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比较.doc
6页中英文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比较AbstractIdioms usually include idioms, proverbs and allusions. Large in quantity, long in history and rich in cultural informati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re deeply rooted in life. Idioms represent the social phenomenon and natural rules accurately with lively and plain words. As far as their underlying cultural information is concerned, some idioms are completely or partial equivalent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while some others have nothing in common at all. In order to convey their cultural information fully, faithfully and effectively, we can translate these idioms word for word, give notes or add extra wor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idioms and gives some specific approaches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摘要习语通常包括成语、谚语以及典故等。
英汉习语源于生活,纷繁浩瀚,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习语常用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自然法则,高度地阐述人文习俗、思想感情由于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习语中有些文化信息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对应,还有一些无任何对应的关系为了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习语时,应当充分了解英汉习语中所含的文化内涵,视具体情况,或英汉对译,或文外加注,或另添字词本文从多方面比较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列举出在英汉习语翻译中常见的方法,如直译、意译等直译多适用于文化信息完全或部分对应的英汉习语翻译,而意译多用于无对应关系的习语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1.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1.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 伟大的壮举)。
中国自古以来便以锦绣山川而著称,有些习语直接反映了这一特色,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有眼不识泰山”,“长江后浪推前浪”,“千里黄河水滔滔”等;中国是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也产生了许多与农耕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五谷丰登.英国是个岛国,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抗争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源于航海或与海洋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weather (ride out) the storm安然度过了风暴;know(learn) the rope 熟悉内幕(一个有经验的水手熟悉船上所有用来挂帆的绳子) 1.2风俗习惯的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饮食习俗上,汉语中常见,“小葱拌豆腐”,而英语常见诸如“bread,butter,milk, cheese”之类的词,如“bread and cheese”(便饭,粗茶淡饭),“bread—and—buttteletter”(感谢招待的信),这些习语反映了两个民族饮食习俗上的差异另外,中英两国人民对各种动物的态度也有较大差异,如“龙”在汉语文化中被奉为中华民族吉祥的象征,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与龙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褒义,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飞凤舞”等,但“dragon”在生活中常指凶恶的人,如“the old dragon”,指恶魔;以上例子表明,不同民族对动物的喜好,及态度对习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英汉习俗差异的烙印。
1.3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 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 是极其复杂的, 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 “闲时不烧香”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1.4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 (唯一致命弱点) 、meet one’s waterloo (一败涂地) 、Penelope’s web (永远完不成的工作) 、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 等1.5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习语表现出来的各种动物的文化意义不同的有很多。
这一点从两个民族的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见一斑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著名文人鲁迅就曾经号召人们要“痛打落水狗”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狗讨厌之至,对狗没有任何赞美之意猫头鹰中国俗称“夜猫子”,它意味着灾难、死亡,而西方人却把它看作智慧的象征2英汉习语的种类2.1成语仔细观察和研究单个汉语成语与英语习语,人们会发现有极少量的具有相同表现内涵的汉语成语与英语习语具有基本相同的表层结构有时表达成语时,可以互译英语中“pour oil on the flame” 和汉语成语“火上加油”都是使火更旺的这个形象比喻,使人“更加气愤”或“使事态更加严重” “Walls have ears”和汉语的”隔墙有耳”,在构成和意义上也十分相近,都是”秘密商量的事情被人偷听去了” 例如: Shall I come to your hotel? Better if we meet in the park.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和迁移过程中出现的习语互借现象越来越普遍,eyefor eye and tooth for tooth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英语习语借用汉语成语的现象甚少,只有个别汉语被英语吸收.如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历史名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强烈的影响.纸老虎paper tiger一词进入英语.2.2谚语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应出深刻的道理。
谚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的警句妙语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在语言格式上,英汉习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谚语经过长期的实践,其用语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如汉语谚语:滴水穿石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some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 英语谚语: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如汉语谚语: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abouts. 英语谚语:Accidents will happen in the best-regu-lated families.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2.3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及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 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 往往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例如“三个臭皮匠, 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他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当然是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与“臭皮匠”又有什么关系, 若采用直译的方法, 很难传递它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 只有采取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法, 才能使原语的文化信息得以充分再现, 故该句可译为: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 Geliang , the mastermind. 3英汉习语中文化相似与不同的比较中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乃在教人怎样做人,……西方文化更看中怎样创造物因此中国文化更在践行人道,而西方文化则重在追求物理中国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伦文化西方文化是重物轻人,唯物文化3.1英汉习语的相似性人类共有一个客观的大自然,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感受,有语言的“共性”特征。
一个民族的习语往往又都能在其它民族的习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例如,英汉语言中都用羊比喻温顺,用钢铁比喻坚硬,用象比喻高大,用狐狸比喻狡猾等若把英汉习语的喻体作一对比,就会发现形象相同、意义相似的习语俯拾即是例如: ①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一仆不能侍二主 ②Bitter pills may have blessed effects良药苦口利于病3.2英汉习语发展与渊源的不同西方国家许多人都信仰基督教,《圣经》是他们的必读之书《圣经》最初的宗教价值远远超过其文学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圣经》中的宗教价值渐渐淡化 《圣经》中的典故、比喻和寓言却广泛的为世人所接受由《圣经》而产生的谚语、习语、成语也成为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语中国哲学认为天地人合一,自然界和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是个和谐的统一体这种哲学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形成整体性思维方式。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