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级跳远技术分析和教学方法.ppt

4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86281832
  • 上传时间:2024-09-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13.02K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l三级跳远l技术分析l     和l教学方法1 学习目标    :   ll,掌握三级跳远的基本理论知识2,通过实践课学习,掌握三级跳远的基本技术和利用三级跳远锻炼身体的手段 3,攀握三级跳远的教学方法,具备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三级跳远教材的教学能力和课外三级跳远锻炼的指导能力2  •三级跳远技术的4个部分中.起跳是技术的重点.也是技术教学的重点.• 助跑与起跳结合是三级跳远项目技术的难点.也是技术教学的难点技术教学中应采取措施突破技术难点.3    l 三级跳远是人体经过快速助跑后,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所组成的连续3次向前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由于三级跳远要经历3次起跳,其中还要经历2次在坚硬的跑道上落地,对人体产生的震动较大,对支撑器官要求较高,因此,长期以来只是在男子中开展的项目直到1991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才决定将三级跳远列为女子比赛项目少 4  l 三级跳远不仅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竞技运动,同时也是田径运动中最为复杂的跳跃项目,在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动作结构的多样化演变成为今天的单脚跳——跨步跳——跳跃成绩也由首届现代奥运会的13。

      71米提高到现在的1829米,几乎每25年提高1.00米的速度飞速向前发展由于运动员在三级跳远中所做的努力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技术类型,1968年英国著名教练汤姆一麦克纳将三级跳远所占比例的不同,主要划分两种技术类型:一是高跳型(苏联技术):39%十30%十31%:平跳型(波兰技术):35%+29%+36%5   l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一海博士为避免造成混乱,将三级跳远技术定义为:如运动员单脚跳所占的百分比高于跳跃的百分比2%以上时,称为单脚跳为主的技术,否则为跳跃为主的技术, 如果两跳所占的百分比之差小于2%时,则称之为平衡式的三级跳远技术l 什么是最适宜的三级跳远技术呢?6 l 透过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阿赫恩.萨涅耶夫、康利、班克斯、爱德华兹等技术发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技术,同一时期的不同技术类型以及同一运动员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文献资料、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类比、综合分析,7 不同时期不同的三级跳远技术l 19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是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雏形期,人们对该项目技术特点及内在规律理解甚少,运动员基本上是根据自身的运动能力自由发挥。

      1911年阿赫思所创造的第一个世界记录15.52米时,第一跳只有3.50米仅占3跳的226%,第2跳与第3跳比例高达39.3%和38.1%(表1) 从1935年柏特卡创造15.78米世界纪录时,第2跳也仅占25.2%这个时期的三级跳远运动员多数把三级跳远中的3跳看成是3个分离的跳跃的动作,把重点放在第1跳与第3跳上,而把第2跳看成是过渡步因此,第2跳在3跳中所占比例甚少 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l 随着科学理论知识在体育领域的渗透,使三级跳远训练进一步系统化和科学化,人们对三级跳远的训练规律以及技术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前苏联运动员三级跳远在实现中逐步形成了高抬腿落地积极有力,双臂摆动等为特征的技术风格他们在训练实践中意识到了第2跳的重要性,把3跳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渐加大第2跳的比例, 1950年L.M谢尔巴科夫创造16.23米世界纪录时,第1跳比例占38,0%,第2跳也增加到29.5%,是属于典型的以单脚跳为主的技术,并把世界纪录提高到16米以上9 进入60年代后,l 以波兰教练员斯塔尔琴斯提出了新的技术与训练观点,认识到了速度在三级跳远中的重要性在3跳比例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1960年施密特首次突破了17米大关时的有关数据,第1跳所占的比例为35.2%,第3跳为35.35%,相对缩短第1跳的比例,使水平速度较多地保持到第3跳,从而增大第3跳比例,成为典型的平衡式三级跳远技术这一时期以单脚跳为主的技术,过多的强调第1跳的距离,使第1跳太高太远,水平速度损失较大,速度利用率严重降低,从而使第2跳的起跳难度加大,3跳节凑易受破坏平衡式技术虽然有不少优点,使当时的三级跳远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他只注重3跳比例,忽视助跑速度的利用和发挥,限制了第3跳的起跳速度与远度10 跨入70年代后、l 三级跳远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出现了以速度为基础的跳跃为主的新技术,这一时期以单脚跳为主的技术占统治地位1972年前苏联运动员萨涅耶夫以单脚跳为主的技术将世界纪录提高到17.44米,3跳比例为38.0%+28.0%+34.05%(6.63米+4.88米+5.95米)3年后巴西运动员奥利维拉以跳跃为主的这种最新技术,将记录提高到17.98米,提高了45厘米之多,并将此记录保持了10年之久,3跳比例为:34.0%+30.0%十36.0%(6.08米+5.37米十6.44米)。

