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武术谚语盘点精解.docx
9页中华武术谚语盘点精解1 南拳北腿,东枪西棍: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的武术手法多,桩步稳,拳势剧烈,并常以发声吐气帮助动作发劲,需要场地较小,素有“拳打卧牛之地”的说法而流行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武术,长于腿法,架式大,节奏快,多窜奔跳动北派拳术需要场地较大,有“拳打四方”的说法南北武术各有侧重,特点鲜亮 2 枪为百兵,又为百兵之贼:这条谚语形容了枪械的厉害枪之所以称王、称贼,是由于它在实战中威力强,攻防速度快,富于变化,往往使人防不胜防五代王敬荛,能使30斤铁枪;唐尉迟敬德,善用丈八枪,宋赵立善用双枪,扬妙贞创梨花枪,“二十年天下无敌手”;岳飞“持丈八枪刺杀黑风大王”近代神枪吴钟、神枪李书文等等都以使枪而着名 3 刀为百兵之帅:刀是我国最早消失的兵器之一,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兵器之一大刀可马战,腰刀可步战,朴刀、双手带则可马步战,教枪又敏捷的多刀法讲究劈、砍、拦、扎、抹,又较枪法简洁,易为学者把握所以,历代战将、士兵中以使刀者居多关羽就善用八十二斤青龙刀。
4 剑为百兵之秀:剑也是我国最早消失的兵器之一,在频繁的战斗中,剑渐渐被其它兵器所代替后来,剑术形成两种风格,一种是长穗剑,称文剑,练起来剑走龙蛇,潇洒飘逸,美不胜收一种短穗剑,称武剑其步伐敏捷,招法多变,动作迅猛,是有用的一种剑法然而,不管是长穗剑还是短穗剑,都不象刀法那样凶狠外在,而总是拌有一种儒雅之风,特殊是它与琴、棋、书并为文人四宝之后,称之为“百兵之秀”,当之无愧 5 棍为百兵之首:棍是最原始的兵器,一个不会武术的人在防卫防身中,往往会随心所欲地使用棍子,棍子作为兵器真是太普遍了,故称之为百兵之首明将俞大猷的棍术着作《剑经》,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是讨论棍法的经典 6 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宝剑随身藏:也作年刀、月棍、久练的枪,这条谚语说明各种兵器把握时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以刀、枪、剑、棍四种而论,枪是最难把握的仅仅是搬、扣、扎这三个动作,不下苦功就很难做得正确枪法之多是其它兵器技术无法比的,而各家枪法又各有很多浅显之处相对来讲,棍法便较简单把握,而棍是诸兵器之根底,可说包罗万艺刀、剑之类则介于枪棍之间刀是一面刃,剑是两面刃,两者比拟,把握剑术又比刀术犯难。
7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或作纵枪横棍这条谚语强调了枪、棍技击特点的差异枪有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枪尖刺扎棍无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棍端抽打枪扎是直线,棍打是横片,故有此谚然而,棍端装枪即为枪,枪若去尖即为棍,为此,枪法棍法便有很多交融之处不少枪法中含有抽、打、劈、砸的动作;而不少棍法中含有戳、挑、撩、滑的动作,则是相互取长补短 8 打人千万,不如一扎:这条谚语说明少林棍法中只有三分是棍法,七分是枪法,所以少林棍为棍法中之上乘其实谚语主要是讲枪的威力大于棍以棍打人,除了头部,身体其他部位被打仅能伤及皮肉而以棍扎人,虽无尖,却能伤及内脏所以,很多优秀棍法均将枪法融进,为的是增大杀伤力 9 枪怕摇头棍怕点:遇见使枪的, 要警觉枪摇头,遇见使棍的,需提防棍点头摇头,是指枪尖被抖成一个圆圈枪若发挥威力,需将搬、扣、刺三动一气呵成三动迅捷完成,枪尖便被抖成一个圆圈,枪法云:圈为枪法之母,圈抖的快、圆、小、生风,枪便扎得有力、突然,令人防不胜防摇头,还指枪要运用抽打的招术抽打之前,枪头必做摇摇摆作枪法中突用抽打的棍法,易使对方上当棍,虽重使两端,但一旦揉进枪法,则威力倍增。
