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幼儿园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设计.ppt

68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74282560
  • 上传时间:2024-08-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07.31KB
  • / 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幼儿园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设计       一、资讯提供一、资讯提供      (一)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的内容(一)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常用教学方法(二)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常用教学方法      (三)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三)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      (四)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方案分析(四)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方案分析 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内容n集合概念的教育集合概念的教育 n数概念的教育数概念的教育 n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n(一)(一) 幼儿的分类教育幼儿的分类教育n(二)(二) 幼儿的排序教育幼儿的排序教育n(三)(三) 区别区别“1”和和“许多许多”n(四)(四) 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一)(一) 幼儿的分类幼儿的分类-含义 含义 n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用途、数量等不同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用途、数量等不同的特征进行区分的特征进行区分n可先按可先按一个一个特征分,再逐步按特征分,再逐步按两个两个或或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的特征分。

      特征分 (一)(一) 幼儿的分类幼儿的分类-形式 形式 n1.按按物体的名称物体的名称分类分类n2.按按物体的外部特征物体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颜色、形状)分类分类n3.按按物体量的差异物体量的差异(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分类分类n4.按按物体的用途物体的用途分类分类n5.按按物体的材料物体的材料分类分类n6.按按物体的数量物体的数量分类分类n7.按按事物间的关系事物间的关系分类分类n8.按按事物的其他特征事物的其他特征分类分类 小班小班中班中班大班大班按名称按名称①① 把把名称相同名称相同物体拿出物体拿出(限于拿出(限于拿出一类一类物体)物体)按物体按物体一一种外部种外部特特征分类征分类②② (色、大小、长短、形)(色、大小、长短、形)一类或两类一类或两类/次次不超过不超过4个个物体物体/类类①① (高矮、粗细、形)(高矮、粗细、形)两类两类或或三类三类/次次①① (厚薄、宽窄)(厚薄、宽窄)两类到四类两类到四类/次次按物体的按物体的两个两个特征特征②② (大小和色、大小和形、(大小和色、大小和形、色和形)色和形)按物体的按物体的数量数量分类分类②② 两类两类或或三类三类/次次③③不超过不超过10个个/类类按物体的按物体的用途分类用途分类④④ 不超过不超过3类类/次次不超过不超过3个物体个物体/类类幼儿的分类教育幼儿的分类教育-目标目标 (一)(一) 幼儿的分类幼儿的分类-方法方法n1.操作n2.游戏 1.操作操作-方法层次方法层次n1)按外部特征分类)按外部特征分类n2)按内部属性分类)按内部属性分类n3)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分类)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分类n4)两个特征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两个特征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n5)层级分类)层级分类n6)多重角度分类)多重角度分类    1)按外部特征分类)按外部特征分类n先给物体、图片、图形等集合分类,再标记表示各子集。

      先给物体、图片、图形等集合分类,再标记表示各子集n例1例1:若干塑料小实物(括几何图形片,具不同颜色、形状、大小):若干塑料小实物(括几何图形片,具不同颜色、形状、大小)n要求:把一样的放在一起,给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然后用相应的标要求:把一样的放在一起,给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然后用相应的标记(形状标记或颜色标记或大小标记)来表示分类的结果记(形状标记或颜色标记或大小标记)来表示分类的结果n例2例2:实物卡(多为单个物体):实物卡(多为单个物体) ,每种实物卡各有,每种实物卡各有4-5张n要求:幼儿把实物卡中一样的实物放在一起如将所有的茶杯图要求:幼儿把实物卡中一样的实物放在一起如将所有的茶杯图片放在一起;将所有的毛巾图片放在一起等)片放在一起;将所有的毛巾图片放在一起等) 2)按内部属性分类)按内部属性分类n含义:含义:按物体的性质或用途等作为分类的标记按物体的性质或用途等作为分类的标记n要求:要求:考虑结合幼儿的考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来选择材料来选择材料n小班小班n提供有关食品、服装、玩具的实物和图片提供有关食品、服装、玩具的实物和图片n组织组织:先讨论每种物品的用途,然后再把可吃的、可穿戴的、可玩的:先讨论每种物品的用途,然后再把可吃的、可穿戴的、可玩的东西分别放到食品柜、衣柜、玩具柜中去。