      1985年,美国运动员班克斯同样以跳跃为主的技术将纪录提高了8厘米,达到17.97米,3跳比例为:35.2%+27.6%十37.2%(6.06米十5.22米十7.02米) 11 l 以速度为基础的跳跃为主的三级跳远技术,突出强调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减少水平速度损失,增大第3跳的起跳速度与远度,(见表1)12  表1  不同时期不同三级跳远技术的相关数据l年份 姓名 成绩m 各跳远度 各跳比例%1911 阿赫恩 15.52 6.1+3.5+5.92 39.3+22.6+38.11935 梅特卡夫 15.78 5.63+3.98+6.12 35.7+25.2+38.81950 达西尔瓦 16.00 5.92+4.64+5.44 37.+29.0+34.o1950 谢尔巴科 16.23 6.17+4.79+5.27 38.0+29.5+32.5 1960 施密特 17.03 5.99+5.02+6.02 35.2+29.5+35.31972 查里耶夫 17.44 6.63+4.88+5.95 38.+28.+34.01975 奥利维拉 17.89 6.08+5.37+6.44 34.+30.0+36.01985 班克兹 17.97 6.30+4.98+6.69 35.2+27.6+37.21995 爱德华兹 18.29 6.05+5.22+7.02 33.1+28.5+38.43.13 l 从表2中我们可看出:班克斯是以跳跃为主的三级跳远技术;康利与辛谱金斯是以单脚跳为主三级跳远技术,乔伊纳为平衡的三级跳远技术。

      单脚跳最远的是康利,他领先25厘米、26厘米在跨跳结束时,班克斯还落后于他们,康利这时领先班克斯达54厘米,但在跳跃段班克斯则以6.69米反超所有对手,并创造了世界纪录班克斯在跨跳和跳跃时速度损失最小,仅为8.4%和16.1%,而其他3名运动员除新谱金斯在跳跃时为13.85%小于班克斯外,都远远大于班克斯这充分说明以跳跃为主的三级跳远技术能将速度有效地保持到第2跳与第3跳,14 l1985年全美国田径锦标赛前4名运动员三级跳远相关数据l姓名 成 绩 各跳成绩 各跳比例%l 1 2 3 1 2 3 l 跃班克兹 17.97 6.32十4.98十6.69 35.2十27.6+37.2l 康利 17.78 6.61十5.19+5.98 37.2+29.2+33.6l 辛谱金兹 17.49 6.36+5.40+5.72 36.4+30.9+32.7 l 乔伊纳 17.58 6.25+5.39+5.94 35.5+30.7十33.815   l 同一运动员在不同时期三级跳远技术的有关数据 如表3康利在1983年跳出17.78米的一跳,第1跳6.61米,在3跳中所占比例为37.2%,第3跳为33.6%,属于以单脚跳为主的技术,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板前6—1米仅为10.50米/s,所占比例大增为38.0%;16 l爱德华兹在1993年17.44米的一跳也属于同一类型,速度的发挥受到限制,仅为10.40米/S。

