿枪当柴火的故事么?不吃狗肉是因为狗是裕固族人最得力的帮手至于鸡,裕固族人基本上都在吃,早就不是禁忌了,但切记:裕固族人不吃猛禽,如鹰、雕、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