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衡阳的历史名人(东汉至清代).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4512081
  • 上传时间:2018-0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衡阳的历史名人(东汉至清代)蒋琬(168-246) 三国时蜀国大臣字公琰,三国湘乡县(今祁东县砖塘乡,一说今湘乡县) 人初以州书佐随刘备入蜀,授官广都县长官及刘备为汉中王,任命他为尚书郎后来诸葛亮成立丞相府,他先后任东曹椽、参军、丞相府长史兼抚军将军等职,成为诸葛亮的重要助手诸葛亮死后,刘禅遵其嘱托,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蒋琬,先后任其为尚书令、益州刺史、大将军,封安阳亭侯,复加为大司马公元 246 年,蒋琬卒于军中,刘禅追封为恭侯,葬于涪(今绵阳市效西山之顶) 刘巴(约 170-222) 字子初,汉末蒸阳(今衡阳县)人出身官宦家庭,少以胆识才华闻名荆州刺史刘表多次要提拔他,并举荐为“茂才”他见刘表非英明之辈,均辞谢不就刘备攻取西蜀后,任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椽刘备曾称“子初才智过绝人”,诸葛亮也曾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任刘巴为尚书,后又叫他代法正为尚书令公元 221 年,刘备称帝,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诸文告策命,均出自刘巴之手谷朗(218-272) 字先义,东汉桂阳郡耒阳马水人,出身官宦家庭谷朗成年后,正值三国鼎立时期朗出任吴国。

      先后任郎中、尚书令史、郡中正、长沙浏阳令、都尉、尚书郎后调入朝中,拜五官夕郎中,迁大中正大夫,专司察举人才吴永安六年(263) ,交趾郡吏吕兴背叛吴国建衡元年(269)十一月,谷朗率兵经番禺、牂牁,进军交趾,讨代吕兴平乱后谷朗迁九真太守吴凤凰元年(272) , 谷朗病逝任所,归葬耒阳为昭示其功绩,时人刻有《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碑》 碑现存耒阳县城,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罗含(生卒年不详) 东晋文学家字君章,桂阳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少有志尚据说他曾梦见一只文彩异常的鸟飞入口中,从此文思日进始任州主簿,后为郡功曹桓温镇荆州,召为征西参军,转州别驾后入朝为尚书郎,又出任宜都太守累迁散骑常侍、侍中,官终廷尉、长沙相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年七十七卒他名重一时,谢尚称其为“湘中之琳琅”,桓温誉为“江左之秀” 所著文章流行于当世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三卷,已佚今存《答孙安国书》 、 《更生论》 ,载《弘明集》 其文理精词隽,不事繁词传在《晋书文苑传》 欧阳彬(生卒年不详) 字齐美,五代十国后蜀时衡山县人出身县吏之家,博学能文,工于辞赋,有名于时梁末帝贞明四年(918) ,前蜀主王建死,子衍继位衍喜爱诗文,生活奢侈,常派人来楚采购货物及花石之类。

      欧阳彬在别人的资助下来到西蜀,向蜀主献《独鲤朝天赋》 (也作《万里朝天赋》 ) ,王衍大悦欧阳彬被任为嘉州刺史,后蜀时,官至尚书左丞相 赵葵(1186-1266) 字南仲,号倍庵,南宋衡山人,赵方之子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历任中大夫、左骁骑将军、华文殿直学士、淮东安抚制置使、湖南安抚使、资政殿学士、福建安抚使等,淳佑七年(1247)四月为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京西、湖北军马淳佑九年(1249) ,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宝佑五年(1257) ,封卫国公咸淳二年(1266)逝世,追赠太傅,溢忠靖 赵方(?-1221) 字彦直,南宋衡山人孝宗淳熙八年(1181)进士,受任为蒲圻尉,后调知青阳县任内施政中提出:“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 ”时人以为名言南宋韩侂胄北代失败以后,宋金之间达成和议赵方已任湖北路安抚使,认为这种和议不可能久持,及招兵择将,准备战守后金兵果然来犯,赵方数次大败金兵,功迁龙图阁侍制、长沙县男、焕章阁直学士、显漠阁直学士、太中大夫、刑部尚书、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嘉定十四年(1221)病逝,临危仍叮咛部下“协心报国” 李芾 (?-1276) 南宋衡州治(今衡阳市)人,字叔章。

