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调整处理比较.doc
25页会计调节解决比较会计调节,是指公司因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或者因特定状况下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公司原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计差错、发生的资产负债表后来事项等所作的调节即会计调节重要涉及四类:会计政策变更调节、会计估计变更调节、会计差错改正调节和资产负债表后来事项调节这是新制度中明确规定的新内容,在旧制度中未作明确规定新制度吸取了《公司会汁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改正》(1998年6月25日发布,上市公司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1月18日修订,所有公司自1月1日起执行)和《公司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后来事项》(1998年5月12日发布,上市公司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的有关内容,并与其保持一致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解决比较公司会计政策涉及具体会计原则和具体会计解决措施,是指引公司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公司重要会计政策涉及: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收入确认;存货计价;长期投资的核算;坏账损失及坏账准备的核算;借款费用的解决;所得税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其她会计政策变更是指公司对相似的交易或事项由本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一、新旧制度有关会计政策变更解决的比较(一)相似点仅是都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政策的变更状况、变更因素及其对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
二)重要区别 在新制度中,明确具体地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措施——追溯调节法及将来合用法和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规定,同步规定在利润表的补充资料中单独补充反映“会计政策变更增长(或减少)利润总额” 在工会制度和股会制度中均没有明确提及上述内容,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解决时,更多地倾向于将来合用法对其影响数也未在利润表后进行补充阐明 但上市公司从1999年1月1日1起执行的《公司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改正》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核算及披露规定与新制度的规定完全一致 可见,新旧制度两者差别较大三)重要区别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由于旧制度未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解决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一般采用将来合用法,未对会计政策变更前期所受影响进行追溯调节,使得变更影响只波及变更当期和后来各期,从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影响新制度严格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所采用的会计解决措施,并规定在利润表后进行补充阐明,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精确理解公司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作出相应决策二、新制度中有关会计政策变更解决的规定(一)容许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状况新制度第一百二十二条中明确规定:“会计—政策的变更,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二)这种变更可以提供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钞票流量等更可靠、更有关的会计信息。
这样可以避免公司通过随意进行的会计政策变更来达到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的;避免会计政策变更被滥用二)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状况新制度第一百二十三条中明确规定了两种状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此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要采用新的会计政策;(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三)会计政策变更解决措施之一——追溯调节法1.追溯调节法的含义追溯调节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犹如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有关项目进行调节的措施2.追溯调节法的运用程序和内容一般涉及如下几种程序和内容:(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2)进行有关会计财务解决调节受到直接影响的有关项目,并对留存收益(涉及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及未分派利润外商投资公司还涉及储藏基金、公司发展基金进行调节;(3)调节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也要对受影响的各该期间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调节;(4)在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进行阐明3.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含义新制度第一百二十五条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会计政策累积影响数的三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此前各项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既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这是从会计政策变更后采用追溯调节法进行会计解决的角度来理解和定义的第二种含义:是假设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而得出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既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这是从假定始终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的角度来理解和定义的第三种含义:是变更会计政策所导致的对净损益的累积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利润分派及未分派利润的累积影响金额,不涉及分派的利润或股利这是从会计政策变更后对当期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的角度来理解和定义的4.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计算程序和措施(1)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2)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别;(3)计算差别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如果需要调节所得税影响金额的);(4)拟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别;(5)计算会计政筛变更的累积影响数5.追溯调节法的合用范畴 追溯调节法合用下列情形之一:(1)公司按照法律或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变更会计政策时,国家明确规定采用追溯调节法的; 2)公司按照法律或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变更会计政策时,国家没有明确规定有关会计解决措施的,应当采用追溯调节法进行解决;(3)公司为了可以提供更可靠、更有关的会计信息而变更会计政策,并能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时,应当采用追溯调节法进行解决。
[ 例1] ABC公司行政管理部门1997年12月10日交付使用的某类设备,原值1560000元,估计净残值为60000元,估计可使用5年,原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因该设备受科技进步影响大,更新换代快,因此,决定从1月1日起变化折旧政策,由平均年限法变更为使用年数总和法(假定所得税法容许)假定所得税率为30%,假定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按5%计提法定公益金,按5%计提一般盈余公积金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如表13-1) 年份使用年数总和法的折旧额①加权平均法的折旧额②税前利润差别③所得税影响④净利润差别⑤1998年50000030000000600001400001999年4000003000001000003000070000300000300000000合计10090000030000090000210000阐明:①从开始计提折旧年度起(自1998年1月1日起),计算采用使用年数总和法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②本来采用加权平均法每年计提的折旧额;③计算两种折旧措施下税前利润差别税前利润差别③=①—②④计算每一期差别对所得税影响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④=③×所得税率⑤计算每一期差别对净利润影响。
即净利润差别⑤=税前利润差别—所得税影响金额=③—④⑥计算会计变更的积累影响数第二步,进行有关会计财务解决⑴调节会计政策变更的积累影响数借: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 210000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90000贷:合计折旧 300000⑵调节利润分派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210000×10%) 21000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210000×5%) 10500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210000×5%) 10500贷: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 4第三步,调节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ABC公司在编制的会计报表时,应调节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在编制利润分派表时,应调节“年初未分派利润”由于该会计政策的调节不影响的成本费用和损益,因而对的利润表上年数没有影响,但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利润分派表的上年数下表13-2列示了资产负债表年初数的调节前、调节中和调节后的金额;表13-3列示了利润分派表上年数的调节前、调节中和调节后金额利润分派表上年数的“年初未分派利润”项目应调减金额=210000×(1-20%)=168000元。
表13-2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编制单位:ABC股份有限公司 12月31日 单位:元资产年初未调节数调节数年初调整后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年初未调节数调节数年初调整后数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6548856865488568短期借款6477000064770000短期投资应付票据9350705093507050应收票据81636608163660应付帐款2946685329466853应收股利预收帐款21783482178348应收利息应付工资583583应收帐款923016923016应付福利费15335331533533其她应收款5158965151589651应付股利18400231840023预付帐款1099417310994173应交税金1996141-900001906141应收补贴款其她应交款137562137562存货9266369792663697其她应付款66727056672705待摊费用190679190679预提费用450116450116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估计负债其她流动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00000000流动资产合计其她流动负债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流动负债合计-90000长期债权投资17900001790000长期负债:长期投资合计长期借款00000000固定资产:应付债券固定资产原价长期应付款198588198588减:合计折旧2836913230000028669132专项应付款固定资产净值-300000其她长期负债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负债合计85888588固定资产净额-300000递延税项工程物资递延税款贷项在建工程879966879966负债合计-90000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合计-300000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及其她资产:实收资本(或股本)8650331386503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