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性新兴企业董事会与研发投资相关性研究.docx
19页战略性新兴企业董事会与研发投资相关性研究 尚洪涛+昝星灼【Summary】 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活动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而董事会在制定公司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文章利用2010—2012年的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数据,以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为因变量,以董事会规模、战略委员会设置、董事技术背景等董事会特征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战略委员会设置与研发投资正相关,董事学历和技术背景对研发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而两职合一对研发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Keys】 战略性新兴; 董事会; 研发投资F124.3 :A :1004-5937(2014)09-0049-05一、引言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七个子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投资决策是战略性新兴企业财务活动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公司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有着重大影响,并且影响着公司未来的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对公司的投资行为有重大影响,结构合理且运行良好的董事会应当以公司的长远发展为主旨,更加关注公司成长战略的科学决策。
本文通过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董事会特征与研发投资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有利于完善企业的董事会结构,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及投资行为,为今后的研发投资政策和管理提供参考,并使企业认识到研发活动创造的价值所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现状与评述目前国内外基于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比例、董事个人特征三个方面一)董事会规模与研发投资的关系部分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研发投入越大赵立韦(2012)以2007—2010年披露研发信息的制造业、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董事会特征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刘小元、李永壮(2012)基于中国创业板企业的数据,从企业内外部视角实证检验了董事会、资源约束和创新环境对创业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与创业企业研发强度显著正相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研发投入负相关或没有直接关系Lipton和Lorsch(利普顿、洛尔施,1992)认为,当董事会的规模超过10人时,因协调和沟通所带来的损失会超过因人数增加所带来的收益,董事会效率降低,也更容易被公司经理控制。
而周杰,薛有志(2008)却发现,在股东单位任职的董事通过其积极的监督以及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对研发投入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董事会规模与研发投入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二)独立董事与研发投资的关系现有研究多数认为独立董事机制促进了企业研发投资冯根福和温军(2008)通过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高于独立董事比例较低的企业高楠(2012)以2006—2008年披露了研发投入的180个家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董事会独立性对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控制性家族的现金流权与公司的研发投资显著正相关然而,有的学者认为独立董事机制抑制了企业研发投入Hoskisson(哈斯基森,2002)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独立董事由于受到时间、精力等因素的约束,对公司内部信息匮乏,很难看出管理者行为所带来的长期效应,因此外部独立董事抑制了研发的投入,而内部董事促进了研发的投入何强、陈松(2009)以2004—2007年披露研发投入的79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观察值研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与研发投入的关系,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会弱化执行董事之间在研发战略决策及监督管理层执行研发活动的知识协同效应,导致研发投入减小。
三)董事个人特征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董事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大Dalziel(达尔齐尔,2011)等将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相结合,认为董事会的人力和社会资本是董事会参与战略决策的先决条件周建、任尚华、金媛媛等(2012)从董事会社会资本与董事会人力资本两个方面探讨董事会资本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受教育程度、董事会职业背景、董事会团队异质性、董事会间联系以及董事会的政治资源与企业研发投资支出正相关有研究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情况能够减小信息不对称,促进研发投入,例如孙维峰(2013)利用2009—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助于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协调沟通,从而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研发支出但是,Hill和Snell(希尔、斯奈尔,1988)认为两职兼任容易产生管理层主宰董事会的现象,使董事会失去监督效果四)文献评述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针对董事会特征与研发投资相关性的研究内容较繁杂,研究结论不一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传统的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等层面,而对于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设置和董事技术背景的研究比较有限,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研发投资。
本文立足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针对企业董事会特征和研发投资进行相关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探索董事会特征与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资的相关性,利用结论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投资提出基于公司董事会角度的建议,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投资以及后续运营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三、实证分析(一)实证研究设计1.研究假设董事会规模是指董事会的成员总人数、董事会规模不同的企业,往往其研发投入也有一定差异董事会规模过小,将导致董事会缺少有效处理信息和作出决策的人才,这将导致董事会不得不利用财务控制和更加便利的短期绩效目标来监督管理者,从而使企业忽视了内部技术创新活动而相应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Xie等(谢,2003)认为,董事会规模的扩充,可汲取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发挥正面的监督效果本文认为,公司董事会的人数越多,监控的效力也就越大,研发投资决策与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数较多的董事会不仅能够从战略角度作出更为合理和完善的研发投资决策,并且能够综合考虑降低投资决策风险的措施,而这种风险的降低正是来自于董事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不同专业背景、社会经历和决策能力的人才发表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使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活动相对稳妥。