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借鉴性.docx
5页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借鉴性 李镇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起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19世纪末提出,它是在以个人为中心的美国人生活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大工业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时的教育水平无法满足这种高的经济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教育要发展以满足这种需求恰逢这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刚好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要求,并试图解决当时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推广是在当时美国大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推及我国,这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应基于我国的国情进行分析借鉴,批判性的学习、应用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精神(一)“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最基本观点关于“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延续下去的关键教育对生活的作用:一是传递经验,二是交流经验通过教育这种活动,人类的生活经验得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交流经验是因为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而推广到整个社会经验却是丰富的,通过教育这种活动,个体和社会的经验就能得到不断丰富与“教育即生活”密切相连的是“学校即社会”。
在杜威看来,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指出社会生活对儿童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从而不断社会化,因此学校应为儿童创造社会环境学校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就能更好适应真正的社会生活二)经验与课程杜威认为真正的教育产生于经验,而教育过程的实质就是对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课程设置上,他认为直接经验是儿童学习、获得知识的正确途径,他认为没有亲自实践获得经验就不算真正的学习因此,他强调“从做中学”三)儿童与教师在杜威看来,儿童与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教育方式将教师看作主体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势必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发展所以,杜威主张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兴趣、自由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起到引导儿童发展的作用三、在我国社会背景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一)“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理论过于绝对虽然“教育即生活”与存在一定合理性,但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在强调学校一方面与社会、另一方面与家的连续性的时候,约翰杜威忽视了教育的一个特殊功能——为学生展现各种新的前景假如学校仅仅只是儿童从亲密的家庭环境进入社会生活的一个过渡场所,那么这种生活简直是太容易安排了。
杜威的理论更多关注于儿童如何获取已有的经验知识以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忽视了培养儿童创造性与创新能力,而在今天的中国,除了培养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更加需要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的社会建设者,而学校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不斷进行创新、创造活动,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发展二)经验与课程理论难以实现杜威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通过直接经验实现的,因此提出了“从做中学”这种重视实践的主张是合理的,但如果处处要求学生“从做中学”,学生将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无意义的摸索与改正错误上三)儿童活动设想难度过大杜威提出,儿童活动的设置应完全基于儿童的经验、兴趣与需要上,而现实是每个人的经验背景都是同的,要对每个儿童的经验、兴趣、需要进行了解和研究并设置活动是非常困难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学生众多,教师资源匮乏,教学资源也不充足,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无法满足杜威对儿童活动设置的设想、无法满足每一位儿童的完全个性需求四、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借鉴性尽管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弊端,但仍然对于我国目前仍然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很强的借鉴性一)为学生创造了解社会的机会在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脱离社会。
学校成为一个“象牙塔”,里面的学生被保护在一个安全的被设定好的环境里,学习的东西更多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的检验也缺少现实环境作为背景参考所以,学校教育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接触社会、接触真正的生活,这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增强自我把握感、提升实践能力二)鼓励学生“在做中学”鼓励学生“在做中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实践从而掌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方法,并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达到熟能生巧、熟而求精的境界避免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空有满腹理论知识却不会正确运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切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三)注重教学中的启发诱导由于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型教育现状,在教学时通常会采用“注入”的方式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从而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可避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也会被抑制,而在中国发展的今天,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立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起到引导的作用,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图示进行教学,有方向的启发、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个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