      宋末曾任知临安府等职,不畏权势,被贾似道罢黜帝显德佑元年(1275)为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抵抗元军,守潭州三月,城破后壮烈战死 何克明(1298-1376) 衡山义城乡十三都(今衡东县霞流乡平日村 )人元延佑四年 (1317),湖广乡试,何克明居榜首次年,赴大都(北京)会试,廷试连获第一,三元及第,在湖广间享有盛名中状元后,任过上高县知县,衡州路推官因在衡州路政绩卓著,被召回京师任国子监丞明朝北伐军攻克大都时,何克明因父丧在家守制元亡明兴,他没有应召出仕晚提杜门谢客,从事著述,著有《周易集解》 、 《诗经笺注》 ,可惜二书已散佚 茹瑺(1358-1409) 字良玉,号茹庵元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初一日生于衡山东隅的藻江 (今衡东县石湾乡的枣山村)明洪武十年(1377),茹瑺入国子监就读,受朱元璋器重, 授承敕郎,洪武二十三年封为太子少保建文四年(1402),燕兵攻破京城,朱棣召唤茹瑺,瑺第一个劝朱棣登位不久,朱棣下诏,封茹瑺终身为忠诚伯,食禄千石,并立下金书铁券,券文有“中外一人,中流砥柱”的褒奖语嗣后,又把秦王第二女长安郡主下嫁给瑺长子茹鉴永乐六年(1408),奉命出京营建长安郡主府第,回京后犯了所谓的“不送赵王”的罪过,被遣送回乡。

      路经长沙,未去拜谒谷王,再遭弹劾,以违背朱家王朝祖先制度的罪名关进狱中,于永乐七年二月服毒自尽 李玺(生卒年不详) 字朝用,号玉山明代衡州府耒阳人宣德王年(1430)中进士,官拜监察御史,负责纠察百官,辨明冤狱,为朝廷耳目李玺任监察御史期间,先后巡按江苏、浙江、陕西、四川等地,不阿权贵,秉公办案,为民伸张正义,享有“李青天”之誉后调监视京闱,秉公无私为群僚仰慕正统十年(1445) ,升迁浙江参政正统十四年(1449) ,晋升云南按察使李玺在云南任期,清廉勤政,深受滇民爱戴,明代宗朱祁钰派礼部侍郎考核其政绩后,很是赞赏,着晋京陛见李玺先天走,次日云南绅耆推选 500 人进京,诣阙保奏挽留明代宗看了奏章后,赐诏褒异,晋通议大夫,仍今李玺赴云南留任李玺第二次赴云南后,更是兢兢业业尽心民事,留任十三年之久,直至以疾乞归滇民为纪念李玺,立生祠以祀之胡文璧(1460-1523) 字汝重,号石亭,明代衡州府耒阳人弱冠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才猷练达,处理问题果断,办事迅敏正德己巳(1509) ,由正郎改任浙江监察御史,纠劾文武官员违先不如法者,肃正纪纲胡文璧刚正不阿,两浙官员欺民劣迹尽敛,百姓受到实惠。

      任满后,擢为大常少卿先后调守凤阳,保定、天津后因上《禁草皇庄疏》触怒明武宗朱厚照被捕,贬为延安府检校嘉靖元年,明世宗朱厚熄继位,复起用为四川按察使,未上任即病逝朱炳如(1513- ) 字稚文,以字仲南,别号白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历任行人官、御史、泉州知府、两浙盐运使、浙江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朱炳如为官清廉谨慎,地方馈赠一律不受赴任时不讲排场,一人一骑进城,随行常仅两箱图书几套公服为御史时,不徇私情,不畏权势,曾上书弹刻副将监司以下官吏的不法行为,海内称为名御史为泉州知府时,重视教育,培育人才,泉州学子感恩戴德,立朱公生祠以纪念之其卒年不详,死后葬于衡阳城西十里渔子铺,即今衡阳市郊区长湖乡境内陈荐(生卒年不详) 字君庸,号楚石,祁阳咸菜塘(今属祁东)人明隆庆丁卯(1567)举人辛未(1571)进士历任松江法官、监察御史、陕西及四川按察使、云南巡抚,旋迁吏、刑、户部尚书,兼理河道漕运陈荐为官 50 余年,洁己奉公,关心人民疾苦,曾疏请改折漕粮,均平排山(今属祁东鸣鹿乡)驿马 陈宗契(1569-1630) 字禖生,号景元,明湖南衡阳人二十五岁中举人,三十二岁成进士,选庶吉士,补福建道监察御史。