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董事会规模与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资正相关独立董事制度是为防范风险、增加投资决策理性、保护股东权益所制定的强制性制度,我国上市公司必须有一定比例和数量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由于其具有内部董事所不具备的专业性而被引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中,参与重大决策的评估和制定以及为企业经营提供咨询和意见具体到技术研发决策上,独立董事能够客观、理性地引导创新资源的投资和配置,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Berrone(贝罗恩,2005)认为独立董事能发挥其对内部董事的监督作用,降低内部董事的短视倾向,从而作出对公司有利的长远决策本文认为,独立董事为企业带来了科学决策所需的专业知识,强化了董事之间的知识互补,有利于董事会在研发投资决策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的处理和不同意见的吸收,能够对研发投资项目作出更为客观和科学的判断此外,独立董事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董事会的监督职能,防止董事会和经营者作出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2:独立董事比例与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资正相关企业的董事会一般下设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等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战略委员会的影响。
牛建波和刘绪光(2008)的研究显示设立战略委员会能够带来显著的公司治理溢价本文认为,战略委员会的设置首先是以企业的战略性发展为初衷的,不仅在董事会治理的传统方面强化了董事职能分工,为研发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提供了保障机制,同时明确了董事会成员在企业研发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杜绝董事会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提高了董事会运行效率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3:战略委员会的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资正相关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虽然能够克服两者的角色矛盾和冲突,提高企业创新的自由度,但两者兼任也对企业的研发投资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兼任会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当董事长由于自身存在着专业技术、决策能力不足,或是思维方式僵化、决策随意化等问题,会导致决策失误,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同时,Sander(桑德,1998)认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兼任将会限制董事会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阻碍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兼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亨利·福特,拒绝创新而坚持错误决策,导致福特汽车公司损失惨重本文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兼任将导致企业决策权力的过分集中,弱化董事会对经营者的制约,企业将陷入决策随意化带来的困境。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4:两职合一与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资负相关董事的学历高低是衡量董事会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重要指标董事整体学历水平越高,董事会总体的人力资本存量也就越大拥有高学历的董事会不仅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且在面临高度不确定的研发决策时,能够在心理上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正规的学历教育不仅成就了董事训练有素的学习能力,能够迅速高效地汲取新知识新技术,而且提高了董事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了董事的企业家才能,即抓住机会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Tihanyi(蒂豪尼,2001)的研究显示团队成员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团队获得的有效信息相应就越多,越有利于企业的战略选择本文认为,董事的高学历在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投资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拥有较高学历的董事会能够充分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能够处理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后续问题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5:董事学历与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资正相关董事会作为企业的高层决策团队,其功效是由包括团队成员的知识和经验在内的解决科学决策问题所需要的资源决定的董事会成员具有财务、法律、投资、金融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背景,才能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专长梁能(2000)认为每位董事至少能够在某个领域来贡献其所掌握的知识、阅历和技能,这样董事会知识结构互补性将会有所增强,董事会运行效率也会同时提高。
本文立足于战略性新兴企业这一平台,董事会对于技术研发的作用将着眼于董事是否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背景在具有一定的专业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情况下,董事会能够较直观地获取该领域的信息,从而为董事会制定决策提供一个技术性的导向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6:具有技术背景的董事与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资正相关2.指标选取本文选取研发投入强度为因变量,代表企业董事会特征的指标为自变量此外,企业的规模大小也影响着研发投资,大规模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和对抗风险的能力也更强,而小企业具有反应灵活、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可能在研发创新上出现惰性,部分企业也会因新产品带来的收益而加大研发力度;企业的负债水平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能力克服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充足的资金进行研发活动,因此,本文还选取了代表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力、资本结构的控制变量具体指标和计算方法见表13.模型构建本文采用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企业董事会特征与研发投入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将对有关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RD = 0 + 1SBD + 2PID + 3SPC + 4LPS + 5DE+6DT+7SIZE+8PMC+9DEBT+其中,RD代表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SBD为董事会规模;PID为独立董事占董事总人数的比例;SPC为战略委员会设置;L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