棍若点头,其意在以棍当枪使了,无论是扎、挑、抽、劈,此时皆可敏捷运用若不提防,仍以其为棍,为祸便不远了 10 枪如游龙,棍似旋风:或作枪如游龙扎一点,棍似疯魔打一片枪扎出去要想令对手捉摸不定,绝不能直来直去,而要枪杆抖颤,如同一条曲折前进的龙蛇,不仅有直刺的力气,而且有上下左右磕、格、崩、滑的力气,劲力便发挥的淋漓尽致,收效也便显着棍,若要招招见功,必需要快,所谓棍起生风,只有如旋风般劈打抽拦,才有杀伤力 11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口:这条谚语说明白几种刀法演练时的根本要求单刀,一般是一手持刀,另一手协作持刀手运动空手的作用甚至重于持刀手由于动作的标准与否,协调与否,使用与否,有用与否,美观与否,全在于空手的协作,故说单刀看手双刀用法及变化是通过两手和两腿的协调协作来表达的,要求两手用力匀称,手法清楚,步伐敏捷,上下协调双刀法多为花刀之法,左盘右旋,上缠下绕,如果步法不灵,则难免双刀互碰,或伤及自身故行家看双刀第一眼便留意步法是否正确,这便是双刀看走大刀是长兵器,份量很重,刀法主要在刀刃上运用清晰,才能发挥大刀的威力,所以大刀看口 12 剑走青,刀走黑:青指“轻捷便利”,交手之时,能洁净利索地躲闪对手的进攻,谓之“走青”;剑本身轻、短、细、薄,应付粗重兵器,难以硬挡硬架硬格,只可逢坚避刃,遇隙削刚,仗着身法便利、招法变换取胜。
黑”,是很毒凶狠之意,就是说刀法要狠、要猛刀本身面宽而背厚,交手之时,可大劈大砍,硬挡硬架,刀峰过处,如滚瓜切菜所以说:“刀走黑” 13 剑是君子佩,刀是侠盗使 14百日袖箭千日镖:袖箭和镖都是暗器,镖,刚制,长三寸六分,重六两重一斤着称斤镖,俗称“金镖”抛掷击人,有扬手镖、阴手镖等法袖箭是含机械装置的暗器,圆筒中装箭,筒内设弹簧,一按机关,箭即射出两种暗器虽大致一样,但袖箭用来省力,射程远近全凭弹簧弹力大小,而镖的掷程远近全凭手腕力气的强弱二者又都要求掷射精确,因此,使镖显而易见要难于袖箭了 15 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这里的鞭指的是九节鞭、七节鞭一类的软刚鞭软刚鞭是极难练的兵器之一它的技击法讲究劈、套、横、提、拦六字,由于软刚鞭用起来有圆无直,因此演练必需舞动如飞轮,象一堵墙一样,密不透风拳指打拳,出拳要象流星过空般迅即,拳点似繁星闪耀般眩目 16 锤槊之勇不行敌:锤,代表了冷兵器中的重兵器,槊,代表冷兵器中的长兵器,由于古代此类兵器重的惊人,所以能使用这样兵器的人,没有强大的膂力是不行的所以,古人总结出一条阅历,那就是“锤槊之勇不行敌”,意思是千万不行轻视使用这类兵器的人,由于他们的力气往往超出常人数倍。
17 古人制艺,必立一意:此谚语说的是古人制造的每一种兵器,肯定是突出他的一种用途 18 把势、把势,全凭架式没有架式,不算把势:历来人们都爱把练武术叫做练把势,这条谚语重点不在强调练好把势上,而是强调练武术必需姿态正确这一原则,姿态就是架式,是要反复习练以求习惯的一种动作练套路要留意架式,练各种根本功也要留意架式,每个姿态,都有要领,符合要领,姿态才正确如马步,就是骑马蹲档的架式,任凭一蹲就不是马步如不根据要领去强调架式,就会练得不伦不类,而且内外功夫也练不胜利 19 武术讲八法,拳脚要踢打:八法是武术的八种根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这八法可说是各门各派通用的根本法不管练何拳何派,离开这八法就练不胜利夫而八法必需在实践中表达,在实践中练成,所以,“拳脚要踢打”就是指练武要持之以恒,才能将八法把握 20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条谚语是讲内功外功应当和谐统一,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体外表各部的动作,也即指“形”,精神气力功指内,即指精神、气质、意识的表达及人体内脏器官的熬炼,也指“神”,内外浑然一体,密不行分内与外,形与神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行分割的亲密关系。
21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运动的优越之处,在于内外兼修,不管内家外家,不管武当少林还是南拳北腿,拳理虽众说纷纭,归根究竟只有一个,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里所讲的“气”是指人的元气,也就是人的生命力,通过武术熬炼,增加肌体的活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人们就会精力充足,益寿延年筋骨皮”指的是人的形体,通过武术熬炼,可以增加人的体魄,使肌肉兴旺,骨骼坚实,韧带松软,皮肤安康,使人有一副衰弱的体态 