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和六便士》的价值观冲突及其现实影响.docx
4页《月亮和六便士》的价值观冲突及其现实影响 内容摘要:文学是基于政治、经济之上的一种能够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的语言艺术它起着处世指南和人生教科书的作用既能如灯塔般照亮前行的道路,如警钟般使人于混沌迷茫中猛醒,也能起到曼陀罗花般的自我麻醉作用,令人满足于意淫的虚幻而不能自拔或者如同邪教般的洗脑,变身勇猛无畏,可悲可叹的扑火飞蛾 关键词:社会转型 价值冲突 自我意识 影响作用 一.《月亮与六便士》诞生的思想文化背景与内容简介 小说诞生的思想文化背景:小说写于20世纪初,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整个西方文化处于重要转型时期,新的文艺观强调人在现实中的生存,反思人作为理性存在的真实与虚妄,新旧文化交替矛盾融合同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动荡分化,贫富分化加剧,西方文明开始失落,人们陷入物欲带来的精神困境整个社会弥漫惶惑、绝望,悲观人们空虚、孤独、忧郁 主人公以画家高更为原型,职业为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拥有好的收入和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为此抛妻弃子,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拒绝了爱情和家庭,拒绝物质和欲望,一心追求心中之爱,他不停地流浪,不停地作画,最后来到了一个海岛,凄惨死去。
后来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其所有画作,什么也没有留下 二.《月亮和六便士》包含的价值冲突 1.“六便士”与“月亮”的冲突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虚幻与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都闪闪发亮,但本质却完全不同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也象征着人生目标与梦想的冲突 “满地都是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2.尼采式的强力意志和世俗的伦理主义(人道主义)之间的冲突 小说中,以高更为原型的斯特里克兰德是社会不可容忍的一员,他抛妻弃子,冷血刻薄,古怪自大,为追求内心丝毫不在乎他人感受这种尼采式的强力意志,无论从何角度都不为世俗所容社会如同谨慎运转的复杂仪器,一代又一代人恪守,不越雷池半步,才使它可以在极端危险中保持微妙的平衡斯特里克兰德属于其中粗制滥造的零件,他的存在,只会让仪器彻底向危险倒戈但他并不是罪犯,他恶魔似的秉性并不妨碍同样存在于体内的天才,这两者的强烈对照让人感到惊惧和震慑斯特里克兰德最后来到了南太平样的塔希提岛,在土著人中寻找艺术灵感百年之后,所有人都知道高更这位后印象派大师,他画中原始的生命力和裸女肆无忌惮的肉体成为他亦正亦邪气质最好的注脚。
三.小说对现阶段青年的价值观影响作用 1.我国现阶段社会价值观冲突表现: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多元化引发的社会分配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元化、社会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等等,都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加剧:一方面富有人数增加,出现中产阶级,另一方面贫困人口为数巨大,失业人数不断上升,富人和中产阶级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社会价值观影响越来越大,青年对各种不同甚至相悖的价值取向感觉无所适从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追求自我和道德义务、公德与私德等价值观的冲突让很多人处于困惑迷茫之中 西方价值观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它在促使自我意识觉醒的同时,也导致了自我的恶性膨胀,导致了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 利己主义的产生陷入自我中心主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不顾国家法纪与社会道德良序,私欲横流,为所欲为,甚至走向毁灭 四.结语 追求实现自我的道路需要追逐“月亮”、放弃“六便士”的雄心壮志和明确选择,需要突破世俗桎梏、抵制诱惑、甘守寂寞的坚强意志,同时也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合适的度,需要找对自我与社会的位置关系。
没有度的把握与控制,善可以变成恶,英雄可以变成恶魔,冲向奥林匹斯山也许是走向地狱,追求自我完善最终导致自我毁灭 参考文献 ①董学文.《文学的社会需求与教育功能》.光明日报.2000年2月3日 ②顾弘.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解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的主题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 ③赵琨.现代价值赋形:对《月亮和六便士》的一种解读《青年文学家》.2013(35)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