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17讲(论述附件).doc
2页青年自组织,是指青年自组织,是指青年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和自我治理,具备一定规模、拥有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和自我治理,具备一定规模、拥有 组织章程和组织框架的青年组织章程和组织框架的青年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青年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正式的青年组织与非正式 的青年组织是其中一种划分方法正式青年组织正式青年组织有完备的章程和制度,组织成员稳定、组织原 则明确,组织结构严密,成员有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因而具有目的性、正规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一些体现官方色彩和为政治服务的正式青年组织由于经费充足、人员稳定、政府扶植力度大, 而使得本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功能不断完善并拓展,参与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组织体系也 取得更大程度的发展,其本身的青年组织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他们在青年组织中占据 主导地位,发挥着先锋模范和主力军的作用在我国主要有共青团组织和青联组织等另外, 还有一些由社区或企事业单位组织的青年组织,比如社区青年志愿组织或企业青年突击队等 非正式青年组织,非正式青年组织,相对于正式青年组织而言,是指那些由青年人自发组成、结构比较松散、且 不具有“官方”色彩道德组织非正式青年组织无完备的章程和制度,组织成员不稳定,组织 原则不明确,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组织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不确定,因而具有自发性、内聚性和 不稳定性等特点。
这些青年组织主要为一些青年自组织,是基于青年共同偏好建立起来的,他 们主要依托网络聚会交友、践行公益、参与社会事务、活动充满创意,组织日益壮大这些青 年自组织充分体现了青年的社会性、发展性,以及青年参与社会生活将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 程因为青年自组织主要集中在新型交友聚会、时尚运动、社会公益行动等领域,因此,这些 领域也成为观测青年流行文化的重要标志非正式青年组织是正式青年组织的一种补充形式, 他们与正式青年组织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广大青年成员的聪明才智,在促进社会前 进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并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汶川地震后,青年组织用自 己的行动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对社会的责任由于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和组织成员不同表现 出了不同的特点 应急响应差异分析:应急响应差异分析: 1、响应速度上,青年自组织相应迅速响应速度上,青年自组织相应迅速由于非正式青年组织具有自发性强的特点,青年人在正 式青年组织之外,情感相投,或出于交往相通,自动地聚集到一起,自然形成各种非正式青年 组织它不像正式青年组织那样有领导、有目的、有计划,而是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因此地震 以后,舆论相对开放,政治环境也相对松动,非正式青年组织获得了较可作为的空间,他们将 自身定位为协助政府救灾的辅助者,采取与政府合作的路线,以获得政府的支持,使非正式青 年组织获得了可以施展的平台。
在震灾中,非正式青年反应相当迅速,不满于正式青年组织,在某些方面还快于青年组织 5.12 当天就有普通的青年在南京、上海、杭州三地,通过和网络方式联系各地青年,由志 同道合的人挑头组织起了一个“江浙沪援助四川地震灾害青年志愿者临时办公室” ,统筹组织江 浙沪经济较为发达的三地青年志愿者和社会有志之士进行募捐、抗灾的行动,并以最快的速度 进入灾区实施救灾工作 2、救灾方式上,正式青年组织统一有序,而青年自组织灵活多变救灾方式上,正式青年组织统一有序,而青年自组织灵活多变正式青年组织是在各级党委 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一般是按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活 动他们能提供的服务通常都是统一的例如,按党委政府的安排组织青年团员进行募捐,缴 纳特殊的团费,在各级团组织的组织下,向灾区人民表达深切的哀思,动员群众为灾区捐款捐 物所有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井然有序地进行5.12 地震发生后,非正式组织在整个救援过程中 飞,采取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在正式青年组织之外,由个别骨干青年自发地组织青年志 愿者,迅速组建起青年突击队等组织,并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灾区现场开展应急活动他们由十 人或者几十人组成一些救援小分队奔赴灾区进行现场救援,承担物资搬运、伤员转移等工作。