      通过对技术的改变,减少第1跳所占的比例而增大第3跳比例,由以单脚跳为主的技术改为以跳跃为主的技术,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大为提高康利在1992年奥运会获得冠军得一跳18.17米(超风速),第1跳5.82米,所占比例仅为320%,第3跳6.90米,所占比例大增为38.0%,身体重心在板前6——1米的水平速度也提高到1110米%/s ,从表3 中看出爱德华兹将第1跳比例从37.38%降到33.10%,第3跳比例34.35%提高到38.40%.这一技术的改变,使他在板前6———1米的水平速度从1040m/3提高到10.90m/3,成绩从17.44米大增为18康利18.17米的一跳和爱德华兹创造的18.29米o17 4结论:l 以跳跃为主的三级跳远技术不仅有利于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发挥,而且能将速度有效地保持到第2跳与第3跳,是最适宜的三级跳远技术18 4参考文献:l[1]詹姆斯海博士(美国)詹姆斯博士谈三级跳远技巧闭田径,1996,320l[2]李秀云王级跳远速度——力量训练重要性[J1田径1997(5):U —[31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田径M]桂林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lK]朱凯,冯树勇从雅典世锦赛看现代三级跳远技术[J]田径,1998(10):18[51Ag超速度——平跳技术[J10田径1998(3):13l[刮毕红星爱德华兹成功的秘诀[J]田径1996(5):30[71中国田径协会,第一个突破18米大关的人——记三级跳远世界记录创造者爱德华兹阅1996(2)235[8]中国田径协会世界水平三级跳远的三跳比率[J1,田径,1987(5):45t91l米勒·海(美国)o最佳三级跳远技术[J]田径,1988(4):16[10]吴国生7从爱德华兹的技术风格谈王级跳远训练趋势[J]1998(4):18l[11]吴国生三级跳远技术类型分析[M3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l[12]毛兴海三级跳远技术发展及未来特征[J]田径,1995(5):2819  三级跳远的跳法曾经历过;l 跳步式”(单足跳十单足跳十跳跃)和“跨步式”(跨步跳十跨步跳十跳跃),现在的办法是19世纪在英国.发展起来的,开始三跳动作消极,连贯性差;三跳长的比例亦不合理历100多年的发展,现代三级跳远技术已朝着充分发挥助跑速度,三跳紧密衔接和尽量减少各跳中水平速度的损失,并根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确定三跳长度的比例关系和最佳节奏方向发展。

      20 三级跳远也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l 三级跳远不仅是一项竞技项目,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经常练习三级跳远能发展速度、下肢力量、弹跳力、灵敏等身体系质,提高人体支撑器官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三级跳远是我国中等以上各类学校男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材,21 第一节  三级跳远的技术      l 三级跳远是助跑后沿直线连续进行的3次跳跃第l跳(单足跳)须用起跳腿着地,第2跳(跨步跳)须用摆动腿着地,第3跳(跳跃)是用双脚落入沙坑(图14—1)在三级跳远过程中,由于从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在3次跳跃中不断降低,因而何在3次跳跃中减少水平速度的损耗和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就成为三级跳远技术的关键另外,维持好3跳中的身体平衡,寻找符合运动员个人特点的最佳3跳比例关系,也是三级跳远技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22 三级跳远的助跑距离l 一般为35-40m,跑18—20步由于中学生不具备运动员的身体系质和技术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助跑距离缩短些,通常全程助跑用8—12步l 良好的助跑技术表现为通过助跑能获得最快的速度并准确踏板,并且便身体处于起跳前的合理姿势,三级跳远的助跑技术与跳远的助跑技术本相同,但由于三级跳远的第一跳不像跳远那样强调获得一定的高度,因而在助跑的最后阶段步长和步频都没有明显变化,节奏稳定,身体重心比较平稳,23 三级跳远的第l跳l 是从起跳脚踏上起跳板开始至起跳腿的脚再次着地时止(图14—l①)o通常都是用有力的腿做起跳腿,整个过程包括起跳脚着板、身体重心移过垂直支撑点和蹬离起跳板。

