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文化发展分析.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0553572
  • 上传时间:2022-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文化发展分析=“news_bd”>   大别山地区是抗战时期全国的抗日大后方之一其中, 皖西地区是这一时期大别山区的核心区域,不仅是安徽省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而且文化发展迅猛,成为了安徽省的抗战文化中心,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梳理抗战时期大别山地区文化发展脉络及其规律,具有价值   一、大别山文化的缘起   一般而言, 皖西地区指安徽西部大别山山区,当前特指一市五县,即六安市与下辖的霍山县、舒城县、寿县、霍邱县、金寨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按照中共中央指示,7 月中旬,坚持在大别山区开展革命斗争的红二十八军和皖鄂边特委,于7 月中旬主动同以卫立煌为首的国民党豫鄂皖边区当局进行谈判,最终于当月下旬达成停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区域性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8年初,即南京沦陷后不久,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由安庆迁到大别山门户六安,不久又迁至金家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被任命为安徽省主席与此同时,张劲夫等一批干部受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派遣,也从武汉来到六安,成立了中共安徽省工委,随后相继成立了一批中心县委和县委,中共的组织系统得到恢复和发展。

      1938 年 2 月 23 日,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 代理省主席张义纯任主任委员,七君子之一章乃器担任秘书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安徽左派省党部主要成员朱蕴山、光明甫、沈子修、常恒芳等爱国进步人士, 皆为省动委会各部门的负责人,一大批富有爱国热情的开明绅士、政界名流成为该组织成员 为了使动委会真正成为中共影响下的、能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群众性政治组织,中共不失时机地选派一大批干部到动委会工作 中共安徽省工委宣传部长张劲夫以省动委会组织部主任干事的公开合法身份,与副部长周新民等共产党员主管人事工作 在省动委会中成立了中共地下支部及各部党小组,均直接与张劲夫联系 为了开展县以下的抗日动员工作,避免和排除各地行政官员、土豪劣绅对抗日动员工作的敷衍,经中共地下组织提名,由省动委会委派各县动委会指导员和工作团长, 组建了 40 多个直属工作团、30 多个委托工作团和妇战团、 少宣团分赴各地,成立了安徽江北各县及一些区、镇动委会,并在屯溪设立省动委会皖南办事处,形成独立的动员系统 此外,这一时期六安还有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 江都文化界战地服务团、北平救亡服务团、留学学生抗日救亡团等抗日团体。

      他们分赴各地开展抗日宣传动员活动,组织工、农、青、妇、商、学、僧等各类抗敌协会,使抗日民主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一时间,政界党派和社会名流荟萃六安,皖西地区成为了安徽省暨大别山区的抗日活动中心, 以及政治、文化中心   大批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到来,成为抗战时期皖西地区各类文化活动日益活跃的主要原因 全面抗战爆发后, 广大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迅速行动起来,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 他们发出到前线去,到内地去,深入人民群众的号召,进行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外地求学皖西籍学生陆续回到家乡,自发开展抗日救亡文化宣传活动此外,还有大批外地学生和文化团体来到皖西地区 例如,1937 年 10 月至 1938年初,先后有外地 10 几个青年抗日救亡工作团、服务团来到舒城 其中, 在舒城活动时期较长的有 6 个:(一)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团长柳乃夫,主要成员有李默予、曹奎、徐波(女)等;(二)上海留日学生救亡工作团(原名上海青年战时服务团),团长李竹平,副团长郝孑,主要成员有石雪书(女)、石竹、华兆江、侯枫、董启翔(女)等;(三)安庆学生工作团,团长刘丹;(四)扬州江都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流亡宣传团,团长卞瑾,副团长江上青,主要成员有陈素、莫璞等;(五)北平救亡工作团;(六)广西青年学生工作团。