      东西分别放到食品柜、衣柜、玩具柜中去n中班中班n可设计有关动植物、交通工具等二级类概念的分类活动可设计有关动植物、交通工具等二级类概念的分类活动n注意:注意:不要把不要把“植物植物”、、“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等词汇硬教给孩子们等词汇硬教给孩子们 3)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分类)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分类n“按数量关系分类按数量关系分类”::将具有将具有相同数量相同数量的卡片归的卡片归并在一起并在一起n活动要领:活动要领:在材料中体现物体在材料中体现物体“数数”的属性n要求:要求:控制材料在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上的控制材料在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上的一致性一致性,就是说所提供的材料在外部特征和内部,就是说所提供的材料在外部特征和内部属性上要各不相同,这样才能将幼儿的注意引向属性上要各不相同,这样才能将幼儿的注意引向外部特征和内部属性以外的数量关系上,实现从外部特征和内部属性以外的数量关系上,实现从数的角度来表征物体,形成数概念数的角度来表征物体,形成数概念  “按逻辑关系分类”:n含义:含义:把具有某特征和不具有某特征的物体分开摆放把具有某特征和不具有某特征的物体分开摆放n通常用肯定与否定标记来代表。

      通常用肯定与否定标记来代表n例:例:提供各种成对的肯定与否定的标记和各种实物卡、提供各种成对的肯定与否定的标记和各种实物卡、图形卡和点卡图形卡和点卡n要求:要求:从中自选一套做分类从中自选一套做分类n注意:注意:幼儿在按肯定与否定标记分类时,要求他们幼儿在按肯定与否定标记分类时,要求他们“边边分边说分边说”,有助于幼儿概括自己的操作过程,同时也有,有助于幼儿概括自己的操作过程,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利于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 4)两个特征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两个特征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n先:先:让幼儿在颜色、形状、大小等外部特征中任让幼儿在颜色、形状、大小等外部特征中任意确定两个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意确定两个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n例:例:在一筐几何图形片中把红色圆形和蓝色方形在一筐几何图形片中把红色圆形和蓝色方形挑出来分开,后用相应的颜色图形标记来表示挑出来分开,后用相应的颜色图形标记来表示n次:次:让幼儿学习根据三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或让幼儿学习根据三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或排列 5)层级分类)层级分类n适合适合::中班末期中班末期n材料材料:实物,实物卡、点卡等实物,实物卡、点卡等。

      n设计设计:最初从二级分类做起,即中间一层,再:最初从二级分类做起,即中间一层,再逐步要求用上面的底版做三级分类逐步要求用上面的底版做三级分类n例如例如:怎样把大仓库中的:怎样把大仓库中的“货物货物”按一定规格按一定规格分到小仓库中去呢?以此使活动涵有生活的意分到小仓库中去呢?以此使活动涵有生活的意义  6)多重角度分类)多重角度分类n方法:方法:先指定一种实物(如彩色积木),让幼儿各自确定自己的分类标先指定一种实物(如彩色积木),让幼儿各自确定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再组织交流,拓展幼儿的分类经验,使幼儿发现同一准进行分类,然后再组织交流,拓展幼儿的分类经验,使幼儿发现同一物体原来是可以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去的物体原来是可以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去的n适合:适合:大班n步骤步骤n首先首先,引导幼儿对材料仔细观察,讨论共有哪些属性,例积木有不同颜,引导幼儿对材料仔细观察,讨论共有哪些属性,例积木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等;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等;n其次其次,让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属性来对物体进行分类,如按颜色不同将积,让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属性来对物体进行分类,如按颜色不同将积木分成红颜色的、黄颜色的等。