      由于此阶段要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耗,因此,在助跑的最后1步,摆动腿积极有力地蹬地后,以快速的积极前摆动作使摆动腿尽快跟上起跳腿,并快速向前摆动,起跳腿以积极、然的动作踏向跳板着地前大腿抬得比平跑时稍低些,脚着地时要有明显快速积极的“扒地”动作着地点应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优秀运动员第l跳起跳腿的着地角度为66一7224 l 起跳腿着地后,因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的作用,膝关节被迫弯曲,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踩关节背屈,上体和骨盆应快速前移,同时摆舞动腿积极前摆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时,起跳腿应及时做蹬伸动作,同时摆动腿和两臂,迅速向前上方做大幅度的摆动,使身体向上伸展并蹬离地面起跳结束时的身体姿势是:上体正直,起跳腿的髋、膝、踝3关节充分蹬伸:摆动腿屈膝前摆高抬,同时抬头、挺胸,两臂摆起第l跳的蹬地角为6064,身体重心腾起角度为l6-18: 起跳离地后先成‘腾空步”姿势25 l 在保持一段“腾空步”后(在腾空距离的l/3处)摆动腿向下向后摆动,起跳腿屈膝高抬拾;小腿收紧,足跟靠近臀部:接着摆动腿后摆,起跳腿向前高抬,小肠自然下垂,完成换步动作,换步动作结束,起跳腿继续向前上方提拉,髋部积极前迭,开始准备着地进入第3跳,此时,摆动腿向后摆至最大幅度,换步动作应做到及时、连贯,若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下一跳。

      两臂的摆动要和跑的节奏相适应,上体保持正直,两臂以补偿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第2跳 (跨步跳)在第l跳的腾空尚未结束以前,就要准备开始第2跳(14—1②),26  l 当身体重心从最高点往下降的过程中,起跳腿应继续高抬,摆动腿继续后摆,以加大两大腿之间的夹角同时两臂摆到身体的侧后方,为着地后起跳做好准备接着起跳腿大腿主动积极下压,做一个先前,然后转为由前向下、向后的有力的扒地动作),此时摆动腿和两臂应有力地向前摆动为了避免落地时下放过分的弯曲缓冲,着地时应保持高重心,腿不能完全放松;膝部和大小腿的后群肌肉都要保持适度的紧张,上体保持正直;优秀运动员的着地角度为66一70起跳脚着地后,应及时屈膝、屈踝进行缓冲,以促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当身体重心移到接近支撑点上方时,摆动腿和两臂快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动,躯干向上伸展,起跳腿做快速有力的蹬伸动作在蹬离地面瞬间,起跳腿的髋、膝、踝3关节充分蹬伸,第2跳的蹬地角度为58-62度,重心腾起高度较低,腾起角度为13 27 l 第 2跳腾空后,运动员要保持较长时间的跨步姿势,这个过程中,摆动腿积极上提,上体前彻;起跳腿屈小腿向后摆动,使两大腿的夹角达到最大,在腾空距离的后1/3处时,摆动腿大腿带动髋部再一次向前上方做抬摆动作。