22手似流星眼似电,身似游龙腿似箭:这条谚语首先提出了对“手眼身法步”的技术要求,是针对长拳类强健迅猛的动作而言的,长拳类拳术节奏鲜亮,构造紧凑、敏捷多变的特点,富有弹性的风格,正是这条谚语启发的内容其次,这条谚语又启发了搏斗中应取的方法手疾、眼快、身滑、腿捷是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眼到手必到,手到眼必到,手眼身法步浑然如一,以快制慢,以快制快,以快制柔,以快制刚,乃克敌制胜的原则之一 23 花拳锈腿,好看无用:武术界常用“花拳绣腿”老形容姿态好看却不有用的拳套这一类拳套过分追求姿态的美观和技巧的高难,而不注意动作是否表达技击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有用招法。
还有一种状况是有些习武者所练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惋惜,练习者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拆解,表演起来威严美丽,一经实战白窍不通这样的习武者也被称为花拳锈腿 24 不能因辞害其意,不能因名忌其拳:用辞不当,固然不好,但假如其意良善,则不应计较,拳名不当,当然有弊,但假如其内容精湛,则也不容无视如“女人拳”“疯拳”“狗拳”之类,名字好像不雅,但拳术却均有独到之处,如果因名忌拳,岂不丢掉了精华 25 架子每天盘, 功夫日日增:盘架子,就是练套路,这是武术行话武术进展史说明,无论拳术还是器械,都是先有散打后有套路,套路可说是武术进展的高级阶段武术套路是以搏斗技术组成的系统动作,以便习练者平常娴熟既是平常习练,所以套路动作便长,同时要求习练者使用重、长之刀,以便增长气力和耐久力因此,要想在实战中尽量发挥,便需要“架子每天盘”套路武术无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26 遍访师和友,所求是真传:习武者都想得到真传真传,顾名思义,就是真东西,实传授,他包括内容、方法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一种武术工程,只要是教师仔细实在所传授的,都可称之为真传 27 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这条谚语是从武术的六合真义着眼的,这里所讲的六合真义,是指内三合,外三合。
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气神不断相互转化,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可以延年益寿所以谚语提出要“内练精气神”外三合指手眼身三者的统一武术动作是用手眼身完成的手眼身的熬炼是精气神熬炼之“形”,之“表”六合真义便是指由外三合之表而至内三合之里,由外三合之形练及内三合之神反之,内三合之神必由外三合之形表现出来,所以,“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二者不行偏废其一 28 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好处多:这里的六合指内六合、外六合外六合指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习练之时,手一伸,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脚一进,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脚这便是发力的挨次无论是演练还是技击,外六合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内六合是指脑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筋合,筋与血合脑子可以产生意识,意识可以导引气的流通,气可以促用劲力的顺达,力可以使筋骨顽强,筋骨顽强便使身体的血充分 29 练劲不练力,劲力打拙力:凡能抬举、提拉重物而不能运力达于四肢者,武术家称之为有“力”,但叫它为死力、拙力而能将全身之力运送于一拳一脚甚至一指之端者,武术家称之为有“劲”,也叫劲力。
劲”有透力,可由表及里;“力”无透力,仅及于外表劲”有爆发力,但不能长久;“力”能长久,但无爆发力武术家能以手掌击石成块,以指钻砖成洞,足见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