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设计(论文)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doc
20页提供各专业全套毕业论文试论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摘要: 国家是通过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宏观控制的 但我国原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WTO的 到来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木文阐述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 深层原因,分析了我国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 即建筑产品价格市场化文章还提出了工程价格机制改革所需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等,并探讨了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方法关键词:[••程造价管理体制价格机制定价权计价模式Abstract: In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that our country realize the control to cost of civil engineering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market economic and the coming of WTO the original system work ,so , itneeds a reform .The article raises further cause about our country^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reform and point out the key of our country^ cost of civil engineering works innovation is to innovale engineering cost system ,that is to say ,market decide the price of building produce・ It point out that engineering price system innovation depend to the internal conditions and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talks about the way to execute innovation.Key words: system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price system authority to pricing the type of price・我国是通过建立工程造价定额管理体制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
但随 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原有的一套工 程造价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重新建立一套工 程造价管理体制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 补,而是要有质的改进这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必须面临许多深层次 的问题,如:相应的市场大环境未成熟的条件下改革的尺度问题;工程 造价体制将如何改革以适应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等这些问题影响 着改革的方向和建筑市场微观主体的行为,也影响着改革的成败因此, 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1、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1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概念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指为了整个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正常进行,并取 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规定的一系列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 工作内容它明确了工程建设的有关各方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权限和任务,是工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工程造价进行 宏观管理的途径建立建全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对维持正常的工程建设秩 序有着非常重耍的意义1.2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1.2.1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表层原因建筑工程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价格的确定除遵循一般商品遵循 的经济规律外,还受到上层建筑意志,特殊政治状态的影响。
从这个意 义上讲,工程造价是国民经济的一种综合反映而几十年来,我国工程 造价的管理一直沿用的是苏联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与高度集中的产品 经济相适应的基木建设概预算定额制度,因此我们忽略了建筑工程是特 殊商品的特性,没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工程建设方面的价格管理, “承袭” 了苏联的生产资料“低价制”政策,并进一步片面化结果是, 我们确定的工程价格即不反映基本建设产品的价值,也不反映建设领域 的供应关系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带來工作上的失误50年代建立起來的工程建设 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它实际上是对工程造价实 行行政性的直接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造成的矛盾越來越多,不能有效控 制工程的造价,造成建设领域中政府投资项冃的“三超”、“三乱”现象 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对 其进行改革已成必然1.2.2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因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因可以说是“定价权”的归属 问题《价格法》中规定建筑工程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市场调节价是由 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市场调节价的定价主体是 经营者,形成途径是通过市场竞争而我国原有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中定 价权属于国家,这是与《价格法》相悖的。
建设工程招投标双方均有很 大的意见,作为工程的发包方,业主自己没有定价权,不能通过市场竞 争來选择自己理想中的承包商和承包价作为承包方的施工企业,不能 按照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自己的施工设备、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专长 来确定工、料、机的消耗量,不能按自己的采购优势来确定材料预算价 格,不能按照自己企业的管理水平来确定自己的费用开支,而都要按国 家规定的统一定额统一价格定价,自己企业的优势反映不到价格里去 这使两者控制工程造价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工程价格市场化的形 成I大I此,取消对建安工程的国家定价,把“定价权归还市场”的工程 造价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3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加入WTO后,我国建筑业将直接面对国外建筑业的挑战和竞争, 也将更多接触到国外的工程造价计价、报价模式和方法,不可避免的要 受到他们的影响,从中接受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经验,如改变国家定价 的模式,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更合理的分配资源等但是,在我 国H前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秩 序远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竞争还不足以形成合理的价格, 经济主体在市场经营中的行为也不规范,政府还要采取经济的、法规的、 行政的手段,对经营者的市场行为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