      接着摆动腿开始下落,准备着地进入第3跳l 第2跳的力是体重的20倍达1000多kg,摆动速度达1000度/秒多,速度达8m/秒多,28 第3跳(跳跃):l 经过第2跳,助跑获得起跳水平速度已明显下降因此,在第3跳中;要充分利用剩余的水平速度,尽可能地提高垂直速度,以获得较高、较远的身体重心腾空轨迹: 在第2跳即将结束时,摆动腿以大腿带劲小腿做主动积极的下压后扒动作准备着地,着地时,仍然保持高重心,与前2跳着地动作一样,着地腿不能完全放松,膝、踝部和大小腿的后群肌肉都要保持适度的紧张,接着起跳腿屈膝,屈踝进行缓冲;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准备起跳起跳时摆动腿和两臂快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积极伸腰和伸背,起跳结束瞬间,起跳腿的髋、膝.踝3关节充分蹬伸,上体成稍前倾姿势;摆动腿和两臂高摆,第3跳的起跳角度和腾起角度都大予前两跳,分别60—65和16-18 29     l 在第3跳的腾空过程中,一般采用蹲踞式或挺身式空中动作,其技术与蹲踞式跳远或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基本相同 l 三级节奏应为x—x—x而不是x—x-x 30 三级跳远一般分为3种技术类型l1.高跳型 这种类型不仅第l跳跳得高而远,而且每一跳都跳得高,水平速度在着地过程中有较大的损耗,相对来说第3跳不很远。

      三跳的比例大约是38:29:33,采用这种技术类型的运动员要求有较强的腿部力量和弹跳力 31  2.平跳型    .l 这种类型第l跳重心轨迹平而低,向前性好;较好地保持了水平速度,三跳远度均匀三跳的比例关系大约是35:30:35,采用这种技术类型的运动员不仅要求速度快,而且要求有较强的快速起员的能力,32  3.混合型       l 这种类型综合了前两种类型的优点第1跳快速有力,腾空高度虽不如高跳型高但仍然较高由于向前性好,三跳衔接紧密,着地过程中水平速度的损耗较少,因而使第3跳也能获得较大远度以高跳型为基础的混合型三跳比例约为37:29:34,以平跳型为基础的混合型三跳比例约为34:30:36采用这种技术类型的运动员要求有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33  (二)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关系l 在三级跳远中,各跳距离能反映出运动员水平速度的分配和三跳用力程度. 由于第l跳是在高速助跑的情况下起跳的,虽然腾起角度不大,但跳的距离是三跳中最长的一跳;第2跳时,水平速度已有所下降,同时还要做最后一跳的准备,尽管要努力加大第2跳的距离,但客观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三跳中它是距离最短的一跳。

      l 第3跳时,虽然水平速度已经有了很大上但它可以充分利用剩余的水平速度和合理地加大垂直速度;加之两腿在落地前积极做前伸动作,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这一跳短于第1跳,但又长于第2跳运动员的三跳一般都呈此比例关系34 第二节   三级跳远的教学l 三级跳远技术教学,应抓住三跳之间的紧密衔接和尽量减少各跳水平速度的损失这一关键,以完整练习法为主,并把完整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控制好前两跳的高度同时,还应把学习、掌握三级跳远技术和发展速度、下肢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5  一.三级跳远技术教学步骤与方法    l1.使学生了解三级跳远的一般知识 l 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三级跳远的一般知识,提出学习三级跳远技术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习和初步掌握三级跳远技术 ( 1)结合示范(或通过图片及电化教学手段)讲解三级跳远技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了解三级跳远技术的要求、方法和要领36 (2)立定三级跳远练习l(2.1)两脚平行开立,间隔约l0一20 cm,两腿弯曲,两臂伸直于体后,起跳腿弯曲立于地面,主动腿弯曲悬于体后(不着地),上体前倾,两臂直伸于体后。

