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补血草的花语有什么含义.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无***
  • 文档编号:299995217
  • 上传时间:2022-05-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6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补血草的花语有什么含义补血草,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滨海各省区;生在沿海潮湿盐土或砂土上那你知道它的花语代表什么吗?下面由第一给大家带来的补血草的花语,盼望各位客官喜爱!补血草的花语:依偎、永久相随 补血草的形态特征   株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全株(除萼外)无毛  叶  叶基生,淡绿色或灰绿色,倒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2(22)厘米,宽0.4~2.5 (4)厘米,先端通常钝或急尖,下部渐狭成扁平的叶柄,多数,排列成莲座状  花  花轴上部多次分枝;花集合成短而密的小穗,集生于花轴分枝顶端,小穗茎生叶退化为鳞片状,棕褐色,边缘呈白色膜质花序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轴通常3~5(10)枚,上升或直立,具4个棱角或沟棱,常由中部以上作数回分枝,末级小枝二棱形;不育枝少,位于分枝的下部或分叉处,通常简洁;穗状花序有柄至无柄,排列于花序分枝的上部至顶端,由2~6(11)个小穗组成;小穗含2~3(4)花,被第一内苞包裹的1~2花常迟放或不开放;外苞长约2~2.5毫米,卵形,第一内苞长5~5.5毫米;萼长5~6(7)0毫米,漏斗状,萼筒直径约1毫米,下半部或全部沿脉被长毛,萼檐白色,宽2~2.5毫米(接近萼的中部),开张幅径3.5~4.5毫米,裂片宽短而先端通常钝或急尖,有时微有短尖,常有间生裂片,脉伸至裂片下方而消逝,沿脉有或无微柔毛;花冠黄色。

      花瓣5,蓝紫色;雄蕊5;雌蕊子房上位,花柱5,柱头丝状果实倒卵形,黄褐色  补血草花期在北方7(上旬)~11(中旬)月,在南方4~12月  补血草与二色补血草 L. bicolor(Bunge) Kuntze相像,但本种的萼檐较窄,开张幅径小于萼的长度;也同日本补血草L. tetragonum(Thunb.)Bullok(Statice japonica Sieb. et Zucc.)相近,然而后者萼檐白色膜质部分更窄(宽约1~1.5毫米),红色的脉伸达花萼裂片顶端补血草的作用用途  补血草属有近20种可作欣赏用因其花朵细小,干膜质,颜色淡雅,欣赏时期长,与满天星一样,是重要的配花材料除作鲜切花外,还可制成自然干花,用途更为广泛补血草的栽培技术育苗  生产上多用组培法育苗苗长到5~8片叶即可定植也可种子繁殖种子较小,千粒重2.5~2.8克种子在18~21℃条件下,1周即可发芽当第一片真叶消失时即可分苗,5~6片叶时可定植  整地  选择高燥地块,亩施农家肥5吨,在基肥中增加硼砂  作墒  墒面70厘米,高出地面20厘米,墒间道40~50厘米,定植前1~2天浇一次水,使土壤潮湿  定植  定植株40厘米40厘米,双行交叉栽植,以利于通风透光。

      也可三行式栽植,墒宽1~1.2米,沟宽40厘米,作梅花状定植  管理  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用复合肥即可,加施适量硼作叶面肥施用  大棚栽培一般3天左右浇一次水在花序抽生及生长发育期,水肥要充分,否则花枝短小,花朵不繁茂要保持相宜的生长温度,以白天18~20℃,夜间10~15℃为宜应留意通风,以防病害发生同时,需拉网或立支柱,以防倒伏第一茬花切取后,清除老枝枯叶,以利促进新芽萌发补血草的病害防治  病毒病  病原  有多种病毒可为害补血草,主要有:蚕豆枯萎病毒(BBWV)、黄瓜花叶病毒(CMV),补血草病毒Y(SVY)、番茄丛矮病毒(TBSV)和芫菁花叶病毒(TMV)等  病株矮化,叶片变小,皱缩畸形或呈花叶状  发病规律与流行特点  病毒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或由桃蚜(Myzus persicae)和棉蚜(Aphis gossypii)等传染  防治措施  1.选择健康植株的种子育苗或培育无毒苗栽植  2.准时拔除病株,以削减传染源切花工具留意消毒,以免汁液传毒  3.防治传毒媒介蚜虫在蚜虫发生期,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进行防治。

        焦枯病  补血草焦枯病又名补血草霉病,是补血草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病原  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 et Fr.)  症状  植株的叶、花、花梗、梢部、幼苗和采花后留下的残桩均可受害叶受害后消失褐色近圆形病斑,后萁有可导致叶片枯死花受害后,其膜状萼变色、萎陷或破裂,发生严峻时,一部分或整个花序焦枯坏死在潮湿环境下,病部可见灰褐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他生孢子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株残体上生存越冬翌年春以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或由种子带菌传播侵入寄主有再次浸染  流行特点  多雨、高湿和阴凉的环境有利病菌生长繁种子带菌异地调运可导致病菌远距离传播集中  防治措施  1. 准时清除病株及其四周残花病枝,深埋或烧毁,以削减接种体来源  2. 对种子进行处理,可将带菌种子浸泡在50℃水中30分钟或在灭菌灵800倍液中浸60分钟杀灭病菌而不影响种子发芽  3. 栽培管理中留意保持植株干燥;浇水时避开淋湿叶和花;温室要保持通风干爽,以降低空气湿度  4. 发病初期,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腐霉利)粉剂1000~20xx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3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药3~4次,可较好掌握病害扩展。

        褐斑病  症状  叶、茎及花茎的侧叶上发病叶上病斑初生水浸状不鲜亮的淡黄色斑点,病斑周边黄褐色,内部灰褐色,后呈茶褐色老病斑周边呈紫红色病斑直径约2~5毫米茎部病斑与此相像  病原  为尾孢菌Cercospora insulana Sacc,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具3~7个隔膜大小30~983.4~4微米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为45℃,10分钟,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6~31℃,最适相对湿度98%~100%,以水滴状最好  传染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其次年春季气候条件相宜时,在菌丝块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从叶片气孔部位侵入为害潜育期9~10天,继在病部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再次侵染旬平均气温19~25℃之间,平均最低温度在13℃以上  防治方法  发病期间准时喷药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可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续2~3次 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