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本阅读对患病儿童情绪社会性的影响研究.docx
21页绘本阅读对患病儿童情绪社会性的影响研究 杜立婕 翟松[Summary]阅读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旨在将阅读与治疗相结合,通过阅读文本为阅读者带来思考与改变随着我国对阅读治疗的引入与发展,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阅读疗法应用于临床中为了更好地探索阅读治疗的效用,本文选择了阅读材料之一的绘本,将“绘本阅读”用于干预住院患儿情绪社会性的研究中本文的研究对象为Y医院 2-3 岁白血病住院患儿,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前,分别对实验组及控制组的对象进行前测,随后运用绘本阅读疗法对实验组成员进行干预,干预次数为6次,对控制组成员不进行干预,最终在干预结束一周后同时对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员进行后测,并将后测与前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从研究结果分析来看,实验组患儿的情绪社会性在外显域、内隐域、失调域、能力域这四方面部分指标有较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能力域的依从性与亲社会的同伴关系方面本文对绘本阅读疗法在临床的作用进行了一次验证,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儿童医务社会工作提供了实务经验[关 键 词]绘本 閱读疗法 患病儿童 情绪社会性 医务社会工作[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博士后基金第60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城市移民的宗教信仰与社会适应:基于上海的田野研究”(2016M600293)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佛教社会工作研究”(13CZJ02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杜立婕,女,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社会工作、宗教社会福利;翟松,女,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C916 []A []1008-7672(2018)05-0053-12一、 研究背景:阅读疗法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阅读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旨在将阅读与治疗相结合,通过阅读文本为阅读者带来思考与改变随着我国对阅读治疗的引入与发展,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阅读疗法应用于临床中,上海市Y医院将阅读疗法运用于社工部开展的白血病病区的日常活动中,并有一批经过专业阅读训练的志愿者参与协作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对于白血病患儿是否有帮助,还未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儿童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的肿瘤疾病,它在所有儿童肿瘤疾病中的发病率最高,约占该时期所有恶性肿瘤的35%①在上海,根据上海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每年新增儿童癌症约150例左右,其中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白血病的治愈率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白血病患儿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延续以及治疗的深入、使用药物的增加,除了生理上的疼痛外,有些患儿的心理、精神层面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笔者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市Y医院社会工作部进行调查和研究时,接触了这些患儿及其家属通过笔者的观察及了解发现,大部分的患儿的情绪状态会在长期住院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众所周知,情绪的好坏与疾病康复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好的情绪与心态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使他们能够较快适应环境,调整身心状态,使其达到治疗的最佳状态而当患儿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中时,会对周围环境状况尤其是对于疼痛会更加敏感,从而表现出较差的依从性,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甚至会使疾病的症状趋向于严重②对于这样的问题,医院作为患儿治疗的主体,愿意尝试采取一些积极措施缓解患儿情绪,如个案、小组活动,也将“阅读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了更好地探索阅读治疗的效用,笔者对“绘本阅读”用于干预住院患儿“情绪社会性”进行了研究,以低龄白血病患儿为例,将儿童的“情绪社会性”作为测量指标,试图探索“阅读疗法”和患儿“情绪社会性”的影响关系,即“阅读疗法”是否能够促进患儿更好地接受自己病理上的变化,缓解其心理方面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好地适应医院生活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将“情绪社会性”的概念引入,将其应用于实证研究,是一种尝试与创新,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其次,目前国内对于阅读疗法的研究更多聚焦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阅读疗法,以绘本为工具,对白血病患儿的情绪社会性进行了干预,特别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低龄白血病患儿,在以往关于白血病患儿的研究中,虽然有关于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对其进行干预研究的还较少。
本文将“绘本”作为调节其心理和情绪的一种方法,运用相关的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帮助白血病患儿调节心理状态及缓解负面情绪,不仅是一种实践上的创新,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二、 理论综述:绘本阅读和情绪社会性(一) “阅读疗法”和作为阅读材料的“绘本”阅读疗法,又可以被称为“读书疗法”、“图书疗法”、“阅读治疗”等,上世纪初最早产生于美国,是由拉丁语“图书”和“治疗”两个词结合而产生的虽然在这之前已经有人尝试使用一些心理读物作为治疗的方法,但是仅仅作为一种尝试,并未将其正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上升到理论层面直到1916年,美国人Samuel Crothers在《大西洋月刊》上首次提出并使用该词,才标志着“阅读疗法”的正式诞生随后,阅读疗法被更多的人关注,并应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与研究中,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与多样化,不同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与理解国外对阅读疗法的定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将其视为一种选择性的活动这里的选择性一方面指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性,另一方面指对于阅读人群的选择性如《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对其的解释分为两个层次,一层为利用选择性的阅读辅助医学与精神病学的治疗;另一层为通过指导性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