      然后起跳腿用力蹬地,摆动腿和两臂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动作迅速前摆,起跳后完成第1跳、第2跳和第3跳动作.通过上述练习,使学生体会和掌握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 ’37  l(3)上2-3步的三级跳远练习l(4)助跑4—8步的三级跳远练习 做练习4时,应先丈量助跑步点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三级跳远技术38  3.改进和完善三级跳远技术l改进和完善三级跳远技术,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抓住以下3个环节,采用相应的手段进行练习: 3.1.助跑与第l跳起跳相结合l 3.2.第l跳与第2跳相结合和第2跳技术 3.3.第2跳与第3:跳相结合和第3跳技术, 可采用分解练习法,也可以来用设障碍物或画标记点的方法并与完整练习法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改进和完善三级跳远技术的目的 ·39  4.巩固和提高三级跳远技术l 4.1.丈量全程助跑步点,进行全程助跑的三级跳远,全面巩固和提高技术 4.2.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手段,巩固和提高各技术环节的技术 4.3.进行三级跳远的技术评定 4.4.组织三级跳远的教学比赛 · . 40 运用三级跳远锻炼身体   l 由于三级跳远是使身体连续越过水平障碍的跳跃项目,因此,在利用三级跳远来锻炼身体时,除了运用三级跳远项目本身外,还可以根据三级跳远的项目特点,引申出一些使身体连续越过水平陈碍的跳跃练习和动作,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

      41  利用三级跳远锻炼身体的手段如下:l 1.高姿势双腿连续向前跳 l 2.低姿势双腿连续向前跳(蛙跳) 3.连续做左、右腿的单腿向前跳 4,跨步跳 5,立定三级跳远 6.双腿或单腿三级跳深设置3个相距lm左右的跳箱盖,练习者用双腿或单腿连续做跳上一跳下跳箱盖的练习(图14—2) 7.多级跳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右腿做2次单腿跳一1次跨步跳一左腿做2次单腿跳一1次跨步跳,连续进行多次 8.急行三级跳远; 采用上述练习锻炼身体时,要根据锻炼者个体的实际情况确定运动负荷(跳的步数和组数),要掌握正确的跳跃方法,并且要循序渐进地逐渐提高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为了提高锻炼者的兴趣和提高负荷强度,还可以采用“看你跳多远?”和“看谁跳得远?’’等游戏和比赛为了避免发生伤害事故,锻炼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做好下肢关节、韧带肌肉的准备活动 42 中学三级跳远教材教法提示    l 三级跳远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男生学习的教材,中学三级跳远的教法提示如下: 第一,三级跳远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下肢负担较重,比跳远的锻炼价值更高的田径项目。

      立定三级跳远是三级跳远技术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重视立定三级跳远的教学通过立定三级跳远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三级跳远的动作形式和结构,并通过多种连续越过水平障碍的跳跃练习(如单足跳;双腿跳和跨步跳等)来发展跳跃能力和增强下肢力量,为学习急行三级跳远打下良好的技术和身体素质基础43     l 第二,无论是立定三级跳远教学,还是急行三级跳远教学,都首先应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要领,把握好动作的空间特征因此,急行三级跳远教学开始时,应以3—4步的短距离助跑进行练习,助跑的速度应适当慢一些,强调掌握正确的技术由于全程助跑三级跳远的生理负荷较大,下肢局部负担较重,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程助跑的完整技术练习不宜安排过多主要应通过短程和中程助跑,强度适中的三级跳远练习去掌握和提高各跳的技术44     l 第三,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掌握三跳之间的衔接技术和三跳距离正确的比例关系与节奏为了使三跳能紧密衔接,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好前两跳的高度为了确定正确的三跳距离比例关系,可用画标记和置标志物的方法 第四,在三级跳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错误动作。

      如助跑紧张、步点不准和路线不直,第l跳过高或跳不起来,第1跳腾空换步过早或过晚,第2跳、第3跳跳不起来,三跳的衔接和节奏不好等然后采取措施,及时纠正45  l 第五,为了完成锻炼学生身体的任务,必须解决由于三级跳远练习受沙坑条件的限制,难以提高练习密度的矛盾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学会技术和多种不受沙坑条件限制的连续越过水平障碍的跳跃练习密切结合起来,以提高练习密度 练习难易程度要结合学生实际,运动负荷要贯彻循序渐进和逐步提高的原则 第六.由于三级跳远需经3次起跳,并且有2次在坚硬的跑道上落地,下肢负担较重,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另外,助跑道要平整,沙坑要松软,由起跳板到沙坑的距离要符合学生实际,以防止发生伤害事故4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