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高中考试山东地理真题试卷答案.docx
10页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答案】1.B 2.B【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综上所述,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B正确,ACD错误,故选B2.A、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错误;B、因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C、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错误;D、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
故选B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5.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 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答案】3.A 4.C 5.B【解析】3.A、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B、 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CD、③和④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题意,CD错误。
故选A4. ACD、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人口迁移为主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为人口净迁入区,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AD错误,C正确;C、 其他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远大于市辖区人口,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5.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6.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7.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答案】6.C 7.B【解析】5. A、墨西哥湾沿岸气候较为湿润,A错误;B、 河流为淡水,可以稀释湖泊盐度,B错误;C、 墨西哥湾暖流穿湖而过,受暖流影响,盐度高,C正确;D、 读图可知,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隔有许多岛屿,不利于湖海水量交换,D错误。
故选C7.墨西哥湾暖流穿马德雷湖而过,由于墨西哥湾暖流由南往北流动,因此,帕德雷岛南侧的南口表层海水流进湖泊,北侧的北口表层湖水流进海洋,B正确,ACD错误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对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整合优化的活动广东省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2010年,广东工业设计城在佛山建成经过十多年发展,该设计城已成为拥有近300家企业的产业基地,从最初以承接产品外观设计为主,发展成为重要的原创产品发源地完成下面小题8.影响诸多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科技 D.劳动力9.工业设计城建成后,当地制造企业积极与工业设计企业开展合作,其直接目的是( )A.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B.扩大产品销售市场C.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D.降低企业生产成本10.工业设计城发展为原创产品发源地,主要体现在( )A.用地规模变化 B.订单数量变化 C.管理模式改变 D.人才结构改变【答案】8.B 9.D 10.D【解析】8.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广东工业设计城所在的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这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是设计企业的服务对象,因此影响诸多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而不是政策、科技和劳动力。
B正确,ACD错误;故选B9. ABC、当地制造企业积极与工业设计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但这些都不是直接目的,ABC错误D、工业设计城建成后,当地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城距离近,积极与工业设计企业开展合作,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D10.原创产品读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高,需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工业设计城发展为原创产品发源地,主要体现在人才结构改变,而体现不出用地规模变化、订单数量变化、管理模式改变,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1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 B.地形 C.资源 D.河流1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1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答案】11.D 12.D 13.D【解析】11.分析题图可知,抚顺市早期城市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河流,D正确,ABC错误。
故选D12.A、 南岸煤炭开采时间长,环境污染更严重,A错误;B、 城区煤炭资源枯竭不利于南岸城市发展,B错误;C、 北岸发展空间比南岸大,C错误;D、 抚顺市煤矿和钢铁工业等主要分布在南岸,由于经济依赖重化工业,所以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重新转回浑河南岸,D正确13. AC、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因此为优化功能布局,城区应向南或向北扩展,AC错误;B、 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误;D、抚顺北部发展空间大,且环境质量较好,城区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正确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14.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15.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A.5个 B.6个 C.7个 D.8个【答案】14.A 15.A【解析】14.太阳视运动变化角度为15°/小时,图中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两个相邻的生肖石间隔的圆心角为15°。
正午12:00太阳位于正南方,之后往偏西方向移动,地方时16:00时太阳位于南偏西60°,杆影与太阳方位正好相反,对应杆影位于北偏东60°,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北偏东60°指向生肖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 太阳视运动变化角度为15°/小时,图中两个相邻的生肖石间隔的圆心角为15°,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昼长小于12小时,因此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少于6个,最多为5个,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答案】(1)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是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开挖沟渠,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2)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地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而B地地势更高,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
详解】(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是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破坏了表土,同时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2)分析左图可知,柴河自南向北注入滇池,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地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月接近河口,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不利于耕作;而B地地势更高,排水条件更好,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答案】(1)6时(2)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有利于气流下沉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3)B位于湖泊沿岸地区,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陆地增温块,气温较高,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
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详解】(1)焚风的性质是干热风读右图可知,地方时为6时时,该地风力开始增强、气温开始增高,相对湿度开始下降,因此焚风出现的时间为地方时6时2)根据河流流向以及图中海拔可知,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焚风顺着地势下沉,并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