      上述团体共 100 多人,均是知识分子   这一时期国际友人也纷纷来到皖西地区,如美国进步作家、 著名记者和社会活动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女士、日本民主人士石锦昭子等,他们积极参加皖西的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抗战时期皖西地区的文化发展 例如,史沫特莱女士参观了妇女洗衣社,为妇女问题研究会作了题为《世界妇女运动的动力》的演讲,还为妇工会创办的《妇女》月刊题词,阐述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的关系,赞扬战斗在大别山的妇女为了祖国的自由而贡献她们全部的心力; 石锦昭子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和妇女工作,她说:尽管我是个日本人,但我热爱中国人民 日本军国主义者丧尽天良悍然侵略中国,对中国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激起了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强烈谴责 我现在郑重宣布:坚决站在中国人民这一边,与中国人民一道反对日本侵略者!   二、大别山文化的主要内容   大别山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武装斗争,创建红色政权之一,也是开展文化等建设的最早尝试地之一 抗战时期,包括皖西地区在内的大别山区文化在前期苏区文化的基础之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文艺活动   苏区时期皖西地区就有中共组织的宣传队、俱乐部和剧团等。

      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徽动委会)成立后,积极支持各县组建文艺团体当时的文艺团体主要有寿县醒狮抗日话剧团,霍邱县救亡宣传团、青年抗日宣传队、青年剧社,霍山青年剧团 这些抗日文艺团体在宣传战重于兵力战的口号下,深入本区城乡开展抗日宣传,组织歌咏活动,向群众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 》等抗日歌曲 ;同时 ,开办民校 、识字班,办壁报、写标语、画漫画、街头演讲,排演《打杀汉奸》、《驱逐日寇》、《不当亡国奴》、《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自卫》、《打东洋》等戏剧一些艺术家还将山歌小调加以改编,用以宣传抗日救亡 例如,霍邱县的《十二个月调情》格调低级,后被改编为《十二个月抗战》(用原调), 以男女问答对唱的方式说明抗战的意义及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唤起人民抗战的信心与决心   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文艺活动也很活跃 例如,四支队除教唱抗日歌曲、编演抗日戏剧,还召开集会,发表演说,编写墙报,创办刊物,撰写文章,创作诗歌,绘制图画等活动外,还展出抗日胜利果实,组织群众观看在押的日军俘虏、缴获的枪支、弹药及军用品,破除日军不可战胜的迷信   妇女战地服务团是中共领导的一支文艺活动生力军。

      妇战团的成员都是一些不堪日寇侵凌的女学生,从沦陷区先后流亡到战时省会六安 当时,处于秘密状态的中共安徽省工委决定通过省动委会公开招收女青年,成立妇女战地服务团,培养妇女干部,组织广大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她们分成儿童、妇女、农民、工人四个小组,运用组织儿童识字班,召开妇女座谈会、进行家庭访问、教唱革命歌曲、演出戏剧等形式,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 据其中的成员回忆:   为了能让更多的群众看到我们的演出,从中受到教育,我们有时顶着炎炎的烈日,有时冒雨爬山涉水,到一些村上去演出 有的同志病了,还坚持演出 群众只要听说我们将要演戏,高兴得象办喜事似的,提前吃饭,扛着凳子,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来 往往我们还在化妆,演出地点的村头已经黑压压坐满了人   演出《打鬼子》等戏剧,团里没有男同志,我们就女扮男装,有的扮演成贫穷老汉,有的扮演成日本鬼子 每当我们演到日本鬼子杀我同胞,一批批难民携儿带女四处乞讨的悲惨情景时,群众中就会传来一片叹息声和啜泣声,当我们演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时,群众便和着歌声的拍节,跟着唱了起来,歌声震动了山谷,和松涛相呼应,沉静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