因此,当前工 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H标是要在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量定额的 基础上,遵循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政府宏观 调控的价格机制;企业依据政府和社会咨询机构提供的市场价格信息和 造价指数,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自主报价,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 行,形成统一、协调、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FI的, 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小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接 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1.4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一一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R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 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用价格信号來调节 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以协调供需关系的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 心,在市场经济环境里,只有借助价格机制的功能才能达到合理配置资 源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建筑工程一样要符合这个规律我们 对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就是为了让改革后的工程价格的形成符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要求I大I此,实行以“市场形成价格”为 H标的建筑产站价格机制改革,就成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核 心环节之一和必经之路2、价格机制改革所需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工程造价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开始,但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亟待解决。
其小最重要的就是建设工程各方在市场中的行为还不规范, 相应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大的社会经济环境还不成熟市 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改革起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是基于成熟的市场 经济环境为条件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准市场经济”(或曰“模拟市场经 济”)条件下,对大多数地区来说如果在这种市场并非真正存在或高度不 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就急于改革到位必然会出现价格机制失灵的现象,改 革成了 “夹生饭的改革”,最终使改革流于形式并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甚至成了给“内部人”以权力寻租的机会一个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早在 1984年就开始实行的招标投标制度,对此当时全国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丄 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己提出:“在城市各业中,建筑业可以首先进行全 行业的改革但是,时间过了十多年,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 至今大多数的招标投标活动仍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市场公平竞争的本质, 其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条件不成熟,比如市场运行中的约束 机制、价格形成机制、中介服务业不成熟和地方保护以及市场主体的非 独立性等以“市场形成建筑产品价格”为H标的改革也一样,需要相 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H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社会经济一系 列改革的推进和成效上,处于一种“十字路口状态”,就制约市场形成价 格的因素看:国金改革仍搁浅在“所有权”上;传统投资体制的两大支 柱——指令性投资计划和行政审批制度没有取消;政府还没有“退出”市 场;没有让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市场体系。
放开价”正式实施起 来还有很多问题本人觉得,这里关键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投资方、承 包方、中介和政府部门都真正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且行政权力 还大量介入并干预市场,让这种环境下的“市场”去形成的价格必然是 扭曲的、失真的,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不只在建筑行业,而是全社会的 因此,工程造价体制改革要想成功,首先就要改善相应的社会经济条件, 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解的几点看法:2.1建筑产品价格机制改革所需的内部条件2.1.1 WTO对我国工程计价模式的影响在我国即将加入 WTO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将面对国际和 国内两个市场,将面对更深层次的竞争我国正在进行的工程造价体制 改革不可避免的要考虑 WTO对其产生的影响及改革后的新体制是否被 WTO所接受因此,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如何迎合加入WTO的 大形势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WTO规则的根本FI的是解决各国市场准入问题,通过GATS的六条原 则和GPA的三条原则要求各国以关税减让或进口承诺方式开放市场这 种市场准入将促进各国尽快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系统,并遵守国际及经 济活动规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加入WTO后,对工程造价管理领 域而言,所受到的最大冲击将是工程的计价、定价模式。
H前,我国除 国际工程承包工程和合资工程是参照国际惯例和规则计算工程造价外, 绝大部分是按国内的工程定额计价、定价的入世”后现行的工程计价、 定价模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 WTO是通过一种什么机制来使我们接受国际惯例呢?按说工 程造价领域里的国际国际惯例是一种软约束,并没有强制力,据考察, 世界各国的计价、定价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即WTO并不能强制我们接受 当今世界上美、英、德、□四大工程计价模式中任何一种模式但是WTO 却能通过《服务贸易协定》(GATS)打开我国的建筑市场及其工程造价咨 询服务市场,大量外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和建筑承包企业或工程 造价咨询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以其先进、优质、高效服务与我国业主、 设计、施工企业竞争,并以其惯用的计价模式來示范影响我们若我国 的有关规定(不包括法律)限制此类竞争的话,他们将会通过WTO的磋 商与仲裁申诉并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因此,我们在对工程造价、计价、 定价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国外工程造价管理 模式的特点对一些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做法应积极推广,如工程量清单 报价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