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巧用“木桶理论”进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docx
16页巧用“木桶理论”进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第一篇:巧用“木桶理论”进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 巧用“木桶理论”进行班级管理 班主任如何将“短板”变成“长板”,使“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首先,要善于认识“长短”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 如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等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其次,要善于“短中见长”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从而形成“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 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有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班主任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再次,要善于弥补“短”处 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常常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对文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多做个别;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 这里班主任要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即爱的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最后,要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 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班主任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在班级这个群体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先进的学生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学生;后进的学生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先进的学生接近,另一方面,对先进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要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 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综上可知,只要班主任正确地对待学生中的“长”和“短”,切实做好补“短”工作,班级这个“木桶”就会增大容量,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就会实现 第二篇:巧用合作小组进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 巧用合作小组进行班级管理 杨振宁博士说:“中国的教育太重视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常州路小学每个班级都科学设置合作小组。
合理组建小组,分层培养组员,是搞好合作学习的前提我们根据学生的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人合作小组,确定小组学习任务,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互动互助互促,平等参入 一、组长名字命名小组制 我班的小组,都是用组长的名字命名的如:子凡组,峻基组、小涵组等组长的名字命名小组法,既增强了组长的责任感,又拉近了生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提起组长的名字,就仿佛在谈论一个老朋友一样亲切,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找到自信,从而全面健康地展示在公众面前,有力地展示出“生生合作,共有一家”的魅力 二、小组循环日记 写日记曾经是很多同学头疼的作业但是自从我们的日记长了“翅膀”,循环在同学之间,我们就有了无穷的灵感空间,开启了明丽的思维天窗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本共用的日记本——合作小组循环日记每天由小组的甲同学写一篇日记,第二天乙同学拿过接力棒,批阅、评议甲同学的日记,并写下自己的日记这样循环往复,每组四人,人人都写循环日记,每个人都扮演和评者的双重角色这样你写我评,我写他评,写而不厌,评而不倦,喜忧共享。
一本小小的循环日记,把我们的合作精神体现的一览无余 三、班级循环日志 全班同学轮流担任班里的值日小卫士,并把值日一天的纪律、卫生、学习、出勤、好人好事等记录下来,同时写下当小卫士一天的感想和收获这本日记,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我们班级的成长记录,忠实地记载下我们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思经常翻阅这本日记,让孩子不断重温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刻修正自己的行为也正是这本日记,让学生之间真正畅通了交流车道,实现了零距离沟通 四、小组捆绑式评价 根据学生的平日表现情况,进行积分制除平时的作业、、卫生、纪律等方面外,还经常组织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文诵读、谈天说地十分钟、朗诵、演讲、环境识字、手抄报、数学日记、剪报、配画文、编撰的书等比赛活动,优胜的小组加分奖励小组四人同进退,一人扣分四人同扣,使大家在各方面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合作成长无形中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格局 巧用合作小组进行班级管理,使学生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合作,更学会了做人 第三篇:巧用“激励”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班级管理 巧用“激励”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文/沈勇 何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
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它似催化剂,使优秀者更为完善,使自卑者自强,使盲目者清醒,使整个班集体进取向上,团结进步管理心理学认为:通过激励管理班级,可以巧妙地给学生造成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认同感,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自我教育,提高班级管理效果激励着重从正面去肯定、激发人的动机和行为,是班级管理中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语)班主任如果能恰当适时的运用激励手段,对班级管理能够产生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构建激励机制的实质和意义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因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而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而,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语)运用激励艺术进行班级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或措施,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来调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合理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可以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激励机制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因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激励机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完善了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促进了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能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充满勃勃生机,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 二、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实施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把握住教育时机,区别不同的对象,运用恰当的激励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同伴卓越的表现中,汲取营养,接受强有力的正向刺激,去寻求更高更新的目标,从而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坚实有效的激励效应激励机制的实施主要有以下 几种方法: 1.需要激励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因而需要激励在激励机制中是第一个要素据多年的观察研究,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来激发其积极性。
a.归属需要 学生总是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如班、组的归属,这没有激励作用;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则要经过主观努力,如团、队组织的归属,某些活动小组的归属,这就具有了激励作用我带的班上的许多同学喜欢参加兴趣小组,如:计算机兴趣小组、科技制作、乐队演奏、学校艺术团等团体,活动效果较好,许多同学在国家级、市级比赛中获奖我把学生证书的复印件贴在墙壁上,学生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快乐因之许多学生申请加入,于是,我就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参加活动小组的前提条件,从而激发了成员全方位努力的积极性,个个品学兼优 b.情感需要 学生情感需要一般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喜爱,一是希望得到同学的温暖和友谊这两个方面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极大地焕发学生的积极性我班上的一名女生家庭困难,师生一起不仅在精神上给予极大的安慰扶助,还自动开展了“互助小组”,每天把一些废纸、塑料瓶、等收集起来,为这名女生交学费捐赠仪式上,同学们都很受感动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成为无穷的激励力量,使这名女生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可喜的成绩 c.自尊需要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敏感很强烈的。
我们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d.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是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推动着学生奋发努力每个学生都有成就需要,但强弱不同 ,因而推动力大小不同心理学家洛厄尔以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表明,成就需要强的被试,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而成就需要弱的被试进步就不明显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成就需要我班上有个学生各方面原来不错,却一度全面滑坡经谈心了解到他的思想根源是:反正我也到不了上游,就这样了我深入浅出地给他讲了人的大脑用进废退、人的学业不进则退的道理,最后说,你就“哪样”了?你究意该哪样,全看你自己了!这样强化了他的成就需要,他又拼搏向上了,被同学们评为阶段性拼搏状态最佳者之一,学业成绩也大幅度上升 e.发展需要 马斯洛说,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学生而言,还是称为“发展需要”为妥因为他们尚未成人,其全部行为活动的意义在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这种需要,他们都希望在集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不断成长这正是班级管理者可以最广泛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根源我在班上每学期开展“精英评选”活动,评出诚信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