        (二)教育事业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皖西地区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是在苏区时期教育事业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苏区时期皖西地区教育主要是围绕军事斗争和开辟新区、组建苏维埃政权的需要,着重抓红军部队教育和干部教育,同时也开展了组织宣传群众的社会教育 这一时期皖西的普通教育主要是列宁小学,它面向工农子女. 是专门为根据地学龄儿童开办的普及文化知识教育的学校 列宁小学的任务是训练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新后代,并在苏维埃革命斗争中训练将来的共产主义建设者 列宁初级小学制 3 年,按照皖西苏区规定,7~1 2 岁的儿童都必须上列宁初级小学   抗战爆发前, 中共在皖西地区的根据地缩小了为了战争的需要, 中共在这一时期主要开展干部教育,学员多是原来的红军战士,其中大部分为贫农,其余的是工匠,其中大多数已经有了八年到十年的战斗经验 学员们的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一间大课堂里张贴着一大幌墙报,各个课堂里都悬挂着写有一边战斗,一边学习和巩固统一战线之类字样的标语牌 宿舍十分整洁,然而却是我见过的最简陋的宿舍 每一间房间里,沿着长向摆着两排搁在凳子上的木板,一头放着每个人的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 这种被子是由两层两码长的深蓝布制成的———无论冬夏都用它。

      床铺上方的木钉挂着每个人的步枪和子弹带,底下挂着书包 被子,书包、步枪和他们身上的制服,就是那些游击队员的全部私有财物   学习的资料主要有部队的报纸,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论战争的新阶段》和有关战略战术、军事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教科书,以及发的一些小册子,如《在伪军中的政治工作》、《对敌工作》、《日语入门》、《军事条令》、《军哥集》、《怎样写墙报》、《战时儿童教育》   李宗仁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时,鉴于许多学校已经内迁,只能因陋就简,开展普通教育 据载,安徽省教育厅在皖西山区设立 4 所省立临时中学,收容战区流亡学生就读 这 4 所学校是:省立第一临时中学,设在立煌县流波石童,由原凤阳县的省立 3 所学校(省立中学、省立女中、省立师范) 与滁州的省立中学为基础组成;省立第二临时中学,设在舒城(后迁晓天),由原合肥的省立 3 所学校为基础组成; 省立第三临时中学,设在宿松县城,由原怀宁县的省立 3 所学校为基础组成;省立第四临时中学,设在至德(今东至县),由原省立芜湖中学、省立芜湖女中与原宣城的省立 3 所学校组成4 所省立临中均设有中学部(高中与初中)与师范部,实行男女同校。

      上述学校均于 1938 年 3 月上旬开学另据美国民主人士艾格尼斯回忆:   我们一度来到一个树木葱茏的山谷,其中有由五所中学联合建立的一个以竹子和茅草构成的营房群有三个这样的中学集中点分别设置在这个省安全的偏僻地点,共有学生一万五千人日本人向汉口进军期间,一万七千名学生和三百名教员及家属已经迁往远在中国西部的内地 然而还有成千上万名学生留下来帮助军队、 游击队和人民,现在又能继续他们的学业了 在这个集中点里,学生和教员全都象士兵一样穿着粗糙的家织绿色土布制服,生活方式也和军人完全相同 没有地图,没有科学仪器,只有几种能够从西部远道运来或在立煌印刷的教利书,教员们几乎全凭记忆教课我以前在江南泾县附近已经见到过这样一个中学集中点,还有一个设在较远的安徽北部 这三处构成了正在敌后组织起来的新的行政和教育生活的文化核心 有些中学毕业生参加选拔考试合格后被送往西部,以公费生资格到高等院校学习,但是大多数学生都留下来成为这个省未来的各级领导人员此外, 国民党在皖西地区也开展了群众教育,主要是军事和政治训练 据艾格尼斯回忆:   在一个有代表性的小镇毛坦场 (有一万人口),我对这个省的当局正在改组的保甲制度作了一番概略的考察。

      我们一踏上这小镇的街道就遇到了五个学生,三个是姑娘,两个是男青年 他们都在省会一个新成立的军政训练班里受过训,刚从省会来到这里 有两位姑娘是这镇上的小学教员,另一位姑娘是附近一个村子的教员和村长 两位男青年负责对当地由五十名有武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