      他不怕得罪权贵,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以弹劾不法官吏及政治弊端为己任曾多次上疏批评辅臣李廷机特别是对控制陕西税收的宦官梁永蛊害巡按御史徐懋恒一案,陈宗契上疏指陈梁永对人民吸脂敲髓,怀恨御史徐懋恒秉公执法,造蓄“蛊毒”谋害徐陈宗契在奏疏中列举事实,切中要害,请诛梁永以正国法,其直言敢谏之声威,令朝臣无不震惊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 ,为通政司参议后转任右通政时熹宗年幼无能,宦官把持朝政,忌宗契直言,遂派任太常寺卿,负责礼乐,别无实权陈宗契不满太监魏忠贤专权误国,辞官隐居不出在隐居期间,犹不忘民困,常具呈藩抚,诉民疾苦崇祯三年(1630) ,召为兵部右侍郎,朝命未达前三日卒 王介之(1606-1686) 王夫之长兄,字石子,一字石崖,别署有耐园、铿斋等介之毕生致力于经学,对《春秋》研究尤精,著有《“春秋四传”质》 、 《 “春秋” 家说补》 、 《“周易” 本义质》 、 《诗序参》 、 《诗经尊序》等书 《“春秋四传"质》被《四库全书》收入 王夫之(1619-169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鼓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

      到桂林依瞿式耜,旋桂林复陷,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展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穿身瑶洞,伏处深山,而刻苦研究,勤恳著述者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 其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至死不渝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都有所研究,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善诗文,也会词曲论诗多独到见解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 ,其中在哲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 、 《尚书引义》 、 《读四大全说》 、 《张子正蒙注》 、 《思录内外篇》 、 《黄书》 、 《噩梦》等丁一焯(1693-1773) 字日峰,号乾斋,自号南岳老人清时湖南衡阳白沙洲人康熙时生员平生精于诗、书、琴三艺,尤以草书见长丁一焯在书法上成就非凡, 《清泉续志人物方法技传》 、 《中国人名大辞典》均有记载著有《书法粹语》一书,对写字的运腕、运肘、运神、运气、结构布局等方面论述详尽 陈大受(1702-1751) 字占咸,生于祁阳金兰桥(今属祁东) 雍正十一年(1733)中进士,选庶吉士乾隆元年(1736)授编修,次年御试得第一名,升工部侍郎乾隆四年,任安徽巡抚乾隆十年,任江苏巡抚,十一年,加太子少保,调任福建巡抚。

      任内勤政爱民,百姓实受其惠清廷嘉其政绩,于乾隆十二年冬升陈大受为兵部尚书十三年,主会试,转吏部尚书,夏,任军机处协办大学士,教习庶吉士,侍讲经筵,当了皇帝的先生秋,摄户部尚书这时正对金川用兵,军事如织,陈大受日夜被召见,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平金川后,出任两广总督后积劳成疾,卒于任所 杨健(1764-1843) 字鱣常,号刚亭,先祖由浙江钱塘迁入衡城江东岸,遂为衡阳人乾隆五十九年中举人,嘉庆元年(1796)成进士历任户部主事、乡试副考官、监察御史、知府、布政使、巡抚等职因两次遭诬陷,道光十年(1830)被降职回家,从此闭门谢客,但对地方公益仍是倡导或讲言道光二十三年病逝,葬于衡阳城郊金甲岭 彭浚(1769-1833) 字映旌,号宝臣,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 ,生于衡山县黄子堂(今衡东县珍珠乡黄梓塘村) 嘉庆十年考取状元,任翰林院修撰道光元年(1821) ,彭浚由户部正郎任福建正主考,接着提升为内阁大学士、太仆寺少卿不久,补奉天府丞、提督学政道光十一年,调顺天府丞兼学政道光十二年因病辞职回乡,十三年十月初七殁刘汉典(生卒年不详) 清乾隆时衡阳县人,以驾船为业他是为衡阳县首先引种单季晚稻的人。

      同治《衡阳县志》兴誉他为衡阳的神农氏原来衡阳县只有单季早稻和中稻,春种秋收县境蒸水两岸广大区域,夏季多发水灾,早中稻被淹后,再不能种谷物,常致全年无收,而山田又常遭干旱,故衡阳县历来粮食不足后刘汉典至四川引进耐寒稻种,正适合衡阳大水后种植,自此沿河农民不愁洪水淹没早稻,再种照样有收成人民为感谢他引种功劳,每年新谷登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