      木分成红颜色的、黄颜色的等n第三第三,让幼儿将材料合并起来,重新选择一种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如,让幼儿将材料合并起来,重新选择一种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如这次按形状来分,可分成方块一堆、圆柱一堆等如此重复进行这次按形状来分,可分成方块一堆、圆柱一堆等如此重复进行 小班小班中班中班大班大班按物体按物体大小大小①① 大小大小差别较明显差别较明显3-4个物体个物体小小→大或大大或大→小小①① 6以内以内的物体的物体按大小、长短、粗细按大小、长短、粗细小小→大或大大或大→小小长长→短或短短或短→长长粗粗→细或细细或细→粗粗①① 10个个同类物体同类物体按不同差异排序按不同差异排序例例:矮矮→高或高高或高→矮矮宽宽→窄或窄窄或窄→宽宽按物体按物体长短长短②② 长短长短差别较明显差别较明显3-4个物体个物体长长→短或短短或短→长长按物体按物体数量数量②② 6个以内个以内的物体的物体逐一增加或逐一减少逐一增加或逐一减少②②10个以内个以内的物体的物体递增或递减递增或递减按数字所表按数字所表示的示的多少多少③③ 1 → 6或或6 → 1③③ 10以内以内的数字的数字小小→大或大大或大→小小按按规律规律④④ 初步教幼儿发现初步教幼儿发现物体排列顺序的某物体排列顺序的某些简单规律些简单规律幼儿的排序教育-目标 (二) 幼儿的排序教育-教学建议 n((1)教)教小班小班幼儿按物体的幼儿按物体的大小、长短大小、长短排序。

      排序n①① 教幼儿给差别较明显的物体进行大小排序,同时也教幼儿给差别较明显的物体进行大小排序,同时也可以和比较物体大小的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引导幼儿可以和比较物体大小的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引导幼儿从从3个物体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然后再进行排序个物体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然后再进行排序n②② 教幼儿给长短差别较明显的物体排序,可以和比较教幼儿给长短差别较明显的物体排序,可以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建议和上面讲的基本相物体长短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建议和上面讲的基本相同教学时,要注意让幼儿学会把物体的一端对齐,以同教学时,要注意让幼儿学会把物体的一端对齐,以便区别物体的长短便区别物体的长短  (二) 幼儿的排序教育-教学建议n((2)) 教教中班中班幼儿按物体的幼儿按物体的高矮、粗细、厚薄高矮、粗细、厚薄排序n教中班幼儿按物体的高矮等特征排序,可以和比较物体高教中班幼儿按物体的高矮等特征排序,可以和比较物体高矮的教学结合着进行矮的教学结合着进行n①① 教幼儿按物体的高矮排序时,可以让幼儿把一组物体从教幼儿按物体的高矮排序时,可以让幼儿把一组物体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列起来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列起来。

      n②② 教幼儿按物体的粗细、厚薄排序教幼儿按物体的粗细、教幼儿按物体的粗细、厚薄排序教幼儿按物体的粗细、厚薄排序,可以采用类似上面的方法厚薄排序,可以采用类似上面的方法  (二) 幼儿的排序教育-教学建议n((3)) 教教大班大班幼儿按物体的幼儿按物体的宽窄宽窄排序n①① 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宽窄排序时,可以和比较物体宽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宽窄排序时,可以和比较物体宽窄的教学结合着进行窄的教学结合着进行n②② 教幼儿按物体的数量多少排序在大班教律排序,并教幼儿按物体的数量多少排序在大班教律排序,并按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按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n③③ 指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在大班指导幼儿去指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在大班指导幼儿去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按这一特定规律排序,对于发展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按这一特定规律排序,对于发展幼儿智力、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有一定的作用幼儿智力、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有一定的作用 (三) 区别“1”和“许多”n“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许多许多”是含有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n区别区别“1”和和“许多许多”,了解它们的关系,目,了解它们的关系,目的是幼儿学习数概念之前,使幼儿初步认识一的是幼儿学习数概念之前,使幼儿初步认识一组物体(集合)是由单个物体(元素)组成,组物体(集合)是由单个物体(元素)组成,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

      为后面学习点数,了解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为后面学习点数,了解计数的结果做准备计数的结果做准备 (三) 区别“1”和“许多”-教学目标 n((1)) 教会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教会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和“许多许多”如会利用视觉区别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会利用听觉区分一次利用视觉区别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会利用听觉区分一次声响和许多次声响;会利用触觉感知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声响和许多次声响;会利用触觉感知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等等n((2)) 使幼儿了解使幼儿了解“1”(元素)和(元素)和“许多许多”(集合)之间(集合)之间的关系即任何的关系即任何“许多许多”都是由都是由“1”组成的n((3)) 让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让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1”和和“许多许多”以及以及常用的数量词常用的数量词n((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三) 区别“1”和“许多”-教学建议 n((1)) 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教幼儿认识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教幼儿认识“1”和和“许多许多”n((2)) 组织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从中感知组织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从中感知“1”和和“许多许多”的关系。