美国的《图书馆情报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一书将阅读疗法定义为一种以阅读为基础的选择性的活动,这种阅读作为一种治疗方式就是将图书或文献资料作为治疗的工具,在医生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控制地治疗情绪、情感等问题美国学者Webster格外强调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性,他认为阅读疗法是“通过给读者选择特定的文献资料,为读者个人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①第二,将其看作是一种过程海因斯认为阅读疗法是治疗师与阅读者之间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过程,通过选择一定的阅读材料,治疗师帮助阅读者解决其问题,缓解其情绪,且这种阅读材料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还可能包括音频、视频等,甚至可以是有关于阅读者自己的任何资料②第三,将阅读疗法定义为一种纯粹的治疗手段,帮助阅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Shechtmanz认为,阅读疗法是阅读者自己能够从阅读的材料中提取对自身有利的信息,从而在没有治疗师的前提下,自己解决自身问题的一种治疗方式③最后,还有学者认为阅读疗法是一种交流方式Doll认为,阅读治疗就是阅读者通过与文学作品交流,对自身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阅读疗法自诞生以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阅读疗法的理论基础与架构不断得到完善,1984年,阅读疗法被明确纳入全球图书馆服务体系中④概括来说,国外对于阅读疗法的研究领域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到实证研究及其作用效果等多方面从作用效果方面来看,弗洛伊德认为,阅读疗法的作用机理包括三方面,即认同、净化、领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共鸣、净化、领悟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起到了保健驱病的效果⑤Riordan则总结出了阅读疗法的9大优势,包括自我接受、增强感情的理解、提升自我评价、发现外部世界、减轻压力、勇于面对困难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⑥从实证研究方面来看,阅读疗法较多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如Riagg将其应用于抑郁症的干预治疗中,有助于症状的改善与控制;⑦Semple CJ等针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设计了阅读疗法的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的控制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心理困扰明显减少,能减轻其心理压力,改善其生活质量;⑧Deeken A等通过音乐疗法、阅读疗法和艺术治疗的死亡教育,帮助患者识别和降低面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温暖医患间信任关系,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能有尊严地死去。
⑨我国对“阅读疗法”的研究起步较西方晚很多,虽然早在汉朝就有过类似的思想提出,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该概念,并逐渐将其理论化、具体化并形成体系90年代初期,胡永隆⑩、傅金柱11、沈固朝12等人分别将“阅读疗法”的概念引入图书馆研究中,提出了“文献治疗”、“图书也能治病”的概念2008年,北京大学教授王波出版了该领域国内第一本专著《阅读疗法》,从概念、理论基础、分类、历史沿革、方法等方面对阅读疗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而在应用范围方面,阅读疗法最早应用于图书馆的研究中,随着其研究的深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了图书馆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其研究内容也从概念探索到实践应用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阅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宫梅玲、高文凤以及洪社娟等宫梅玲研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及不同种类文献的作用效果研究显示,在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扰时求助的主要文献为心理咨询类及人生哲理类,对于诗歌、戏剧类的文献求助较少就其结果而言,几乎任何种类的文学艺术类文献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①高文凤等则使用scl-90、SAS、SDS量表测量大学生接受阅读治疗后的效果。
她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及控制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scl-90总分低于对照组,且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因子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以判定,阅读疗法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问题的解决与提升有显著效果②洪社娟则用阅读疗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同样有效果,并提出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应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③其二,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目前阅读疗法在我国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应用于医疗体系中如李蓉花将阅读疗法应用于患子宫肌瘤的病人,研究结果发现该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临床康复及心理护理④范文田等则使用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干预,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⑤张晓阳等则聚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采用阅读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发现阅读疗法对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其回归社会⑥在閱读疗法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阅读疗法作为一种治疗的手段,是一个与阅读材料交流的过程阅读者通过阅读书籍、影音资料等特定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或治疗师的引导,理解、思考阅读的内容,从而达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提升自我的目的。
不同学者对于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的互动过程也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第一,从阅读疗法的专业性及与其他治疗方式的差异性方面来讲,王波认为,“阅读疗法不同于简单的罗列书单,而是以图书为工具,通过他人的指导以及自身对文献内容的理解、交流和感悟,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⑦学者吴应华认为阅读疗法是综合运用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巧,通过有选择的读物和指导性的治疗,帮助阅读者改善情绪及心理问题的方法⑧第二,从治疗效果来讲,陈怡伶认为阅读疗法是把阅读材料作为与读者互动的媒介,具有典型的治疗性与教育性,它可以建立自我与他人的积极情感,塑造健康的情绪和行为⑨刘胜江等把阅读治疗界定为:通过指导人们有选择地默读或朗读书面文本或电子文本的形式,来促进人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具有治疗、预防和发展3项心理功能⑩绘本是阅读疗法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阅读材料,与阅读疗法一样,绘本也源于西方,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