还有一些青年志愿者自愿发动组织或通过情感联络部分青年向灾区人民鲜血,有组建小组积极 传播灾区信息 从上面可以看出,正式青年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救援工作, 提供统一的服务,整个救援工作井然有序而非正式青年组织, ,则是自发地由少数志同道合青 年组建的零时性的组织因而在救灾方式上可以以多种方式随时随地进行救灾救援活动可以 说非正式青年组织在 5.12 大地震中扮演了拾遗补缺角色,行动力也获得了锻炼和提升但受到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之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行动的效果相当有限有些 外地自行组织的志愿者进入灾区时,个别不法分子也混进了非正式青年组织赴灾区进行偷盗抢 活动,从而增加了当地政府维护社会治安的难度为此,在后来的救灾中,外地志愿组织必须 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后才能进入灾区在人员稳定、经费充足、物质保障、同时又有政府的大 力支持下,正式的青年组织在整个救援工作中可以说“要人有人,要物有物” ,只要是抗灾前方 需要的,他们都能做到倾力支持在地震发生后的整个救援活动到灾后重建 的整个过程中,以 共青团为核心的正式青年组织始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各种救援。
在得知灾区人员搜救紧 缺应急灯的消息后,福建等地团组织连夜调运了 500 台手摇应急灯发送至灾区;得知灾区雨具 短缺,浙江将价值 50 万的 5 万把雨伞紧急运往四川;共青团北京市委开展了“爱心航线”活动, 将广大青年和社会各界捐赠灾区的急需物资,每日通过一架波音 737—800 飞机从北京运抵四川; 包括灾后的重建和对灾区儿童、青少年进行的心理等,都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由青 年组织进行的而非正式青年组织是基于青年的共同兴趣爱好及情感相通而组建的,其组织成 员、组织结构、活动方式以及行为规范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规定和约束,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 响而有很大的变异性,或意见相左,或利益相悖,或人际关系不和谐,都能引起非正式组织聚 散或重新组合因此在执行各种任务时也就不能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而达到最大的应有效 果 救灾中青年组织危机响应的共同特点:救灾中青年组织危机响应的共同特点: 1、彰显出以社会参与和责任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彰显出以社会参与和责任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在这次人道主义救援中,迸发出中国人的 自主意识,社会责任感也不断成为一种内在的文化自觉青年组织发挥出其巨大的能量与作用 青年组织直接面对震灾,直接参与救灾,直接去承担抗灾救人的历史使命。
在余震不断,山崩 地裂、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时刻,青年一代冲锋陷阵在第一线作为民间力量的青年志愿组织, 充满着积极参与的人情,付出了坚定不移的救灾行动他们不分阶层、职业、地区和贫富,在 震灾来临之后,都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或出人或出力或出智慧,或捐钱、或维持秩序,或亲 临一线参加营救,在大灾难中现显示出了敢于承担、乐于奉献的责任意识 2、充当着社会动员的重要角色充当着社会动员的重要角色一个国家的社会组织程度和动员能力,是现代化程度的最重要 标志之一中国在改变积弱不振的努力中,长期把这种组织程度和动员能力直接等同为政府对 社会的组织程度和动员能力一个有机的现代社会,民间组织和国家组织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青年组织是一个国家最具旺盛生命力的团体,青年群体的社会动员能力在民间力量中显得尤为 突出,也对社会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次汶川大地震,除了正式组织的社会动员外, 众多的非正式青年组织积极参与其中,并对社会大众进行广泛的宣传,号召民众出钱出力这 次的青年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呈现的是一次大型的社会动员行动,它让灾区的情况及时传到每个 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国人心中次行动不仅激发了国人支援灾区重建的热情与决心,更能使公民 在这个国家找到一种社会纽带,即感受到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有密切的稳定联系。
3、加强与地区之间、国际间青年组织的联系,联手共同抗震救灾加强与地区之间、国际间青年组织的联系,联手共同抗震救灾组织协作理论的倡导者巴纳 德认为,个人必须协作因为作为个人,不仅受所处的活动环境限制,还受人的生物性质的限 制而克服个人这些局限的有效方法,则是通过采取相互合作的社会活动此次汶川大地震后, 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组织联合起来,迅速组成救援队伍,他们不分阶层、身份与地域,只 为一个共同的抗震救灾目的来自不同地方的同胞和海外侨胞以各种形式真切地表达着族群的 力量各级青年组织在资源动员、物资调配、信息传递、生命搜救、现场救援、心理、儿 童和老人关怀等各方面联合行动起来,有力地动员了社会资源这也再次证明:人作为一种群 体存在,人的发展载体具有社会性;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是不可能独立生存和发展的,都需要 相互支援和协作 4、重视与社会大众的契合这有两方面的具体表现重视与社会大众的契合这有两方面的具体表现首先,此次震灾发生后,青年组织开展的 活动更加注重从公众需求的角度出发,而非仅是政府指派的任务比如正式或非正式组织初期 开展的募捐活动,以及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应社会之急而策划的其次,青年组织在开展活 动时更加注意依靠来自社会公众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所依靠的人力资源,主 要是以来自“自下而上”报名的志愿者为主。
这表明,我国青年组织在自身定位上正在有意识地向民间化、社会化的方向努力这与出现在基层的因专业、志趣相似而形成的草根群体类青 年组织在发展方向上不谋而合因此,在此次震灾中,许多专业性的青年组织反应迅速,在一 些政府无法及时触及的村庄开展救援活动不少青年组织自主性强、活动独立、行动灵活如 青基会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公众的捐赠愿望,随即开展募捐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