      的关系n((3)) 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和“许多许多”n((4)) 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一个物体一个物体”和和“许多个物体许多个物体” (四) 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教学目标 n((1)) 学会用重叠对应和并放对应比较的方法正学会用重叠对应和并放对应比较的方法正确判断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或一样多确判断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或一样多n((2)) 教幼儿掌握教幼儿掌握“一样多一样多”和和“不一样多不一样多”,,“多些多些”,,“少些少些”,,“多一个多一个”,,“少一个少一个”等词的含义等词的含义n((3)) 发展幼儿初步的分析比较的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分析比较的能力 n((1)) 幼儿进行幼儿进行重叠对应重叠对应比较n((2)) 幼儿进行幼儿进行并放对应并放对应比较n((3)) 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四) 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教学建议  数概念的教育内容 n(一)(一) 认识认识10以内以内基数基数n(二)(二) 认识认识10以内的以内的序数序数n(三)(三) 10以内数的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认读与书写n(四)(四) 认识认识10以内数的以内数的组成组成 (一) 10以内以内基数基数教学n1、、10以内的以内的数数数数n2、认识、认识10以内数的以内数的形成形成 n3、认识、认识10以内的以内的相邻数相邻数  小班小班中班中班大班大班数数的的含含义义①① 初步认识初步认识4以内以内数的含数的含义,会义,会手口一致手口一致地点数地点数4以以内数量的物体,并说出总内数量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懂总数是被数物体的数,懂总数是被数物体的总和;能按实物范例或要总和;能按实物范例或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物体。

      求取出相应数量物体①① 认识认识10以内以内数的含义,会数的含义,会正确正确点数点数10以内数量的物体,以内数量的物体,迅速说出总数,了解总数的意迅速说出总数,了解总数的意义;正确掌握义;正确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以内数的顺序,能从任何一个数数起,一直数能从任何一个数数起,一直数到到10会按数取物会按数取物①① 熟练运用各熟练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种感官感知10以内数量事物以内数量事物感知事物感知事物数量数量②② 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4以内数量事物以内数量事物②② 会正确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会正确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0以内数量的事物以内数量的事物数的相互数的相互关系关系③③ 借助教具,初步意识借助教具,初步意识4以内数相互关系以内数相互关系③③ 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影响,正确、迅速判排列形式影响,正确、迅速判断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以内物体的数量②② 掌握掌握1—10的倒数,会正的倒数,会正确区别确区别10以内以内的单数和双数的单数和双数数量词数量词④④ 会正确运用常用数量词,会正确运用常用数量词,如如“4个个”、、“4只只”、、“4块块”、、“4辆辆”等等1、、10以内的以内的数数数数-教育目标  1、、10以内的以内的数数数数- 教学建议 n①① 教幼儿教幼儿点数点数。

      n点数逐步提高:按物点数点数逐步提高:按物点数→说出总数说出总数→用眼睛点用眼睛点数数→默数n②② 教幼儿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进行记数活动记数活动n③③ 教幼儿教幼儿寻找相应数量寻找相应数量的物体 2、认识10以内数的形成 -教学目标 n1)知道前)知道前10个个自然数的产生自然数的产生(即(即1添上添上1是是2,,2添上添上1是是3,,……,,9添上添上1是是10))n2)理解除)理解除1以外的任何一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个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组成(如(如3里面有里面有3个个1,,3个个1合起来是合起来是3););n3)初步掌握)初步掌握10以内以内前后两数之间的关系前后两数之间的关系(如(如3比比2多多1,,2比比3少少1)  2、认识10以内数的形成 - 教学建议 n①① 比较法(包括对应比较和不对应比较)比较法(包括对应比较和不对应比较)n②② 类推法(形成教学的后阶段采用)类推法(形成教学的后阶段采用)n③③ 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 ①① 比较法比较法n对应比较对应比较就是将两组物体对应排列从比较一样多到不一就是将两组物体对应排列从比较一样多到不一样多的数量变化中使幼儿理解前一数添上样多的数量变化中使幼儿理解前一数添上1是后一数及是后一数及两数间的关系。

