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病理学理论指导:坏死的概述.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老**
  • 文档编号:295834583
  • 上传时间:2022-05-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8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病理学理论指导:坏死的概述  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二)坏死的病理变化和类型  坏死的根本病变:细胞核的转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质呈嗜酸性  1.坏死的病理变化  (1)细胞核的转变:这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2)细胞质的转变:由于胞质发生凝固或溶解,HE染色呈深红色颗粒状,如肝细胞坏死消失的嗜酸性小体  (3)间质的转变:由于各种溶解酶的作用,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断裂或液化,与坏死的细胞融合成一片,呈红染的颗粒状无构造物质  2.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  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于、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黄色比拟枯燥牢固的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梗死)  肉眼形态:开头阶段,坏死组织消失明显肿胀,色泽灰暗,组织纹理模糊以后坏死灶渐渐变硬,呈土黄色,坏死灶四周常消失一出血带,与安康组织分界清晰光镜:可见坏死组织的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及胞质呈嗜酸性染色,但组织构造的轮廓依旧存在。

        (2)液化性坏死:  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含蛋白少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  凝固性坏死的组织发生细菌感染时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因其破坏释放出大量水解酶,溶解组织,也能引起液化性坏死  凝固性坏死的特别类型  ①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因含脂质成分较多,质地松软,状如奶酪称干酪样坏死;如:肺干酪性结核  ②坏疽:组织坏死后,因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从而使坏死组织呈现黑褐色的特别形态转变  干性坏疽:由于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使坏死组织水分少,加之空气蒸发,使病变组织枯燥,细菌不易生殖,病变进展慢,多见于四肢末端,缘由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湿性坏疽: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肠、子宫、肺)因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坏死组织水分多,适合腐败菌生长,局部肿胀,呈污黑色,引起恶臭  气性坏疽:因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细胞分解坏死组织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因含气泡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

        (三)结局  1.溶解汲取  2.分别排出  如坏死灶位于皮肤、黏膜,则坏死物排出后,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肾、肺等内脏坏死物液化后,可通过输尿管、支气管排出,残留的空腔称空洞  3.机化  坏死组织既不能汲取亦不能排出时,四周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的肉芽组织长入坏死区,最终成为瘢痕组织,此过程称为机化  4.纤维包裹、钙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