      两数间的关系n不对应比较不对应比较就是将两组物体不规则地摆放,进行比较就是将两组物体不规则地摆放,进行比较n方法:方法:颜色或者形状不同的教具从左到右对应地排列成颜色或者形状不同的教具从左到右对应地排列成两行,让幼儿观察每一种教具的数量,再比较两组物体两行,让幼儿观察每一种教具的数量,再比较两组物体是一样多,然后在下一行教具的后面再增加一个,使幼是一样多,然后在下一行教具的后面再增加一个,使幼儿认识一个数添上1就形成新数,这个数比前一个数多儿认识一个数添上1就形成新数,这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3、认识10以内的相邻数 -教学目标 n1)知道按排列的每一个数(除1以外)都有)知道按排列的每一个数(除1以外)都有两个相邻数两个相邻数n2)掌握)掌握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位置关系和数各数与其相邻数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加深对前量关系,加深对前10个自然数的认识个自然数的认识 3、认识10以内的相邻数 - 教学建议 n①① 比较法n新课三组实物比较,每组实物下面配上相应数字新课三组实物比较,每组实物下面配上相应数字n比较时,突出比较时,突出中心数中心数和和相邻数相邻数的关系(相邻数和中心数的关系(相邻数和中心数比较困难)。

      比较困难)n教师帮助幼儿学用语言概括,如教师帮助幼儿学用语言概括,如3比比2多多1,,3比比4少少1,,3的相邻数是的相邻数是2和和4 n②② 类推法(相邻数教学的后阶段采用)类推法(相邻数教学的后阶段采用)n③③ 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练习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练习 (二) 认识10以内的序数-教学目标 n使幼儿会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使幼儿会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排列顺)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正确运用序数词(第一只、第二只序,正确运用序数词(第一只、第二只……第第一排、第二排一排、第二排……) (二) 认识10以内的序数-教学建议 n((1)) 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讲解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讲解n要让幼儿明确从哪里数起,按什么方向数例如,是要让幼儿明确从哪里数起,按什么方向数例如,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n新课时将不同大小、颜色、形状或不同性质的物体排新课时将不同大小、颜色、形状或不同性质的物体排成一行,引导幼儿学习,然后在同颜色、同形状、同成一行,引导幼儿学习,然后在同颜色、同形状、同大小的同类物体中区别它们各自的位置。

      大小的同类物体中区别它们各自的位置n讲清楚序数的意义,两个序数只有顺序位置不同,不讲清楚序数的意义,两个序数只有顺序位置不同,不能比较大小和多少能比较大小和多少 (二) 认识10以内的序数-教学建议n((2)) 可以从几个方面提问:可以从几个方面提问: n说出动物名,问位置说出动物名,问位置例如,小白兔排在第几例如,小白兔排在第几??n说出序数名,问什么物体说出序数名,问什么物体例如,第例如,第3个位置个位置上是什么小动物?上是什么小动物?n抽象判断抽象判断例如,第例如,第2前面是第几?前面是第几? (二) 认识10以内的序数-教学建议n((3))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判断物体的顺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判断物体的顺序n例如,开商店、什么东西不见了、送小动物回家、例如,开商店、什么东西不见了、送小动物回家、排队n((4)) 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巩固与练习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巩固与练习 (三) 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的教学n数字是用来记数的符号数字所表示的物体数量就是数的实际含义n幼儿学习认读和书写10个数字(1—10),能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提高对数的抽象性的理解,对以后的数学的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 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的教学教学目标 n中班:中班: 教会幼儿认读教会幼儿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阿拉伯数字,并能用数字正确表示用数字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以内物体的数量n大班:大班: 幼儿正确书写幼儿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以内的阿拉伯数字,掌握正确的笔顺,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培养掌握正确的笔顺,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握笔方法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握笔方法 (三) 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的教学教学建议n((1)) 教幼儿认读阿拉伯数字教幼儿认读阿拉伯数字1—10的方法的方法n①① 结合数数与形成,利用多种教具,出示数字结合数数与形成,利用多种教具,出示数字符号进行讲解符号进行讲解n②② 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幼儿记住字形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幼儿记住字形n③③ 在讲清数字含义,初步认识数字的基础上,在讲清数字含义,初步认识数字的基础上,让幼儿准确地跟老师读准字音,特别是一些平翘让幼儿准确地跟老师读准字音,特别是一些平翘舌音 n④④ 练习认数的活动可以用看图找数字、看数字练习认数的活动可以用看图找数字、看数字找卡片、听声音或看动作找数字、看数字做动作、找卡片、听声音或看动作找数字、看数字做动作、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字等。

       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字等  (三) 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的教学教学建议 n((2)) 教幼儿书写阿拉伯数字教幼儿书写阿拉伯数字1—10的方法的方法n①① 写字前对幼儿进行写字常规及写字姿势的写字前对幼儿进行写字常规及写字姿势的教育n②② 教师讲解所写数字的实际意义教师讲解所写数字的实际意义 (四)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目标 n((1)) 知道除知道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n例如,例如,4可以分成可以分成2和和2,,3和和1,,1和和3,,2和和2,,1和和3,合,合起来都是起来都是4n((2)) 了解数的组成中的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了解数的组成中的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互换关系互换关系(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合起来的总数(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合起来的总数不变)和不变)和互补关系互补关系(一部分数逐一减少,另一部(一部分数逐一减少,另一部分数逐一增加,而合起来的总数不变)分数逐一增加,而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四)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建议 n((1)) 演示讲解法演示讲解法n讲解时,必须突出数的分与合,分与合必须同时进行。

      讲解时,必须突出数的分与合,分与合必须同时进行n先出现一个总数并放在中间,然后分成两个部分数先出现一个总数并放在中间,然后分成两个部分数n先用实物,然后用点子卡片,最后用数字卡片先用实物,然后用点子卡片,最后用数字卡片 n与加法的区别:与加法的区别: n组成:研究一个数可以由哪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总数已知组成:研究一个数可以由哪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总数已知n加法:已知两个部分数,求总数加法:已知两个部分数,求总数 (四)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建议 n((1)) 演示讲解法演示讲解法n与减法的区别:与减法的区别: n组成:总数已知,分解时,只把总数分成两个部组成:总数已知,分解时,只把总数分成两个部分数,而总数不变分数,而总数不变n减法:在总数已知的基础上,去掉一部分,求剩减法:在总数已知的基础上,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总数减少下的一部分,总数减少n((2)) 观察归类观察归类n((3)) 让幼儿在分合操作和游戏活动中练习巩固让幼儿在分合操作和游戏活动中练习巩固 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n((1)使幼儿)使幼儿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n((2)掌握)掌握10以内数的以内数的口头加减运算口头加减运算,认识加号、,认识加号、减号、等号,会做横式运算减号、等号,会做横式运算n((3)学会解答和自编简单的)学会解答和自编简单的口头加减法应用题口头加减法应用题  简单口头加减应用题n把需要解决的加减运算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表把需要解决的加减运算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表达出来,只用一步加减就能解答的应用题达出来,只用一步加减就能解答的应用题n应用题的结构,应用题中所提的一件事应有两个应用题的结构,应用题中所提的一件事应有两个已知数,求一个未知数已知数,求一个未知数 教学建议n((1)编题列式编题列式n((2)看图列式看图列式n((3)运用多种感官练习运用多种感官练习n((4)操作练习操作练习n((5)按式题讲题意按式题讲题意n((6)书面练习书面练习n((7)教幼儿自编简单的口头加减法应用题教幼儿自编简单的口头加减法应用题  编题列式 n①① 利用实物加减运算的方法使幼儿初步理解利用实物加减运算的方法使幼儿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加法和减法的含义n②②  注意教幼儿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并理解注意教幼儿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并理解含义。

      含义 实物加减教学n一般是在教一般是在教5以内的加减法时进行的,借助直以内的加减法时进行的,借助直观教具,结合口头应用题同时列出式题观教具,结合口头应用题同时列出式题n例如,教师边说边出示教具:例如,教师边说边出示教具:“草坪上有草坪上有2只只小鸡,后来又来了小鸡,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问草坪一共有几只小鸡,问草坪一共有几只小鸡?只小鸡?”n再如,再如,“我们班有我们班有3只皮球,送给小班一只皮只皮球,送给小班一只皮球,我们班还剩几只皮球?球,我们班还剩几只皮球?” 实物加减教学n在编减法时,去掉的教具要留有痕迹在编减法时,去掉的教具要留有痕迹n教师应编各种题目,让幼儿逐步理解,教师应编各种题目,让幼儿逐步理解,“飞来飞来了了”、、“送来了送来了”、、“开来了开来了”等等是合起来等等是合起来的意思,用加法的意思,用加法n“飞走了飞走了”、、“游走了游走了”、、“送走了送走了”等等是等等是去掉一部分的意思,用减法算去掉一部分的意思,用减法算  实物加减教学n在加减运算的后期,逐步学会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在加减运算的后期,逐步学会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n幼儿算出答数后,教师可以问:幼儿算出答数后,教师可以问:“你是怎么算出是你是怎么算出是3只只小鸡的?小鸡的?”n幼儿往往是用数数出来的。

      教师应肯定幼儿算的是对的,幼儿往往是用数数出来的教师应肯定幼儿算的是对的,但应加以引导,但应加以引导,“2只小鸡和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是几只,只小鸡合起来是几只,2和和1合起来是合起来是3,所以一共有,所以一共有3只小鸡只小鸡”3可以分成可以分成1和和2,去掉,去掉1还剩还剩2,所以还剩,所以还剩2只皮球只皮球”n这样使幼儿在学习加减法时,把已经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这样使幼儿在学习加减法时,把已经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联系起来,学会了运用识联系起来,学会了运用 教幼儿认识“+、-、=”理解含义n 教幼儿按规律进行列式运算教幼儿按规律进行列式运算n在理解加法意义,进行加法列式运算的基础上,在理解加法意义,进行加法列式运算的基础上,可以让幼儿知道加法交换律的知识,即加号前可以让幼儿知道加法交换律的知识,即加号前后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得数相同后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得数相同 (2)看图列式n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符号或事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符号或事物的不同特征等列出算式并进行运算指导幼物的不同特征等列出算式并进行运算指导幼儿观察图列出式子,也可以与分类结合列出式儿观察图列出式子,也可以与分类结合列出式子或者按式题讲题意。

      子或者按式题讲题意 (7) 教幼儿自编简单的口头加减法应用题n①① 教师示范编题,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的结构教师示范编题,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的结构n②② 逐步教会幼儿编题逐步教会幼儿编题n教师编题,教幼儿模仿编题(让幼儿重述或编一道意教师编题,教幼儿模仿编题(让幼儿重述或编一道意思相仿的题目);思相仿的题目);n教幼儿补充编题;教幼儿补充编题;n教师编一道题,讲了前面一件事、两个数,请幼儿接教师编一道题,讲了前面一件事、两个数,请幼儿接下去提一个问题;下去提一个问题;n或前面部分幼儿讲,后面老师问问题;或前面部分幼儿讲,后面老师问问题;n或两位幼儿互相补充,编一道题或两位幼儿互相补充,编一道题n让幼儿由浅入深地独立编题;教师提供相关的素材,让幼儿由浅入深地独立编题;教师提供相关的素材,启发幼儿独立编题启发幼儿独立编题 案例案例 大班数学:大班数学:《《我们的超市我们的超市 n  活动活动目标:目标:n一一.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n二二.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n三三.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活动准备:准备:n一一)知识经验准备:知识经验准备:n1. 组织组织幼儿幼儿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n2. 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 n二二)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幼儿共共同布置成一个同布置成一个“**超市超市” n三三)材料准备:材料准备:n1. 发动幼儿收集发动幼儿收集幼儿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 n2. 袖套、笔、记录板,袖套、笔、记录板,幼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一、分类一、分类 n1. 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n2. 幼儿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n3. 提出分类要求:提出分类要求:n((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n((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n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n5.组织组织幼儿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n1. 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怎样统计呢? 2. 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3. 自由探索:自由探索:((1)) 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幼儿自己决定自己决定2)) 重点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少? n((3)) 引导能力强的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n((4)) 鼓励鼓励幼儿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三、讲述三、讲述 n1. 请部分请部分幼儿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的结果进行验证 n2. 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n四、延伸四、延伸n1. 出示统计表,帮助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表格的统计n2. 进一步激发进一步激发幼儿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二、静态要素提供二、静态要素提供       活动名称呈现活动名称呈现数的形成(大班)数的形成(大班)                    活动目标呈现:活动目标呈现:l1.发现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发现相邻两个数的关系l2.认识数字认识数字1—10l3.理解各数字所代表的不同数量理解各数字所代表的不同数量                    素材呈现:素材呈现: 素材呈现时,注意事项:素材呈现时,注意事项:         1.尽可能详细地做记录尽可能详细地做记录         2.将素材中与目标相关的信息着重记录将素材中与目标相关的信息着重记录并做上记号,与活动目标相关的内容具体并做上记号,与活动目标相关的内容具体有哪些?素材中通过什么方式呈现?有哪些?素材中通过什么方式呈现? 三、小组讨论分析三、小组讨论分析 请同学思考:请同学思考: 1.活动目标与素材有哪些地方是对应的活动目标与素材有哪些地方是对应的?? 2.为了实现活动目标,素材中哪些内容为了实现活动目标,素材中哪些内容需要着重使用?重难点的活动目标是什么?需要着重使用?重难点的活动目标是什么? 3.为了实现活动目标,如何利用素材组为了实现活动目标,如何利用素材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活动,除了该素材,还可以合成一个完整的活动,除了该素材,还可以采用哪些途径?采用哪些途径? 四、动态要素补充四、动态要素补充请同学们依次设计请同学们依次设计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延伸 五、完整方案形成五、完整方案形成 合作学习要求:合作学习要求: 1.在呈现完整方案时,要说明如何利用素材实现活在呈现完整方案时,要说明如何利用素材实现活动目标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基本框架。

      动目标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基本框架 2.记录别组同学方案设计中的亮点及别组同学对本记录别组同学方案设计中的亮点及别组同学对本组活动方案提出的建议组活动方案提出的建议 3.修改活动方案修改活动方案 六、实施方案、实施方案          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一)实施方案小组(一)实施方案小组           1.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对照设计方案,在不吻合处作上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对照设计方案,在不吻合处作上记号,在讨论反思环节进行思考记号,在讨论反思环节进行思考           2.做好反思发言准备,特别要说明在方案设计好后,为做好反思发言准备,特别要说明在方案设计好后,为实施方案做了哪些准备?准备过程中的小组合作体现在哪些实施方案做了哪些准备?准备过程中的小组合作体现在哪些方面?方面?          (二)其他小组(二)其他小组           1. 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对照设计方案,在不吻合处作上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对照设计方案,在不吻合处作上记号,在讨论反思环节进行思考记号,在讨论反思环节进行思考           2.参考方案实施要点,对活动中精彩及需要修改的地方参考方案实施要点,对活动中精彩及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不同的记号,以便讨论环节能够清楚地表达小组观点。

      做上不同的记号,以便讨论环节能够清楚地表达小组观点                    七、讨论反思、讨论反思         思考: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思考: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         1.教具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恰当?教具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恰当? 2.教师教态是否自然?讲解熟练?有激情?教师教态是否自然?讲解熟练?有激情? 3.能能否否自然地引出活动主题自然地引出活动主题??能能否否巧妙地激发幼儿兴趣巧妙地激发幼儿兴趣?? 4.各环节的设计能为实现目标而服务各环节的设计能为实现目标而服务??能做到循序渐进能做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环环相扣?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总结能总结能否否紧扣活动目标,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紧扣活动目标,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总结总结时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师幼共同总结时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师幼共同总结?? 6.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师幼互动是否融洽?是否善于引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师幼互动是否融洽?是否善于引导幼儿思考?导幼儿思考? 八、归纳提升八、归纳提升          1.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中描述最为清晰的地方及最易表达不中描述最为清晰的地方及最易表达不清的地方清的地方          2.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方案实施集合与数概念教育活动方案实施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地方及表现不足的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地方及表现不足的地方地方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